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此行西去万里
第221章 此行西去万里
工部右侍郎陈广松的府邸,
昔日门庭若市,今日却显得格外冷清。
秋日的风,似乎也带着几分寒意,穿堂而过,带走了往日喧嚣,却吹不散府内弥漫的沉重与不安。
陈广松被皇帝责令在家自省的消息,
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而新任工部右侍郎陈奎的上任似乎理所应当,
但所有人都知道,陈广松不会回到兵部了。
夫人李氏,此刻坐在绣房内,手中虽织着锦缎,心却早已乱如麻。
长子陈煜,眉宇间透露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稳重。
他悄悄来到书房外,透过门缝凝视着父亲那孤独身影,心中五味杂陈。
幼女陈婉儿,纯真无邪,她尚不理解大人们的烦恼,只是问起:
“爹爹今日为何在家?”
每当这时,李氏总是温柔地抚摸着她的头,
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挤出笑容说爹爹今日在家休沐。
时间流逝,夜色墨黑为笔,将天际缓缓涂抹。
书房内,最后一抹余晖也已消失殆尽,一盏昏黄的烛火摇曳。
陈广松坐在书案前,身形略显萧瑟,他已经坐在这里一日。
他的发丝在微弱烛光下泛着淡淡光泽,难掩岁月留下的痕迹。
他双手轻轻搭在桌面,指节微微发白,因为苍老而显得青筋毕露。
书房内的一切都笼罩在压抑之中,仿佛凝固,连呼吸都变得沉重。
陈广松的目光空洞地望向前方.
夜,越来越深;烛,越来越短。
陈广松却仿佛被大明遗忘,独自面对着内心挣扎。
过了不知多久,他铺开宣纸,提笔蘸墨,笔锋流转,三个大字出现在宣纸上。
[认罪疏]
“臣广松,一时贪念作祟,以次充好,玷污圣朝之兵器,罪该万死。
今愿以命相抵,以赎前愆。
望皇上念及臣昔日微功,宽恕臣之家人,使家族得以延续。”
笔锋落下,陈广松已六十有余,历经三朝
略显干枯的手此刻已止不住地颤抖,以往雍容华贵的身形此刻也变得干枯瘦小,
没有权势加身,他一日之间便苍老了,十岁有余。
写完认罪疏后,他缓缓站起身,步子蹒跚地走向房门,他想要去再看一看家人。
但临到近前,他踉跄的身体顿住,伸出的手也顿在半空,眼睛一点点暗淡,手掌重垂了下来,转而走向另一侧的书柜。
柜门打开,一根白绫尤为刺眼,已经在这里放了八年,以至于白绫有些泛黄。
他将白绫拿出走至书房中央,抓住一头用力一挥,
白绫撞向主梁,掉了下来,
陈广松有些苦涩地弯腰将白绫拿起,嘴角露出一丝自嘲,
自身居高位以来,他已经忘了许多技艺。
这一次他将白绫前端卷成团,用力扔了上去,这才晃晃悠悠地荡了下来。
他闭上眼睛,深邃的眼窝中出现点点晶莹,仿佛看到了家人的笑脸、朝堂的庄严以及自己曾经的辉煌。
随着一声沉重声响,凳子倒地,陈广松的生命戛然而止。
他的认罪疏静静地躺在案头
在书房内那几乎凝固的空气中,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每一秒的流逝都显得异常沉重。
就在这寂静得只能听见烛火噼啪作响的时刻,
一阵细微而谨慎的脚步声,如同夜色中最轻的风,悄然在走廊上响起,逐渐逼近书房。
门轴轻轻转动,发出细微却清晰的吱嘎声,
一道身影面容冷峻,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书房门口。
他眼神锐利如鹰,扫视着房内的每一个角落,
最终落在了陈广松那静止不动的身影上,来人毫不意外,径直迈动步子踏入书房,
走至桌案前,将认罪书轻轻拿起放入怀中,头也不回地离开,
似是远远传来一声低语: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翌日清晨,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浦子口城已是一片忙碌景象。
前军斥候部的五千军卒,身着闪亮铠甲,手持锋利兵刃,在晨曦中集结完毕,离开了停留将近一月的营寨!
城墙上,初升的太阳洒下温暖柔和的光芒,将浦子口城镀上了一层金辉。
城下,宽阔的渡口边,数十艘战船一字排开,宛如沉睡中的巨兽。
这些战船,每一艘都异常宽阔巨大,
船身由坚实的木材打造,表面涂满了防水桐油,在阳光下闪耀着沉稳。
当军卒首次踏入浦子口城渡口,视线触及那一排排宽阔巨大的战船时,
他们的脸上不约而同地浮现出震惊。
军卒们停下脚步,瞪大了眼睛,以至于原本整齐有序的军阵也开始变得凌乱。
陆云逸处在最前方,同样面露震撼,心中直呼我愺!
他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船,
即便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不免心中震撼。
陆云逸侧头看去,刘黑鹰武福六以及随他而来的诸多庆州军卒皆是如此。
“这…这就是咱们要坐的船?”
一位年轻的军卒喃喃自语,他的声音虽轻,却透露出内心激动。
随着越来越多的军卒聚集到渡口边,震惊与赞叹的声音此起彼伏,场面顿时变得喧闹。
而在不远处,一同前去西南的几个京卫见到他们如此模样,不禁撇了撇嘴,面露不屑。
身为京城卫所中人,他们本就见多识广,
若是有什么新的军械,也是由他们第一时间体验,这让他们心中没来由地多了一股高人一等。
但当他们视线挪动,看到最前方的那两道身影时,
不禁又撇了撇嘴,心中难免生出不忿。
若是其余军卒他们或许还会出言讥讽一二,彰显自身,
但这支军卒的将领乃是前些日子出了大风头的陆云逸以及曹国公,眼瞎了才会去找他们的麻烦。
陆云逸身侧,曹国公李景隆笑着开口:
“浦子口城的渡口太小,若是去到扬州,那里可以停靠宝船,要比这运兵船大上一倍不止。”
陆云逸压下心中震惊,
他曾看过一份文书,其上记载“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二。”
宝船的长度和宽度分别达到了一百四十八米和六十米,排水量估计在三万吨左右,
而眼前这运兵船大概是其一半大小,但运力却要远超宝船。
只因宝船的一大部分空间都要用来作战对敌,存放火炮以及各种军械,而眼前的运兵船只是运兵!
从朝廷的文书中得知,一艘运兵船大概能装载一千名军卒,
若是再挤一挤,可以装下一千五。
但此行去西南不过三万人,不用如此拥挤,
朝廷安排了三十余艘运兵船,还有六艘马船,另外还有几艘运送军械粮草和军械的运输船。
此景可谓浩浩荡荡,陆云逸从所站之地向外看去,
视线已经被战船所占据,已经看不到应天城的模样
不远处,已经有卫所军卒正在登船,
而前军斥候部因为有李景隆的存在,所以被安排在了中段,
被两个卫所夹在中间,而此行真正的运兵之人徐司马以及申国公也会在他们前军斥候部的船上。等待过程中,军卒们心中的震撼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丝畏惧。
军卒们大多都是内地卫所出身,脚不沾地难免有些不安,
而此刻,他们手中紧紧握着军需官下发的纸包,
里面有一味药方,还有一些生姜,
待到登船之时,他们就会将其贴在肚脐,据说防止晕船,是上官所准备之物。
同时,军需官还给他们下发了一个巨大皮囊,用作呕吐之用
见到这一幕,不仅是李景隆面露感慨,
就连刚刚行至此处的申国公邓镇都有些出乎意料。
他就这么走至最前方,
陆云逸见到他前来,身形一肃:
“卑职陆云逸,拜见申国公!”
李景隆也同样躬身:“邓大哥”
邓镇笑了起来,脸色有几分黝黑,长长的胡须随着微风摆动,他拿着手指点了点陆云逸:
“昨日你去拜访了不少人,为何不来本公府上一叙?害本公命人准备的饭食都落空了。”
陆云逸脸色一僵,他昨日不仅去拜见了刘三吾,
还去拜别了大将军,定远侯武定侯等人.
此番一去就是相隔天南海北,
军候们都有军务,下次见面说不得要一两年之后。
陆云逸抿了抿嘴,不好意思地笑了:
“申国公,卑职是觉得今日便能相见,
若是故作姿态,前去拜别,难免有些矫情。”
申国公邓镇发出大笑,声音尤为畅快,
引得不少军卒将眸子投了过来,心中暗暗吃味儿。
邓镇抬起手点了点陆云逸:
“本公最喜欢的就是你这坦诚模样。”
邓镇指了指后方军卒问道:
“本公看你有诸多准备,你有心了,
咱们大明北方军卒大多没有水战经验,坐船可能亦是生平头一遭,
难免上吐下泻,有些准备,军卒们也能少遭些罪。
若不是此行西去,紧急万分,本公打死也不会坐这大船。”
一旁的李景隆眼睛一亮,笑着打趣:
“邓大哥还晕船?”
申国公邓镇轻叹一声,有些无奈地点了点头:
“打小就晕,至今未有改善,
所以这船啊本公是能避就避,如今是避不了了。”
他看向陆云逸,朝着他抬了抬下巴:
“你给军卒准备的那药包,能否给本公一个?”
陆云逸连忙看向身后军需官挥了挥手,
那军需官意会,从身后的背包中掏出了几个药包,恭敬递了上去。
邓镇接过后对着那军需官背后的背包来回打量,几个药包拿出来,
那背包还是鼓鼓囊囊,邓镇不由得面露赞叹:
“此等好物件,也怪不得能在京城掀起风浪。”
陆云逸与李景隆悄无声息对视一眼,无奈一笑,皆是发出一声轻叹。
京城昨日的风波他们早有耳闻,
听说京城大大小小的工坊都被翻了个底朝天,
就算平日里隐藏极好的一些蝇营狗苟也被找了出来。
一下子就让前军斥候部处在众矢之的,
毕竟此事是由前军斥候部而起,这下将诸多兵器工坊都得罪了,日后前军斥候部的军械还是一个难题。
申国公见他们二人垂头丧气,不由得暗暗发笑,提醒道:
“昨日,陈广松在家中自缢了。”
“什么?”陆云逸面露震惊,眼睛瞪大。
一部侍郎乃真正的朝堂大员,是位列大明顶端之人,
居然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死了?就因为一些军械?
陆云逸觉得事情可能不止这么简单。
而李景隆更是如此,他为曹国公,居然不知道此事?
申国公邓镇脸色也有几分严肃:
“消息被锦衣卫封锁了,本公也是在早晨才得知,
他写了一封认罪疏,对贪墨军械钱财一事供认不讳,将所有事都扛下了。”
如此,陆云逸更是觉得浑身冰冷!
他几乎可以确定,这个陈广松也是棋子。
曹国公李景隆神情晦暗,眸光不停闪烁,
他虽然年轻,但对朝堂政事已经有了几分了解,也猜出了一些事情。
他转而看向邓镇,压低了一些声音问道:
“邓大哥,事情就这般结束了?”
邓镇脸色凝重了几分,缓缓摇头:
“陛下是什么性子你比我清楚,锦衣卫刑部大理寺依旧在继续追查,可惜,你我看不到结果了。”
邓镇叹了口气,转而看向陆云逸:
“今日来找你,是大将军命我向你转告一句话?”
陆云逸顿时神情严肃:“逸洗耳恭听。”
“好好打仗,保住性命,莫要逞强,若是受了什么委屈就牢牢记下,待到返回京中,本将替你做主。”
陆云逸眼神有些恍惚,怔怔地定在那里,
邓镇的身形如水波般摇晃,一点点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大将军一脸严肃地站在那里。
临近午时,此行西去的三万余军卒尽数登船,
沉重低沉的号角声自两岸响起,船舶缓缓开动.
两岸汇聚的百姓越来越多,怔怔看着那一艘艘运兵船远去,
他们脸上没有高兴,也没有悲伤,有的只是一些不知道的心绪弥漫。
他们大多是直隶之人,一生所行不过百里,无法想象一去万里只为打仗是何等情景。
陆云逸站在了甲板上,感受着船舶轻轻滑动,迎着扑面而来的微风,面容舒适。
两岸的情景消退得很慢,让陆云逸能够多看一些京城风华,
忽然,他眼神一凝。
他看到了立在南岸的一行人,为首之人一身靛蓝色长袍,身材高大,背负双手,静静站在树荫下。
在其身后还有几名年轻人。
相隔甚远,陆云逸虽然看不清他们的面貌,
但他就是知道,那是大将军蓝玉。
陆云逸向前走了一些,将脑袋探出船舶,用力挥着手,
想要努力看清那道身影,但浦子口河太宽了,如何也看不清。
就在这时,站在一侧的刘黑鹰匆匆将千里镜掏了出来,忙不迭地上前:
“云儿哥,给。”
陆云逸接过千里镜,
虽然船舶晃动,但他还是清晰地看到了那道身影。
至此,他嘴角也终于露出笑容。
是大将军蓝玉以及定远侯王弼还有鹤庆侯张翼。
似乎察觉到了他的注视,大将军蓝玉笑着伸了伸手向外摆了摆。
似是在说:“去吧.”
(本章完)
工部右侍郎陈广松的府邸,
昔日门庭若市,今日却显得格外冷清。
秋日的风,似乎也带着几分寒意,穿堂而过,带走了往日喧嚣,却吹不散府内弥漫的沉重与不安。
陈广松被皇帝责令在家自省的消息,
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而新任工部右侍郎陈奎的上任似乎理所应当,
但所有人都知道,陈广松不会回到兵部了。
夫人李氏,此刻坐在绣房内,手中虽织着锦缎,心却早已乱如麻。
长子陈煜,眉宇间透露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稳重。
他悄悄来到书房外,透过门缝凝视着父亲那孤独身影,心中五味杂陈。
幼女陈婉儿,纯真无邪,她尚不理解大人们的烦恼,只是问起:
“爹爹今日为何在家?”
每当这时,李氏总是温柔地抚摸着她的头,
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挤出笑容说爹爹今日在家休沐。
时间流逝,夜色墨黑为笔,将天际缓缓涂抹。
书房内,最后一抹余晖也已消失殆尽,一盏昏黄的烛火摇曳。
陈广松坐在书案前,身形略显萧瑟,他已经坐在这里一日。
他的发丝在微弱烛光下泛着淡淡光泽,难掩岁月留下的痕迹。
他双手轻轻搭在桌面,指节微微发白,因为苍老而显得青筋毕露。
书房内的一切都笼罩在压抑之中,仿佛凝固,连呼吸都变得沉重。
陈广松的目光空洞地望向前方.
夜,越来越深;烛,越来越短。
陈广松却仿佛被大明遗忘,独自面对着内心挣扎。
过了不知多久,他铺开宣纸,提笔蘸墨,笔锋流转,三个大字出现在宣纸上。
[认罪疏]
“臣广松,一时贪念作祟,以次充好,玷污圣朝之兵器,罪该万死。
今愿以命相抵,以赎前愆。
望皇上念及臣昔日微功,宽恕臣之家人,使家族得以延续。”
笔锋落下,陈广松已六十有余,历经三朝
略显干枯的手此刻已止不住地颤抖,以往雍容华贵的身形此刻也变得干枯瘦小,
没有权势加身,他一日之间便苍老了,十岁有余。
写完认罪疏后,他缓缓站起身,步子蹒跚地走向房门,他想要去再看一看家人。
但临到近前,他踉跄的身体顿住,伸出的手也顿在半空,眼睛一点点暗淡,手掌重垂了下来,转而走向另一侧的书柜。
柜门打开,一根白绫尤为刺眼,已经在这里放了八年,以至于白绫有些泛黄。
他将白绫拿出走至书房中央,抓住一头用力一挥,
白绫撞向主梁,掉了下来,
陈广松有些苦涩地弯腰将白绫拿起,嘴角露出一丝自嘲,
自身居高位以来,他已经忘了许多技艺。
这一次他将白绫前端卷成团,用力扔了上去,这才晃晃悠悠地荡了下来。
他闭上眼睛,深邃的眼窝中出现点点晶莹,仿佛看到了家人的笑脸、朝堂的庄严以及自己曾经的辉煌。
随着一声沉重声响,凳子倒地,陈广松的生命戛然而止。
他的认罪疏静静地躺在案头
在书房内那几乎凝固的空气中,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每一秒的流逝都显得异常沉重。
就在这寂静得只能听见烛火噼啪作响的时刻,
一阵细微而谨慎的脚步声,如同夜色中最轻的风,悄然在走廊上响起,逐渐逼近书房。
门轴轻轻转动,发出细微却清晰的吱嘎声,
一道身影面容冷峻,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书房门口。
他眼神锐利如鹰,扫视着房内的每一个角落,
最终落在了陈广松那静止不动的身影上,来人毫不意外,径直迈动步子踏入书房,
走至桌案前,将认罪书轻轻拿起放入怀中,头也不回地离开,
似是远远传来一声低语: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翌日清晨,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浦子口城已是一片忙碌景象。
前军斥候部的五千军卒,身着闪亮铠甲,手持锋利兵刃,在晨曦中集结完毕,离开了停留将近一月的营寨!
城墙上,初升的太阳洒下温暖柔和的光芒,将浦子口城镀上了一层金辉。
城下,宽阔的渡口边,数十艘战船一字排开,宛如沉睡中的巨兽。
这些战船,每一艘都异常宽阔巨大,
船身由坚实的木材打造,表面涂满了防水桐油,在阳光下闪耀着沉稳。
当军卒首次踏入浦子口城渡口,视线触及那一排排宽阔巨大的战船时,
他们的脸上不约而同地浮现出震惊。
军卒们停下脚步,瞪大了眼睛,以至于原本整齐有序的军阵也开始变得凌乱。
陆云逸处在最前方,同样面露震撼,心中直呼我愺!
他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船,
即便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不免心中震撼。
陆云逸侧头看去,刘黑鹰武福六以及随他而来的诸多庆州军卒皆是如此。
“这…这就是咱们要坐的船?”
一位年轻的军卒喃喃自语,他的声音虽轻,却透露出内心激动。
随着越来越多的军卒聚集到渡口边,震惊与赞叹的声音此起彼伏,场面顿时变得喧闹。
而在不远处,一同前去西南的几个京卫见到他们如此模样,不禁撇了撇嘴,面露不屑。
身为京城卫所中人,他们本就见多识广,
若是有什么新的军械,也是由他们第一时间体验,这让他们心中没来由地多了一股高人一等。
但当他们视线挪动,看到最前方的那两道身影时,
不禁又撇了撇嘴,心中难免生出不忿。
若是其余军卒他们或许还会出言讥讽一二,彰显自身,
但这支军卒的将领乃是前些日子出了大风头的陆云逸以及曹国公,眼瞎了才会去找他们的麻烦。
陆云逸身侧,曹国公李景隆笑着开口:
“浦子口城的渡口太小,若是去到扬州,那里可以停靠宝船,要比这运兵船大上一倍不止。”
陆云逸压下心中震惊,
他曾看过一份文书,其上记载“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二。”
宝船的长度和宽度分别达到了一百四十八米和六十米,排水量估计在三万吨左右,
而眼前这运兵船大概是其一半大小,但运力却要远超宝船。
只因宝船的一大部分空间都要用来作战对敌,存放火炮以及各种军械,而眼前的运兵船只是运兵!
从朝廷的文书中得知,一艘运兵船大概能装载一千名军卒,
若是再挤一挤,可以装下一千五。
但此行去西南不过三万人,不用如此拥挤,
朝廷安排了三十余艘运兵船,还有六艘马船,另外还有几艘运送军械粮草和军械的运输船。
此景可谓浩浩荡荡,陆云逸从所站之地向外看去,
视线已经被战船所占据,已经看不到应天城的模样
不远处,已经有卫所军卒正在登船,
而前军斥候部因为有李景隆的存在,所以被安排在了中段,
被两个卫所夹在中间,而此行真正的运兵之人徐司马以及申国公也会在他们前军斥候部的船上。等待过程中,军卒们心中的震撼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丝畏惧。
军卒们大多都是内地卫所出身,脚不沾地难免有些不安,
而此刻,他们手中紧紧握着军需官下发的纸包,
里面有一味药方,还有一些生姜,
待到登船之时,他们就会将其贴在肚脐,据说防止晕船,是上官所准备之物。
同时,军需官还给他们下发了一个巨大皮囊,用作呕吐之用
见到这一幕,不仅是李景隆面露感慨,
就连刚刚行至此处的申国公邓镇都有些出乎意料。
他就这么走至最前方,
陆云逸见到他前来,身形一肃:
“卑职陆云逸,拜见申国公!”
李景隆也同样躬身:“邓大哥”
邓镇笑了起来,脸色有几分黝黑,长长的胡须随着微风摆动,他拿着手指点了点陆云逸:
“昨日你去拜访了不少人,为何不来本公府上一叙?害本公命人准备的饭食都落空了。”
陆云逸脸色一僵,他昨日不仅去拜见了刘三吾,
还去拜别了大将军,定远侯武定侯等人.
此番一去就是相隔天南海北,
军候们都有军务,下次见面说不得要一两年之后。
陆云逸抿了抿嘴,不好意思地笑了:
“申国公,卑职是觉得今日便能相见,
若是故作姿态,前去拜别,难免有些矫情。”
申国公邓镇发出大笑,声音尤为畅快,
引得不少军卒将眸子投了过来,心中暗暗吃味儿。
邓镇抬起手点了点陆云逸:
“本公最喜欢的就是你这坦诚模样。”
邓镇指了指后方军卒问道:
“本公看你有诸多准备,你有心了,
咱们大明北方军卒大多没有水战经验,坐船可能亦是生平头一遭,
难免上吐下泻,有些准备,军卒们也能少遭些罪。
若不是此行西去,紧急万分,本公打死也不会坐这大船。”
一旁的李景隆眼睛一亮,笑着打趣:
“邓大哥还晕船?”
申国公邓镇轻叹一声,有些无奈地点了点头:
“打小就晕,至今未有改善,
所以这船啊本公是能避就避,如今是避不了了。”
他看向陆云逸,朝着他抬了抬下巴:
“你给军卒准备的那药包,能否给本公一个?”
陆云逸连忙看向身后军需官挥了挥手,
那军需官意会,从身后的背包中掏出了几个药包,恭敬递了上去。
邓镇接过后对着那军需官背后的背包来回打量,几个药包拿出来,
那背包还是鼓鼓囊囊,邓镇不由得面露赞叹:
“此等好物件,也怪不得能在京城掀起风浪。”
陆云逸与李景隆悄无声息对视一眼,无奈一笑,皆是发出一声轻叹。
京城昨日的风波他们早有耳闻,
听说京城大大小小的工坊都被翻了个底朝天,
就算平日里隐藏极好的一些蝇营狗苟也被找了出来。
一下子就让前军斥候部处在众矢之的,
毕竟此事是由前军斥候部而起,这下将诸多兵器工坊都得罪了,日后前军斥候部的军械还是一个难题。
申国公见他们二人垂头丧气,不由得暗暗发笑,提醒道:
“昨日,陈广松在家中自缢了。”
“什么?”陆云逸面露震惊,眼睛瞪大。
一部侍郎乃真正的朝堂大员,是位列大明顶端之人,
居然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死了?就因为一些军械?
陆云逸觉得事情可能不止这么简单。
而李景隆更是如此,他为曹国公,居然不知道此事?
申国公邓镇脸色也有几分严肃:
“消息被锦衣卫封锁了,本公也是在早晨才得知,
他写了一封认罪疏,对贪墨军械钱财一事供认不讳,将所有事都扛下了。”
如此,陆云逸更是觉得浑身冰冷!
他几乎可以确定,这个陈广松也是棋子。
曹国公李景隆神情晦暗,眸光不停闪烁,
他虽然年轻,但对朝堂政事已经有了几分了解,也猜出了一些事情。
他转而看向邓镇,压低了一些声音问道:
“邓大哥,事情就这般结束了?”
邓镇脸色凝重了几分,缓缓摇头:
“陛下是什么性子你比我清楚,锦衣卫刑部大理寺依旧在继续追查,可惜,你我看不到结果了。”
邓镇叹了口气,转而看向陆云逸:
“今日来找你,是大将军命我向你转告一句话?”
陆云逸顿时神情严肃:“逸洗耳恭听。”
“好好打仗,保住性命,莫要逞强,若是受了什么委屈就牢牢记下,待到返回京中,本将替你做主。”
陆云逸眼神有些恍惚,怔怔地定在那里,
邓镇的身形如水波般摇晃,一点点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大将军一脸严肃地站在那里。
临近午时,此行西去的三万余军卒尽数登船,
沉重低沉的号角声自两岸响起,船舶缓缓开动.
两岸汇聚的百姓越来越多,怔怔看着那一艘艘运兵船远去,
他们脸上没有高兴,也没有悲伤,有的只是一些不知道的心绪弥漫。
他们大多是直隶之人,一生所行不过百里,无法想象一去万里只为打仗是何等情景。
陆云逸站在了甲板上,感受着船舶轻轻滑动,迎着扑面而来的微风,面容舒适。
两岸的情景消退得很慢,让陆云逸能够多看一些京城风华,
忽然,他眼神一凝。
他看到了立在南岸的一行人,为首之人一身靛蓝色长袍,身材高大,背负双手,静静站在树荫下。
在其身后还有几名年轻人。
相隔甚远,陆云逸虽然看不清他们的面貌,
但他就是知道,那是大将军蓝玉。
陆云逸向前走了一些,将脑袋探出船舶,用力挥着手,
想要努力看清那道身影,但浦子口河太宽了,如何也看不清。
就在这时,站在一侧的刘黑鹰匆匆将千里镜掏了出来,忙不迭地上前:
“云儿哥,给。”
陆云逸接过千里镜,
虽然船舶晃动,但他还是清晰地看到了那道身影。
至此,他嘴角也终于露出笑容。
是大将军蓝玉以及定远侯王弼还有鹤庆侯张翼。
似乎察觉到了他的注视,大将军蓝玉笑着伸了伸手向外摆了摆。
似是在说:“去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