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4章 尽在掌握
第1094章 尽在掌握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起,京城就开始兴建现代化的大型养鸡常
经过畜牧科技人员和全体职工的十多年努力,京城成功建起了现代化的蛋鸡生产配套体系,并带动了集体和专业户养鸡生产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解决了全市居民的禽蛋需求,让鸡蛋和鸡肉不再是旧日的稀罕物,极大的改善了京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但同时也得承认,这种现代化养鸡场的发展方向是以量为重的。
于是这个过程里,质高而量低的本地鸡种在某种程度上就被忽视了。
结果惨遭“误杀”,几乎到了灭种的地步。
像宁卫民发现的这种宫廷黄鸡就面临着这样危急的处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不过话说回来,能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宁卫民找到了他们,这又得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因为他可是具有丰厚的财力和人脉关系的。
而且对于这些濒临灭绝的宫廷黄鸡,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它们的真正价值。
也就让这些宫廷黄鸡保住种族的延续具备了可能性。
没说的,为了力挽狂澜,宁卫民在这一天又干出了一件惊人之举。
他不但一掷千金,用随身带来的一千块钱,把这村里所有宫廷黄鸡,还有这些鸡下的蛋,全都给包圆了。
他还要把这些鸡继续寄样在这些村民家里几天。
在村委会的见证下,他和村民约定好,说从今天算起,每过一天,每一只鸡,他出两毛的饲料钱。
这笔钱等过几天他来拿鸡的时候一次付清。
就这个条件,把这些家里养了宫廷黄鸡的村民们给美得,鼻涕泡都出来了。
要知道,市场上的一只鸡,不过两块左右,而宁卫民出的价钱可是市场价的好几倍埃
对于这些村民们无异于发了洋财。
再加上喂鸡居然还能借着挣钱。
谁都没想到这些原先没人要赔钱货,竟然最后给他们挣了个大实惠。
于是整个村子都是欢天喜地,但凡家里有鸡的人,都是喜笑颜开,纷纷拍胸脯向宁卫民保证一定悉心照料。
说不但不会饿着他的这些“宝贝”,晚上也会让专人给他好好看着,肯定不会让黄鼠狼给叼了去。
至于宁卫民为什么这么放心这些村民,不马上把这些身价飙升的宝贝弄走呢?
嗨,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将近一百只鸡呢,数量太多。
他都搁自己汽车上没法弄不说,他也怕自己不会养埃
真要跟鬼子进村儿似的,他把这些鸡都装车给弄走,回头万一再把这些鸡给折腾死,来个团灭。
那他可就真是好心办坏事,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所以呀,光把这些鸡给买下来还不算,他还得想想办法,给这些鸡去找个适合的繁衍之地,再找几个真正懂得怎么养护禽类的人才行。
就这样,当天宁卫民就先带走了一公一母两只鸡和几篮子的鸡蛋。
而等到把张大勺给送回去,第二天他马上就找到了农业大学,紧急找校领导磋商,看能否就此事展开合作。
他的意思是,由自己来出资金,由农业大学方面出人、找个合适地方,把这些宝贝鸡给养起来。
然后请农业大学的技术专家负责优化育种,想办法尽快恢复宫廷黄鸡的原有体貌特征和生产特性。
一旦成功,今后农业大学就负责育种,他来负责做市常
并且除了双方可以分享商业利润之外,他还愿意额外资助农业大学的科研项目。
说实话,作为农业大学来说,当然对这个提议是打心里赞成的。
毕竟近几年来,农大已经渐渐沦为了一个边缘化的冷门大学了。
不但资金不足,就连每年招生都是各大院校垫底的。
想也知道,谁家孩子既然有能力考大学,还奔着下乡务农去啊?
上农大的学生那都是考不上别的院校的,才肯来的。
所以居然有人上赶着来送钱,委托他们培育鸡种,这无疑是件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
这件事如果真的谈成,既可以让畜牧专业的师生增长实际操作的经验,有机会增加技术积累,还能给学校挣经费,简直求之不得埃
可问题是其中阻碍和困难也是很明显的,尤其农大方面更有诸多顾虑。
这不能不让农大方面谨慎从事,需要认真考量。
首先就是政策上面的障碍。
毕竟此前,还从没有人敢跑到大学来提出这种商业性质的合作。
而且一般这种面向市场的科研项目,向来都是农科院主导的。
凭他们一个农业大学,到底有没有这个权力,会不会触碰政策红线,这就成了问题。
其次是作为业内同行,农大方面还知道宁卫民所不知道的信息。
敢情农科院下辖的种禽公司,其实早在六十年代就意识到了京城油鸡即将灭绝的严峻形势。
并且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当年就深入到了京城油鸡分布较集中的朝阳区大屯、北顶、洼里,以及hd区等地调查,并逐村、逐户、逐群、逐只的进行登记。
然后经过认真挑选,抢救出了一批种鸡,建立了基因库和京城油鸡保护群。
也就是说,即便他们愿意接手这样的工作,那也是重复性的了。
从科研的角度看,等于是一种严重浪费,意义不大。
最后,就是农大方面对于宁卫民的情况了解不足,对他的信心也不够。
要知道,其实去年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打过一次交道。
当时宁卫民委托他们去京西寻找传说中的“紫金箍”,也就是御田胭脂米。
并且还许了他们农大很丰厚的经济回报条件。
还别说,他们跑了几次还真找着了,那接下来就该试着耕种了。
可宁卫民能否完成当初的许诺,对他们却是个问题。
要知道,这小子当初答应他们的,可不仅仅是科研经费,还答应给他们一辆汽车呢。
如今又要他们为宫廷黄鸡育种,这要两个项目加起来,那得多少钱啊?
虽然最终要开销多少钱,还得视规模而定。
但目前已经可预计到的是大致数字是,少则数十万,多就得上百万埃 在他们的认知里,他们很难相信,宁卫民能一下拿得出来这么多钱!
或者说,就是拿得出来,他也未必真肯下这么大的本儿。
因为如今的社会风气使然,谁不是奔着钱去啊?
连农大方面自己都认为,农业和畜牧回报少待遇低,是最不值得投资的行业。
能出得起这么多钱的人,肯定能用这笔钱去商场上赚大钱。
那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本儿往水里撒呢?
这回报都不成正比,钱多的没出花了吗?这不纯属有病埃
他们怎么看宁卫民的谈吐都精明得很,不像没脑子的人,那兴许这里面就有什么猫腻……
总之,对于农大来说,这件事处处蹊跷,虽然很想去做,但同时也望而生畏,不免顾虑重重。
好在宁卫民倒是意志坚定,诚意满满,经过耐心交涉,他很快摸清了农大方面的想法。
虽然对于种禽公司已经先行开始了宫廷黄鸡的保护工作,和紫金箍已经找到两件事,他都颇感意外。
但这并不能影响他的决心,非但没给他带来压力,反而更让他倍感惊喜,说不出的振奋,对于这两件事又多了不少信心和把握。
于是他很快先和农大就除了政策限制之外的两个问题达成了共识。
首先,宁卫民对于种禽公司先下手繁殖宫廷黄鸡一事,认识得很清楚。
他说种禽公司既然是把这些宫廷黄鸡圈在鸡场里养殖、繁衍,喂的也是饲料。
就能明白种禽公司的目的和方向都和他大大不同。
他跟农大解释说,种禽公司的科研重点,无疑还是放在怎么增产增量上。
他们寻找的突破口是怎么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保证禽类的肉蛋质量,这才好把宫廷黄鸡摆在百姓餐桌上。
说白了,种禽公司面对的是国内市场,针对的是大众消费群体。
而他的目的不是,他是要做出口生意,为国家赚外汇的。
瞄准的国外市场,针对的是外国人中的富裕阶层。
为此,他需要的只是提高宫廷黄鸡的质量,树立高档奢侈品的标准和特征区分。
他不在乎养出这么一只鸡需要化多少钱,只要他的鸡肉质地鲜美明显超过其他品种就可以了。
这么一来,他们培育的宫廷黄鸡在科研方向上不但不是浪费,反而和种禽公司会形成有力互补,很可能能够在技术方面互通有无。
在他看来,真的这么发展下去,也许不久的将来,宫廷黄鸡和京城油鸡就会变成两种鸡了。
他们一起培育出的才是宫廷黄,而种禽公司的只能算油鸡。
就这一番高瞻远瞩、另辟蹊径言论,立刻让农大的领导们找到了新的兴奋点,忍不住相互间讨论起来。
而这还不算,宁卫民不光画饼,他还来实在的。
跟着当场就拿出支票开出了一张二十万的预付款,要履行承诺,和农大签订“紫金箍”胭脂米的育种与生产、包销合同。
说农大能种多少他就要多少,而且合同一签,农大就可以挑车了。
切诺基或者桑塔纳可以任凭他们选择。
就这张支票这么一砸,农大的领导班子更是举座皆惊,坐不住了。
因为什么东西都没金钱的说服力大埃
这下所有对宁卫民个人的怀疑全都烟消云散,再没人认为他的话是儿戏。
可有意思的恰恰在这儿,此时农大一方反而不敢贸然去接这张支票了。
因为他们还得走程序,跟上级申请呢。
现在的农大反倒担心上级不批准,他们自己一方会食言。
然而这还不算,宁卫民心知肚明政策放行才是最重要的一关,而这方面他恰恰是最缺乏手段的弱项,所以他就用出国的机会来当诱饵。
他故意和农大的领导提及了法国布雷斯鸡的喂养方式。
说他听说这种鸡就具有极高的可辨识度,鸡冠鲜红,羽毛雪白,脚爪钢蓝,与法国国旗同色,因此被誉为法国的“国鸡”。
而且由于始终坚持自然放养,成本极高。
一般的法国家庭也只有在每年特殊的节日才舍得吃上一回。
如果大家不信,大可以去法国考察一下嘛,他会帮忙办妥一切出国手续,并且负责十二个名额的全部考察经费。
果不其然,这甚至比汽车的许诺和科研经费都管用,听说可以出国,而且还这么多名额,又是去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第一序列的法国。
会场整个都轰动了,就连最沉稳的人也忍不住激动起来,恨不得把宁卫民当成贵人埃
事后果不其然,这些农大的人自己就去想办法做上级的工作了,竟然没过三天,就有了结果——签!
就这样,不但宁卫民宫廷黄鸡有了着落,很快就有专人送到农大下属单位的试验草场去了。
就连他以为或许已经不能再找到的胭脂米,也一样落到了他的手里,这对他来说,也是双喜临门,再好不过的结果了。
相比起来,花个百八十万的,又算得了什么呢?
说起来,倒是张大勺,忍不住替他肉疼了。
“卫民啊,我不是把你坑了吧?你怎么为了这宫廷黄和胭脂米要花这么多钱啊?这……这你跟公司交代得过去吗?你们领导不会怪罪吧……”
这老爷子可真是好心,还不知道是宁卫民自己的钱呢,否则估计更得吓一跳了。
宁卫民也只能好好安抚,“没事的,您放心好了。说来我还得谢谢您的,要不是您,我过几年也许真就见不到咱们这么好的东西了。”
“可是……可这一百万呢!这么多钱。你康大爷知道的话,都得怪我……”老爷子还是心里过意不去,毕竟对于普通人来说,百万真就是天文数字。
而宁卫民此时是彻彻底底的开怀了。
“不能。张师傅,值得的,真的值啊!您送给我的宝贝别说花一百万了,花更多的钱也值。”
“真的值吗?”张大勺见宁卫民的欣喜不似作伪,终于有点放心了。
宁卫民拍了胸脯。
“我不冤您,您看着吧,只要米长出来,鸡繁育起来,用不了几年,这钱就都回来了。而且这是造福咱们后代的好事。子子孙孙恐怕都能沾着光呢。”
跟着他也不禁有点惭愧,“说起来倒是您冤枉呢,送了我这么好的宝贝,结果我还让您白白陪我跑了一趟,从清河回来,连点鸡蛋也没给您,都送到农大挑选孵化去了。您不怪我吧?”
“嗨,不怪。咱日子还长着呢,”老爷子倒也坦率,“反正这鸡和米都成你的了,慢慢找补吧。我就不信,等你米满仓,鸡乱飞的时候,你小子还能再把我忘了?”
“嘿嘿……”宁卫民这下也笑了。“您放心吧,真等那个时候,以后您再想吃这两样,都不用自己去寻了。自然就有人给您送上门来……”
“好,那我就等着吃你这现成的了……”
(本章完)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起,京城就开始兴建现代化的大型养鸡常
经过畜牧科技人员和全体职工的十多年努力,京城成功建起了现代化的蛋鸡生产配套体系,并带动了集体和专业户养鸡生产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解决了全市居民的禽蛋需求,让鸡蛋和鸡肉不再是旧日的稀罕物,极大的改善了京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但同时也得承认,这种现代化养鸡场的发展方向是以量为重的。
于是这个过程里,质高而量低的本地鸡种在某种程度上就被忽视了。
结果惨遭“误杀”,几乎到了灭种的地步。
像宁卫民发现的这种宫廷黄鸡就面临着这样危急的处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不过话说回来,能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宁卫民找到了他们,这又得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因为他可是具有丰厚的财力和人脉关系的。
而且对于这些濒临灭绝的宫廷黄鸡,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它们的真正价值。
也就让这些宫廷黄鸡保住种族的延续具备了可能性。
没说的,为了力挽狂澜,宁卫民在这一天又干出了一件惊人之举。
他不但一掷千金,用随身带来的一千块钱,把这村里所有宫廷黄鸡,还有这些鸡下的蛋,全都给包圆了。
他还要把这些鸡继续寄样在这些村民家里几天。
在村委会的见证下,他和村民约定好,说从今天算起,每过一天,每一只鸡,他出两毛的饲料钱。
这笔钱等过几天他来拿鸡的时候一次付清。
就这个条件,把这些家里养了宫廷黄鸡的村民们给美得,鼻涕泡都出来了。
要知道,市场上的一只鸡,不过两块左右,而宁卫民出的价钱可是市场价的好几倍埃
对于这些村民们无异于发了洋财。
再加上喂鸡居然还能借着挣钱。
谁都没想到这些原先没人要赔钱货,竟然最后给他们挣了个大实惠。
于是整个村子都是欢天喜地,但凡家里有鸡的人,都是喜笑颜开,纷纷拍胸脯向宁卫民保证一定悉心照料。
说不但不会饿着他的这些“宝贝”,晚上也会让专人给他好好看着,肯定不会让黄鼠狼给叼了去。
至于宁卫民为什么这么放心这些村民,不马上把这些身价飙升的宝贝弄走呢?
嗨,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将近一百只鸡呢,数量太多。
他都搁自己汽车上没法弄不说,他也怕自己不会养埃
真要跟鬼子进村儿似的,他把这些鸡都装车给弄走,回头万一再把这些鸡给折腾死,来个团灭。
那他可就真是好心办坏事,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所以呀,光把这些鸡给买下来还不算,他还得想想办法,给这些鸡去找个适合的繁衍之地,再找几个真正懂得怎么养护禽类的人才行。
就这样,当天宁卫民就先带走了一公一母两只鸡和几篮子的鸡蛋。
而等到把张大勺给送回去,第二天他马上就找到了农业大学,紧急找校领导磋商,看能否就此事展开合作。
他的意思是,由自己来出资金,由农业大学方面出人、找个合适地方,把这些宝贝鸡给养起来。
然后请农业大学的技术专家负责优化育种,想办法尽快恢复宫廷黄鸡的原有体貌特征和生产特性。
一旦成功,今后农业大学就负责育种,他来负责做市常
并且除了双方可以分享商业利润之外,他还愿意额外资助农业大学的科研项目。
说实话,作为农业大学来说,当然对这个提议是打心里赞成的。
毕竟近几年来,农大已经渐渐沦为了一个边缘化的冷门大学了。
不但资金不足,就连每年招生都是各大院校垫底的。
想也知道,谁家孩子既然有能力考大学,还奔着下乡务农去啊?
上农大的学生那都是考不上别的院校的,才肯来的。
所以居然有人上赶着来送钱,委托他们培育鸡种,这无疑是件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
这件事如果真的谈成,既可以让畜牧专业的师生增长实际操作的经验,有机会增加技术积累,还能给学校挣经费,简直求之不得埃
可问题是其中阻碍和困难也是很明显的,尤其农大方面更有诸多顾虑。
这不能不让农大方面谨慎从事,需要认真考量。
首先就是政策上面的障碍。
毕竟此前,还从没有人敢跑到大学来提出这种商业性质的合作。
而且一般这种面向市场的科研项目,向来都是农科院主导的。
凭他们一个农业大学,到底有没有这个权力,会不会触碰政策红线,这就成了问题。
其次是作为业内同行,农大方面还知道宁卫民所不知道的信息。
敢情农科院下辖的种禽公司,其实早在六十年代就意识到了京城油鸡即将灭绝的严峻形势。
并且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当年就深入到了京城油鸡分布较集中的朝阳区大屯、北顶、洼里,以及hd区等地调查,并逐村、逐户、逐群、逐只的进行登记。
然后经过认真挑选,抢救出了一批种鸡,建立了基因库和京城油鸡保护群。
也就是说,即便他们愿意接手这样的工作,那也是重复性的了。
从科研的角度看,等于是一种严重浪费,意义不大。
最后,就是农大方面对于宁卫民的情况了解不足,对他的信心也不够。
要知道,其实去年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打过一次交道。
当时宁卫民委托他们去京西寻找传说中的“紫金箍”,也就是御田胭脂米。
并且还许了他们农大很丰厚的经济回报条件。
还别说,他们跑了几次还真找着了,那接下来就该试着耕种了。
可宁卫民能否完成当初的许诺,对他们却是个问题。
要知道,这小子当初答应他们的,可不仅仅是科研经费,还答应给他们一辆汽车呢。
如今又要他们为宫廷黄鸡育种,这要两个项目加起来,那得多少钱啊?
虽然最终要开销多少钱,还得视规模而定。
但目前已经可预计到的是大致数字是,少则数十万,多就得上百万埃 在他们的认知里,他们很难相信,宁卫民能一下拿得出来这么多钱!
或者说,就是拿得出来,他也未必真肯下这么大的本儿。
因为如今的社会风气使然,谁不是奔着钱去啊?
连农大方面自己都认为,农业和畜牧回报少待遇低,是最不值得投资的行业。
能出得起这么多钱的人,肯定能用这笔钱去商场上赚大钱。
那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本儿往水里撒呢?
这回报都不成正比,钱多的没出花了吗?这不纯属有病埃
他们怎么看宁卫民的谈吐都精明得很,不像没脑子的人,那兴许这里面就有什么猫腻……
总之,对于农大来说,这件事处处蹊跷,虽然很想去做,但同时也望而生畏,不免顾虑重重。
好在宁卫民倒是意志坚定,诚意满满,经过耐心交涉,他很快摸清了农大方面的想法。
虽然对于种禽公司已经先行开始了宫廷黄鸡的保护工作,和紫金箍已经找到两件事,他都颇感意外。
但这并不能影响他的决心,非但没给他带来压力,反而更让他倍感惊喜,说不出的振奋,对于这两件事又多了不少信心和把握。
于是他很快先和农大就除了政策限制之外的两个问题达成了共识。
首先,宁卫民对于种禽公司先下手繁殖宫廷黄鸡一事,认识得很清楚。
他说种禽公司既然是把这些宫廷黄鸡圈在鸡场里养殖、繁衍,喂的也是饲料。
就能明白种禽公司的目的和方向都和他大大不同。
他跟农大解释说,种禽公司的科研重点,无疑还是放在怎么增产增量上。
他们寻找的突破口是怎么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保证禽类的肉蛋质量,这才好把宫廷黄鸡摆在百姓餐桌上。
说白了,种禽公司面对的是国内市场,针对的是大众消费群体。
而他的目的不是,他是要做出口生意,为国家赚外汇的。
瞄准的国外市场,针对的是外国人中的富裕阶层。
为此,他需要的只是提高宫廷黄鸡的质量,树立高档奢侈品的标准和特征区分。
他不在乎养出这么一只鸡需要化多少钱,只要他的鸡肉质地鲜美明显超过其他品种就可以了。
这么一来,他们培育的宫廷黄鸡在科研方向上不但不是浪费,反而和种禽公司会形成有力互补,很可能能够在技术方面互通有无。
在他看来,真的这么发展下去,也许不久的将来,宫廷黄鸡和京城油鸡就会变成两种鸡了。
他们一起培育出的才是宫廷黄,而种禽公司的只能算油鸡。
就这一番高瞻远瞩、另辟蹊径言论,立刻让农大的领导们找到了新的兴奋点,忍不住相互间讨论起来。
而这还不算,宁卫民不光画饼,他还来实在的。
跟着当场就拿出支票开出了一张二十万的预付款,要履行承诺,和农大签订“紫金箍”胭脂米的育种与生产、包销合同。
说农大能种多少他就要多少,而且合同一签,农大就可以挑车了。
切诺基或者桑塔纳可以任凭他们选择。
就这张支票这么一砸,农大的领导班子更是举座皆惊,坐不住了。
因为什么东西都没金钱的说服力大埃
这下所有对宁卫民个人的怀疑全都烟消云散,再没人认为他的话是儿戏。
可有意思的恰恰在这儿,此时农大一方反而不敢贸然去接这张支票了。
因为他们还得走程序,跟上级申请呢。
现在的农大反倒担心上级不批准,他们自己一方会食言。
然而这还不算,宁卫民心知肚明政策放行才是最重要的一关,而这方面他恰恰是最缺乏手段的弱项,所以他就用出国的机会来当诱饵。
他故意和农大的领导提及了法国布雷斯鸡的喂养方式。
说他听说这种鸡就具有极高的可辨识度,鸡冠鲜红,羽毛雪白,脚爪钢蓝,与法国国旗同色,因此被誉为法国的“国鸡”。
而且由于始终坚持自然放养,成本极高。
一般的法国家庭也只有在每年特殊的节日才舍得吃上一回。
如果大家不信,大可以去法国考察一下嘛,他会帮忙办妥一切出国手续,并且负责十二个名额的全部考察经费。
果不其然,这甚至比汽车的许诺和科研经费都管用,听说可以出国,而且还这么多名额,又是去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第一序列的法国。
会场整个都轰动了,就连最沉稳的人也忍不住激动起来,恨不得把宁卫民当成贵人埃
事后果不其然,这些农大的人自己就去想办法做上级的工作了,竟然没过三天,就有了结果——签!
就这样,不但宁卫民宫廷黄鸡有了着落,很快就有专人送到农大下属单位的试验草场去了。
就连他以为或许已经不能再找到的胭脂米,也一样落到了他的手里,这对他来说,也是双喜临门,再好不过的结果了。
相比起来,花个百八十万的,又算得了什么呢?
说起来,倒是张大勺,忍不住替他肉疼了。
“卫民啊,我不是把你坑了吧?你怎么为了这宫廷黄和胭脂米要花这么多钱啊?这……这你跟公司交代得过去吗?你们领导不会怪罪吧……”
这老爷子可真是好心,还不知道是宁卫民自己的钱呢,否则估计更得吓一跳了。
宁卫民也只能好好安抚,“没事的,您放心好了。说来我还得谢谢您的,要不是您,我过几年也许真就见不到咱们这么好的东西了。”
“可是……可这一百万呢!这么多钱。你康大爷知道的话,都得怪我……”老爷子还是心里过意不去,毕竟对于普通人来说,百万真就是天文数字。
而宁卫民此时是彻彻底底的开怀了。
“不能。张师傅,值得的,真的值啊!您送给我的宝贝别说花一百万了,花更多的钱也值。”
“真的值吗?”张大勺见宁卫民的欣喜不似作伪,终于有点放心了。
宁卫民拍了胸脯。
“我不冤您,您看着吧,只要米长出来,鸡繁育起来,用不了几年,这钱就都回来了。而且这是造福咱们后代的好事。子子孙孙恐怕都能沾着光呢。”
跟着他也不禁有点惭愧,“说起来倒是您冤枉呢,送了我这么好的宝贝,结果我还让您白白陪我跑了一趟,从清河回来,连点鸡蛋也没给您,都送到农大挑选孵化去了。您不怪我吧?”
“嗨,不怪。咱日子还长着呢,”老爷子倒也坦率,“反正这鸡和米都成你的了,慢慢找补吧。我就不信,等你米满仓,鸡乱飞的时候,你小子还能再把我忘了?”
“嘿嘿……”宁卫民这下也笑了。“您放心吧,真等那个时候,以后您再想吃这两样,都不用自己去寻了。自然就有人给您送上门来……”
“好,那我就等着吃你这现成的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