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如何应对
第一百八十五章 如何应对
城门方向传来激烈的爆炸声,那是城上的火器在发射。那曾经是蒙古人的火器啊,现在被用来打他们自己了。
北门城墙上,一个小军官骂道:“ma的,就这一会儿蒙古人都冲城好几次了,都不怕死了?喂喂,又过来了喂,快快…”说着,他亲自点燃了一门火炮向蒙军人群打去。
蒙古军的冲城是无济于事的,蒙古人留在城上的许多火器、纸雷和弓箭现在成了他们的杀星。城门附近几百步都被清空或轰塌了,冲过来的人完全暴露在各种火器和弓箭之下。
就算冲到了城门处,城上点燃的纸雷犹如不要钱似地向下扔。
就算有三五个侥幸没死的,也不可能撼动城门的水泥石块的。
至当晚子夜,蒙古人发动了几十次冲城行动,不过毫无意外地被阻止了,还留下了几千具尸体。
后半夜,巴特尔等人还聚在一处。看着众人面如枯槁的脸,巴特尔缓缓跟他们说:“谁要想投降的话,就去吧…”
众人中的一些人立即抬起头来,眼中闪现着一丝希望。谁不愿意活着呢,即使是作为奴隶,那也比无声无息地化为一团臭肉要好。
第二天日出之后,巴特尔带头,三万多蒙古人打着白旗,集体走向城门方向,投降了…
也有几千自认为的勇士死不投降,这就注定了他们日后腐烂的命运。
山山大帅正张罗着搬家,因为考虑到过几天城里的尸体都臭了,附近味道不好。当他接到蒙古人集体投降的消息时,还有些遗憾呢。
“几万壮劳力,好歹能买几十万贯呢。”他安慰自己,为屠夫的恶趣味没有达到。
山山下令找个地方把投降的人关起来,准备一部分人用来干些体力活,剩下的准备打发人给送回大宋去卖掉。大宋现在正缺劳动力呢,开矿、修路、作坊、种地…都需要大量的劳力,这样的一个壮劳力,卖给黑矿主怎么也值十几贯呢。
处理完了奴隶,山山大帅就舒舒服服躲回寝帐,和女兵们玩成人游戏去了。
在山山大帅享受战场的时候,前方的情报陆续送来。令他有些意外的是,各地的蒙古人反抗并不激烈,大部分向北逃窜了,方向就是立阳。
“哥的帅旗所到之处,蒙古人望风而逃。”在家信中他这样写道。
除了几个要点,各地的蒙军人数和装备很有限,很难打得过装备了大量火器的宋军,而且看汉口这样的状况,死守在重炮面前是没前途的!---其实这才是各地蒙军北撤的真正原因。
“贾党成员最近见面次数增加了很多,有几位带兵将军秘密离开驻地乔装进京。“山山大帅放下了手中的情报,唾了一口:“妈的,一干鸡鸣狗盗之徒,又搞什么飞机?”
……
就在山山在湖北作战的时候,忽必烈在大都自然也得到了消息,大半夜的蹿下了床:“卧槽张山山你老母!”咬牙切齿不已。
愤恨归愤恨,事情还得解决啊。没办法,蒙古大汗也不睡觉了,骑上心爱的马儿,带上卫队出了宫,出了大都城,直奔湖北方向。
正当铁蹄踏过石板路,御驾轰隆隆出了大都南门之时,谁也没注意,路边门缝中闪烁的眼光…
大汗队伍一路狂飙,仗着马儿不错,没用几日就到达了立阳。到了立阳他刚刚落座,噩耗就传来:汉口失守了,数十万宋军已经过江。
事已至此,他也没有办法。
本来大汗出行,要有一套的程序的,比如到了立阳,要接见当地的官员、军官、群众代表,开几个大型会议听汇报、指示下一步的工作,甚至还要下基层跟群众握握手唠唠家常啥的。不过大战在即,这一切都省了,直接召开军事会议。
会上,忽必烈愁眉深锁,因为他又接到不少坏消息:
宋军到各地扫荡,蒙军不敌火器之威,纷纷逃散。
苏南打成了一锅粥,镇江城危在旦夕,扬州危殆。
汉口城内四万多人被围,生死不知。
好消息是大部分需要的军需物品已经到达了前线,军队也已经集结了七成,按照忽必烈的意思,现在就可以开始反击了。
不过湖北战区大将军、平等王窝色台发言了:“大汗,我有一些话要说。”
能在大汗、蒙古皇帝面前称“我”的自然不是一般人,他是忽必烈的亲叔叔,手下有一个强大的部落和许多勇士,当年在争夺大汗的战争中,为忽必烈出过大力的。此人在蒙古人中威望极高,在高层决策圈内也有一席之地。
“大汗,我这些天详细研究了探马的报告,得到了一些让人不太愉快的信息:大宋军队中已经装备了大量的火器,特别是轻型火器,就在张山山这次在汉口一带的作战中,他就拿出了上百门的轻型火炮和上千支的突火枪,对我骑兵的冲击造成极大杀伤。这些轻型火器甚至可以随车马行走、边走边打,甚至由人力携行。我们也有不少火器,不过大多是比较笨重的,随骑兵行走的话未免有些笨拙,会拖累大军速度,而且也不太符合我们的骑射传统。因此此时贸然反击十分危险。”六十多岁的老头儿属于老骥伏枥,但是毕竟是老了,说话比较慢,这番话一直说了一个时辰。
其实这老头儿说的还不太全面,蒙古人天生就是马背上的民族,就喜欢“骑马砍杀、骑射”那一套。蒙古军虽然制造了一些火炮,可是大多被分散配置在各地,基本都被蒙古将军们丢在城上用来守城用了,或者是在攻打坚城时拉出来轰城,在一般的作战中用火器很少。
既然有了这样的传统,蒙古人自然也更加不会重视轻型火器了。他们的想法看似合理:你放一炮要几十个呼吸,这么长时间我都几十箭射出去了,足以杀死你好几次。
说白了,就是个不重视,因为战术思想落后,再说也不大会用(不过也是和张山山比)。
这次虽然蒙古人造了不少火器,可是主要精力还是放在重型大炮上,希望以重炮压过宋军的中小型火器。突火枪和小炮倒是造了些,不过受制于工艺原因,大多属于傻大黑粗,威力也有限,让基层官兵实在爱不起来。
“哦?那依着叔叔之意,我军应当如何呢?”忽必烈有些不快,不过还是忍着不快交谈。因为他是想尽快收回失地,甚至消灭宋军主力于江北的。至于前面的那些失败,他认为虽然有火器方面的原因,但是前方有些将士的愚笨也是个重要原因。
其实忽必烈还没意识到,不知从何时起,他已经开始了刚愎自用,难以听进逆耳忠言了,不过这也是许多大人物和装b者的通病。
---------本章完------
城门方向传来激烈的爆炸声,那是城上的火器在发射。那曾经是蒙古人的火器啊,现在被用来打他们自己了。
北门城墙上,一个小军官骂道:“ma的,就这一会儿蒙古人都冲城好几次了,都不怕死了?喂喂,又过来了喂,快快…”说着,他亲自点燃了一门火炮向蒙军人群打去。
蒙古军的冲城是无济于事的,蒙古人留在城上的许多火器、纸雷和弓箭现在成了他们的杀星。城门附近几百步都被清空或轰塌了,冲过来的人完全暴露在各种火器和弓箭之下。
就算冲到了城门处,城上点燃的纸雷犹如不要钱似地向下扔。
就算有三五个侥幸没死的,也不可能撼动城门的水泥石块的。
至当晚子夜,蒙古人发动了几十次冲城行动,不过毫无意外地被阻止了,还留下了几千具尸体。
后半夜,巴特尔等人还聚在一处。看着众人面如枯槁的脸,巴特尔缓缓跟他们说:“谁要想投降的话,就去吧…”
众人中的一些人立即抬起头来,眼中闪现着一丝希望。谁不愿意活着呢,即使是作为奴隶,那也比无声无息地化为一团臭肉要好。
第二天日出之后,巴特尔带头,三万多蒙古人打着白旗,集体走向城门方向,投降了…
也有几千自认为的勇士死不投降,这就注定了他们日后腐烂的命运。
山山大帅正张罗着搬家,因为考虑到过几天城里的尸体都臭了,附近味道不好。当他接到蒙古人集体投降的消息时,还有些遗憾呢。
“几万壮劳力,好歹能买几十万贯呢。”他安慰自己,为屠夫的恶趣味没有达到。
山山下令找个地方把投降的人关起来,准备一部分人用来干些体力活,剩下的准备打发人给送回大宋去卖掉。大宋现在正缺劳动力呢,开矿、修路、作坊、种地…都需要大量的劳力,这样的一个壮劳力,卖给黑矿主怎么也值十几贯呢。
处理完了奴隶,山山大帅就舒舒服服躲回寝帐,和女兵们玩成人游戏去了。
在山山大帅享受战场的时候,前方的情报陆续送来。令他有些意外的是,各地的蒙古人反抗并不激烈,大部分向北逃窜了,方向就是立阳。
“哥的帅旗所到之处,蒙古人望风而逃。”在家信中他这样写道。
除了几个要点,各地的蒙军人数和装备很有限,很难打得过装备了大量火器的宋军,而且看汉口这样的状况,死守在重炮面前是没前途的!---其实这才是各地蒙军北撤的真正原因。
“贾党成员最近见面次数增加了很多,有几位带兵将军秘密离开驻地乔装进京。“山山大帅放下了手中的情报,唾了一口:“妈的,一干鸡鸣狗盗之徒,又搞什么飞机?”
……
就在山山在湖北作战的时候,忽必烈在大都自然也得到了消息,大半夜的蹿下了床:“卧槽张山山你老母!”咬牙切齿不已。
愤恨归愤恨,事情还得解决啊。没办法,蒙古大汗也不睡觉了,骑上心爱的马儿,带上卫队出了宫,出了大都城,直奔湖北方向。
正当铁蹄踏过石板路,御驾轰隆隆出了大都南门之时,谁也没注意,路边门缝中闪烁的眼光…
大汗队伍一路狂飙,仗着马儿不错,没用几日就到达了立阳。到了立阳他刚刚落座,噩耗就传来:汉口失守了,数十万宋军已经过江。
事已至此,他也没有办法。
本来大汗出行,要有一套的程序的,比如到了立阳,要接见当地的官员、军官、群众代表,开几个大型会议听汇报、指示下一步的工作,甚至还要下基层跟群众握握手唠唠家常啥的。不过大战在即,这一切都省了,直接召开军事会议。
会上,忽必烈愁眉深锁,因为他又接到不少坏消息:
宋军到各地扫荡,蒙军不敌火器之威,纷纷逃散。
苏南打成了一锅粥,镇江城危在旦夕,扬州危殆。
汉口城内四万多人被围,生死不知。
好消息是大部分需要的军需物品已经到达了前线,军队也已经集结了七成,按照忽必烈的意思,现在就可以开始反击了。
不过湖北战区大将军、平等王窝色台发言了:“大汗,我有一些话要说。”
能在大汗、蒙古皇帝面前称“我”的自然不是一般人,他是忽必烈的亲叔叔,手下有一个强大的部落和许多勇士,当年在争夺大汗的战争中,为忽必烈出过大力的。此人在蒙古人中威望极高,在高层决策圈内也有一席之地。
“大汗,我这些天详细研究了探马的报告,得到了一些让人不太愉快的信息:大宋军队中已经装备了大量的火器,特别是轻型火器,就在张山山这次在汉口一带的作战中,他就拿出了上百门的轻型火炮和上千支的突火枪,对我骑兵的冲击造成极大杀伤。这些轻型火器甚至可以随车马行走、边走边打,甚至由人力携行。我们也有不少火器,不过大多是比较笨重的,随骑兵行走的话未免有些笨拙,会拖累大军速度,而且也不太符合我们的骑射传统。因此此时贸然反击十分危险。”六十多岁的老头儿属于老骥伏枥,但是毕竟是老了,说话比较慢,这番话一直说了一个时辰。
其实这老头儿说的还不太全面,蒙古人天生就是马背上的民族,就喜欢“骑马砍杀、骑射”那一套。蒙古军虽然制造了一些火炮,可是大多被分散配置在各地,基本都被蒙古将军们丢在城上用来守城用了,或者是在攻打坚城时拉出来轰城,在一般的作战中用火器很少。
既然有了这样的传统,蒙古人自然也更加不会重视轻型火器了。他们的想法看似合理:你放一炮要几十个呼吸,这么长时间我都几十箭射出去了,足以杀死你好几次。
说白了,就是个不重视,因为战术思想落后,再说也不大会用(不过也是和张山山比)。
这次虽然蒙古人造了不少火器,可是主要精力还是放在重型大炮上,希望以重炮压过宋军的中小型火器。突火枪和小炮倒是造了些,不过受制于工艺原因,大多属于傻大黑粗,威力也有限,让基层官兵实在爱不起来。
“哦?那依着叔叔之意,我军应当如何呢?”忽必烈有些不快,不过还是忍着不快交谈。因为他是想尽快收回失地,甚至消灭宋军主力于江北的。至于前面的那些失败,他认为虽然有火器方面的原因,但是前方有些将士的愚笨也是个重要原因。
其实忽必烈还没意识到,不知从何时起,他已经开始了刚愎自用,难以听进逆耳忠言了,不过这也是许多大人物和装b者的通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