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四章 清国覆灭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辽阳要塞陷落之后,第二路军主力直取奉天城,就在他们正在琢磨如何攻打这座规模更大的要塞的时候,奉天城却主动投降了。
    由于同治小皇帝才6岁,所以主意肯定不是他出的,因此这个投降的决定,其实是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联合做出的,当然,主要还是慈禧太后做出的。
    当然了,做出这个投降的决定很艰难,过程就更加的艰难。
    其实,自从中华帝国崛起,咸丰皇帝驾崩之后,慈禧太后他们早就有投降的意思,毕竟此时的慈禧还不像另一个时空的历史那样,因缘际会获得过巨大权力,一举登上权力顶峰,相反,自从咸丰皇帝死后,不管是慈禧也罢,慈安也好,其实都没有多少真正的权力。
    或者说,在清廷中枢的权力斗争之中,他们这些后党,其实是处于弱势的,反倒是肃顺这些咸丰留下的顾命大臣,才是强势的一方。
    说起来,当初咸丰皇帝以打猎的借口逃到承德的时候,虽然多少损失了不少威信,但此后留守的恭亲王奕?也灰溜溜的逃走☆万~书~吧~小~说☆~nsb~m,而李永吉军势强大,大家也不好说什么,反倒是有人觉得咸丰皇帝高瞻远瞩,提前避开,为大清保留了更多的实力。事实当然不是如此,咸丰皇帝才不是高瞻远瞩提前避走,是真的只是一种逃避行为,果然,他后来在承德就只是沉迷于酒色,朝政方面的事情根本不理,实在不行,也都是由慈禧帮他处理。
    再后来,当李永吉带兵攻破北京之后,咸丰皇帝再次被吓着了,觉得承德也不安全,连忙继续逃跑。一直跑到了奉天,之后,继续在奉天的小皇宫中闭门不出。
    大概是北京的陷落让他的脑子清醒了一些,又或者是慈禧的劝谏多少起了一点作用,更或者是奉天这个城市具有某种特殊意义,在明白中原已经丢定了的情况下,咸丰皇帝倒是又重新振作了一下,在奉天城倒是有一番作为。
    比如说交好俄国人,比如说修建锦州防线还有辽阳防线,比如说拉拢蒙古人。打压朝鲜人,甚至是大规模编练新军等等等等,都做得还算不错。
    可惜,为时已晚,此时的东北毕竟跟后世的东北不可同日而语,没什么工业不说,农业方面也不好,真正的大城就是奉天城一个,而且还有不少汉人。甚至汉人的数目要比满人的数目还要多。在这样一个贫瘠之地,要想谈发展,真是谈何容易,清廷其实一直都是在吃老本。如果李永吉不是那么急着动满清,用不了多久,耗也耗死了,别的不说。光一个粮食问题,就够清廷头疼的,毕竟还有三十万大军要养活啊。
    不管怎么样。咸丰在的时候,勉强还算保持一个大清帝国的体统,但是咸丰究竟身体太差,又沉迷酒色,终于还是没熬过去,在不久前正式的驾崩,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给自己才六岁的儿子。
    其实,咸丰还没驾崩的时候,清廷之中只要不是傻子,都已经知道清廷打不过如日中天的中华帝国了,除非中国继续内乱,就跟明末那种情况一样,或许清廷还有机会。
    然而,李永吉虽然年龄很小,但手段很强,很快就压服四方,眼看中原内乱的机会越来越渺茫,所以这时候大概就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和,一派主防。
    没错,没有主战的,是因为他们都知道打不过中华帝国,至于主和与主防,原则上都是主和,只不过侧总点不同。
    主和的一方,是想通过去帝号国号,变满洲王国,然后以中华帝国附庸国的地位,跟中华帝国议和,从此不再动刀兵。
    主防的一方,是不想去掉大清帝国的国号帝号,继续以大清帝国的名义,与中华帝国平辈论交,平等相处。
    很显然,主防的一方是抹不开面子,而且有些异想天开,毕竟你是弱者,人家中华帝国是强者,人家中华帝国未必会同意。但耐不住这是咸丰皇帝的意思,所以这就成了主流。
    咸丰皇帝死后,肃顺等八大顾命大臣掌握朝政,并且控制了奉天城的主力兵马,而这一派依旧是主防,所以这个政策也就继续延续了下来,反倒是恭亲王奕?为代表的势力以及以慈禧为代表势力,都更倾向于投降。
    也就是说,主和的投降派是想通过有条件的投降,来获取喘息之机,主防的强硬派则是希望通过严密的防守,让中华帝国知难而退,从而保持一定的体面与和平,本质上,都是希望跟中华帝国求和,只不过方法略有不同而已。
    有意思的是,主和派奕?的势力主要在锦州,而强硬派的肃顺势力则主要在奉天,也正因为如此,慈禧以及同治皇帝,其实是处于一种被挟持的状态。
    本来一切还算平和,甚至肃顺等人还派了使者去北京,希望趁机跟中华帝国修好,谁知道却提醒了李永吉还有满清这个尾巴,这才真正拉开了伐清之战。
    战事一起,本来清廷慌作一团,好在听说锦州城跟辽阳城都分别挡住了中华帝国军的进攻,这才内心稍定,可随后传来辽阳被攻破,兵锋直奔奉天城的消息之后,原本的和谐就全面土崩瓦解。
    按照肃顺的意思是,辽阳被攻破不怕,他们还有奉天城,奉天城也经过改造,城高墙厚,而且还有十万大军,器械充足,粮草也可以支持半年以上,因此只要跟他们打,总会有机会。
    然而,肃顺虽然很强势,可上上下下的人却都没有信心了,尤其是底下的民众跟基层官兵,更是厌战严重。
    原因很简单,自从咸丰皇帝等一大家子迁来奉天后,本地人其实一点也不高兴,以为这等于带来了无穷的麻烦以及沉重的负担。
    麻烦就不提了,至于负担么,主要是指税收的负担。
    不说养那三十万军兵了,光是修锦州要塞还有辽阳要塞。再加上扩建奉天城,这哪一样都要钱,可清廷此时虽然跑的时候带了不少钱,但终归太少,根本不够。
    钱不够怎么办?没办法,只能是老办法,一是掠夺,二是加税。
    掠夺很好说,旁边就挨着软弱但富饶的朝鲜,派几只兵马过去打一下。吓唬吓唬,朝鲜国王就乖乖的送钱送粮送苦力,根本不敢反抗,或者说,反抗也没用。
    只是打朝鲜也不够啊,毕竟朝鲜就那么点家底,又不能太过,不然真能逼反了,因此还要加税。
    要是以前。他们可以只给汉人加税,满人免税,但现在情况不好,只能一视同仁。满蒙汉全部征税。
    这一征税,立刻闹的鸡飞狗跳,好在皇帝带的兵马够多,而且打朝鲜也多少找回点自信。有那么点战斗力,所以弹压的还算给力,没奈何。当地百姓结果只能乖乖奉上。
    正是靠了这些钱,几个要塞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修成,然而辽阳一破,甚至第二路北伐军的前锋都来到奉天城外三十里地的时候,大家才终于发现,那么多钱修的西式要塞,面对帝国军根本就不堪一击。
    得了,反正打不过,那还打个屁?再说就算投降了,倒霉的也只能是你们那些王公贵族,俺们老百姓总不会有大问题。
    没错,别看肃顺等人一直在宣传中华帝国军的残暴,但毕竟东北跟中原的通信跟商业没有完全断绝,老百姓也多少能知道一点外面的情况,知道就算是留在北京天津的普通满人,也没有被真正的反攻倒算过,而是该干嘛干嘛,甚至据说日子比以前还更好了。
    所以说,讨伐军一破辽阳,其实奉天城就人心思变了,而慈禧等人也不想继续这么坐以待毙,于是就利用这种情况,因势利导,很快就勾结几个低级军官,发动了一场军事政变,一举把肃顺等人杀死,从而让慈禧掌握了奉天城的大权。
    掌权之后,慈禧还没高兴几天,没等品尝一下权力的滋味呢,就发现城外的帝国军大部队已经陆续开来。
    这下子可急坏了慈禧跟慈安,慈安不提,根本就六神无主,慈禧虽然略有点手段,但还远远不能跟另一个时空比,最多是有一些阴谋诡计,遇到这种堂堂正正的逼迫,同样是没有什么好办法。
    最终,慈禧派了一个使者出城,同意投降,也同意去帝号,变大清帝国为大庆王国,皇帝变国王,同时还希望保住皇室的财产,要求帝国军进城后不得骚扰奉天皇宫。
    也就是说,慈禧只同意交出兵权,同意变帝国为王国,而且皇宫里的财产也必须保留,不能骚扰他们母子。
    如果帝国军同意,他们就打开城门,向帝国军投降,并正式的像李永吉俯首称臣。
    “哼!”听完了那名使者的条件,稳坐中军大帐的冯子才意气风发,“如今我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你们现在还有什么资格跟我们讨价还价?回去跟你们主子说,就说我只接受无条件投降,至于你们投降后何去何从,全都我们说了算。我只给你们三天时间考虑,三天之内要是不同意无条件投降,那我就开打。”
    “将军!”那名使者提高了声音,那副细细的嗓音一听就知道是个太监,“兹事体大,您难道就不跟您的陛下汇报一下情况再做决定么?我大清……”
    “闭嘴!”冯子才直接打断那名太监使者的话,“少跟我在这磨嘴皮子,我的条件已经说了,只接受无条件投降,而且只给你三天时间,三天一到,立刻攻城。好了,念在你是使者的份上,不为难你,回去吧,好好跟你主子说清楚,你要是敢再有半句废话,立刻打你个半残再扔回去信不信?”
    冯子才既然这么说了,那名太监也就不再说话,拱手鞠躬之后,就退了下去。
    等清廷的使者退走之后,旁边的石达开忽然开口道:“冯大人,您这样逼迫他们是否不太好?这奉天城易守难攻,比辽阳还麻烦,我们重火力不足,而且那种特种弹据说也已经全部用完,无法再用。到时候真的打起来的话,我们未必能在短期内拿下奉天城。”
    “石大人有所不知。”冯子才对石达开微微一笑,“这无条件投降的条件,其实是陛下的意思,早再发兵的时候,我们就接到过这个意见,那就是不接受王国,必须全面灭亡满清余孽,把整个关外变成帝国的直辖地区。”…
    “就算是这样,我们也没必要这么直接啊。”石达开道。“他们有什么条件,我们可以先应下来,等占领了奉天再变卦就是,反正只要占领了奉天,说什么做什么还不是都取决于我等?”
    “不行。”冯子才摇摇头,“说真的,你那种诈术我也想过,不过后来我自己否决了,知道为什么吗?”
    “还请大人明示。”石达开无奈的抱拳道。
    “因为面子啊。”冯子才呵呵笑道。“我们这次奉命伐清,那不仅仅是代表了我们自己,更主要的是代表陛下,代表帝国。换言之。我们是堂堂正正之师,那就要行堂堂正正之事,因此,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影响。不能只单纯懂谋略出发。再者说,我军虽然可能暂时打不破这奉天城,但整体实力依旧高过他们。实在不行,围困就是了。所以说,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能使诈,有什么说什么,这样才能不坠了我帝国军的名声。”
    就知道是这样,石达开默默的鄙视了一下冯子才,继续抱拳道:“冯大人高瞻远瞩,属下不如,惭愧,惭愧……”
    “哈哈哈,石大人也不必如此,只不过是我们站的角度不同,如果你是总帅,你也会如我这般想的不是么,哈哈哈。”
    看到冯子才在那开心的捋头发,石达开暗自摇了摇头,表面上却愈发恭顺,如果是外人在场,尤其是有以前熟悉石达开的人在场,断然会惊掉下巴,这还是以前那个桀骜不驯的翼王石达开么?
    要不说呢,这人是会变的,尤其是经历大起大落之后,很多东西其实就看的不是那么重了,石达开就是这种。
    在过去,石达开的名气很大,都传闻他武功高强,用兵如神,性格坚韧,私德完美,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反正是有各种各样的优秀品德,是太平天国内部少有的完人,但其实大都是谣传或者夸大,说白了,石达开到现在为止,也不过是一名才刚过三十岁的青年罢了。
    这石达开从十六岁开始,就随着太平军征战沙场,打了这么久,有过辉煌,也有过挫折,品尝过艰辛,也尝试过荣华富贵,可以说是在短短十几年就历经人生大起大落。
    这人一旦经历了大起大落,通常就是两个结果,要么心灰意冷就此消沉,要么重新振作,但却会更加圆滑,而石达开,显然就是后者。
    当初石达开之所以在南宁放弃了一切,无条件投降中华帝国军,是因为他知道大势已去,帝国军不能力敌,而他地位特殊,所以希望用这种放弃兵权的方法取得对方的信任。
    但是,跟陈玉成一样,他的心火没灭,依旧希望能够寻找机会大展宏图,只不过经历那么多事端,心思开始沉稳,不会轻易漏出来而已。
    此后,他表示希望参加精武军的意思后,经过皇帝特批,就去了北京,加入了精武军的序列,不过,他并没有直接领兵,而是先进了黄埔军校北京分校,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高级军官的短期培训,接受了很多近代战争的作战理念,并学习了国外欧洲的发展历史以及当前的世界形势。
    这让石达开大开眼界,让他明白以前的自己不过是个井底之蛙,他那些引以为傲的战争,在近现代武器与训练的部队面前,根本就上不得台面,而他以前在国内打的那些胜仗,在世界列强动辄几万几十万的大会战比起来,更是如同顽童打架一样可笑。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幼苗开始慢慢生根发芽,同时他也更加虚心的学习军校里的那些知识,不再如一开始那样,知识为了韬光隐晦。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石达开的心胸气魄的确要比陈玉成更广一点,要知道,石达开是完全放弃一切权力,才可以直接进入黄埔军校的北京分校学习。而陈玉成当时虽然也在北京军区,但却是继续带领部分自家老兄弟,以国防军的名义在活动。
    表面看来当时的陈玉成混得似乎更好,但陈玉成既然是收编的国防军,就没时间也没资格进入军校学习,也就无法学得更多新知识。
    或者说,尽管陈玉成也知道了不少洋务的知识,但跟石达开所学比起来,那就差远了。
    最关键的是,石达开功夫了得。写字也不错,而且名气大,为人也谦和,很快就在北京分校脱颖而出,加上皇帝李永吉一直很注意他,在听说他后来的变化后,果断开始让人重点培养他。
    再后来,等李永吉决心伐清的时候,虽然第二路军的总指挥给了冯子才。但第二路军的参谋长却给了石达开,表面看来冯子才是这支部队的老大,但实际上最锻炼人的却是参谋长,因为总指挥只负责怎么打。具体怎么打,还有后勤保障,人员安排等一系列问题,都要参谋长去负责。
    石达开也很珍惜这个机会。当了参谋长之后,绝口不提以前的事情,只是一心顺着冯子才。不知道的还以为换了个人,却不知道石达开这是浴火重生,光芒内敛,相比过去,已经变的更加成熟。
    可以这么说,在战争谋略方面,身经百战的石达开一点也不缺乏,他缺乏的只是现代军队的基本素养,一旦把这些补充齐全了,性格再变沉稳下来,那将来的成就真的就不可限量了,就算再次封王也未尝不可。
    不说冯子才与石达开,单说那名太监回去禀报了慈禧太后之后,慈禧先是怒气勃发,砸烂了不知道多少瓶茶碗,可发泄过后,却又害怕起来,害怕逆了对方的意思,对方真的不给自己留活路。
    忐忑啊忐忑,一夜没睡之后,当听说有部队偷偷出城投降后,慈禧终于作出决定,无条件投降,把一切都交给别人。
    就这样,慈禧急忙让自己儿子退位,然后亲自带着儿子出城,哭哭啼啼的向冯子才所率领的二路北伐军投降,用一副孤儿寡母的形象示人,倒是也取得了不少同情分,让冯子才也心情一软,同意让他们继续暂时居住在皇宫之中,帝国军不会打扰,至于他们今后何去何从,都交给陛下来决定。
    就这样,冯子才带领的地二路北伐军,不费一枪一弹,就顺利的拿下了奉天城,然后大军开进奉天城,全面接收了这座城市。
    奉天城一下,再加上满清皇帝下了退位诏书,因此这场伐清战役已经可以说是圆满完成了,剩下的,无非就是派人去通知一下还在激战中的锦州城,让锦州城的恭亲王奕?也接受既成事实就好。
    换言之,这种情况就类似当年的灭蜀之战,后方国都已经灭亡,皇帝也宣布退位,国都没了,前方姜维再能打,也没有意义了。
    “王爷,事已至此,已经够了。”文祥疲惫的对恭亲王奕?道,“我们坚持了这么久,已经足够了。”…
    “是啊,你说的对,已经足够了。”一身戎装的恭亲王奕?捏了捏拳头,这才慢慢的闭上了布满血丝的眼睛,忽然,又重新睁开,“但是,不甘心啊,真的不甘心。为什么奉天城就不能坚持一下?如今已然入冬,只要天气再冷下去,敌军疲惫,必然不能久战,早晚要退兵,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再坚持一下呢?”
    “王爷。”文祥叹了口气,“就算能坚持又能如何?我们能熬得住这一次,难道还能一直熬下去么?或者说,就算我们能赢这一次,呃下一次,下下一次呢?那中华帝国依然占据了中原正统,地大物博,兵力雄厚,无论兵力人力还是财力,都十倍于我,我们哪里是他们的对手?
    换了别人或许还有可能,但那李永吉心高气傲,性格坚毅,既然要跟我们打,那就是铁了心的打,如此下去,我们终归还是要败的。”
    “我知道我们挡不住。”恭亲王奕?道,“我也知道我们最终会败,但胜利一场的话,起码能获得一点更高的待遇,断然不会像如今这样……哎,早知道如此,当初又何必修城呢?”
    “王爷……”
    “二百多年的祖宗基业啊!”恭亲王奕?泪流满面,“可恨,就要毁在我等之手!”
    “哎,王爷节哀。”文祥也有些低落,“不过,这就是命吧。我想过了,虽然先皇有不少错,不过就算他不犯那些错,这江山易手也是早晚。王爷您还看不破么?那李永吉的实力太大,根本就不是我们能挡得住的,无论当年我们用何种方法,他都会反,顶多是一个早晚罢了。”
    “我知道。”恭亲王奕?再次闭上了眼睛。
    看到他不说话,文祥张了张嘴,终于还是劝道:“王爷,如今汉人势大,不如我们先行服软,以后再寻找机会……”
    “机会?我们还有机会么?别再自欺欺人了。”流着泪的奕?忽然笑了起来,“算了,降了吧,我们已经尽力了,真的,至少我已经尽力了,然而……天命如此,如之奈何啊。”
    就这样,1861年12月1日,也就是奉天城无条件投降的第五天,锦州城也宣布无条件投降。
    至此,大清帝国全面覆灭,正式的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