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李儒:我乃纯善之人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34章 李儒:我乃纯善之人
    这样得到变化毫无疑问让李儒感到无比庆幸。
    幸好自己没有选择老死在关中,而是前往天子那里置之死地而后生。
    他想过日后天下必然会有一场大变,却没有想到大变会来的这么快。
    若自己早早离去,那该错过多少精彩?
    “不过幸好。”
    袁绍所为之事,仅仅是让李儒产生了一丝紧迫感,却没有太过慌张。
    毕竟,事情到这也该到头了。
    难不成,还真有人敢光明正大,甚至当街弑杀天子不成?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人怎么可能坏到那样的地步?
    世道怎么可能烂到那样的地步?
    即便是李儒,都不敢去想那种人神共愤的事情。所以赶紧将思绪放空,继续询问钟繇关于河北的情报。
    “伪朝三公,分别是太尉朱儁、司徒田丰、司空许攸。”
    三公者,论道竟邦,燮理阴阳,德韶者居之。
    朱儁,有着勘定黄巾之乱的大功,之前跟着袁绍前往河北,拿到一个三公之位其实也不奇怪。
    但田丰、许攸二人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许攸还好说,早年之间便名满天下,交友盛广,甚至还曾想着废立灵帝,多少也算个名士。
    可田丰如何能有这样的资格?
    钟繇悠悠说出真相:“因为田丰是河北人。”
    是了!
    李儒善于计谋,拙于政治。
    经由钟繇这么一提醒,他才想起其中缘由。
    三公者,并不仅仅是要身具名望,还是朝廷的政治吉祥物、风向标。
    朱儁,是会稽郡上虞县人。
    许攸,则是南阳人。
    一人出自江东,一人出自中原。
    剩下一人中,必定会有一个河北人士!
    不然人家河北士族支持你袁绍,但是你袁绍却连一个三公之位都不愿给到河北士族手里,那人家凭什么卖命?
    “袁本初的制衡手段果真不弱。”
    李儒的话被钟繇听到,却立刻遭到钟繇的反驳——
    “文优此言,其实大错特错。”
    “三公之位虽然崇高,却不过是虚职。”
    “田丰是谁?是昔日的冀州别驾!”
    “何谓别驾?别驾从事史,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有此名。乃是真正掌控一州政务的实权人物!”
    “现在袁绍将田丰架到了三公的位置上,表面上看是宽待河北士人,实则却是让自己的心腹幕僚,如郭图、荀谌等人彻底将河北政务收敛于自己手中。”
    “如此过河拆桥的手段,哪里能够称得上精妙?”
    表面上看,是给了河北士人利好,给予了三公的名号。
    可实则,却是逐渐将河北人士手中的权柄悄悄夺回来。
    这样的手段,其实也算是中上。
    唯一棋差一着的地方,便是时机。
    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袁绍太急了。
    人家河北士人刚刚帮你夺下韩馥的冀州,现在你就要夺去别人的权柄……这般翻脸不认人的速度,已经超越了政治人物的可接受范围,恐怕难免会令人心中产生芥蒂。
    不过袁绍肯定也是无奈之举。
    他本身就是外来户,手中的朝廷也是匆匆谋立。
    若是不尽快将河北军政大权全部揽到自己手上,天知道会出什么乱子?
    只能说,朝廷那篇斥责袁绍为汉贼的檄文,当真是打蛇打到了七寸的位置,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越了当初所有人的预料。
    大汉,即便衰弱,却依旧是那个大汉!
    李儒感慨:“河北局势,竟然真的如同天子猜测的那般,当真离奇。”
    钟繇还不知道在李儒赶往河北时,天子就已经提前与李儒分析了一遍河北的局势。
    现在听到后,他也亦是感慨——
    “高祖曾经夸赞留侯张良,曾言留侯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手段。我一直以为只是高祖皇帝自谦,却没有想到天下真有这样的人物。”
    不过感慨之后,钟繇就愈发兴奋!
    有天子如此,汉室何愁不能中兴?汉室何愁不能太平?
    李儒在知道袁绍麾下果真有如此严重的派系之争后,亦是蠢蠢欲动:“那河北士人难道就没有对袁绍表达不满吗?”
    “自然有。”
    钟繇来到河东之后,也是密切关注河北动向。
    “政务上,那些士人自然不敢和袁绍争锋。袁绍毕竟有着四世三公的声望,而且又在伪朝的三公九卿中任用了大量河北士人,算是让那些河北士人吃了一个哑巴亏,他们只能自己将自己昔日酿成的苦果吞下去。”
    “可军事上就不同了。”
    “之前袁绍自韩馥手中虽然夺取了冀州,但冀州大部分兵马却还掌握在沮授及张郃、高览等河北士族手中。”
    “另外,还有先前帮助袁绍击败韩馥的凉州人鞠义。他在河北伪朝建立后,还曾发过牢骚。”
    “一开始,袁绍只肯授予鞠义镇北将军的名号,令他镇守广昌,防备公孙瓒。”
    “可鞠义却不肯接受符印,还对着袁绍的使者说——
    若非是我鞠义,袁公能够入主冀州吗?
    之后使者返回,袁绍又重新给鞠义车骑将军的封号,这才让鞠义满意。”
    ……
    李儒没想到,河北伪朝廷的内部乱子竟然这么多!
    尤其是军事上。不但有沮授、张郃、高览这一派河北士族,还有鞠义这个居功自傲的大将敢直接驳回袁绍的使者……
    不过也难怪。
    毕竟是仓促建立的小伪朝廷。
    大家之前,基本都没有太多的准备。
    现在袁绍又想急功切利,又想继续经营自己的名声,这就导致袁绍既在打压河北士人,又不敢真的去杀人夺权,可不就是越来越乱了吗?
    不知怎的。
    李儒突然想起了关中,想起了天子。
    他在临行前,还专门问过天子,为什么不与董卓争权。
    当时只感叹天子用心正大,却没有想到天子在此事上的智慧远远不止如此。
    若是天子当真与董卓争权,现在的关中军权怕不是也会与河北一样凌乱?
    不,不是一样,而是更糟糕!
    袁绍好歹能够凭借自己的声望,自己的底蕴,以及自己之前担任渤海太守时经营的底子去和冀州士族抗衡。
    但刘协一个少年天子,拿什么压制董卓手下那些骄兵悍将?
    一旦处理不好,关中恐怕瞬间就会横尸遍野,血流漂杵!
    李儒叹气。
    他只感觉天子真如巍巍泰山。
    每当以为自己能够看清时,拨开云雾,后面却是更高的一座山峰。
    鬼神难测啊!
    钟繇还在自顾自的言说——
    “之前袁绍曾派自己的外甥高干和沮授、张郃等人领兵进攻并州,想要驱赶太行山中的黑山贼。”
    “本来一切都顺利,那黑山贼的首领张燕也一度被压制到雁门等地,险些落败。”
    “可自从伪朝建立的消息传来后,这支大军忽然就打不动了。不但连连败退,还将之前打下的领土全都还了回去……若说这里面没有猫腻,谁信?”
    ?
    李儒发现,自己对于士人的道德底线还是高估了。
    “他们竟然敢养寇自重?”
    “这有什么好惊奇的?”
    钟繇压低声音——
    “有件事,我只悄悄与你言说。”
    “在与袁绍贸易的时候,有些粮食,可是从北面来的……”
    北面来的?
    那不是很正常?毕竟河东这地方四通八达的……
    ……
    ……
    不对!
    李儒瞬间反应过来,瞪大双眼:“他们安敢如此?”
    “是啊,安敢如此?”
    河东的北面是哪里?
    太原!
    太原郡现在在谁的手里?
    并州黑山贼!
    现在,与河北贸易,结果粮食竟然从太原过来了……
    “太守的意思是,河北那帮士人,不光养寇自重,还与黑山贼有来往?甚至存在交易?”
    胆大妄为!
    胆大妄为!
    人果然是要见见世面!
    李儒以为,自己鸩杀昔日天子,已经是足够的大逆不道,是要被人唾弃子孙后代的那种巨恶之人!
    但是和这些士族相比,李儒发现自己竟然还称得上一句纯善?
    “自然。”
    钟繇并不奇怪。
    “黑山贼动辄数万大军,这些大军的粮食从哪里来?武器从哪里来?难不成都是从地里种出来,山里采出来的?”
    “若不靠着他人供养,他们如何能长成现在这样的庞然巨物?”
    “所以说,袁绍之前对河北士人的那般处置,实在称不上高明。”
    李儒可以想到那些河北士人的嘴脸——
    搅吧!搅吧!搅个天翻地覆!搅到士卒都不去打仗,搅到太行山中的贼寇都冲出来,搅到你袁绍建立的朝廷亡了,那大家就都开心了!
    ……
    同时,李儒也想到了董卓之前对待世家的态度——
    “天下之罪,罪在世家!”
    当时本以为,只是董卓对那些看不起自己的士人发发牢骚。
    但在看到河北的这一幕后,李儒是真心感叹——
    “罪在世家啊。”
    不过……
    罪在你河北伪朝廷的世家,关我大汉正统朝廷什么事?
    甚至,那帮人闹的越欢,李儒越开心!
    “钟太守,吾有一计,不知您是否愿意听从?”
    “何计?”
    李儒自信道——
    “攻取太原!占夺晋阳!拿住并州通往河北的通道,给天子出一口恶气!让袁绍那边的火再烧的旺一些!!!”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