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紫禁之巅(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40章 紫禁之巅(2)
    “自朕御极登基以来,就不止一次的听过一些话。”
    朱由校神情自若,瞅着跪地的曹化淳,语气平静道:“说的是什么呢?内廷太监也好,宦官也罢,奉旨离京赴各地办差,不似在内廷那样,就开始膨胀起来。
    诸如目无法纪,祸乱地方,逼良为娼,欺行霸市等累累恶行,总而言之就是没有不敢去干的。”
    跪地的曹化淳也好,留下伴驾的刘若愚、王体乾也罢,都很是紧张的低下脑袋。
    “曹化淳,朕要是让你奉旨离京,是不是也会做这些事情?”
    朱由校向前探探身,笑着看向跪地的曹化淳说道:“毕竟离开了京城,这天高皇帝远的,就算是真在私底下做些什么,朕身处大内也不知情嘛。”
    “奴婢不敢!”
    心下一惊的曹化淳,忙叩首道:“奴婢就是皇爷的家奴,这天下都是皇爷的,奴婢就算是万死,也不敢背着皇爷做这些事情。”
    “原来这天下都是朕的啊。”
    朱由校笑着摇摇头,“你要是不这样说,朕还以为这个天下,不止是朕的呢。”
    刘若愚、王体乾相视一眼,流露出各异的神情,这一刻他们联想到很多,心跳的也快了不少。
    “朕要颁几道中旨至辽地。”
    朱由校收敛笑意,看向曹化淳说道:“差事办好了赦罪重用,差事办砸了处以极刑。”
    “奴婢遵旨。”
    曹化淳忙应道。
    让受到牵连的曹化淳,领队赶赴辽地颁旨做事,是朱由校经过深思熟虑的。
    在皇权专制统治下,内廷的太监宦官是依附于皇权的特殊产物,想要选择重用他们,就要知晓双刃剑的利与弊。
    通过此前的内廷清扫,朱由校知晓当前的内廷,皆对他生出了敬畏心,也知晓他的底线是什么。
    不过只有这些还远远不够。
    特别是牵扯到辽地的事情。
    此时的曹化淳比谁都要迫切的,想要证明自己还有用,还有价值,不然等待他的,就是死路一条。
    “王体乾,时下内帑的存银,司礼监清查出来没有?”
    朱由校看着眼前的曹化淳,却出言对王体乾询问道。
    “禀皇爷,内帑存银清查出来了。”
    王体乾心下一紧,忙作揖禀道:“司礼监经过多次核算,内帑银共计731万余两,各式细料……”
    真穷啊。
    朱由校听着王体乾的详细禀明,心底生出唏嘘,万历帝御极登基四十余载,内帑积攒的家底不少,可惜泰昌帝御极一个月不到,前后从内帑拨走几百万两银子,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啊。
    此外谁也没料想到泰昌帝会骤崩,这前前后后又不少银子,体面是需要用银子来支撑兜底的,国丧这部分的大头,多数是由内帑拨出来的。
    “拨200万两内帑银,司礼监调遣人手押解,由曹化淳负责领队,离京赴天津三卫,征调可靠海船,秘赴辽前去找辽东经略熊廷弼。”
    朱由校沉默许久,才开口道:“刘若愚,记第一道中旨,内帑直拨的200万两银子,熊卿一半用于戍守辽前诸军所欠军饷,一半用于募集辽壮所需。
    所发欠饷朕会让内监曹化淳一行监督发放,谁要是胆敢贪这部分内帑银,朕绝不轻饶。
    至于所募辽壮,熊卿当谴可靠之人,赴辽南诸卫寻无产者,以辽南诸卫治下矿工为主进行募集,年限15至40间,老实忠厚优先,血亲同进优先,编练一支两万众的足额新军,给足饷,吃饱饭,于辽阳一带扎营操练,遣忠勇良将统辖,归熊卿直辖……”
    刘若愚一边速记中旨内容,一边构思如何进行草拟。
    中旨是有格式的,像朱由校说的这种大白话,肯定是不行的。
    服侍在御前的太监,没有文化底蕴无法胜任。
    “曹化淳。”
    “奴婢在。”
    讲完第一道中旨内容的朱由校,看向曹化淳道:“涉及到发饷一事,你要亲自带队跟进,让熊卿遣人随行,给朕好好盯着,将拖欠的军饷,必须实发到底层将士的手里。
    给朕明确告诉他们,这只是一部分,余下所欠军饷,朕这个大明皇帝,后续会分批补发到位,兵部不拨,朕的内帑拨。”
    “奴婢遵旨。”
    曹化淳忙应道。
    大明军队拖欠粮饷之事很普遍,朱由校想有效解决此事,需要做很多事情,整顿中央财政,解决吃空饷喝兵血,打击山头主义等等,这不是一个较短的时间,就可以起到相应作用的。
    在明军麾下的底层将士,一个个还是太好了,被拖欠粮饷,被贪墨粮饷,被苛待谩骂,除非是被彻底逼到绝路上,才会出现哗变闹饷的事情。
    要是朱由校的话,早撂挑子不干了。
    连吃饱饭都无法保证,保个屁的大明。
    辽东拖欠粮饷的窟窿太大,就算是朱由校也只能慢慢补,等到辽东局势能稳定下来,建虏气焰被打压下来,有些账就该一起去清算了!
    至于拿银子让熊廷弼在辽南诸卫募集辽壮,编练新军,归熊廷弼直辖,一个是为后续的战事提前布局,一个是待这批新卒经历战事后,于战场见过血后,朱由校会将他们悉数召进京城,以增强京营的军事力量。
    “第二道中旨,辽东经略熊廷弼心忧社稷,奉旨镇御辽地期间,功劳卓著,升授通奉大夫,赐蟒袍,朕知辽事艰巨,卿于辽地很难,为彰卿在辽地之名,特赐王命旗牌……”
    刘若愚惊住了。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皇爷要赐熊廷弼王命旗牌,这份殊荣太大了。
    只是刘若愚哪里知道,朱由校做此决定,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辽事太危急了。
    辽地相隔太远。
    朱由校跟外朝的诸党各派不同,他的眼睛不止盯在朝堂,更看向别处,特别是这个辽东啊。
    面对猖獗的建虏八旗,朱由校要不提前布局谋划,就这样让辽地继续乱糟糟下去,那就等着辽左前线被突破吧。
    现在的辽地太乱了。
    组织结构乱。
    权力分属乱。
    地方秩序乱。
    就朱由校知晓的情况,诸如辽东都司所辖诸多卫所,辽东本土的诸军,萨尔浒之战惨败滞留的残部,奉诏援辽的诸军,自发援辽的兵马,可谓是妥妥的派系林立啊!
    而仅在军队这一层面上,已有抱团之势的辽派将领,背地里干的一些勾当,就值得人去深思了。
    除了在军队这边,辽地的文官体系,诸如参政、巡察、分巡道、兵备道之类的,各种职能叠加,朱由校都很是佩服,在这等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在辽地人心惶惶之下,熊廷弼赴任辽东经略以来,是如何一步步稳定人心,巩固辽地守备的。
    朱由校比谁都要清楚,越是处在局势混乱之际,就越是不能有太多的声音,否则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那事情就只会被拖延耽搁,这也是为什么明军会在辽地不断战败的根源。
    朱由校要给熊廷弼增加话语权,要绕开外朝的那帮文官,此次遣派曹化淳带队赴辽,就是秘密前去。
    朱由校要打一个时间差,即便后续外朝诸党各派知晓了,出现再多的反对声,朱由校也能顶着压力继续推进谋划部署。
    “第三道中旨,将派驻至辽地各处的内监镇守,悉数召归京城。”
    听到这道冷漠的声音,曹化淳、刘若愚、王体乾几人,一个个心里都紧张起来。
    “曹化淳。”
    朱由校眼神冷厉道:“等到在辽诸事悉数明确落实,你给朕亲自带队,将那些外派的镇守太监,一个个都给朕召回京城,不准拖沓,以最短的时间召归,谁敢推诿怠慢,杀无赦,听明白没有。”
    “奴婢明白。”
    曹化淳忙叩首道。
    既然要干预和插手辽事,使得辽地可以逐步恢复稳定,那么像外派辽地的镇守太监,这种不稳定的因素,朱由校必须要替熊廷弼扫除掉。
    让他们在辽地各处镇守或监军,除了让辽地变得更乱,消耗辽地的底蕴,起不到任何别的作用。
    与其担心这样做,可能会让辽地生乱,会让某些人生出野心,倒不如从此刻起就抓紧整饬新军,只要中枢掌控的军队够强,朱由校就不惧叛乱。
    “朕这里还有道口谕,将上述诸事做好后,你单独见熊廷弼颁布。”
    朱由校站起身来,眼神坚定道:“熊卿,辽地安危牵扯到国朝社稷之稳定,你忝为辽东经略,在辽地见到的事情,远比朕知道的要多,这点朕不否认。
    但朕想问问你,你急躁的性情,所讲之言,所做之事,是否会影响到辽地稳定?
    熊卿是否想过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你,你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就可能让你身陷旋涡之下?
    辽地的困境不是一日形成的,就算想要着手解决,也绝非是短时间内所能办到的。
    朕坚信熊卿可以辅佐朕安定辽地,不过你的脾气该收收了,你的冲动该压压了,事虽难做则必成,路虽远行则将至,朕希望熊卿可以将此言谨记于心,凡事多考虑考虑,不要意气用事,不要冲动做决定。”
    曹化淳不敢懈怠的记着,但心里也有些震惊,震惊皇爷对于辽东经略熊廷弼的这份信赖。
    “朕说的这些,尽快着办吧。”
    讲完这些的朱由校,语气淡漠道:“此次赴辽之事,朕不希望外朝知晓,该如何做,你们都清楚吧?”
    “奴婢明白。”
    “奴婢清楚。”
    王体乾、刘若愚他们纷纷应道。
    单单是押解200万两银子,就需要众多车驾和人手,更别提赶赴天津三卫后,还要征调一批海船,想要将此事办好并不容易,但就算是再难,王体乾他们也不敢懈怠。
    走出嘉乐殿的朱由校,俯瞰着跪地的那帮宦官,“从即日起,你们就归曹化淳调遣,敢有顶撞者,敢有懈怠者,杀无赦!”
    “奴婢等遵旨。”
    众人悉数应道。
    牵扯到辽东的布局需要逐步推进,谁都可以急,可以乱,唯独朱由校不行,一步错了,就有可能导致辽地局势恶化,朱由校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时下朱由校可以做的,就是要巧妙利用好时间差,让所想的各项部署都能稳步推进,以确保辽左不会被建虏八旗攻陷。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