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第85章 到底因为什么
第85章 到底因为什么
时间一转眼进入了深秋。
自从八月初那次靖王府之行后,梅呈安整个八月份又去了三四次。
靖王本人倒是说到做到,每次当真都安排了安排乐舞表演,李弘成有空就坐陪,没空就去忙自己的事。
靖王所言不虚,他对乐舞研究颇深,鉴赏水平那叫一个高,梅呈安就差远了,所以每次到点评环节,基本上都是靖王在说,梅呈安在听。
咱不会点评,咱还不能个合格的聆听者吗?咱还不能做个合适的捧哏吗?不就是提供情绪价值吗,so easy。
所以靖王就觉得跟梅呈安这孩子聊天很舒服,这孩子鉴赏水平确实不怎么样,但是人家虚心好学呐,并且领悟能力超强,基本上他说过一遍的知识,人家很快就能记住领悟并且举一反三,鉴赏水平几乎是肉眼可见的在提升,头一两次还是只会说好,不错,好看的初学者,第三次就可以点评的像模像样了。
靖王差点泪目,家里就三口人,儿子喜欢诗词,闺女喜欢话本,靖王倒是想教他们,可这俩倒霉孩子都不感兴趣,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连装装样子都不肯,搞得他也兴致缺缺,尝试几次后直接放弃,天可怜见,终于碰到一个对乐舞感兴趣又爱学还聪慧的孩子了。
梅呈安还真不是单纯的逢场作戏,刻意讨好老丈人,关于乐舞的书籍他可能看不下去,但他爱看真人表演呐,靖王教他也不是一股脑的把那些枯燥的知识倒给他,而是结合实际表演寓情于景合理性进行知识扩展,这种生动的教学方式倒是跟苏利仕苏老师的教学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极大的提高了梅呈安的学习热情。
一个有心教,一个有心学,靖王跟梅呈安两人算是一拍即合,自然而然的两人的关系越处越好,也越发的亲近。
值得一提的是,梅呈安去的这几次都没见李柔嘉,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只是在梅呈安的设想中,两人第一次正式见面,不应该在人家家里被府中所有人紧盯着的状况下紧绷着见面,不仅枯燥并且乏味。
而是应该选一个合适的时机,在一个风景绝美且人烟稀少,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抛去一切礼仪规矩,放松自在的见面,那样或许会更美好更有趣,给彼此留下的印象更深刻一些。
他把这个想法直截了当的告诉靖王,靖王听完并没有任何不满,他觉得这是梅呈安极其重视自己女儿的表现,于是欣然赞同,任由他安排不再干预。
梅呈安所谓的合适的时机其实就是深秋时节的第二次秋游,地点则是秋叶原的枫叶林。
之所以选这里,梅呈安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第一点,是因为柔嘉郡主上次来过这里一次,对这里会相对熟悉一些,能让她更有安全感一些。
第二点,是因为二人上次在这里模模糊糊的见了一面,也算是二人缘分开启的地点,对二人来说有点特殊意义在。
第三点,就是风景了,上次李柔嘉来只在草地和秋叶湖玩了玩,并没有赏到秋天最美的枫叶,虽然都是在秋叶原,但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景。
这一次秋游他除了李柔嘉,谁也没打算邀请,他不希望有任何人打扰。
具体的出行时间,在梅呈安跟王启年仔细打听之后,避开了高峰期最终定在九月十六日。
九月十二。
梅呈安又去了一趟靖王府,乐舞表演结束后,他把定好的秋游时间告知了靖王,希望由他代为转告李柔嘉,靖王欣然答应。
梅呈安走后,靖王挥手秉退所有表演者,背着双手,嘴里哼着小曲儿悠哉悠哉的朝李柔嘉的院子走去。
靖王到的时候,李柔嘉正坐在院子里的秋千上发呆。
自从她从父王口中得知,陛下要给她和梅呈安订婚,并找机会偷偷看过以后,她就经常发呆。
梅呈安的大名她早有耳闻,写的诗词她都看过,怎么说呢,她承认诗写的极好,但并不是特别符合她的喜好。
所以原本梅呈安在她的印象中只是一个诗写的极好,才华出众,哥哥十分推崇,皇伯十分看重,前途不可限量的普通文人才子,也仅此而已。
对他的好奇还不如好姐妹范若若的哥哥来的多,因为她真的很喜欢看那本红楼。
可当她得知梅呈安即将成为她未来夫君以后,对他的兴趣极速提升。
尤其是在见过本人以后,看着那张英俊的脸庞,挺拔的身姿,潇洒自如的仪态,真实不做作性格,尤其是他开心时笑起来时得模样。无论是浅笑时嘴角弯起的那一抹弧度,抑或是爽朗大笑时露出的一排整齐的白牙,眉羽间的舒畅都像是寒冷秋日里洒进她心里的一道阳光,温暖而耀眼。
他笑起来真好看呀!
那一刻她突然觉得…这人成为未来夫君貌似也不错,不,是挺好的。
回到家以后她再度把他写的那几首诗翻出来细细研读,感受又有不同,开始不由自主的想像他写这几首诗的场景,当时的心境以及他的一举一动,想着想着便痴了,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再然后便是父王突然邀请他来靖王府之事,她事先并不知情,若是知道怕是会忍不住去书房偷看,偷听。
事后父王来找她,问她想不想听梅呈安今日的一言一行时那打趣她的眼神,直让她羞的满脸通红,臊的她直接背过身说着不听不听,当靖王自顾自的讲起来的时候,她又忍不住侧着脑袋竖着耳朵仔细聆听。
靖王讲的详细无比,从他见到梅呈安第一眼开始,从衣着打扮到每一个反应神态以及说的每一句话事无巨细的全部讲给了她听。
当她听到前半段的时候,除了觉得梅呈安的反应新鲜有趣外,剩下的几乎都是对父王的不满,哪有这样的,邀人家来,也不请人家坐下,就这么站着傻聊,还不主动开口说话,就直勾勾的看人家,想想她都替梅呈安尴尬,甚至有了有机会一定要代替父王给梅呈安表达歉意的想法。
当听到父王让梅呈安评价她的时候,她眉头当即皱了起来,这不是为难人家嘛,那次秋游两人根本没有正式见面,人家甚至都没怎么关注自己,能说出来什么。
听到人家迫于无奈只能客气一下夸她长的漂亮,她完全表示理解,但听到父王居然居然不依不饶让人家详细描述的时候,她眉头皱的更厉害了,刚要忍不住回头责怪父王实在是太过分的时候,她没想到梅呈安居然真的开始详细描述了。
听着听着她嘴巴就张大了,梅呈安把她容貌特点描述的十分详尽,活灵活现,这一听就是在说她本人,并不是所谓的套辞。
原来,那次秋游,他也在悄悄关注我吗?
原来,他不是在应付父王,而是真心觉得我漂亮吗?
听着梅呈安口中对自己溢美之词,她情绪一时间有些复杂,有惊讶,有得意,有害羞,还有感动…
当听到梅呈安去过流晶河畔的时候,她倒没觉得有什么问题,那里本就是她家的产业,她对那些魁们并不反感,甚至还接触过不少,她喜欢听才子佳人的故事。
梅呈安面对父王的试探给出的回答让她欣慰无比,他很在乎家人的感受,自己以后也会成为他的家人,那岂不是说……
想着想着她脸又红了,哎呀,自己也太不矜持太不知羞了。
不过很快他就没空害羞了,而是变成了无语和恼怒,父王到底在胡说些什么东西,就不能编一个其它理由吗?偏要拿自己做筏子,自己什么时候一直在他耳边夸梅呈安了,她只是想想但什么也没说过好不好。
万一给人家留下一个不矜持不自重的印象可怎么办呀,烦人。
不过听到父王邀他经常来靖王府同她多见一见梅呈安欣然答应之后,她就没空生气了,只剩下期待和忐忑。
然而这一等就是一个多月,期间梅呈安来了靖王府数次,父王也不差人来叫她,梅呈安也不曾来找过她。
父王也不主动来跟她说明情况,这就让她摸不着头脑了,他难道不想见自己吗?还是婚事发生什么变故了,不应该啊,若发生变故他还总来靖王府做什么,父王自然也不会每次都热情招待了,那是因为什么呢?
靖王也想说啊,但梅呈安那小子让他保密,他也只能假装看不到女儿那幽怨的神态了。
以李柔嘉的性格,让她主动去找靖王开口询问她是肯定做不到的,眼神暗示已经是极限,可惜靖王眼神躲闪,根本不回应她,气的她一度想砸了他精心收藏的各种乐器。
得不到答案的她也只能自己闷头胡思乱想了,爱看话本的她想象力还特别丰富,每天都能联想到一种可能性,进而根据这种可能性脑补出一则完整的故事。
想完又觉得索然无味,轻轻叹口气。
到底是因为什么呀。
(本章完)
时间一转眼进入了深秋。
自从八月初那次靖王府之行后,梅呈安整个八月份又去了三四次。
靖王本人倒是说到做到,每次当真都安排了安排乐舞表演,李弘成有空就坐陪,没空就去忙自己的事。
靖王所言不虚,他对乐舞研究颇深,鉴赏水平那叫一个高,梅呈安就差远了,所以每次到点评环节,基本上都是靖王在说,梅呈安在听。
咱不会点评,咱还不能个合格的聆听者吗?咱还不能做个合适的捧哏吗?不就是提供情绪价值吗,so easy。
所以靖王就觉得跟梅呈安这孩子聊天很舒服,这孩子鉴赏水平确实不怎么样,但是人家虚心好学呐,并且领悟能力超强,基本上他说过一遍的知识,人家很快就能记住领悟并且举一反三,鉴赏水平几乎是肉眼可见的在提升,头一两次还是只会说好,不错,好看的初学者,第三次就可以点评的像模像样了。
靖王差点泪目,家里就三口人,儿子喜欢诗词,闺女喜欢话本,靖王倒是想教他们,可这俩倒霉孩子都不感兴趣,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连装装样子都不肯,搞得他也兴致缺缺,尝试几次后直接放弃,天可怜见,终于碰到一个对乐舞感兴趣又爱学还聪慧的孩子了。
梅呈安还真不是单纯的逢场作戏,刻意讨好老丈人,关于乐舞的书籍他可能看不下去,但他爱看真人表演呐,靖王教他也不是一股脑的把那些枯燥的知识倒给他,而是结合实际表演寓情于景合理性进行知识扩展,这种生动的教学方式倒是跟苏利仕苏老师的教学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极大的提高了梅呈安的学习热情。
一个有心教,一个有心学,靖王跟梅呈安两人算是一拍即合,自然而然的两人的关系越处越好,也越发的亲近。
值得一提的是,梅呈安去的这几次都没见李柔嘉,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只是在梅呈安的设想中,两人第一次正式见面,不应该在人家家里被府中所有人紧盯着的状况下紧绷着见面,不仅枯燥并且乏味。
而是应该选一个合适的时机,在一个风景绝美且人烟稀少,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抛去一切礼仪规矩,放松自在的见面,那样或许会更美好更有趣,给彼此留下的印象更深刻一些。
他把这个想法直截了当的告诉靖王,靖王听完并没有任何不满,他觉得这是梅呈安极其重视自己女儿的表现,于是欣然赞同,任由他安排不再干预。
梅呈安所谓的合适的时机其实就是深秋时节的第二次秋游,地点则是秋叶原的枫叶林。
之所以选这里,梅呈安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第一点,是因为柔嘉郡主上次来过这里一次,对这里会相对熟悉一些,能让她更有安全感一些。
第二点,是因为二人上次在这里模模糊糊的见了一面,也算是二人缘分开启的地点,对二人来说有点特殊意义在。
第三点,就是风景了,上次李柔嘉来只在草地和秋叶湖玩了玩,并没有赏到秋天最美的枫叶,虽然都是在秋叶原,但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景。
这一次秋游他除了李柔嘉,谁也没打算邀请,他不希望有任何人打扰。
具体的出行时间,在梅呈安跟王启年仔细打听之后,避开了高峰期最终定在九月十六日。
九月十二。
梅呈安又去了一趟靖王府,乐舞表演结束后,他把定好的秋游时间告知了靖王,希望由他代为转告李柔嘉,靖王欣然答应。
梅呈安走后,靖王挥手秉退所有表演者,背着双手,嘴里哼着小曲儿悠哉悠哉的朝李柔嘉的院子走去。
靖王到的时候,李柔嘉正坐在院子里的秋千上发呆。
自从她从父王口中得知,陛下要给她和梅呈安订婚,并找机会偷偷看过以后,她就经常发呆。
梅呈安的大名她早有耳闻,写的诗词她都看过,怎么说呢,她承认诗写的极好,但并不是特别符合她的喜好。
所以原本梅呈安在她的印象中只是一个诗写的极好,才华出众,哥哥十分推崇,皇伯十分看重,前途不可限量的普通文人才子,也仅此而已。
对他的好奇还不如好姐妹范若若的哥哥来的多,因为她真的很喜欢看那本红楼。
可当她得知梅呈安即将成为她未来夫君以后,对他的兴趣极速提升。
尤其是在见过本人以后,看着那张英俊的脸庞,挺拔的身姿,潇洒自如的仪态,真实不做作性格,尤其是他开心时笑起来时得模样。无论是浅笑时嘴角弯起的那一抹弧度,抑或是爽朗大笑时露出的一排整齐的白牙,眉羽间的舒畅都像是寒冷秋日里洒进她心里的一道阳光,温暖而耀眼。
他笑起来真好看呀!
那一刻她突然觉得…这人成为未来夫君貌似也不错,不,是挺好的。
回到家以后她再度把他写的那几首诗翻出来细细研读,感受又有不同,开始不由自主的想像他写这几首诗的场景,当时的心境以及他的一举一动,想着想着便痴了,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再然后便是父王突然邀请他来靖王府之事,她事先并不知情,若是知道怕是会忍不住去书房偷看,偷听。
事后父王来找她,问她想不想听梅呈安今日的一言一行时那打趣她的眼神,直让她羞的满脸通红,臊的她直接背过身说着不听不听,当靖王自顾自的讲起来的时候,她又忍不住侧着脑袋竖着耳朵仔细聆听。
靖王讲的详细无比,从他见到梅呈安第一眼开始,从衣着打扮到每一个反应神态以及说的每一句话事无巨细的全部讲给了她听。
当她听到前半段的时候,除了觉得梅呈安的反应新鲜有趣外,剩下的几乎都是对父王的不满,哪有这样的,邀人家来,也不请人家坐下,就这么站着傻聊,还不主动开口说话,就直勾勾的看人家,想想她都替梅呈安尴尬,甚至有了有机会一定要代替父王给梅呈安表达歉意的想法。
当听到父王让梅呈安评价她的时候,她眉头当即皱了起来,这不是为难人家嘛,那次秋游两人根本没有正式见面,人家甚至都没怎么关注自己,能说出来什么。
听到人家迫于无奈只能客气一下夸她长的漂亮,她完全表示理解,但听到父王居然居然不依不饶让人家详细描述的时候,她眉头皱的更厉害了,刚要忍不住回头责怪父王实在是太过分的时候,她没想到梅呈安居然真的开始详细描述了。
听着听着她嘴巴就张大了,梅呈安把她容貌特点描述的十分详尽,活灵活现,这一听就是在说她本人,并不是所谓的套辞。
原来,那次秋游,他也在悄悄关注我吗?
原来,他不是在应付父王,而是真心觉得我漂亮吗?
听着梅呈安口中对自己溢美之词,她情绪一时间有些复杂,有惊讶,有得意,有害羞,还有感动…
当听到梅呈安去过流晶河畔的时候,她倒没觉得有什么问题,那里本就是她家的产业,她对那些魁们并不反感,甚至还接触过不少,她喜欢听才子佳人的故事。
梅呈安面对父王的试探给出的回答让她欣慰无比,他很在乎家人的感受,自己以后也会成为他的家人,那岂不是说……
想着想着她脸又红了,哎呀,自己也太不矜持太不知羞了。
不过很快他就没空害羞了,而是变成了无语和恼怒,父王到底在胡说些什么东西,就不能编一个其它理由吗?偏要拿自己做筏子,自己什么时候一直在他耳边夸梅呈安了,她只是想想但什么也没说过好不好。
万一给人家留下一个不矜持不自重的印象可怎么办呀,烦人。
不过听到父王邀他经常来靖王府同她多见一见梅呈安欣然答应之后,她就没空生气了,只剩下期待和忐忑。
然而这一等就是一个多月,期间梅呈安来了靖王府数次,父王也不差人来叫她,梅呈安也不曾来找过她。
父王也不主动来跟她说明情况,这就让她摸不着头脑了,他难道不想见自己吗?还是婚事发生什么变故了,不应该啊,若发生变故他还总来靖王府做什么,父王自然也不会每次都热情招待了,那是因为什么呢?
靖王也想说啊,但梅呈安那小子让他保密,他也只能假装看不到女儿那幽怨的神态了。
以李柔嘉的性格,让她主动去找靖王开口询问她是肯定做不到的,眼神暗示已经是极限,可惜靖王眼神躲闪,根本不回应她,气的她一度想砸了他精心收藏的各种乐器。
得不到答案的她也只能自己闷头胡思乱想了,爱看话本的她想象力还特别丰富,每天都能联想到一种可能性,进而根据这种可能性脑补出一则完整的故事。
想完又觉得索然无味,轻轻叹口气。
到底是因为什么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