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蒙学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7章 蒙学
    赵兴按照顾偃开的指点,练习了一柱香左右,就被他叫停了。
    “殿下,一开始练得循序渐进,不宜练的时间过长。今日时间已经够了。”顾偃开说道。
    他本以为赵兴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叫苦,没想到赵兴性子竟然如此坚韧。
    赵兴闻言收了动作,笑道:“辛苦宁远侯了,你先回去把,顾小侯爷在这稍等,等我去给母后请安回来,你随我一同上课去。”
    “是!”顾廷烨父子连忙应道。
    ……
    赵兴回了明仁殿,给曹皇后请了安后,回到永宁殿,带上顾廷烨往资善堂而去。
    “顾小侯爷,你可有表字?”
    赵兴没有乘坐步辇,一边走一边问道。
    “臣还没有取表字。”顾廷烨拱手道。
    顾廷烨作为勋爵子弟,虽然年纪还小,也是有武散官在身,自然能自称为臣。
    “那我为你赐个表字如何?”赵兴有些恶趣味道。
    “殿下若是能为臣赐字,是臣的荣幸!”顾廷烨有些激动道。
    字一般都是父母长辈取的,赵兴虽然年纪小,但他可是皇子,未来很可能成为皇帝。
    赵兴为他赐字,不管好不好听,那也是光宗耀祖的事。
    赵兴故作沉吟了一会说道:“你排行老二,就叫仲怀吧,顾家不仅是勋爵也是将门,祖上屡立战功,希望你不要坠了祖宗声名,心怀天下,为国尽忠!”
    将门不一定是勋爵,勋爵也不一定是将门。
    太祖皇帝杯酒释兵权的那些武将,都是勋爵,但是被太祖夺了兵权后,历代都没有后人进入军中,那些人只剩下一个爵位了。
    不过朝中有不少勋爵是太祖皇帝南征北战,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因功封爵的。
    这些人家,有一部分早已经没落了,在军中没了影响力。
    也有一些世代都有人在军中任职,且官职不低的。
    张家顾家就在其中,因此顾家不仅是勋爵,也是将门,在军中有很高的威望。
    赵兴看重顾廷烨,不仅是因为顾廷烨的能力,他的家世也是一方面。
    只要顾家坚定的支持他,英国公又是他未来的老丈人,等他登基后,掌控军权就会容易很多。
    “多谢殿下赐字,臣定不负殿下所望!”顾廷烨单膝下跪,声音洪亮中带着激动。
    顾廷烨如今才刚刚十岁,纵然聪慧,心里也没那么多弯弯绕绕。
    加上古人从小所受的教育,赵兴为他赐字,让他有种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古人的观念和想法,后世之人很难了解。
    一些在后世之人看来只是小恩小惠的恩德,甚至在明知道对方是特意施恩的情况下,依旧有许多人为此忠心不二,至死不渝。
    赵兴还不知道自己只是赐个字,就让顾廷烨感动不已,见他跪下,连忙将其搀扶了起来。
    “仲怀,不用行此大礼!”
    宋朝不兴跪礼,平常下人即便见了主人,也只是躬身行礼。
    两人来到资善堂时,齐衡已经到了。
    如今的齐衡,也才刚刚五岁,见到顾廷烨和赵兴一同进来,很是惊讶,连忙起身行礼道:“拜见殿下。”
    “表兄不必多礼。”赵兴微笑着虚扶了一下。
    齐衡起身后,又向顾廷烨行了一礼,唤了一声二叔。
    齐顾两家祖上有亲,论辈分齐衡要晚一辈。
    顾廷烨看到齐衡也在,惊愕后很快反应了过来,以平宁郡主和官家的关系,齐衡能来伴读,倒也正常。
    赵兴和齐衡捞了捞家常,想拉进拉进关系。
    两人之前也见过几次,不过那时候长辈都在,齐衡十分规矩。
    赵兴本以为现在没了长辈,齐衡会放松些。
    然而齐衡面对他,十分拘谨,赵兴问什么他答什么,一板一眼的十分无趣。
    聊了一会,外面传来了脚步声。
    不一会,海文优走了进来。
    “见过夫子!”赵兴三人连忙起身行礼。
    古人讲究天地君亲师,即便赵兴是皇子,海文优作为老师,他也得行礼。
    不过海文优等赵兴行完礼,又给他回了一礼。
    海文优简单的叮嘱了几句,就开始正式上课了。
    赵兴原本以为古代没有拼音,识字完全靠记忆硬记。
    等正式开始学的时候,才发现古人智慧真不容小视。
    顾廷烨和齐衡都已经开始蒙学了,齐衡虽然蒙学不久,却也认识一些字了。
    不过教导的主要目标是赵兴,自然以他为主。
    顾廷烨和齐衡,只能教什么听什么了。
    海文优教导赵兴识字的方法是直音法。
    所谓的直音法,就是从所有字音中,各挑选一个最简单的字教会,然后以那个字为注音,教导别的字。
    简单来说,yi读音就用衣字表示,只要是yi音的字,全用衣来注音教导。之所以不用一,是因为宋代是繁体字,一还是壹,笔划太多。
    当然了,这个方式也有一些弊端,首先都只有一个音,后面还要区分,其次一些生僻字没有同音的字,就没法用了。
    不过这样确实能够认识大多数通用汉字。
    一堂课教导几个字,然后再简单解释一下每个字的意思,第二堂课则是让赵兴练习书写。
    下午也是一样,认字书写。
    从这日开始,赵兴每日都是如此。
    早上跟顾偃开学武半个时辰,然后来资善堂这边上课,十天才休一日。
    而官家那边也开始为赵兴补充陪读团,陆陆续续学堂这边又来了十几人。
    短短三个月时间,学堂算上他本人,已经有十八个学生了。
    这些人都是汴京勋爵子弟,和文官中位高权重或声望很高的官员子嗣。
    年龄从五岁到十二岁不等。
    但是除了顾廷烨和齐衡外,赵兴也就和其中少数几个关系比较近,其余的都懒得搭理。
    从平常的表现来看,那些人要么才能平平,要么就是草包。
    而且还刻意巴结他,赵兴对于这种人自然没有好感。
    随着这些人的到来,赵兴的神童之名,也传出了宫,从汴京往天下传播。
    都说赵兴有过目不忘之能,任何字一学就会。
    赵兴听到这些传闻,微微一笑。
    没办法,他本来就识字,虽然宋朝是繁体字,但是大多数繁体字和简体字差距并不大,一看就能认出来。
    即便认不出来,海文优一教,赵兴也记下来了。
    过目不忘有些夸张了,不过一些东西赵兴看个三两遍几乎都能记住。
    或许因为孩童记忆力本就好,也有可能是因为他是重生的原因,他的记忆力才变的这么好。
    不过他是皇子又不用考科举,对此并没有觉得多高兴。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赵兴进学已经一年了。
    这一年,赵兴已经学完了这个时代的那些启蒙书籍,认识并学会书写了大多数的常见字。
    完成了蒙学,便开始正式学习《论语》。
    四书五经是古代教育中,儒家重要的九部经典典籍,若是要参加科举,四书五经是必学的。
    而之前一直未出现的韩章,也开始为赵兴授课了。
    韩章是大相公,自然没时间天天来给赵兴授课,每隔一天才会来讲一堂课。
    讲的则是史书。
    李世民曾说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
    对于赵兴来说,史书是必学的。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