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感慨
第976章 感慨
大明改革注定是艰险的,这是建立在一个几近崩坏,上下腐败的旧秩序下,要设法根除积弊毒瘤,要设法解决外患内忧,要设法改善种种旧制,继而朝一个涵盖海陆双边,围绕帝制改善与构建的新秩序迈进。
而在新旧之间,是一个困难重重的摸索前行阶段。
今下的大明,正是处在这一阶段。
即便是朱由校都无法预测,大明要用多少年,才能够平稳迈过这一阶段,继而走到新秩序下的起点。
不过改变已经出现,就没有回头路了。
正如在这等改变下,已经有一批人在变,他们沿着朱由校构想的方向在走,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正在以他们的方式,在悄悄推动着大明在变。
山东。
济南。
总督府。
“这个卢建斗,真真是眼睛里不揉沙子啊。”袁可立神情带有怅然,对坐于一旁的王永吉道。
“漕军改制本就困难重重,江淮一带不比北直隶、山东等地,将如此多的漕军将士裁撤,甚至还牵扯到民间的一些势力,想要从快解决本就不易。”
“此前的江淮,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已经是不易的了,现在他又要折腾这么大的事,接下来的江淮恐难以平稳啊。”
“东翁说的是。”
王永吉笑着说道:“在这方面这个卢建斗就比不了东翁,山东境漕军改制比江淮等地要晚,可到今下,漕运总署在山东治下已筹建起对应分署,以掌控山东段漕运,其中有部分漕军将士被吸纳其中。”
“甚至在此期间,漕运、国税两总署就税关方面,已于山东段完成交割,这对漕运的整改,是起到极其积极的作用。”
“且以上经验,已向北直隶段推行,仅是这份功劳,总督是当之无愧的,这对中枢,对国库都起到……”
“这样讲是不对的,是片面的。”
袁可立皱眉打断,看向王永吉道:“我山东方面的漕军改制,能够取得如此成效,岂是本督一人之功,这离不开诸司鼎立协助!”
“漕运总署在山东所筹诸分司,才吸纳了多少漕军将士,如果没有少府有司,近两年在山东境内,筹设起众多产业工坊,在改制期间,顶着压力将多数漕军将士吸纳进去,你觉得此事能做成吗?”
对这个曾经聘请的师爷,袁可立近来发现,其讲的奉承之言太多了,而不似先前那样能给自己讲明看法。
这不好。
很不好。
也是这样,袁可立有些后悔,将其举荐到少府任职了,眼下其负责的,是少府有司在山东境内的海贸事宜。
这跟袁可立的举荐无关,是王永吉靠自己本事达到这一步的。
但是最近一段时日,袁可立总觉得这个王永吉有些奇怪,可真要说哪里奇怪,他又说不上来。
“修之,你此来找本督,所为何事?”见王永吉不言,袁可立收敛心神,看向王永吉说道。
说起来,袁可立提及对卢象升之言,还是王永吉起的头,袁可立讲的只是他的看法,对卢象升这个人,是没有别的的。相反,袁可立还挺佩服卢象升的。
明明能徐徐图之,可其却偏没有这样做。
对卢象升这样的做派,袁可立虽没有在江淮,但也知道,卢象升之所以如此,必然是考虑到东南诸省。
除了这个,袁可立想不到别的。
说实话,东南诸省的乱,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大明各地的影响,已经有了微妙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使得各地反馈不一。
“东翁,卑下此来没有别的事。”
王永吉见状,笑着撩袍起身,对袁可立道:“卑下听说,在兖州府治下,仍有一批漕军将士尚未安置,为此总督府头疼不已。”
“卑下在山东,是分管海贸一块的,近年来,我朝有藩属朝鲜的贸易不断增多,虽说在此前,天津港等处,是对朝贸易的重心。”
“可随着山东沿海诸港逐步建成,少府针对这方面是有变动的,所以这人手方面,始终是有短缺的。”
“所以卑下就想着,能否从那批漕军将士中,筛选一批人手迁至沿海诸港去,叫他们从事海贸……”
袁可立表面没有变化,但心底却泛起嘀咕了。
这是否有些太巧了?
少府有司在山东筹办的产业,袁可立这个山东总督,是没有直接管辖的职权,但是却也是了解一二的。
像海贸这一块,少府在山东境内,近两年是有不小改变,这是配合沿海造船业,进一步刺激民间海贸,才特意扶持起来的。
但是在他整饬漕军期间,王永吉就向其索要了不少人,按着袁可立知晓的情况,即便是那些人,所在有司根本就调配不完。
现在又来要人了?
这给袁可立的感觉,是王永吉为了解决总督府的难题,利用手中的职权,想要以此得到自己的好感。
一想到这里,袁可立就有些不高兴。
他最厌恶的就是这种形式。
作为山东总督,一省封疆大吏,什么样的人他没有接触过,可让袁可立无法接受,是他曾经很看重的一个人,为何也成这样了?
“此事修之恐要白跑一趟了。”
想到这里,袁可立撩袍道:“这批漕军将士,某已想到了去处,近年来,我朝在近海要修建灯塔,以完善海上航线,其中没有家室的,将分批移交到对应有司去,他们已经保证,只要在修建灯塔期间表现优异,不仅能够得到足额工钱,还能参与少府组织的婚配,确保他们能延续香火。”
“至于剩下的那部分,王徵此前来山东了,山东沿海造船业可收纳一批,这批人手正在加紧筛选等待分配。”
“是这样啊。”
王永吉点头道,但眉宇间却露出失望的表情,尽快很快就恢复了,但依旧被袁可立看到眼里,而这也更坚定袁可立所想,恰是如此,叫袁可立对其的感观有变化了,这也让袁可立考虑,接下来该以何种态度对王永吉了。
(本章完)
大明改革注定是艰险的,这是建立在一个几近崩坏,上下腐败的旧秩序下,要设法根除积弊毒瘤,要设法解决外患内忧,要设法改善种种旧制,继而朝一个涵盖海陆双边,围绕帝制改善与构建的新秩序迈进。
而在新旧之间,是一个困难重重的摸索前行阶段。
今下的大明,正是处在这一阶段。
即便是朱由校都无法预测,大明要用多少年,才能够平稳迈过这一阶段,继而走到新秩序下的起点。
不过改变已经出现,就没有回头路了。
正如在这等改变下,已经有一批人在变,他们沿着朱由校构想的方向在走,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正在以他们的方式,在悄悄推动着大明在变。
山东。
济南。
总督府。
“这个卢建斗,真真是眼睛里不揉沙子啊。”袁可立神情带有怅然,对坐于一旁的王永吉道。
“漕军改制本就困难重重,江淮一带不比北直隶、山东等地,将如此多的漕军将士裁撤,甚至还牵扯到民间的一些势力,想要从快解决本就不易。”
“此前的江淮,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已经是不易的了,现在他又要折腾这么大的事,接下来的江淮恐难以平稳啊。”
“东翁说的是。”
王永吉笑着说道:“在这方面这个卢建斗就比不了东翁,山东境漕军改制比江淮等地要晚,可到今下,漕运总署在山东治下已筹建起对应分署,以掌控山东段漕运,其中有部分漕军将士被吸纳其中。”
“甚至在此期间,漕运、国税两总署就税关方面,已于山东段完成交割,这对漕运的整改,是起到极其积极的作用。”
“且以上经验,已向北直隶段推行,仅是这份功劳,总督是当之无愧的,这对中枢,对国库都起到……”
“这样讲是不对的,是片面的。”
袁可立皱眉打断,看向王永吉道:“我山东方面的漕军改制,能够取得如此成效,岂是本督一人之功,这离不开诸司鼎立协助!”
“漕运总署在山东所筹诸分司,才吸纳了多少漕军将士,如果没有少府有司,近两年在山东境内,筹设起众多产业工坊,在改制期间,顶着压力将多数漕军将士吸纳进去,你觉得此事能做成吗?”
对这个曾经聘请的师爷,袁可立近来发现,其讲的奉承之言太多了,而不似先前那样能给自己讲明看法。
这不好。
很不好。
也是这样,袁可立有些后悔,将其举荐到少府任职了,眼下其负责的,是少府有司在山东境内的海贸事宜。
这跟袁可立的举荐无关,是王永吉靠自己本事达到这一步的。
但是最近一段时日,袁可立总觉得这个王永吉有些奇怪,可真要说哪里奇怪,他又说不上来。
“修之,你此来找本督,所为何事?”见王永吉不言,袁可立收敛心神,看向王永吉说道。
说起来,袁可立提及对卢象升之言,还是王永吉起的头,袁可立讲的只是他的看法,对卢象升这个人,是没有别的的。相反,袁可立还挺佩服卢象升的。
明明能徐徐图之,可其却偏没有这样做。
对卢象升这样的做派,袁可立虽没有在江淮,但也知道,卢象升之所以如此,必然是考虑到东南诸省。
除了这个,袁可立想不到别的。
说实话,东南诸省的乱,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大明各地的影响,已经有了微妙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使得各地反馈不一。
“东翁,卑下此来没有别的事。”
王永吉见状,笑着撩袍起身,对袁可立道:“卑下听说,在兖州府治下,仍有一批漕军将士尚未安置,为此总督府头疼不已。”
“卑下在山东,是分管海贸一块的,近年来,我朝有藩属朝鲜的贸易不断增多,虽说在此前,天津港等处,是对朝贸易的重心。”
“可随着山东沿海诸港逐步建成,少府针对这方面是有变动的,所以这人手方面,始终是有短缺的。”
“所以卑下就想着,能否从那批漕军将士中,筛选一批人手迁至沿海诸港去,叫他们从事海贸……”
袁可立表面没有变化,但心底却泛起嘀咕了。
这是否有些太巧了?
少府有司在山东筹办的产业,袁可立这个山东总督,是没有直接管辖的职权,但是却也是了解一二的。
像海贸这一块,少府在山东境内,近两年是有不小改变,这是配合沿海造船业,进一步刺激民间海贸,才特意扶持起来的。
但是在他整饬漕军期间,王永吉就向其索要了不少人,按着袁可立知晓的情况,即便是那些人,所在有司根本就调配不完。
现在又来要人了?
这给袁可立的感觉,是王永吉为了解决总督府的难题,利用手中的职权,想要以此得到自己的好感。
一想到这里,袁可立就有些不高兴。
他最厌恶的就是这种形式。
作为山东总督,一省封疆大吏,什么样的人他没有接触过,可让袁可立无法接受,是他曾经很看重的一个人,为何也成这样了?
“此事修之恐要白跑一趟了。”
想到这里,袁可立撩袍道:“这批漕军将士,某已想到了去处,近年来,我朝在近海要修建灯塔,以完善海上航线,其中没有家室的,将分批移交到对应有司去,他们已经保证,只要在修建灯塔期间表现优异,不仅能够得到足额工钱,还能参与少府组织的婚配,确保他们能延续香火。”
“至于剩下的那部分,王徵此前来山东了,山东沿海造船业可收纳一批,这批人手正在加紧筛选等待分配。”
“是这样啊。”
王永吉点头道,但眉宇间却露出失望的表情,尽快很快就恢复了,但依旧被袁可立看到眼里,而这也更坚定袁可立所想,恰是如此,叫袁可立对其的感观有变化了,这也让袁可立考虑,接下来该以何种态度对王永吉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