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真“豪”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实话实说,还真不是宁卫民没见过世面,也不是他口吐狂言。
    因为只要对康术德房契上的那处宅院有一定的了解,恐怕任何人都会和宁卫民有差不多的感受的。
    首先说那宅子的地理位置就没的挑。
    居然是位于东四北大街路西的魏佳胡同。
    那是什么地方啊?
    宁卫民拿出1980年版本的京城地图,比对了一番后发现。
    那是位于紫禁城的东北角的地方,是京城的绝对市中心区域。
    这条胡同周围,不但名校、医院、银行、机关单位、商业区林立。
    而且还是被国家美术馆、南锣鼓巷、景山公园、故宫、国子监、雍和宫、恭王府、后海、隆福寺、王府井、日坛公园、工人体育场,转着圈儿的包围着。
    如果从此处出发,就这些地方,无论想去哪哈儿。
    最远的都不超出五公里去,简直方便极了。
    而这样的地段要搁在三十年之后,地价绝对的是了不得,至少十五万一平米啊。
    偏偏这宅院面积还大得要命呢。
    老爷子拿出的房产图样画相当清晰。
    官印契纸上写的更是明明白白。
    具体内容如下。
    “立卖房字人马xx,有占地十一亩三分祖遗花园宅院一所,坐落在东四北大街路西魏家胡同。”
    “其中西大门有门房五间、账房两间、泥胎堂五间、库房二十间、汽车房六间,皆为北房,共计三十八间。”
    “其东花园部分占地六亩八分,包括七个院落,有房屋以及阁楼亭榭共计八十五间。”
    “再东还有三层戏楼一座,以及并列的两跨四进四合院,共计房屋一百四十四间。且所有房屋,门窗户壁俱全,上下土木相连。”
    “今凭中人宋修文、孔霖祥说合,情愿将此宅统统卖与康术德名下永远为业,言明卖价银元七万八千整。其银当日笔下交足,并无欠少。”
    “此宅自卖之日起,如有亲族人等争论,以及重复典卖情弊,俱有卖主一面承当。恐口无凭,立字为证。民国三十五年九月六日。”
    然后就是两位中人和卖主的签字画押了。
    毫无疑问,这张官契的内容透露出不少引人好奇的内容来。
    比如说交易的时间,中人是谁,还有房屋作价,当时又是怎么谈成的……
    反正可供追究和腿脚的细节着实不少。
    但最主引人瞩目的内容,无疑就是这宅院的建筑面积和建筑规制了。
    十一亩三分……那是多大的面积?
    宁卫民换算了一下,吃惊的得到了一个数,居然约等于七千六百平米。
    而且这座宅院,戏楼、花园子、汽车房皆有,四合院还是两座并列。
    他知道,四合院的“进”是经线,指纵深面积。
    “跨”是纬线,指代左右并联。
    两跨四进的四合院,也就是说是四合院的范围至少八个院子。
    再加上花园里的七个院儿……
    嘿呀,这真是快追上王府了。
    当然,京城最大的恭王府,占地面积多达六万一千平米,宫殿的建筑规制最高。
    三十年后,光殿内的金丝楠木的柱子,一根就估价二十个亿。
    戏楼也是独一无二全封闭式的。
    要单论“豪”,那肯定还有不小的差距。
    可话说回来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啊。
    要跟光绪帝亲爹的府邸,位于后海北沿的淳亲王府比,却已经相差不多了。
    因为淳王府的面积是八千八百四十八平米。
    而且这是包括了广场、府门、银安殿、配殿等办公区域在内的。
    真要只论实际住宅和花园的面积,怕还及不上这套宅院呢。
    要是再跟顺承郡王府比一比,那就已经是碾压了。
    因为顺承郡王府的面积才三千平米,康术德的宅院已经是其两倍多了。
    这么一算,这套宅子日后的价值,恐怕得高达数十亿元了。
    但这就算完了吗?
    不,魏家胡同的这个宅院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
    直接注定了它的内在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是超越了王府的。
    哪怕就是恭王府,也比不了。
    这一点就是来自于兴建这座宅院的主人的专业能力——营造专家马辉堂在古建上的艺术造诣。
    马辉堂本名文盛,字辉堂,大约出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前后。
    马氏家族为明清两代著名的营造世家,和“样式雷”齐名,世代从事皇家建筑工程的营建工作。
    承建了包括颐和园在内的大量皇家建筑和王公府邸,主持维修了多座坛庙、寺观和陵寝。
    在当时的京城称得上是赫赫有名,有“哲匠世家”之誉。
    传至第十二代传人马辉堂时,家道更是大盛。
    在清末时期,一跃成为京城“八大柜”(即兴隆、广丰、宾兴、德利、东天河、西天河、聚源、德祥八大木厂)之首。
    而有关马辉堂本人,更有一个他为了弥补手下工匠过失。
    用金丝楠木坐的木雕伪造成琉璃瓦,镶嵌在北海九龙壁,在验收工程中蒙混过关的传奇故事。
    这并非杜撰,可是真人真事。
    那块金丝楠木就在紫禁城九龙壁左数第三条龙下腹部的位置上,至今尚存。
    到了民国时期,尽管被清皇室拖欠了大批的工程款无法追回。
    可马家仍旧靠着祖祖辈辈的积累,成为了实质的京城首富,富甲一方。
    其时,马家兴隆木厂已改名为恒茂木厂,不但拥有一千四百多间房屋,而且还兼营着其他不少企业。
    在东安市场有上百家铺面和摊位,还有同济堂药店、京城饭店、开滦煤矿、京城和津门电车公司、启新洋灰公司、自来水公司的股份。
    所以当年有人就说,别看京城人都知道“头顶马聚源,身穿八大祥,脚踏内联升,腰缠四大恒”。
    也别说什么金鱼胡同的那桐、秦老胡同的曾崇。
    就这些人,谁也没马家阔绰。
    马家真要拿大车拉银元,从东四拉到西四,能从白天拉到晚上去。
    那想想看吧,这样的大富翁,又是真懂古建的能工巧匠。
    给自己修建的花园住宅,还能差的了吗?
    实际上不得不说,行家还就是行家。
    因为据康术德的介绍,作为马辉堂自己亲自设计,花费了数年心血,用圆明园和颐和园的余料,为自己精心营造的养老居所。
    这座宅院可以说是大型四合院和中等规模的园林的组合,是我国古建艺术与园林艺术巧妙结合的典范。
    其实马辉堂并没有把建筑外观修建得过于豪华。
    但布局和功能却是精心营造,装修风格也很考究。
    纵观全园,布局大方而不呆板,屋宇朴素而不简陋,山石林立而不繁琐,荷池灵秀而不造作,的确不愧为名匠手笔,称得上是民国时期京城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
    反观恭王府的花园,面积虽大却刻意强调对称,严整乃至僵硬。
    由于连堆砌的湖石都要呼应,相等。
    以至于园林太过矫揉造作,失去了自然的灵性,反而落了下乘。
    同时,马辉堂本人也很注重享受。
    他的宅邸便采用了许多先进的生活设施,具有中西合璧的先进性。
    在修建之初,便已经用上了自来水、抽水马桶、电灯、吊扇和马赛克了。
    甚至在假山石还修建了一个专门的台球房。
    这在当时一样是很了不得的事情。
    因此,这座宅院修建完成后,便有不少政界要人造访,园子也多次出借作举办喜庆典礼之用。
    由于慕名前来欣赏园景的客人络绎不绝,越来越多。
    所以这处宅园在当时名气也越来越大,被社会上的名流称为马家花园。
    其建筑水平和艺术价值,在京城私家园林的范畴,是完全能与完颜家的半亩园和金鱼胡同的那家花园相提并论的。
    如今,半亩园、那家花园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不复存在了。
    此园便是如今硕果仅存的一座营造家为自己所建的宅园了。
    如果从这个角度再来看,自然更显得弥足珍贵,毫无疑问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那又该如何论价?将其定为价值几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