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分歧
第807章 分歧
王大臣邸与往日相比,要森严太多了,气氛都显压抑,隶属唐王世孙的亲卫,更是在邸外把守各处。
这一变化使汉城不少人都察觉到了异常。
甚至消息都传进王宫。
很多人都想知道,奉旨入朝的唐王世孙,王大臣朱聿键,究竟是遇到了何事,会使麾下有这等反应?
“熊蛮子!本阁定然会参你一本!!”
“参就参,本督何时怕过被人参!”
“你!!目无法纪,罔顾纲常,僭越律法,在你眼里可还有陛下!”
“你少污蔑人,来朝鲜前,本督已加急向御前呈递密奏。”
“口谕呢?圣旨呢?”
“……”
王大臣邸的内院书房,朱聿键一脸复杂,看着瞪眼对峙的熊廷弼、孙承宗,一时间他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对熊廷弼为何秘密来朝,朱聿键是清楚了,熊廷弼想搞双边联合,继而逐步压缩建虏的生存空间。
知晓了此事,对熊廷弼来朝一事,朱聿键反倒不放在心上了,他现在思索的,是此事的可行性究竟有多大。
毕竟建虏在遭到重创后,所部核心北迁到刺鲁卫一带,至于赫图阿拉、萨尔浒、界藩等地皆已沦为边缘地带。
“先不说此事,先聊正事。”
被噎到的熊廷弼沉默刹那,随即看向孙承宗道:“擅自离辽一事不管陛下怎样惩罚,本督都甘愿受惩,眼下是辽东这边需要援朝大军的支持,至少平安、咸镜诸道要协助好此事,确保阻击建虏东征之势。”
“不可能!”
孙承宗摆手打断道:“没有陛下的口谕,援朝大军干的事情,就是围剿篡逆叛军,擅离朝鲜而远赴奴儿干旧地,配合辽东方面阻击建虏,这种事本阁可干不出来。”
“本督就需要部分军队,这点情面都不给吗?”
熊廷弼瞪眼道:“你可知道,真叫建虏东征功成,将会给大明带来什么威胁吗?是,先前对奴儿干旧地,建虏是深入过几次,但却没有征服那里的诸多部落。”
“而这次建虏要干的不一样,那是要俘虏治下青壮,迁移妇孺至刺鲁卫等地,此事真让他们干成了,就凭借着八旗体制,建虏先前折损的精锐,不出数年就增补上来了。”
跟努尔哈赤斗了这么久,熊廷弼太清楚八旗体制的威力,是,很多被虏群体,是被编为阿哈,包衣,是最底层的奴隶。
而这些奴隶到战场上,那就是消耗敌军的炮灰。
可是你架不住奴隶多啊,更架不住有功真赏啊,也恰恰是这样,使得建虏八旗麾下的奴隶,一旦凭借战功改变身份,那他们就会成为八旗的忠实拥趸。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取奴隶,成为小奴隶主,还能得到女人,土地,金银等各种赏赐!
这也是为什么,熊廷弼从潜伏到建虏内的龙卫处,收到建虏要东征的紧急军情后,就想方设法的想解决此事。
最重要的一点,负责东征的是黄台吉,就熊廷弼从朝鲜方面知晓的种种,知晓黄台吉重用汉人,还虏获一批朝鲜壮丁编练到麾下,他就知道一点,黄台吉要是不设法解决掉,必然会成为大明的心腹之患。努尔哈赤迁移到刺鲁卫后,开始重用麾下的汉人,朝鲜人,尤其是懂种地,会锻造的这些群体,地位和待遇都得到大幅提升。
那不是努尔哈赤变了,实际上是他没有选择了。
为了霸业,为了报仇,努尔哈赤只能忍着心底的厌恶,想尽各种办法,来让八旗恢复元气。
“如果不是眼下的辽东有一大堆事要做,能干预到的地方在漠南一带,无法深入到奴儿干旧地,继而对建虏造成威压,就这朝鲜,老子才不稀得来!!”
见孙承宗不言,熊廷弼难掩怒意,“孙承宗,你别忘了,你我皆是大明的臣,而非是朝鲜的臣,老子说句难听的,就算朝鲜打烂了,那也比不了辽东一地。”
“为了辽东,我朝付出了多少?陛下又倾注了多少?这些你全都忘了?”
“破掉建虏的东征之势,不是老子低三下四来求你的,而是作为大明的臣,每个知晓的都要这样做。”
迎着熊廷弼的怒视,孙承宗冷冷道:“本阁从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我孙承宗这辈子,只可能是大明的臣子,这点是谁都更改不了的!”
“恰恰是因为本阁是大明的臣,所以才不可能出兵,没有陛下的口谕,援朝大军只能用以镇压篡逆叛乱,别的,绝无可能。”
“想要本阁出兵协助,可以,等陛下的口谕颁下来,本阁自会考虑朝鲜战局,继而抽调一批大军协助。”
“真等到那个时候,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熊廷弼被气的双手发颤,他知道孙承宗顽固,却没想到会顽固到这种地步,真等天子的口谕颁来,那建虏在奴儿干旧地的势力更强了。
到那时再想破掉,就难了!
只是熊廷弼并不知道,远在京城的朱由校,正是看重孙承宗这一性格,才会选择让他挂帅援朝的。
辽东的仗拖不得。
朝鲜的仗急不得。
大明在辽东丢掉的脸面与威仪,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捡回来,要叫叛乱的建虏受到重创才行。
如此后续的仗就好打了,大明也能掌握主动与优势。
但在朝鲜的仗,反正有人兜底军费开支,还能获取各种利益,那自然是稳扎稳打的好,能打多久就打多久。
打的越久,对大明越有利。
而通过一定期限的异地轮调,就能延缓在朝鲜的厌战情绪,只要能拖得久一些,大明就能多恢复些元气。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朝鲜方面的仗,可以加快军工方面的扩张,而这有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这其中就包括造船业,毕竟大批的军需和将士要往返朝鲜与大明,没有足够规模的海船肯定是不行的。
眼下北方诸省沿海筹建的造船厂,可有不少就是靠朝鲜方面的需求在刺激的,而所需的不少木料,就是从朝鲜漂洋过海运来的。
(本章完)
王大臣邸与往日相比,要森严太多了,气氛都显压抑,隶属唐王世孙的亲卫,更是在邸外把守各处。
这一变化使汉城不少人都察觉到了异常。
甚至消息都传进王宫。
很多人都想知道,奉旨入朝的唐王世孙,王大臣朱聿键,究竟是遇到了何事,会使麾下有这等反应?
“熊蛮子!本阁定然会参你一本!!”
“参就参,本督何时怕过被人参!”
“你!!目无法纪,罔顾纲常,僭越律法,在你眼里可还有陛下!”
“你少污蔑人,来朝鲜前,本督已加急向御前呈递密奏。”
“口谕呢?圣旨呢?”
“……”
王大臣邸的内院书房,朱聿键一脸复杂,看着瞪眼对峙的熊廷弼、孙承宗,一时间他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对熊廷弼为何秘密来朝,朱聿键是清楚了,熊廷弼想搞双边联合,继而逐步压缩建虏的生存空间。
知晓了此事,对熊廷弼来朝一事,朱聿键反倒不放在心上了,他现在思索的,是此事的可行性究竟有多大。
毕竟建虏在遭到重创后,所部核心北迁到刺鲁卫一带,至于赫图阿拉、萨尔浒、界藩等地皆已沦为边缘地带。
“先不说此事,先聊正事。”
被噎到的熊廷弼沉默刹那,随即看向孙承宗道:“擅自离辽一事不管陛下怎样惩罚,本督都甘愿受惩,眼下是辽东这边需要援朝大军的支持,至少平安、咸镜诸道要协助好此事,确保阻击建虏东征之势。”
“不可能!”
孙承宗摆手打断道:“没有陛下的口谕,援朝大军干的事情,就是围剿篡逆叛军,擅离朝鲜而远赴奴儿干旧地,配合辽东方面阻击建虏,这种事本阁可干不出来。”
“本督就需要部分军队,这点情面都不给吗?”
熊廷弼瞪眼道:“你可知道,真叫建虏东征功成,将会给大明带来什么威胁吗?是,先前对奴儿干旧地,建虏是深入过几次,但却没有征服那里的诸多部落。”
“而这次建虏要干的不一样,那是要俘虏治下青壮,迁移妇孺至刺鲁卫等地,此事真让他们干成了,就凭借着八旗体制,建虏先前折损的精锐,不出数年就增补上来了。”
跟努尔哈赤斗了这么久,熊廷弼太清楚八旗体制的威力,是,很多被虏群体,是被编为阿哈,包衣,是最底层的奴隶。
而这些奴隶到战场上,那就是消耗敌军的炮灰。
可是你架不住奴隶多啊,更架不住有功真赏啊,也恰恰是这样,使得建虏八旗麾下的奴隶,一旦凭借战功改变身份,那他们就会成为八旗的忠实拥趸。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取奴隶,成为小奴隶主,还能得到女人,土地,金银等各种赏赐!
这也是为什么,熊廷弼从潜伏到建虏内的龙卫处,收到建虏要东征的紧急军情后,就想方设法的想解决此事。
最重要的一点,负责东征的是黄台吉,就熊廷弼从朝鲜方面知晓的种种,知晓黄台吉重用汉人,还虏获一批朝鲜壮丁编练到麾下,他就知道一点,黄台吉要是不设法解决掉,必然会成为大明的心腹之患。努尔哈赤迁移到刺鲁卫后,开始重用麾下的汉人,朝鲜人,尤其是懂种地,会锻造的这些群体,地位和待遇都得到大幅提升。
那不是努尔哈赤变了,实际上是他没有选择了。
为了霸业,为了报仇,努尔哈赤只能忍着心底的厌恶,想尽各种办法,来让八旗恢复元气。
“如果不是眼下的辽东有一大堆事要做,能干预到的地方在漠南一带,无法深入到奴儿干旧地,继而对建虏造成威压,就这朝鲜,老子才不稀得来!!”
见孙承宗不言,熊廷弼难掩怒意,“孙承宗,你别忘了,你我皆是大明的臣,而非是朝鲜的臣,老子说句难听的,就算朝鲜打烂了,那也比不了辽东一地。”
“为了辽东,我朝付出了多少?陛下又倾注了多少?这些你全都忘了?”
“破掉建虏的东征之势,不是老子低三下四来求你的,而是作为大明的臣,每个知晓的都要这样做。”
迎着熊廷弼的怒视,孙承宗冷冷道:“本阁从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我孙承宗这辈子,只可能是大明的臣子,这点是谁都更改不了的!”
“恰恰是因为本阁是大明的臣,所以才不可能出兵,没有陛下的口谕,援朝大军只能用以镇压篡逆叛乱,别的,绝无可能。”
“想要本阁出兵协助,可以,等陛下的口谕颁下来,本阁自会考虑朝鲜战局,继而抽调一批大军协助。”
“真等到那个时候,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熊廷弼被气的双手发颤,他知道孙承宗顽固,却没想到会顽固到这种地步,真等天子的口谕颁来,那建虏在奴儿干旧地的势力更强了。
到那时再想破掉,就难了!
只是熊廷弼并不知道,远在京城的朱由校,正是看重孙承宗这一性格,才会选择让他挂帅援朝的。
辽东的仗拖不得。
朝鲜的仗急不得。
大明在辽东丢掉的脸面与威仪,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捡回来,要叫叛乱的建虏受到重创才行。
如此后续的仗就好打了,大明也能掌握主动与优势。
但在朝鲜的仗,反正有人兜底军费开支,还能获取各种利益,那自然是稳扎稳打的好,能打多久就打多久。
打的越久,对大明越有利。
而通过一定期限的异地轮调,就能延缓在朝鲜的厌战情绪,只要能拖得久一些,大明就能多恢复些元气。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朝鲜方面的仗,可以加快军工方面的扩张,而这有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这其中就包括造船业,毕竟大批的军需和将士要往返朝鲜与大明,没有足够规模的海船肯定是不行的。
眼下北方诸省沿海筹建的造船厂,可有不少就是靠朝鲜方面的需求在刺激的,而所需的不少木料,就是从朝鲜漂洋过海运来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