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世爵更替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512章 世爵更替
    打击特权,是朱由校从御极登基以来,一直都在努力做的事情。
    文官,士绅,宗藩,勋贵,豪强,将门等一众特权群体皆处在这一范畴内。
    只不过不同的阶层群体,采取的方式,运用的手段注定会有不同。
    正如朱由校抓住孔胤植这个点,合理合法合规的延迟敕封新任衍圣公一事,朱由校想要达到的目的就很纯粹。
    想方设法破除掉一家一姓世袭衍圣公之爵的旧例!
    儒家思想在神州这片土地上,代表的含义是不同寻常的。
    这是神州孕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否认儒家思想,就是在否认神州孕育的文明,此等蠢事朱由校可不会做。
    不过儒家思想不能跟孔家直接划等号,这应该是历代先贤凝聚起的瑰宝,而孔圣人是开创者,但是也不能就此否认别人。
    “由廉政院督办漕运案,意外查到孔胤植牵扯其中。”
    看着表情各异的诸臣,朱由校语气低沉道:“朕就一直在想一件事,即便是圣人之后,也不能简单的进行定义,是人都会有七情六欲,是人就会有贪心,这才是活生生的人!”
    “同样的道理,在此案中也查到山东诸藩,有一些人同样牵扯到其中,朕想了又想,明明他们不缺吃,不缺喝,甚至根本就无需为银子犯愁,可为何他们却被这阿堵物所迷惑住了呢?”
    孔胤植被抓后,在朝是有不少人,觉得曲阜孔家恐想承袭衍圣公之爵,只怕难度会变大,但是论谁都没有想到会这样啊。
    一言激起千层浪!!
    论谁都没有想到,天子居然会这样想。
    “朕有意从曲阜孔家、衢州孔家、孟家、颜家、曾家皆遴选一位翘楚,而最终由谁来承袭衍圣公之爵,朕觉得该交由天下读书人来断!!”
    朱由校撩撩袍袖,倚着软垫说道:“也是在今日得知孔胤植意外死于诏狱,朕突然就想明白了,他们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毫无顾虑,他们从一出生就可以拥有世人所不能拥有的。”
    不过也有一些人嗤之以鼻的。
    “且这个承袭是有期限的,六年遴选一次,一人只能连任两次,由此方能体现出朝廷对尊儒的意志!”
    “陛下要三思啊!!”
    钱家,在苏州府常熟县的根基很浑厚,即便是放眼整个东南诸省,那名望也是极高的,现在虽说是没有世家门阀那套了,但是却有名门望族之称啊。
    朱国祚、钱谦益等一众内阁大臣,在听到天子讲的这些话时,一个个心底无不生出惊疑,甚至一些人还陷入到沉思中,直觉告诉他们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前者代表着教育,后者代表着底气,只要有这两者的存在,那家族就不可能衰败!
    朱国祚、钱谦益他们相视一眼,不过却没有一人说话,尽管这话说起来不好听,但现实本就是这样。
    “衍圣公之爵,这代表的绝非朝廷对曲阜孔家的殊荣,这更是天下读书人的象征!”朱由校顿了顿,语气铿锵有力道。
    大明东南诸高官期处在承平境遇下,这也使得战乱离东南诸省很远,由此也使得该地文脉昌盛,由此诗书传家的望族众多!
    他们靠着科举,靠着特权,累世积攒的家底很殷实。
    而衡量一個家族兴旺的标志,一个是族中珍藏的典籍,一个是族中积攒的土地。
    比如钱谦益。
    这……
    “哪怕是很多人穷其一生的努力拼搏,甚至连追赶他们的资格都没有,这也就让他们的心里生出骄纵,觉得世间万事皆该围绕他们而转,哪怕是大明律法,即便他们真的触碰到了,那也是点银子,用些人情的事。”
    “朕想了很久。”
    “恰恰是因为此爵之重,朕觉得承袭衍圣公之爵,不该只局限于一家一姓,而应由天下的读书人,共同推选出合适的人,去承袭孔圣人的衣钵,去承袭儒家的衣钵。”
    是。
    毕自严从震惊中回过神,忙上前作揖道:“此事万不可这样做啊!”
    “是啊陛下!”
    孙承宗紧随其后道:“此事一旦传扬出去,只怕会在天下引起轩然大波。”
    “陛下三思啊!”
    王象乾亦作揖拜道。
    作为朱由校最倚重的大臣,毕自严、孙承宗他们在听到天子所讲,那反应都表现的这样明确。
    就更别提其他人了。
    “陛下!”
    “陛下!”
    朱国祚、钱谦益、孙如游他们纷纷上前规谏。
    这不是胡闹吗?
    长久以来衍圣公之爵就是由孔家承袭的,即便是在衍圣公之爵前,汉称褒成侯,魏称宗圣,晋称奉圣,北魏称崇圣,北齐称恭王,均为侯爵。北周及隋封邹国公,唐初封褒圣侯,开元中追谥孔子为文宣王,称其后裔为文宣公……那都是孔家承袭的。
    是。
    孔孟颜曾四族,是共用通天谱不假,但有些事情岂能以此来概论啊。
    在历朝历代的读书人中,他们认可的儒家先贤是有很多,但是具有特殊性,超然地位的有且只有一个,即孔子!
    这可是至圣啊。
    这也导致儒家与孔家划上等号。
    倘若真按朱由校这样来,那岂不是乱掉章程了?
    那儒家中的一些思想就没了跟脚!
    至圣为孔子、亚圣为孟子、复圣为颜回、宗圣为曾子。
    但真要论及师承关系,颜回和曾参是孔子的学生,颜回是曾参的师兄,曾参却是孟轲的师祖!
    这如何能放到一起啊!
    “朕意已决!”
    面对群臣的规谏与反对,朱由校却不为所动,“此事朕会命南书房,在皇明时报刊印颁售,待有司遴选出合适人选,则由今岁参加过会试的举人进行公投,谁得票最多,谁便是天下读书人属意的衍圣公!!”
    世上不可能的事情多了,可就因为不可能便不做了?
    那还有什么意思。
    朱由校就是要通过这次变革,来给世袭的衍圣公划开个口子,六年一任,刚好是两次会试的期限,就让来京举人代表天下读书人进行公选,也省去了单独召开的事情。
    能够在科举中,达到会试这一层次的,那可以说是读书人中的翘楚,让他们代表天下读书人最为合适。
    只要这次的公选可以进行,那朱由校的目的就达到了,哪怕最终依旧是曲阜孔家的人承袭,结果也是一样的。
    多了一个公选,多了几家选择,多了期限约束,这就代表着过去一家一姓的时期,算是吹响了崩塌的号角。
    既然曲阜孔家的特权能破除,那天下读书人的特权呢?
    免税?
    免个屁!
    税都叫你们免了,那底层的压力和负担,就要相应的加重。
    只要世爵能更替,且此事由朝廷掌握主动,那随后朱由校要择机推行的,就是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
    纵使此役挑战困难重重,朱由校也要坚守底线不动摇。
    哪怕是接下来出现罢考情况,甚至是聚众示威,已经亮明的底线也断不能退回去,这要是退了,那先前做的种种就算白费了。
    而此事办不成的话,即便是在天启朝推行了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且取得了对应成效,待到下一任君主登基,或许有别的进行限制,不让该制被推翻,但朱由校可以预见,该制也终将会被推翻掉的,因为利益会让人锲而不舍,如此一来朱由校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了……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