第1687章 分分合合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687章 分分合合
    国际部这边现在有6层办公楼,可以支持1000-1200名员工在这里上班。不过,现在国际部的员工数量不满,只有350多人。
    主要原因就是海外业务并没有完全地发展起来,国内外的业务对接并不多。
    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在这个层面打通合作。
    别说紫微星国际、紫微星数媒、奈飞、推特这些互联网公司了,就算是电影公司环球影业其实也可以完成业务上的对接。
    比如电影镜头里出现了一瓶可口可乐,这就有了一定的广告效果。可是,如果可口可乐不给钱怎么办?这不相当于免费给可口可乐做广告吗?
    其实完全可以用技术手段来解决。
    拍的时候是可口可乐,后期的技术手段稍加调整,就可以变成百事可乐了。
    后世国内的很多电视台传媒制作的影视剧、综艺节目,其实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真人秀嘉宾在节目里喝矿泉水,可是该矿泉水没有做广告,节目组不愿意宣传,就直接打上了马赛克。就很荒唐,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在跟风日本小电影的风格。
    周不器花了两个小时走了一大圈,感觉空空荡荡的。
    最大的一个业务,就是跟唐斌辰对接的对日合作。
    这也不算奇怪,紫微星美国那边遇到了一些问题,他们完全有能力自己解决。“外包”的意义是把一些低端的项目挪到紫微星国际这边来做,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现在紫微星美国的业务还不算太多,工作内容不算太多,所以外包业务并不多。
    日本就不一样了,唐斌辰推动紫微星日本跟国际部的合作,是因为他坐镇东京,很多项目真是有心无力。
    这帮日本员工一个个是挺有礼貌,一天恨不得道歉一千遍。但工作是工作,得拿结果啊!拿不出结果,天天道歉有个屁用啊!
    没办法,唐斌辰就只能重点倚仗国际部,这边的350多个员工里,有190人面向的是日本区的合作。
    其实日本的it行业,很大一部分的产品都是依靠着外包生存。比如某个公司要做一个电影评分网站,项目经理就写一份产品需求和设计模板,这就够了。然后把需求和格式发给国内或者印度的外包公司,由他们来代工。
    优点是简单,省钱,省时省力。
    缺点是体验糟糕。
    找外包公司干活,终究不如自己亲自干那么尽心尽责,很多时候都是只追求一个很勉强的结果,结果背后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根本不在乎。
    所以硅谷巨头一般很少外包,都是亲力亲为,比如微软会在国内开分公司,比较低端的业务由微软中国来完成,来回避外包所带来的隐患。
    紫微星这边则不必担心太多。
    从业务流程上看,是紫微星日本付钱给柳晴执掌的国际部,由他们来代理做一些项目,属于外包性质。
    可实际上,这其实就是一家人,就是自己为自己干活。
    所以紫微星国际部这边对这个业务的说法不叫“外包”,采用的是“国内外业务对接”的说法,把国内的优势推广到海外,把海外的优势吸收进国内,从而促进国内国外产业的共同成长。
    到了第二天下午,张一明、贺阳、郭鹏飞、季子安、孟厚坤、梁儒波、黄俊才、韩乐水、俞永覆、聂才竣王海洋、裴瑶、姜智勇等几位m6以上的高管就来到了魔都。
    这件事很重要。
    周不器要表达的可不仅仅是收购yy,又或者能不能做直播产业的事,而是一个企业发展在多业务运营层面战略性地“分”和“合”的选择。
    公司规模最大之后,往往会出现许许多多的业务板块,一般都会面临类似的选择。
    就跟传统的大家庭一样,到底是祖孙三代聚在一起过日子好,还是分家过好?
    各有优缺点。
    越是大公司,管理难度就越大,越是有大公司病,层级结构过多,会造成运作效率低下,甚至会造成许许多多的职场内斗。
    如果解决不了,那就分开好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京东,上市之后,京东开始了多种业务的布局,每一块业务做起来了,都会拆分出去单独上市,京东健康、京东金融、京东物流等公司都悉数独立出去单独上市。
    这就出现了缺点。
    管理费用大幅度增加。
    聚在一起过日子,要一个大管家就够了,分开过日子,每一家都需要一个大管家。就包括了财务、市尝技术、营销等组织体系。
    领导班子越多,当然无效的管理支出就越多。
    把所有业务都合在一起,就可以高效统一地把所有资源都整合在一起,拆东墙补西墙、左手倒右手,最大化地利用好集团资源,从而降低重复性的业务支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里了,不仅自家的业务不拆分,还从外面陆陆续续收购进来了很多别人家的业务,也并入阿里这个大家庭里。为了减少重复性的业务,还提出了极具创新性的中台化企业结构,来进一步地高效整合,合合合。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合在一起过日子,会存在一个致命缺陷。
    比如优酷。
    因为流媒体行业是大风口,上市之后,市盈率可能达到100倍。就是一年净利润1亿美元,市值就可以达到100亿美元。
    加入阿里后就不一样了。
    阿里是大集团,旗下业务极多,资本市场给出40倍的市盈率就算很高看了。也就是说,优酷并入阿里后,要按照阿里的市盈率来进行价值评估,一年净利润1亿美元,市场给出的评估最多是40亿美元。
    这就存在着巨大的资本市场里的价值差。
    还有更严重的。
    优酷这种视频网站,就不可能赚钱。因为资本市场看好,就算是连年亏损,也一样能给出极高的估值。假定年度亏损1亿美元,市值可能依旧高达100亿美元。
    跟阿里合并后,就不一样了。阿里要进行集团内的财报汇总,要把优酷的财报并入到集团的财报里才行,就会造成阿里净利润的减少。优酷的亏损,反映在集团的市值上,40倍的pe就是负40亿美元。
    市盈率就是资本市场上的放大器。
    赚了1亿美元,通过40倍市盈率的放大器,就是40亿美元的资本性收益。亏了1亿美元,放大40倍之后,那就是亏损40亿美元。
    也就是说,阿里有了优酷,市值不仅不会增长,反而还降低了40亿美元。假如把优酷剥离出去单独上市呢?不仅会抹平这40亿美元的亏损,还可以获得额外几十亿美元的资本性收益。
    所以很多上市公司在遇到危机,或者业务改革的时候,首要做的就是砍掉亏损的部门。这玩意通过市盈率的杠杆放大,就会变成一个很夸张的数字。
    由此可见,“分”比“合”容易。
    合,需要胆魄,需要决策层的强大决断力和战略性魄力,只有世界级的大公司才敢不断地合合合,不断地对外发起比较大规模的并购,比如微软、苹果、甲骨文。
    祖孙三代一起过,看起来挺美好,可老中青三代都存在着代差,相处起来怎么可能会没有矛盾?
    要是家主水平差,还是趁早分家比较好。
    就像当初的周家似的。
    要是不分家,不获得自主权,周不器就算是重活一世,也不可能迅速地成长起来,除非他跟周家决裂,去离家出走。
    现在的周家,像温知夏、石婧琳、伍雨、宁雅娴等等这些人能合在一起过,那是因为周不器有足够巧妙的管理手段,能够合在一起过。
    要是没这水平,就趁早像石家岳父似的,都分开得了。又比如京东似的,水平不行,就趁早别想太多,老老实实地不断把物流、大健康、金融等业务都分拆出来。
    现在摆在紫微星和多玩之间的问题,其实就是分还是合的选择。
    目前紫微星只持有多玩40%的股份,属于分家的状态。
    如果多玩单独上市了,就会进一步地分家。
    到底是把多玩合进紫微星这个大家庭里一起过日子好,还是让保持分家的状态更好?yy是一款非常优秀的产品,紫微星的高管们几乎都一致认为应该把yy牢牢掌握在手里,不应该分家。
    这次张一明带队,这么多高管一起来沪,主要就是听柳晴说了,周大老板无意聚合,觉得还是跟多玩分家过比较好。
    这跟决策层的理念不太相符。
    打算都过来,当面聆听一下周大老板的高论。如果存在一些疏漏,就赶紧指出来,然后改正他的错误。
    周不器提前跟郭鹏飞打了一个电话,“一明同学这是什么意思?”
    郭鹏飞好笑道:“你是大老板,你怕什么?”
    “不是害怕,我以为来几个人就行了,这可好,把核心管理层都叫过来了,这是集体度假来了?工作不干了?”
    “都安排好了,你不用担心。”
    “真要是逼宫,伱站在我这边。”
    “哈哈哈哈1郭鹏飞笑得没心没肺,“至于吗?你是大老板,只有你能拍板。”
    周不器没好气地说:“所有人都反对,让我独断专行?就算我是对的,也不利于组织秩序的良好气氛,会加剧管理层的上下分歧。”
    郭鹏飞大咧咧地说:“我知道,来之前都说好了,是来聆听教诲的,是来跟你学习的。我看你现在怎么有点疑神疑鬼的。你疑神疑鬼,说明你不够自信。”
    “滚犊子1
    周不器冷哼了一声,挂断了电话。
    不够自信?
    这不废话嘛,谁有百分之百的自信?
    先知先觉的选择还行。
    可现在周不器要做的很多选择,跟先知先觉都毫无关系,都是他这一世的经验和对互联网的认识做的自主判断,很多业务甚至是他原创的,是前世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这谁能保证一定是对的?
    多多少少有几分赌的成分。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