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远航
元化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三日,时近严冬,寒风阵阵,大裕第一支远洋舰队从天津港启航,正式开启一个充满黄金、冒险与机遇的瑰丽时代。
在后世历史课本中,无论是华夏史、世界史还是他国历史,这一天发生在新建成的天津港的事都是可以占据一整页书的重点中的重点。
秋华年的目光暂时看不到那么远的未来,他目送一艘艘高大的巨船划开海面,在船夫整齐的号子声中扬帆起航,逐渐消失在海平面上,心中既荡气回肠,又暗含担忧。
梅望舒在易容后混入了舰队,整支舰队包括几十艘船,连同护卫军队一起有上万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对擅长隐匿的前顶级暗卫来说,隐藏身份如水滴入海般简单与自然。
祝经诚和襄平府商人韦曲安也在舰队中,他们会是第一批主动前往外国与异邦人做生意的裕朝商人,这一趟旅程机遇与风险并存,自古以来,想要获得超凡的财富与地位,首先要敢放手一搏。
苏信白也来港口送人,小狸奴马上就两岁了,这孩子自幼聪慧,已经能从大人们的反应中判断出父亲要出很久的远门,今早硬是扒在门口不肯走,让大人带他一起来港口。
港口风大,小狸奴被包在一大块狐皮斗篷里,里面穿着毛线帽子和厚厚的小棉袄,就像一只巨大的实心绒球。
秋华年走过来时,父子二人仍旧面朝舰队离开的方向看着空荡荡的海面,一大一小相似的两张脸连表情都如出一辙。
抱着小狸奴的阿叔给秋华年请安,秋华年伸手摸了摸小狸奴头上的毛毛,“风太大了,回马车上吧,着凉了不好。”
苏信白终于回神,神情还是恹恹的,舰队这一趟至少得四五个月,回来时春天都过一半了,苏信白和祝经诚成亲以来,从未分离过这么久,苏信白的心情秋华年多少能够理解。
“真不知道刚才经诚上船前,是谁装高冷连话都没多说几句,船刚一走,又原地化身望夫石。”秋华年凑近苏信白,眨了眨眼,“苏公子知道这人是什么来历吗?”
苏信白吸了口气,羞恼地瞪了眼秋华年,心里的郁郁之情倒是消散了不少。
一行人走向不远处的马车,秋华年一边逗小狸奴一边说,“今年过年经诚不在,你们也不回辽州,直接来我们家一起过吧,过年最重要的就是热闹。”
“狸奴想不想来干爹爹家过年呀?”
小孩子忘性大,狸奴被逗得咯咯笑,“想!想!教弟弟们数数!”
“那就这么说好了。”秋华年转身对大的说,“我收拾好院子,过年时派人去接你们。”
齐黍县主说一不二,苏大公子抗议无效。
苏信白再次回头,看了眼身后茫茫无际的大海,向满天神佛祈求远行之人一路无灾无难,早日平安归来。
幸好他还有狸奴,还有交心的友人,还有齐民书坊的事可以忙,否则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宅子,他都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了。
……
像是要应秋华年那句“过年最重要的是热闹”,舰队出发后没几日,云成和孟圆菱到了天津。
两三年不见,云成长高了许多,外形已经完全是成人模样,孟圆菱变化不大,和云成拉开了身高差,一见秋华年就想扑上来抱。
秋华年哭笑不得地把他拉开扶住,“都怀孕快四个月了,还不知道小心稳重一点。”
孟圆菱笑出两只小酒窝,“没事!我家宝宝可听话了,一点都不闹人,我每天除了胃口更好了外什么感觉都没有。”
秋华年问云成路上的情况,云成一一回答,证明孟圆菱说得没错。这一路上孟圆菱既没有晕也没有吐,夜宵还能一口气消灭半碟子糕点,一点罪都没遭。
“华哥儿,有没有好吃的,快给我来几口,我要饿死了。”孟圆菱缠着秋华年的胳膊叫。
随着身份地位的提高,秋华年身边许多人对他越来越小心尊重,像孟圆菱这样又黏人又爱撒娇耍赖的,几乎没有,熟悉的感觉让秋华年一下子笑了。
“厨房备了宴席,现在还没到时候,我们先进去,让他们上些小吃你垫一垫。”
一行人走进后宅,孟圆菱眼尖,一下子就看到了种在正房前的十几株番茄。这些番茄种的月份有些迟,到晚秋叶子干枯时也没长得多繁茂,平均一株结了五六个番茄,成熟的全被小心摘下来了,现在枝头只挂了几个半青不熟的小的。
孟圆菱从没见过这种植物,凑近弯着腰看,“这是柿子?不对,柿子都是长在树上的,有点像茄子,但哪有这个颜色的茄子。”
孟圆菱直奔重点,“华哥儿,它能不能吃呀?”
“能,它叫番茄,是海外植物,非常好吃,可以直接生吃也可以炒鸡蛋或者炖牛肉。”
孟圆菱听得口水都要下来了,他怀这胎后馋虫简直控制不住,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吃。
云成走到孟圆菱身边,小心护着他,免得他一不留神绊倒自己。孟圆菱兴奋地比划,“可以生吃?是直接摘下来吃吗,要不要剥皮?”
“这是还没熟的,你家是做豆腐的,怎么不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孟圆菱鼓起腮帮子,“华哥儿你就别卖关子了,让我尝尝嘛。”
摘下来的番茄都储存在地窖里,最早的一批用老菜农擅长的特殊方法留了种子,预备明年再种。秋华年让人取了几颗番茄,切成块后撒上白糖端上来。
红彤彤的番茄切块垒在黑瓷方盘中,上面洒着洁白的砂糖,浓郁的汁水从切口处溢出来,散发着酸甜清新的味道。
秋华年指着盘子说,“说起来这道菜有个名字,叫雪压火焰山。”话没说完,自己已经忍不住笑了。
孟圆菱不知道秋华年在笑什么,直接开吃,云成觉得这个名字直白中带着野趣,很有意思,他说完之后,秋华年笑得更厉害了。
好吧,比起凉拌西红柿,“雪压火焰山”这个菜单刺客般的名字好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怎么不算一种进步呢。
舰队出发时天津港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宰了不少猪牛羊,祭祀结束后,牛肉被送到专门的机构,按照定例向特定人群开放购买渠道。
现在天气已经冷了,肉放在专门的冰窖里可以储存较久,秋华年一口气买了几十斤牛肉,终于能过一把吃牛肉的瘾了。
厨房的鱼大娘在知府官邸待了很多年,料理牛肉的经验丰富,在秋华年的指导下,很快就研究出了裕朝版“番茄炖牛腩”菜谱,又压了银川一头。
今天云成和孟圆菱远道而来,欢迎他们的宴席上,就有这道放眼全裕朝独一无二的美味佳肴。
孟圆菱特别喜欢番茄的味道,配着米饭连吃了三小碗,云成怕他积食,在桌下拉了一下他的袖子。孟圆菱不说话,可怜巴巴地看着云成,两人对视三秒后,云成轻轻叹了口气,拿过他的碗盛了小半碗后放过去。
“最后半碗,不能再吃了。”
孟圆菱连连点头,继续把头埋进碗里干饭。
秋华年看着二人的互动,冲身边的杜云瑟挤眉弄眼,小杜大人官威愈重,吃饭时也正襟危坐,面不改色地把秋华年的碗拿起来,挑他爱吃的盛了一碗。
秋华年憋着气笑起来,幸好孟圆菱忙着吃东西,没有注意到兄嫂们在模仿自己,不然肯定要红着脸闹了。
……
时光流转、四季变换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从换上第一件夹棉的大衣裳开始,冬天便不可阻挡地来了。
吴深和闵乐逸的亲事正式定下,昭新帝亲自赐婚,命礼部协助两家人筹备婚礼,皇恩浩荡令人感慨,再也没有人拿闵乐逸性格不好或者行事乖张说事,所有人都在艳羡这个能嫁给吴深将军的哥儿。
二人的婚礼在十一月中旬举办,时间有些仓促,但有礼部协助,依旧办得无比盛大,冲散了京城上空从宫变开始便没有消失过的阴云。
秋华年和杜云瑟专程回京一趟为友人们道喜,闵乐逸的父亲闵太康和祖母也从外地赶来了。
秋华年作为闵乐逸的好友和半个媒人,受到了闵家的热烈招待,婚礼前日,秋华年去看闵乐逸,顺便看了看他的嫁妆单子,被上面的东西吓了一跳。
“你家不会是把所有家产都变卖了写在上面了吧?怎么这么多?”
闵乐逸不爱看账,这个嫁妆单子还是祖母硬压着才认真看完的,他接过来指了指,“只有这一页的一处宅子,三个铺子和三个庄子,还有一千两银子是我家给我准备的。”
“其余的从这里到这里,是吴家送来的聘礼,爹爹和兄嫂全都让我带过去;从这里到这里,是陛下赐下的添妆,也要加进单子里。”
吴家只有吴深一个孩子,给出的聘礼诚意十足,两者加起来已经让嫁妆单子十分惹眼了,再加上昭新帝赐下的按郡主份例准备的嫁妆,更是不得了,那些王府勋贵嫁孩子也没有这么多嫁妆。
秋华年大致估算了一下,闵乐逸的嫁妆换算成银子,怕是有三四万两,抵得上秋记六陈几年的净收入了。
闵乐逸对自己的财富毫不关心,兴奋地和秋华年说悄悄话,“吴深给我说,明年京中局势稳定后,他大概要回边关带兵,到时候带我去草原上骑马射箭!”
秋华年失笑,“我看婚礼别办了,让吴深现在就来骑上马带你跑去边关,你才高兴。”
闵乐逸清了清嗓子,没有反驳,他确实不喜欢婚礼繁琐的礼仪和准备工作,每天都通过幻想未来去草原策马奔腾来说服自己坚持下去。
在后世历史课本中,无论是华夏史、世界史还是他国历史,这一天发生在新建成的天津港的事都是可以占据一整页书的重点中的重点。
秋华年的目光暂时看不到那么远的未来,他目送一艘艘高大的巨船划开海面,在船夫整齐的号子声中扬帆起航,逐渐消失在海平面上,心中既荡气回肠,又暗含担忧。
梅望舒在易容后混入了舰队,整支舰队包括几十艘船,连同护卫军队一起有上万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对擅长隐匿的前顶级暗卫来说,隐藏身份如水滴入海般简单与自然。
祝经诚和襄平府商人韦曲安也在舰队中,他们会是第一批主动前往外国与异邦人做生意的裕朝商人,这一趟旅程机遇与风险并存,自古以来,想要获得超凡的财富与地位,首先要敢放手一搏。
苏信白也来港口送人,小狸奴马上就两岁了,这孩子自幼聪慧,已经能从大人们的反应中判断出父亲要出很久的远门,今早硬是扒在门口不肯走,让大人带他一起来港口。
港口风大,小狸奴被包在一大块狐皮斗篷里,里面穿着毛线帽子和厚厚的小棉袄,就像一只巨大的实心绒球。
秋华年走过来时,父子二人仍旧面朝舰队离开的方向看着空荡荡的海面,一大一小相似的两张脸连表情都如出一辙。
抱着小狸奴的阿叔给秋华年请安,秋华年伸手摸了摸小狸奴头上的毛毛,“风太大了,回马车上吧,着凉了不好。”
苏信白终于回神,神情还是恹恹的,舰队这一趟至少得四五个月,回来时春天都过一半了,苏信白和祝经诚成亲以来,从未分离过这么久,苏信白的心情秋华年多少能够理解。
“真不知道刚才经诚上船前,是谁装高冷连话都没多说几句,船刚一走,又原地化身望夫石。”秋华年凑近苏信白,眨了眨眼,“苏公子知道这人是什么来历吗?”
苏信白吸了口气,羞恼地瞪了眼秋华年,心里的郁郁之情倒是消散了不少。
一行人走向不远处的马车,秋华年一边逗小狸奴一边说,“今年过年经诚不在,你们也不回辽州,直接来我们家一起过吧,过年最重要的就是热闹。”
“狸奴想不想来干爹爹家过年呀?”
小孩子忘性大,狸奴被逗得咯咯笑,“想!想!教弟弟们数数!”
“那就这么说好了。”秋华年转身对大的说,“我收拾好院子,过年时派人去接你们。”
齐黍县主说一不二,苏大公子抗议无效。
苏信白再次回头,看了眼身后茫茫无际的大海,向满天神佛祈求远行之人一路无灾无难,早日平安归来。
幸好他还有狸奴,还有交心的友人,还有齐民书坊的事可以忙,否则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宅子,他都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了。
……
像是要应秋华年那句“过年最重要的是热闹”,舰队出发后没几日,云成和孟圆菱到了天津。
两三年不见,云成长高了许多,外形已经完全是成人模样,孟圆菱变化不大,和云成拉开了身高差,一见秋华年就想扑上来抱。
秋华年哭笑不得地把他拉开扶住,“都怀孕快四个月了,还不知道小心稳重一点。”
孟圆菱笑出两只小酒窝,“没事!我家宝宝可听话了,一点都不闹人,我每天除了胃口更好了外什么感觉都没有。”
秋华年问云成路上的情况,云成一一回答,证明孟圆菱说得没错。这一路上孟圆菱既没有晕也没有吐,夜宵还能一口气消灭半碟子糕点,一点罪都没遭。
“华哥儿,有没有好吃的,快给我来几口,我要饿死了。”孟圆菱缠着秋华年的胳膊叫。
随着身份地位的提高,秋华年身边许多人对他越来越小心尊重,像孟圆菱这样又黏人又爱撒娇耍赖的,几乎没有,熟悉的感觉让秋华年一下子笑了。
“厨房备了宴席,现在还没到时候,我们先进去,让他们上些小吃你垫一垫。”
一行人走进后宅,孟圆菱眼尖,一下子就看到了种在正房前的十几株番茄。这些番茄种的月份有些迟,到晚秋叶子干枯时也没长得多繁茂,平均一株结了五六个番茄,成熟的全被小心摘下来了,现在枝头只挂了几个半青不熟的小的。
孟圆菱从没见过这种植物,凑近弯着腰看,“这是柿子?不对,柿子都是长在树上的,有点像茄子,但哪有这个颜色的茄子。”
孟圆菱直奔重点,“华哥儿,它能不能吃呀?”
“能,它叫番茄,是海外植物,非常好吃,可以直接生吃也可以炒鸡蛋或者炖牛肉。”
孟圆菱听得口水都要下来了,他怀这胎后馋虫简直控制不住,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吃。
云成走到孟圆菱身边,小心护着他,免得他一不留神绊倒自己。孟圆菱兴奋地比划,“可以生吃?是直接摘下来吃吗,要不要剥皮?”
“这是还没熟的,你家是做豆腐的,怎么不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孟圆菱鼓起腮帮子,“华哥儿你就别卖关子了,让我尝尝嘛。”
摘下来的番茄都储存在地窖里,最早的一批用老菜农擅长的特殊方法留了种子,预备明年再种。秋华年让人取了几颗番茄,切成块后撒上白糖端上来。
红彤彤的番茄切块垒在黑瓷方盘中,上面洒着洁白的砂糖,浓郁的汁水从切口处溢出来,散发着酸甜清新的味道。
秋华年指着盘子说,“说起来这道菜有个名字,叫雪压火焰山。”话没说完,自己已经忍不住笑了。
孟圆菱不知道秋华年在笑什么,直接开吃,云成觉得这个名字直白中带着野趣,很有意思,他说完之后,秋华年笑得更厉害了。
好吧,比起凉拌西红柿,“雪压火焰山”这个菜单刺客般的名字好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怎么不算一种进步呢。
舰队出发时天津港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宰了不少猪牛羊,祭祀结束后,牛肉被送到专门的机构,按照定例向特定人群开放购买渠道。
现在天气已经冷了,肉放在专门的冰窖里可以储存较久,秋华年一口气买了几十斤牛肉,终于能过一把吃牛肉的瘾了。
厨房的鱼大娘在知府官邸待了很多年,料理牛肉的经验丰富,在秋华年的指导下,很快就研究出了裕朝版“番茄炖牛腩”菜谱,又压了银川一头。
今天云成和孟圆菱远道而来,欢迎他们的宴席上,就有这道放眼全裕朝独一无二的美味佳肴。
孟圆菱特别喜欢番茄的味道,配着米饭连吃了三小碗,云成怕他积食,在桌下拉了一下他的袖子。孟圆菱不说话,可怜巴巴地看着云成,两人对视三秒后,云成轻轻叹了口气,拿过他的碗盛了小半碗后放过去。
“最后半碗,不能再吃了。”
孟圆菱连连点头,继续把头埋进碗里干饭。
秋华年看着二人的互动,冲身边的杜云瑟挤眉弄眼,小杜大人官威愈重,吃饭时也正襟危坐,面不改色地把秋华年的碗拿起来,挑他爱吃的盛了一碗。
秋华年憋着气笑起来,幸好孟圆菱忙着吃东西,没有注意到兄嫂们在模仿自己,不然肯定要红着脸闹了。
……
时光流转、四季变换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从换上第一件夹棉的大衣裳开始,冬天便不可阻挡地来了。
吴深和闵乐逸的亲事正式定下,昭新帝亲自赐婚,命礼部协助两家人筹备婚礼,皇恩浩荡令人感慨,再也没有人拿闵乐逸性格不好或者行事乖张说事,所有人都在艳羡这个能嫁给吴深将军的哥儿。
二人的婚礼在十一月中旬举办,时间有些仓促,但有礼部协助,依旧办得无比盛大,冲散了京城上空从宫变开始便没有消失过的阴云。
秋华年和杜云瑟专程回京一趟为友人们道喜,闵乐逸的父亲闵太康和祖母也从外地赶来了。
秋华年作为闵乐逸的好友和半个媒人,受到了闵家的热烈招待,婚礼前日,秋华年去看闵乐逸,顺便看了看他的嫁妆单子,被上面的东西吓了一跳。
“你家不会是把所有家产都变卖了写在上面了吧?怎么这么多?”
闵乐逸不爱看账,这个嫁妆单子还是祖母硬压着才认真看完的,他接过来指了指,“只有这一页的一处宅子,三个铺子和三个庄子,还有一千两银子是我家给我准备的。”
“其余的从这里到这里,是吴家送来的聘礼,爹爹和兄嫂全都让我带过去;从这里到这里,是陛下赐下的添妆,也要加进单子里。”
吴家只有吴深一个孩子,给出的聘礼诚意十足,两者加起来已经让嫁妆单子十分惹眼了,再加上昭新帝赐下的按郡主份例准备的嫁妆,更是不得了,那些王府勋贵嫁孩子也没有这么多嫁妆。
秋华年大致估算了一下,闵乐逸的嫁妆换算成银子,怕是有三四万两,抵得上秋记六陈几年的净收入了。
闵乐逸对自己的财富毫不关心,兴奋地和秋华年说悄悄话,“吴深给我说,明年京中局势稳定后,他大概要回边关带兵,到时候带我去草原上骑马射箭!”
秋华年失笑,“我看婚礼别办了,让吴深现在就来骑上马带你跑去边关,你才高兴。”
闵乐逸清了清嗓子,没有反驳,他确实不喜欢婚礼繁琐的礼仪和准备工作,每天都通过幻想未来去草原策马奔腾来说服自己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