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行吧,既然都主动送上门来了,他们也就只好笑纳了。若是有什么发现,那可不就是意外的惊喜。
    跟林如海和薛攀预料得一样,书院开门不过半个月,果然就出事了。
    作者有话要说:
    嘿嘿嘿,稍微修了一下,今天稍微早了一点点,终于放假了,明天日万,握拳!
    第79章 纨绔
    搞事的是本地盐商之子苟耀壬。
    这位苟公子,乃是扬州城最大的盐商苟家的嫡子,平日里就是个有名的纨绔,原本是没可能好好读书的。
    但是他的那位爹,也就是盐商苟老爷,却不知道抽了什么疯,非得把他给送到了薛攀他们这个山木书院里读书。
    这位苟老爷也是十分有意思的人。
    薛攀陪着林如海一到扬州,就听说了他的大名。明明这位的综合实力是本地盐商中最强的,但是他却并不如其他几个盐商那么跋扈,是出了名的“会咬人的狗不叫”。
    而且,他平日里行事极其谨慎,做的很多违法的事儿,也都是跟在其他盐商后面,故此,薛攀和林如海的第一波打击根本就没有伤到他分毫——他的手脚太干净,只靠着薛攀和林如海前期收集的那些情报,根本就没有抓到他什么把柄。
    不过,薛攀和林如海原本也并没有想着一上来就能够把这些人一网打尽——若是真的能够这么简单就可以解决问题,那康师傅也不会为了这个事儿头痛这么多年了。
    所以,薛攀他们的第一波打击的效果虽然不错,甚至还连带着搞掉了一个本地的拐卖女童养成扬州瘦马的罪恶窝点,也受到了康师傅的高度赞扬和褒奖,但是,薛攀和林如海都知道,这不过就是个开始。
    不过就是搞掉了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几个小官儿而已,这才哪儿到哪儿啊。
    正所谓是“流水的盐政,铁打的盐商”,不管搞掉多少个贪官,只要本地盐商的根基没有动摇,那么江南这块儿的盐政,就永远都只是一笔烂账。
    他们的根基太深、影响力太大,已经根本不是外力可以轻易撼动的了。
    正因为如此,康师傅之前做得那么多努力,全部都没有什么效果,甚至还白白损失了好几个不错的人才。
    但是,这样的情况也并不是真的没有什么解法。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让他们从内部瓦解,自取灭亡。
    还有什么比一个没用又愚蠢的废物纨绔子更好的突破口呢?
    薛攀表示,他的原著人设就是干这用的,对这事儿他可以说是非常有经验的——只要一切按照原著里头那位薛大傻子的标准去寻找,肯定就能够找到那个可以毁掉本地盐商百年基业的天选之子。
    苟公子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薛攀和林如海的视线的。
    这不单是因为,这位苟公子在纨绔的等级上比原著里头的那位薛大傻子有过之而无不及,更是因为,他亲爹苟老爷实际上是本地盐商的灵魂人物。
    这位苟老爷有着一个大集团掌舵人应该有的一切素质。
    比如非常敏锐的危险嗅觉,还有非常厉害的识人能力。
    正是这两种能力,让他躲过了薛攀和林如海的第一轮进攻。
    薛攀和林如海准备来扬州任职的时候,其他盐商们都有点儿看不上薛攀和林如海这俩人,毕竟一个是小毛孩子,一个是病弱探花。
    虽然两人都是出身世家大族的公子,听起来挺能唬人,但是仔细一想都不是什么厉害的人设。
    毕竟,金陵城的薛家和姑苏城的林家,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他们扬州城的这些家族都是一清二楚的。
    “珍珠如土金如铁”又如何,五代列侯又怎样?时代早就变了。这俩人不过就是日渐凋零的旧时代世家最后的挣扎罢了。
    所谓的时代的眼泪,就是如此了。
    现在的江南世界可是属于他们这些富得流油的扬州盐商的了,什么姑苏城的列侯、金陵城的家族,都玩儿蛋去吧。
    胆敢来扬州城找他们这些盐商老爷的不痛快,他们一定会让这俩人知道世界的险恶的。
    众位盐商老爷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根本就没有把薛攀和林如海放在眼里,但是苟老爷却不这么想。
    他们苟家之所以历经百年不倒,牢牢占据了扬州城盐商家族的魁首,靠的可不是运气,而是他们家祖传的这种稳扎稳打的处事风格。
    但是他却也没有反对其他盐商们提出的去“给这两位大人点儿颜色看看”的提议,反正出头的是他们,最后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对他来说都有益无害,这不就得了。
    事实证明,姜还是老的辣。
    苟老爷这一手“以不变应万变”玩儿得的确是很六,薛攀跟林如海配合默契,很快就搞掉了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那一批人。足够打了之前那些看不起他们的盐商的脸,也顺带着给苟老爷刷了一波威信值。
    看吧,还是苟老爷老道,一眼就看出那俩人不是寻常人物,完全没有什么轻敌的意思,所以才能保护住他们的根基没有动摇。
    虽然说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那几位是他们花了不少金钱,最重要的是用了时间精力维护了好多年的关系,但是没了也就没了,只要他们盐商的根基还在,以后再重新经营便是。
    盐商们萎靡了几日之后,便就故态复萌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