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从小农场开始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洋是幽州折冲府的一名府兵。
    作为无父无母的一名孤儿,他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
    也正因为如此,今年二十五岁的他,仍然是单身一人。
    这一次,朝廷征兆幽州折冲府的将士跟随李世民出征高句丽,杨洋也是其中最普通的一名府兵。
    原本杨洋所在村子里的村民们都以为他这一次出征,估计是回不来了。
    当初杨广三征高句丽,幽州深受其害。
    如今大家一听到朝廷要攻打高句丽,都是眉头直皱,心虚不已。
    杨洋也是怀着忐忑的心,跟着大部队去了辽东。
    好在一切非常顺利,他不仅小命保住了,还斩杀了好几名高句丽士卒,立下了不少功劳,顺利的晋升成为一名伍长。
    不过,他这个伍长的瘾还没有过够,杨洋所在的队伍就全部转入到辽东生产建设兵团麾下了。
    而他杨洋,也跟着大部队来到了辽东城外的一处荒原。
    说是荒原,其实也不准确,很多地方其实都能看到一片片茂密的深林。
    “杨大哥,这木房子已经搭建好了,今晚就不用在住在帐篷里头了!”
    考虑到人生地不熟,为了让生产建设兵团的将士们尽快的适应下来,薛礼安排人员的时候,都是把一个伍的人安排在同一个区域。
    杨洋虽然只是兵团里头职位最小的伍长,但是手下也管着十个人。
    自然而然的,大家都帮忙把杨洋的木屋先搭建好。
    人多力量大,仅仅是两天功夫,在一块荒地上就冒出来了一处规模不小的院子。
    因为朝廷给每个人都赏赐了奴仆和女人。
    李宽拉一批、打一批、分化一批的政策之下,辽东城里有大量原本高高在上的高句丽勋贵都被抄家,全家贬为奴隶。
    别看高句丽人在辽东被分成第四等人,其实他们还不是最底层的。
    像是连人都不算的奴隶,才是最没有地位的。
    说句不好听的,主人把你打死了,都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责任。
    作为后世来的李宽,其实是有点不习惯这样的等级划分。
    但是,为了辽东的长治久安,为了解决辽东人口比例悬殊的问题,李宽还是抛出了这个提案。
    有的时候,落后的东西? 不一定就是不好的。
    制度也一样。
    你要是在辽东城搞什么民主? 那就搞笑了。
    “大家辛苦了,铁锅里的狍子也炖的差不多了? 还有那野猪肉和鱼肉? 一会大家放开了吃,绝对管饱。以前在幽州的时候? 要开一次荤,可真不容易。跟随大军出征之后? 虽然条件好了很多? 但是除了鲸鱼肉干,其他的肉食还是比较少吃到的。现在我才发现,原来辽东一点也不缺少肉食,缺少的是发现啊。”
    杨洋想到刚刚砍伐木头的时候? 就随手射中了一只狍子? 众人还打死了一只贸然出现的野猪,还真是感慨万分。
    特别是附近的一条小河里头,七八斤重的大肥鱼,随随便便就抓到了,简直是不可想象。
    “伍长? 昨天那个带我们来到这里的观狮山书院学员不是让我们不用担心,留在辽东比回到幽州要好很多;他还说楚王殿下还专门说了一句话来形容辽东的富足? 叫做什么‘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呢。昨天我还以为是那学员读书读啥了? 世界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呢,现在看来? 是我们见识的太少啊。”
    “说的没错? 刚听到要留在辽东的时候? 我的心都凉了,没想到朝廷一转身就给我发了一个女人,还有五个奴仆,我都还以为是在做梦呢。”
    “是啊,哪怕是老家的土财主,家中也不过如此啊。没想到我们来了一趟辽东,就赶上了土财主的生活了。”
    “嘿,就你们村子里那种有着几百亩水田的人家,就算土财主吗?估摸着他一个月也就吃上那么几次肉,还没有我们今天一天吃的多呢。薛都督在训话的时候,可是跟大家说过了,这辽东的黑土地,最是适合种植水稻和大豆。
    兵团如今给每人都至少分配了五百亩的荒地,到时候开荒出来,一半种上水稻,一半种上大豆,秋收之后只要缴纳两成的收成给到兵团,其余都是各家的私产,这简直就像是天上掉馅饼啊。”
    杨洋身边,几个军装都还没有脱下的兵团士卒,在那里七嘴八舌的说着话。
    他们每一个人都分到了一个女人和五个奴仆,如果立过功劳的,数量会更多。
    像是杨洋这样的伍长,就直接分到了两个女人,十个奴仆;他还专门从十个奴仆里头选了一个看起来比较听话的人当管家。
    当然,为了避免这些奴仆联合起来欺负东家,薛礼可是制定了非常苛刻的规则。
    但凡是哪个奴仆逃走了,同一家的其他奴仆都要被砍头。
    但凡是哪个东家觉得自家奴仆不听话,可以随意打骂,不需要负任何责任。
    但凡是奴仆身份的人,如果没有主人给的身份卡,根本就是连兵团所在的区域都出不去。
    当然,薛礼也知道,一味地严苛,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打一棍子之后,也会给一个红枣。
    如果这些奴仆立下了功劳,或者主人对你比较满意,是可以给你抬升等级的。
    “所以说机会难得啊,大家一定要好好干活,把我们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给建设好,不要给薛都督丢人,给楚王殿下丢人。”
    杨洋看着仆人们已经开始将食物端到了临时制作的木墩子上面,一边招呼着自家弟兄过去开吃,一边敲打着大家。
    而在四周,则是零散的站着几十名各家的奴仆,用羡慕的眼神看着杨洋一行人。
    这些人,有一小部分是曾经辽东城的上层人士,如今沦为奴仆,虽然心中不甘,但是在血的教训面前,都变老实了。
    有的人则原本就是高句丽勋贵人家的奴仆,对于换了一个主人,倒是没有那么多的不适应;只不过很羡慕杨洋他们那样能够大口吃肉的日子。
    好在今天的肉食足够多,杨洋也很是大方,自己开吃之后,也让仆人们在另外一边吃了起来。
    不能一味的惩罚,也要适当的怀柔。
    这是发放奴仆之前,薛礼专门召集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的将士们进行事前培训的时候说到的内容。
    对于生产建设兵团的大部分将士来说,他们都没有管理奴仆的经验,也不知道要怎么跟奴仆相处。
    “伍长,你放心!要是让我们去搞什么烧水泥、制作蜂窝煤,我们不见得比那些匠人厉害;但是种庄稼的话,这是我们的老本行啊。”
    府兵本来就是平时为民,战时为兵,跟农夫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郑化,攻打辽东城的时候,你可是斩杀了两名高句丽士卒,这一次的赏赐,除了伍长,我们几个就属你最多;我看你最需要的不是自己去干活,而是教一教你家那七八个奴仆怎么干活才对呀。”
    “说的也是,这个问题是我们大家都要注意的。种地,光靠我们自己是不行的,家中的女人也好,下面的奴仆也好,都得学会怎么种植水稻,怎么种植大豆,否则空有这么多的良田,却是没有利用起来,那就实在是对不起朝廷的厚爱了。”
    杨洋看了看旁边那帮正在争抢着吃野猪肉的奴仆,开始思考着要怎么管理他们。
    自家的院子已经初步建好了,接下来几天,给其他兄弟们搭建好木屋之后,就可以考虑开荒的事情了。
    好在生产建设兵团这一次几乎分到了所有缴获的牛马,畜力倒是比较充分。
    反倒是各种耕犁器械,一时半刻有点不足。
    不过,这个情况应该很快就会得到缓解。
    因为辽东城的一架曲辕犁,价格是幽州的两倍,长安城的三倍。
    政治课本上,马克思可是说的很清楚,资本只要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只要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会活跃起来。
    只要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如果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就会使人不惜甘冒法律的风险;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使人甘愿犯罪,甚至绞首的风险。
    来辽东生产、售卖农具,不需要冒法律风险,也不需要犯罪,就可以获得超过百分百的利润,哪个商人会不动心?
    所以薛礼跟李宽诉苦说农具涨价很厉害的时候,李宽并没有太在意。
    左右不过是一两个月的功夫,农具的价格就会下降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
    一旦等到炼铁作坊能够在辽东生产出钢铁,农具的价格还会进一步的下降。
    哪怕是不能达到长安城的水平,也不遑多让。
    “伍长,我们几家的院子都挨着建在一起,这样有个照应。不过,我觉得等空闲下来的时候,可以在村子,对,就是我们的新村子里头,挖一个池塘,把旁边溪水引进来,养上一些鱼和鸡鸭鹅。再把道路给平整一下,过个几年,兵团自己的水泥作坊的水泥产量上来之后,我们还能修个简易的水泥路。”
    郑化坐在杨洋身边,手上抓着一个狍子腿,一边撕咬着,一边畅想着未来。
    “嗯,我们这里距离辽东城只有二十几里路,倒不算远。到时候我附近的平原全部都开垦城良田,兵团肯定会考虑修建主干道通往辽东城,要不然稻谷、大豆的运输就会很不方便。”
    杨洋对于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虽然自己一行人才刚刚到这一片陌生的土地上,但是充满希望的未来,却是让大家的精神都很激动。
    “今年我们的重点是把荒地开垦出来,然后做好过冬准备;在开垦荒地的同时,也要去猎杀一些野兽作为食物储存起来。听说辽东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大雪纷飞的,比较难熬。那个时候,大家可能什么都干不了,只能躲在房子里面带着。”
    郑化的角色有点像是杨洋的助手,在那里提醒这大家最近的安排。
    “没错,眼下已经进入八月,很可能下个月开始就会下雪,再晚也晚不过下下个月。所以我们的任务其实还是很重的。要是我们生产建设兵团的将士们,过了一个冬天之后,一帮人冻死冻伤,那丢脸可就丢大了。”
    杨洋作为伍长,接触的信息比下面的士卒要多一些。
    生产建设兵团里头的培训,有些是针对所有将士的;有些是针对伍长的,当然也有些是针对更加高级的管理人员的。
    “伍长,其实我倒不是特别担心过冬的食物问题。就村子旁边的小溪里头,随便都能捞回来几千斤,甚至几万斤的肥鱼。只要把这些鱼稍微烟熏一下,就够我们吃很长时间了。不过,烧火的木材倒是要提前准备好来,要不然到时候太冷了,躲在房间里也没有用。”
    “听说长安城那边,不管是勋贵还是百姓,家里都使用蜂窝煤炉子来取暖;也不知道我们这里什么时候能够用上呢。”
    “应该快了!薛都督说我们生产建设兵团,除了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之外,也会开设水泥作坊、蜂窝煤作坊和农具作坊,还会组织商队将兵团的各种物资运输到外面售卖。所以我估计明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就有蜂窝煤炉子用了。”
    “远水解不了近渴,虽然我也相信明年就有蜂窝煤炉子用了,但是今年怎么办,还是要考虑好;再说了,辽东这里比长安城还要靠北很多,冬天肯定会非常的冷,只靠蜂窝煤炉子,还不见的管用呢。”
    一帮人七嘴八舌的讨论着。
    不过比较遗憾的就是少了点酒水,要不然就更有气氛了。
    当然,不用等一个月,辽东城里肯定就有各种各样的酒水售卖。
    还是那句话,有市场,有需求,有利润,就有人去办事。
    伴随着夕阳缓缓的消失在白桦树林,辽东生产建设兵团所在的区域,都是炊烟袅袅,人声鼎沸,大家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作为兵团的成员,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一个小农场主。
    只要把这个小农场搞好了,辽东的局面就会发生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个几年,小农场可以变成中型农场,然后变成大农场。
    辽东的发展,就从小农场开始。
    ……
    三天以后,李世民就要班师回朝了。
    这一次出征,不可谓不顺利。
    跟当初杨广三征高句丽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李宽虽然不担心辽东的局势会出现什么反复,但是在回长安城之前,还是换了一身打扮,跟着李世民一起去到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的驻地看了看。
    “这个薛仁贵,做事倒是雷厉风行,这才过了几天,就解决了兵团将士们的住宿问题。”
    四轮马车行走在坑坑洼洼的泥路上面,不远处可以隔三差五的看到一群木屋,形成一个有模有样的小村落。
    一个伍十个人,连带着每家有至少六个奴仆和女人,基本上就是一个小村落的规模了。
    “辽东的冬天来得非常快,要是动作不利索一点,到时候就来不及开荒,之后就会影响明年的春耕。辽东生产建设兵团刚刚成立,总不能一开始就陷入不利局面吧。”
    跟叮嘱程处亮和秦善道不同,李宽对于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的规划,可谓是事无巨细。
    几乎把方方面面需要注意到的事情,都跟薛礼说了。
    这要是还再搞得跟乌龟一样慢吞吞的,薛礼就太不合格了。
    “这一路上,虽然是以平原为主,但是并不缺少巨木,这倒是解决了生产兵团初期的好多问题。”
    李世民看着远处一片片树林,不由得对辽东提高了几分期待。
    长安城作为关中的核心地段,周边的许多巨木早就被看法一空。
    在这个年代,巨木其实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
    哪怕是水泥得到大规模的运用之后,巨木的价值也还是存在的。
    “陛下,辽东不仅有巨木,还有许多其他资源,它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贫瘠。正好快到正午了,要不我们就在附近找一个小村落,在那里蹭一顿饭?”
    虽然李世民一行人并没有打出什么旗号,一般的将士也没有亲眼见过李世民。
    哪怕是见过了,大部分都是远远的看着,根本就认不出来。
    不过,这并不影响李宽去找人蹭饭。
    唐人在辽东不算多,但是胜在团结。
    像是李宽这样一行几十号来到村子里,村长,嗯,其实也就是伍长,往往都会热情的招呼到自家里吃一顿饭。
    不图什么,就是要让你宾至如归。
    “也行,正好可以近距离的看一看他们的日子到底过的怎么样。朕看附近的一些荒原,已经有火烧过的痕迹,他们应该是已经在开荒了。”
    李世民也不是那种不是人间烟火的帝王。
    对于民生问题,他其实是非常关注的。
    “几位郎君,来我们杨家村可是寻亲还是访友?”
    当李世民跟李宽靠近村落的时候,杨洋正好肩膀上扛着一只黄猄往家里走去。
    “我们是从长安城来的商家,准备在辽东做点生意,听说附近风景不错,就趁着今天天气好,出来转转。”
    李宽随口撤了一个理由,也不管人家信不信。
    “那你们可是来的正是时候,这黄猄,足足有五十多斤,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一会焖了刚好给你们尝一尝。昨天有挑担子的卖货郎叫卖香料,我买了半斤,正好用来去去腥。”
    杨洋很是热情的招呼着李世民一行人往自己的院子中走去。
    一路上,不时有人跟他打招呼。
    因为伍长杨洋姓杨,其他还有两个弟兄也姓杨,所以这个地方就叫做杨家村。
    那些高句丽奴仆,经过了这段时间的适应之后,已经接受了现状。
    附近村落也曾经出现过两个想逃跑的,结果连带着同一家的其他几个奴仆都倒了霉。
    在血淋淋的教训面前,现状各个奴仆比主人还担心其他奴仆会逃走。
    这么一来,反倒是好管理了很多,干活也卖力了不少。
    “杨村长,听你口音,似乎是幽州那边的人?在这里安居,还习惯不?”
    李世民放下帝王的架子,就像是一个普通商家一样的跟杨洋聊着天。
    “没错,我是幽州人,我们村子里都是幽州人;说实话,刚说要留在辽东,加入那什么生产建设兵团的时候,要说不怕、不担心,那是假的;但是跟着我们薛都督在这里安顿下来之后,发现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很多。
    我就搞不懂了,这辽东这么富饶的一片土地,为何在高句丽人手中就没有发挥出威力来呢。前段时间在辽东城的时候,我也了解了一番,其实大部分的高句丽人,都还吃处于吃不饱饭,或者说是不放开肚子吃饭的境地。”
    杨洋想到自己大鱼大肉的这段时间,忍不住看了看自己的肚皮。
    似乎自己长胖了几斤?
    “哦?听你这么说,你们在这里的日子过得还不错?”
    李世民听了蛮有兴致的继续打听。
    “嘿,岂止是不错,简直可以用很好来形容。陛下给将士们都赏赐了女人,我们这些原本可能要一辈子打光棍的人都有了婆娘;然后又给每个人至少分配了五个高句丽俘虏,让我们能够直接经营几百亩地。薛都督还说了,只要我们的田地经营的够好,后面还可以以极低的价格购买附近的土地,扩大种植规模。朝廷除了收两成的收成作为赋税,其他所有的赋税都不用再交。”
    说到兴奋处,杨洋忍不住挥舞着自己的手臂,颇有点指点江山的味道。
    “兵团的将士们,带着十几万的俘虏来到这里定居,食物、衣服都足够吗?”
    李世民虽然看到了杨洋红光满面的样子,但是还是忍不住多问了一句。
    “喏!”杨洋指了指肩膀上的黄猄,“你看!这些黄猄,还有狍子、野猪、野鸡,几乎随处可见。都说高句丽人不少,但是在辽东这么广袤的土地上,人口还是太少了。大部分的地方都是这些畜生在当家,现在我们只要随便抽几个人去打半天猎,就能解决村子里大部分的食物了。也就是吃肉吃腻的时候,大家才煮一锅粟米粥喝。”
    杨洋很是自豪的说道。
    在他看来,现在得生活,那是老家的土财主都比不上的。
    “真有这么夸张?”
    “别说你不信!刚开始的时候我自己都不信!喏,看到那条小溪没有,一会吃完饭,你可以去溪边逛一逛,随便准备几个鱼叉,都能抓到鲜美的野生鲫鱼。”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