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词 第7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下一刻,他见浓黑的阴影里走出来一个少年,那少年一身素白的衣袍斑驳沾血,背上背着一个姑娘,那姑娘被一件藏蓝的袍子裹得严实,看不清脸。
    那少年抬起来一张苍白的脸,鬓边两缕乱发轻晃,虽然形容狼狈,他却依旧十分温文知礼:“敢问仁兄,此地可有郎中?”
    村汉见是这样一个清妙文雅的少年,哪里还害怕,松了口气,忙道:“你们这是怎么了?咱村儿有个跛脚的郎中,倒是会治些病。”
    村汉挑着扁担,将少年往村子的方向领,途径一破土地庙,见少年力有不逮,他便干脆自个儿撂下扁担:“公子你就在这儿,我这就去请郎中来!”
    “多谢。”
    陆雨梧从怀中摸出来一锭银子给他,那村汉眼睛都睁大了,他一下更热情了,收了银子就赶紧往不远处的村里跑。
    那郎中走不动路,架不住村汉敲门扯着嗓子喊话,嘟嘟囔囔地才系起裤腰出来,就被那村汉一下给扛起来跑出村。
    郎中到了土地庙门前,扶着那破烂庙门吐了好一会儿:“呕……你这个小子,就颠死我这条老命吧你……”
    他骂骂咧咧地转过脸,只见干草堆上躺着一个年轻女子,老郎中才看她脸上青紫的脉络,便“嘶”了一声,他一瘸一拐地走过去,只听一旁少年道:“她有喘症,请您给她看看。”
    一听喘症,老郎中立即严肃了些,他立即伸手去探脉,好一会儿,他眉头紧紧地拧起来,浑浊的眼一瞬迸发锐光:“她身上有剧毒。”
    “什么?”
    陆雨梧问了声。
    那老郎中须发皆白,抬起来一双眼睛看向他:“咱们汉人可没这样毒的东西,小子,你要不要把她给我……”
    “老杜您快闭嘴吧!”那村汉额头青筋一跳,再对上陆雨梧的目光,他忙讪笑一声,“公子你别介意,这老棺材瓤子一个,怪得很。”
    那姓杜的老郎中撇撇嘴:“都说是剧毒了,有没有的救还一说呢,不如给我练练手……”
    “不可以。”
    陆雨梧出声打断他。
    老郎中一顿,迎向少年沉静的双目,不过片刻,他又像没事人似的一下转过脸,“这个姑娘年纪不大,身上却都是难调理的顽疾,这剧毒我治不了,如今也只能暂时放一放血,压制一下,至于她的喘症嘛……本是先天所带,还不好好珍重自己,习什么武啊,真是自己作弄自己……”
    “您说什么?”
    陆雨梧睫毛一颤。
    老郎中有点不满他又打断自己说话,眉心拧成川字,抬头却对上少年那双深沉的眼,他莫名道:“咋了?”
    陆雨梧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仿佛是在自问:“她的喘症不是因修习功法所致?”
    在尧县的县衙当中,
    他分明曾听细柳亲口提起。
    老郎中哼了声:“我行医多少年了,难道这点东西都看不出?”
    陆雨梧闭了闭眼,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震荡,抬眼却见那老郎中大剌剌地掀开那村汉挑的筐子上的布巾,从里面抓出来一把果脯就往嘴里塞。
    “老杜,您吃了得给钱啊!”
    那村汉嘟囔道。
    “给什么钱?你这些东西拿到城里去卖也没人理你,如今大家都没饭吃了,谁还惦记这些东西?”
    老郎中一边嚼,一边说,“还不如给我吃了多些力气,好医治这位姑娘。”
    村汉也是个挨饿的,饿得身上都没几两肉了,听了这话只苦着脸,往嘴里塞了一把果脯吃:“那您还让我进城去卖……”
    老郎中吃了两把就打开自己那个破药箱,取出来银针又是酒浸,又是火烤的,这便要给细柳放血。
    忽然间,陆雨梧抓住他的手。
    一盏灯烛映照老郎中的脸,他松弛的眼皮一撩,迎上面前这年轻公子的目光:“怎么?付不起钱?不治了?”
    “钱我自然付得起,可有一点,我想请您告诉我,”陆雨梧双眼在这个老郎中身上来回一睃,“您一个村里郎中,究竟从何而来这一壶琼露春?”
    一坛琼露春,千金也难求。
    非但如此,这老郎中穿着破衣烂衫,坐在草堆上便露出来他那双靴子,一个村中的郎中,即便穿着一双靴子不算稀奇,可他靴子内里却是鹿皮绒。
    老郎中低眼瞥见他袖子里露出来的匕首尖,他一笑:“小子,我就喝酒这么点爱好,你鼻子真灵。”
    他回过头盯住那村汉:“瞧你这脑子蠢的。”
    村汉:“……?”
    他一脸清澈的愚蠢让老郎中气不打一处来,再转过脸来,见陆雨梧将那姑娘挡在身后,他笑了声:“何必这样?我真是一个正经郎中,只不过除了治人,我也杀过人。”
    “公子你放心,这老杜是好人!”
    那村汉连忙说道,“这回蝗灾咱村里饿死不少人,如果不是遇见老杜,我也得死,他救了我,还分给我口饭吃。”
    不管陆雨梧作何反应,他都跟倒豆子似的什么都说了出来:“这回我去卖果脯,也是为了打听咱知州大人的下落。”
    “方继勇?”
    陆雨梧抬起眼,盯住他,“打听他做什么?”
    “做什么?”
    那老郎中嘿嘿一笑,“吃人不吐骨头的狗官,我找他还能做什么?当然是将他的肉一块一块割下来,给那些饿死的乡民的鬼魂吃。”
    他说着,又看向陆雨梧,却见他默了片刻,竟将握匕首的手收回,老郎中还有些意外:“这就信了?”
    “我并无武功在身,你们若真想谋财害命,又何必多此一举,只管杀了我便是。”
    陆雨梧平静道。
    若是追杀他的人,他们也根本不必费这些周章。
    陆雨梧从怀中取出来一锭银子,看向那老郎中:“够吗?”
    老郎中眉开眼笑地收下来:“够!当然够!”
    他十分轻快地开始为细柳放血压毒,这回也不用银针了,直接从箱子里掏出来一把金针,一根根去扎细柳的指腹,用药酒揉出血珠来,直到她颈间青筋不再鼓动,他方才擦了把汗:“这虫毒可真烈啊……”
    “虫毒?”
    陆雨梧敏锐地抓住这两个字。
    老郎中点点头,指着她脸颊渐渐减退的青紫脉络:“这就是虫毒所致,但要说是什么虫毒,我还真说不上来……若要解毒,我看你得去找苗地的郎中。”
    说着,他看向陆雨梧肩骨濡湿的血迹:“你好像也伤得不轻啊?要治不?”
    陆雨梧闻言,垂眸看了一眼自己身上,他伸手摸了摸怀里,银钱都在陆骧身上,他带的不多,现今只剩下几粒碎银。
    他回头看了一眼尚在昏迷中的细柳,她拧着的眉头一直没有舒展。
    她还要用药,他还要带她回京。
    “我不治了。”
    他说着,看向那村汉身边的竹筐:“有糖山楂吗?”
    村汉愣了一下,点点头:“有。”
    他从筐子里抓出来一把裹着糖霜的山楂,用油纸一包,捧到陆雨梧的面前。
    庙门外寒风料峭,吹得陆雨梧鬓边乱发微荡,他伸手接来,将一粒碎银递到村汉手中,颔首道:
    “多谢。”
    第65章 冬至(十二)
    燕京的雪天冷得砭人肌骨,干元殿中却因地龙烘烤而温暖如春,殿内的宦官宫娥们几乎都被捂出一身热汗来,可那位躺在龙床上的皇帝陛下却还在喊冷。
    曹凤声自己也是满头热汗,却不得不令人再拿两个炭盆来放在龙床边上,建弘皇帝昨日才去了一趟皇后宫中,又见过几位因为陆证推行增补政令闹得朝廷天翻地覆而跑到他面前来大吐苦水的勋贵,看着精神头很好,却不过短短一夜,建弘皇帝便躺在床上起不来了。
    只见那位苗地来的大医乌布舜一踏进殿门,曹凤声便立即挥退了殿中所有宫人,干元殿里静悄悄的,只有炭盆里偶尔辟里啪啦地响。
    “乌布舜……”
    建弘皇帝见乌布舜摸着他腕上鼓动的筋脉久久不言,他浸满血丝的眼珠动了一下,艰难地喘息,“时间……不够了?”
    他形容消瘦,一旦双眼再没有那股子支撑他的精气神,他就如枯朽之木,一层皮底下,只剩一把骨头,再撑不起来一副匀称的好架子了。
    “皇帝陛下是天子,您本有超乎常人的毅力,”乌布舜说着,顿了一下,他松开建弘皇帝的手臂,低下头去,“距离蝉蜕幼虫成形,至多还有半月。”
    曹凤声在旁,乍听此言,他双膝一软,跪倒在龙床前,颤颤巍巍:“陛下……”
    建弘皇帝似乎反应了许久,他怔怔地盯着帐子看了片刻,才垂眼慢慢地看向床边的人:“大伴,咱们得快些。”
    像是喃喃似的,建弘皇帝一双眼睛透过帘子好像在望那道紧闭的朱红殿门:“老师……莫负朕。”
    飞雪漫天,内阁议事厅中正是剑拔弩张,铜盆里炭火辟啪一响,那吏部侍郎冯玉典忽的一下从圈椅里起身:“那孙成礼是什么人?让他负责此次清吏地方之事?他凭的什么?”
    户部侍郎王固“嘿”了一声:“那孙大人怎么了?人家那也是定康年间正经的一甲进士出身,论起资历来,比你冯侍郎还早两年呢!这么些年在翰林院,哪个不说他为人清正?清吏不正是要这样的人来吗?”
    冯玉典冷笑一声:“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些什么?算盘珠子都崩我脸上了!”
    那孙成礼在翰林院多年,若此番真的接下这差事,离入阁也就不远了!
    “哟,”
    王固不甘示弱,“怎么没崩死你啊?”
    “你!”
    冯玉典正要破口大骂,却听得陈宗贤一声:“秉仪,守元,你们都消停些。”
    守元是王固的表字,他一向谁的劝都不听,多少只听首辅陆证和次辅陈宗贤的,这会儿便也立即消停下来,跟冯玉典两个谁也不吭声了。
    此时,陈宗贤看向坐在正中一言不发的陆证,道:“陆阁老,我也以为孙成礼不合适,这人选咱们还需再议。”
    “可如今却没有那样多的时间再议了,”
    陆证终于开口,他对上陈宗贤的目光,“庆元盐政上的事先处置了一批犯官,如今补上去的官吏也都补得差不多了,肃清地方也是大事,非一个廉洁之人不可,我知道,焘明你与孙成礼本是亲家,在这件事上,你心有避讳也是正常。”
    陆证说着,抬手一拱:“咱们是为大燕社稷,为圣上做事,举贤当不避亲,依我来看,此事非孙成礼不可。”
    陆证一锤定音。
    陈宗贤虽面上不显,下颌却略微紧绷,一双眼睛望着陆证,神情莫测,谁都知道孙成礼是他陈宗贤的亲家,谁也清楚,白苹洲与莲湖洞的水火不容。
    孙成礼出身白苹,却被陆证这个莲湖洞首辅推上肃清地方官场的钦差之位,这绝不可能是他陆证摒弃党争而选贤举能。
    自大燕立朝之初至今的勋贵已不剩多少,只有在历代帝王上位之际站准了队的世家才有机会绵延至今。
    靠着祖上积德,以及自己绝佳的站队直觉,世家勋贵才能得以至今保留一些特殊的待遇,家中子弟若为官,总能比普通人多上几条捷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