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第349章 天下皆是如此
第349章 天下皆是如此
“陛下,此人奴婢倒是知道一些。”三水说道。
“哦?”赵兴闻言惊讶道:“莫非此人很有名?”
一般科举临近之时,汴京各个赌坊也会开设盘口,让人押注赌哪些人能够考中,殿试前还会开盘口赌榜眼和状元的人选。
之所以不赌探,是因为探看的是长相。
探郎论文采可以不是所有学子中的第三,但是论长相绝对是最英俊的几个人之一。
之所以是之一,而不是最英俊的那一个,是因为长相和文采都是参考的要素。
如此一来,范围就太小了,那些赌坊又不傻,自然不会开这样的盘口。
除此外,大量士子聚集汴京,也会参加各种活动扬名。
包括把自己的一些文章,送给汴京一些有名望的人观看,一旦得到夸赞,很快就能扬名汴京。
这一点当年的苏家父子三人深有体会。
苏家父子前来汴京参加科举之时,苏洵就带着两个儿子和文章,前去拜访了海学士。
海学士对于苏轼的文章非常喜欢,曾多次在外人面前夸赞其才学。
苏轼很快就名传汴京,所写的文章受到无数文人和大家闺秀的追捧,颇有种洛阳纸贵的意思。
就连官家在科举开始之前,都听闻了苏轼的名字。
不过赵兴因为事情繁忙,加上没有刻意关注询问,因此对于这次科举那些早已出名的学子并不清楚。
“此人确实很有名,乃是魏老太傅的长孙,原本并没有传闻此人要参加会试,直到科举临近之时,此人才报的名。”三水说道。
“魏老太傅?”
“原来是前任礼部尚书的嫡长孙,难怪有此文采。”
大宋不设三公,不过六部尚书和相公致仕或者死亡后,会加封一个三公的虚衔。
像王大娘子的父亲王老太师就是死后追封的。
因此什么太师太傅并不算少。
“行了,把这些拿走吧。”赵兴摆手道。
这些人都还算不错,等殿试后,再看吧。
“是!”三水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朕有些累了,去休息一会,要是没有什么大事,别打扰朕。”赵兴起身伸了个懒腰。
“奴婢知道了。”三水应道。
…………
赵兴来到里间,对大双小双说道:“给朕按按。”
“是!”
大双小双应了一声,上前伺候赵兴更衣。
褪下外衣,留下里衣,赵兴便上了床榻。
大双和小双宽衣解带,身着亵衣,上了床榻,一人一边为赵兴按了起来。
她们虽然是舞姬,但是本来就是专门培养出来取悦男人的。
不仅会跳舞,各种侍奉人的手艺都学过。
按摩的手法十分高明,赵兴被她们按了一会,就舒服的睡了过去。
睡了一个多时辰,赵兴才醒了过来,感觉浑身舒坦。
屋内等候的大双小双听到动静,连忙掀开了床帘。
“手艺又进步了,被你们这么一按睡了一觉,朕觉得浑身舒坦。”
赵兴坐了起来靠在床头,微笑着夸赞了一句。
“陛下喜欢就好,三水公公在外等了有一会了,好像有什么事要禀报。”大双说道。
“不急,朕有些渴了。”赵兴说道。
三水要是有急事,肯定会叫他,既然等着,就不是什么急事。
“奴婢去给陛下做茶。”大双应了一声退了出去。赵兴看向一旁的小双,笑道:“刚刚你们按的朕很舒服,朕要赏赐你。”
……
大双端着茶盏绕过屏风,看到妹妹不在,微微一愣。
等走进后,才发现妹妹正在床榻上。
“陛下,茶来了。”
“是!”
赵兴喝着茶,面露享受之色,
大约一柱香后,身体微微一颤,好一会才平息下来。
“伺候朕起来吧。”
…………
吱呀~
房门打开,赵兴神清气爽的走了出来。
“陛下!”
等候在门口的三水连忙行礼道:“太妃娘娘派人送来了书信。”
赵兴接过书信,往外走去,来到正殿的龙椅上坐下,打开书信看了起来。
不出意外,母妃在书信中隐晦的提出,让赵兴想办法尽快放了朱世全。
放下书信,赵兴有些头疼的揉了揉脑袋。
朱世全的案子严宽那边也跟他汇报过,证据很充足,他只能尽量的拖延时间。
这些证据不知道有多少是有人故意送出来的,赵兴这边也很难办。
他之前铁面无私,虽说得罪了文官,却很受百姓的赞扬。
要是对自己的亲戚徇私,传扬出去对他的声望多少有些影响。
这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朝中那些官员也不会答应。
之前明兰的主意给了他启发,可是他还没行动呢,就发生了江州洪灾的事。
如今拖了一些时间,倒也不是不能用。
可是如今河湟出现了动乱,一旦内部出现动荡,有可能会影响接下来对河湟出兵之时。
“告诉严宽那边,让他尽量多拖延拖延吧。”赵兴说道。
反正母妃也不在汴京,最多写写信罢了。
不过父皇去洛阳时间也不短了,如今已经十月了,再过个把月说不定就要下雪了。
近期说不定就要回来了。
想到这里,赵兴提笔给父皇写了一封信,询问父皇何时回汴京。
…………
洛阳城郊
太上皇和皇后在一众禁军的护卫下,行走在田埂之上,看着土地里刚刚露出新芽的麦地,感叹道:“朕从未想过百姓如此辛苦。”
这段时间,他在洛阳,不仅四处看了洛阳城内的情况,偶尔也会出城,看看百姓耕种的情况。
百姓收麦子、耕地、播种他都看过了。
他虽然不是那种何不是肉糜的皇帝,但是久居深宫,对于百姓的生活并没有亲眼见证过。
以前只听百姓苦,但是百姓有多苦,并没有很直观的感受。
“陛下,天下百姓皆是如此,臣妾看那些百姓耕种之时面带笑容,精气神很好。可见生活有着期盼,并没有那么苦。这些都是陛下的功劳。”曹太后微笑道。
“这可不是朕的功劳。”
太上皇闻言微微摇头:“之前百姓收成的时候,因为天气热,朕没人伱跟着,朕那时候问过百姓,他们说,多亏了之前朝廷派人清查土地,并把土地低价租给了他们,否则他们只能做那些地主乡绅的佃户,一年到头连温饱都是奢望。”
“如今他们租了官府的地,去掉租子和吃喝,还能有些剩余。”
“这些不也是陛下的功劳么。”曹皇后说道。
(本章完)
“陛下,此人奴婢倒是知道一些。”三水说道。
“哦?”赵兴闻言惊讶道:“莫非此人很有名?”
一般科举临近之时,汴京各个赌坊也会开设盘口,让人押注赌哪些人能够考中,殿试前还会开盘口赌榜眼和状元的人选。
之所以不赌探,是因为探看的是长相。
探郎论文采可以不是所有学子中的第三,但是论长相绝对是最英俊的几个人之一。
之所以是之一,而不是最英俊的那一个,是因为长相和文采都是参考的要素。
如此一来,范围就太小了,那些赌坊又不傻,自然不会开这样的盘口。
除此外,大量士子聚集汴京,也会参加各种活动扬名。
包括把自己的一些文章,送给汴京一些有名望的人观看,一旦得到夸赞,很快就能扬名汴京。
这一点当年的苏家父子三人深有体会。
苏家父子前来汴京参加科举之时,苏洵就带着两个儿子和文章,前去拜访了海学士。
海学士对于苏轼的文章非常喜欢,曾多次在外人面前夸赞其才学。
苏轼很快就名传汴京,所写的文章受到无数文人和大家闺秀的追捧,颇有种洛阳纸贵的意思。
就连官家在科举开始之前,都听闻了苏轼的名字。
不过赵兴因为事情繁忙,加上没有刻意关注询问,因此对于这次科举那些早已出名的学子并不清楚。
“此人确实很有名,乃是魏老太傅的长孙,原本并没有传闻此人要参加会试,直到科举临近之时,此人才报的名。”三水说道。
“魏老太傅?”
“原来是前任礼部尚书的嫡长孙,难怪有此文采。”
大宋不设三公,不过六部尚书和相公致仕或者死亡后,会加封一个三公的虚衔。
像王大娘子的父亲王老太师就是死后追封的。
因此什么太师太傅并不算少。
“行了,把这些拿走吧。”赵兴摆手道。
这些人都还算不错,等殿试后,再看吧。
“是!”三水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朕有些累了,去休息一会,要是没有什么大事,别打扰朕。”赵兴起身伸了个懒腰。
“奴婢知道了。”三水应道。
…………
赵兴来到里间,对大双小双说道:“给朕按按。”
“是!”
大双小双应了一声,上前伺候赵兴更衣。
褪下外衣,留下里衣,赵兴便上了床榻。
大双和小双宽衣解带,身着亵衣,上了床榻,一人一边为赵兴按了起来。
她们虽然是舞姬,但是本来就是专门培养出来取悦男人的。
不仅会跳舞,各种侍奉人的手艺都学过。
按摩的手法十分高明,赵兴被她们按了一会,就舒服的睡了过去。
睡了一个多时辰,赵兴才醒了过来,感觉浑身舒坦。
屋内等候的大双小双听到动静,连忙掀开了床帘。
“手艺又进步了,被你们这么一按睡了一觉,朕觉得浑身舒坦。”
赵兴坐了起来靠在床头,微笑着夸赞了一句。
“陛下喜欢就好,三水公公在外等了有一会了,好像有什么事要禀报。”大双说道。
“不急,朕有些渴了。”赵兴说道。
三水要是有急事,肯定会叫他,既然等着,就不是什么急事。
“奴婢去给陛下做茶。”大双应了一声退了出去。赵兴看向一旁的小双,笑道:“刚刚你们按的朕很舒服,朕要赏赐你。”
……
大双端着茶盏绕过屏风,看到妹妹不在,微微一愣。
等走进后,才发现妹妹正在床榻上。
“陛下,茶来了。”
“是!”
赵兴喝着茶,面露享受之色,
大约一柱香后,身体微微一颤,好一会才平息下来。
“伺候朕起来吧。”
…………
吱呀~
房门打开,赵兴神清气爽的走了出来。
“陛下!”
等候在门口的三水连忙行礼道:“太妃娘娘派人送来了书信。”
赵兴接过书信,往外走去,来到正殿的龙椅上坐下,打开书信看了起来。
不出意外,母妃在书信中隐晦的提出,让赵兴想办法尽快放了朱世全。
放下书信,赵兴有些头疼的揉了揉脑袋。
朱世全的案子严宽那边也跟他汇报过,证据很充足,他只能尽量的拖延时间。
这些证据不知道有多少是有人故意送出来的,赵兴这边也很难办。
他之前铁面无私,虽说得罪了文官,却很受百姓的赞扬。
要是对自己的亲戚徇私,传扬出去对他的声望多少有些影响。
这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朝中那些官员也不会答应。
之前明兰的主意给了他启发,可是他还没行动呢,就发生了江州洪灾的事。
如今拖了一些时间,倒也不是不能用。
可是如今河湟出现了动乱,一旦内部出现动荡,有可能会影响接下来对河湟出兵之时。
“告诉严宽那边,让他尽量多拖延拖延吧。”赵兴说道。
反正母妃也不在汴京,最多写写信罢了。
不过父皇去洛阳时间也不短了,如今已经十月了,再过个把月说不定就要下雪了。
近期说不定就要回来了。
想到这里,赵兴提笔给父皇写了一封信,询问父皇何时回汴京。
…………
洛阳城郊
太上皇和皇后在一众禁军的护卫下,行走在田埂之上,看着土地里刚刚露出新芽的麦地,感叹道:“朕从未想过百姓如此辛苦。”
这段时间,他在洛阳,不仅四处看了洛阳城内的情况,偶尔也会出城,看看百姓耕种的情况。
百姓收麦子、耕地、播种他都看过了。
他虽然不是那种何不是肉糜的皇帝,但是久居深宫,对于百姓的生活并没有亲眼见证过。
以前只听百姓苦,但是百姓有多苦,并没有很直观的感受。
“陛下,天下百姓皆是如此,臣妾看那些百姓耕种之时面带笑容,精气神很好。可见生活有着期盼,并没有那么苦。这些都是陛下的功劳。”曹太后微笑道。
“这可不是朕的功劳。”
太上皇闻言微微摇头:“之前百姓收成的时候,因为天气热,朕没人伱跟着,朕那时候问过百姓,他们说,多亏了之前朝廷派人清查土地,并把土地低价租给了他们,否则他们只能做那些地主乡绅的佃户,一年到头连温饱都是奢望。”
“如今他们租了官府的地,去掉租子和吃喝,还能有些剩余。”
“这些不也是陛下的功劳么。”曹皇后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