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三元及第!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82章 三元及第!
    时间进入四月,天气已经暖和了起来。
    比起春闱时候的严寒,这会儿的殿试可就舒服多了。
    而且,殿试的考试大家明显稍微松弛了一些,毕竟自嘉佑二年开始,殿试便不再黜落。
    大宋考生得感谢落榜生张元,张元屡屡不中,唯一一次上了殿试,还被黜落,一怒之下,跑西夏去了,帮着李元昊送了大宋一场好水川大败。
    哦,这个落榜生张元,便是那个写出‘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的张元。
    宋仁宗知道后,知道殿试上黜落对考生的打击太大,于是定下来殿试不黜落的规矩。
    不过张元这种玩意他未必就是因为殿试被黜落就去西夏,这种极端利己主义者,他们不会有什么家国观念的,有奶就是娘,便是如此了。
    不过对于大宋考生来说,殿试不黜落,倒还真是个好消息。
    所以今日殿试,大家看着比会试时候轻松多了。
    考生神情颇为闲适,而考官以及现场检查的主事也没有特别的严苛,因为殿试人少,监考人多,所以倒是不怕有人在现场作弊。
    所以整体考试过程之中气氛比会试要轻松多了,苏允也是比较轻松的完成了考试。
    经过解试、会试的磨练,苏允觉得自己也算是一个考试的小能手了,考完试后,苏允觉得这次大约成绩也应该差不了。
    殿试人数少,阅卷难度也降低了不少,所以出结果的时间比解试会试快多了。
    解试会试出结果时间大约是一月左右,而殿试只需要十天时间可以发榜。
    实际上殿试的阅卷时间估计两三天就出结果了,为什么拖到十天时间才发榜,自然是有诸多考量的。
    一是时间宽裕一些不容易出错误,二是排名上可能会涉及一些博弈。
    毕竟殿试结果出来了,便会根据排名进行授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殿试是一考定终身。
    排名在接下来的官场生涯之中,会一直持续的发挥着难以想象的作用,在大家家世背景差不多的情况下,排名高的进士的升迁速度,会比排名落后的进士要快一些。
    比如说初授官便不一样,起步已经拉开了差距,之后在升迁过程之中亦是有些许差异,或许排名高的进士每次就比你多进步一点点,但长期累积下来,差距便很大了。
    官场上的升迁叫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到了一個节点,你若是上去了,那便是海阔天空,若是上不去,可能一辈子也就上不去了。
    很残酷,但也很真实。
    就像一部网文作品来说,三江推荐是个分水岭,你上去了,你的天地就不同了,你若是上不去,以后想要走到三江作品那样的高度,需要付出的努力可能是十倍!
    所以,进士的排名是通过博弈之后的结果。
    尤其是现在朝内派系复杂,为政者更是需要仔细考量,仔细探查各方关系之后,在保证大家能够得到最低保障之后,才会公布结果。
    不然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不过这与苏允没有太大的关系,反正考完试后,他便算是完成任务了,至于之后的事情,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苏允走出考场,看了一下人间四月天,伸了一个懒腰。
    终于特么的考完了!
    上一辈子的高考,这一辈子的科举,反正他是不想再经历了。
    虽说有矫情的人说什么高考那一年是你当时觉得特别辛苦的一年,但在你余生之中想起来,才明白那才是青春……我呸!
    特么天天累得跟狗一样,每天都困得眼睛睁不开,压力大得经常睡不着,面如土色一般,你管这叫青春?
    这不就跟伱跟一个打工人说,你看看你,天天996,多么的充实,这才是一个人该过的人生……你猜打工人揍不揍你吧?
    别人怎么想的苏允不知道,但他反正是不想再参加考试了。
    以后就算是有什么制科之类的,那也是打死不考了,累!
    嘿嘿,现在殿试不黜落,再怎么着也算是混了个进士出身了,大宋朝只要中了进士就授官,以后也算是有躺平的资格了。
    嗯,最好是什么,就是新旧党党争,然后他们都认为自己不纯粹,然后不给自己要职,这样贬谪也轮不到自己,哈,那这生活可就舒服了。
    苏允回了家睡了几天,将这一年多的睡眠都给补足了。
    苏允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能够这么勤奋的。
    写三国演义、写《孟子集注》、写《四书章句集注》,中间还在太学上课,准备科举,还搞了个年入几十万贯的生意,搬了一次新家。
    哈哈哈,辛劳勤奋的小蜜蜂。
    不过苏允的悠闲日子也就这几天,因为苏辙已经开始安排订婚的事宜了。
    虽说苏辙说此事无须苏允多操心,但实际上操办起来的时候,哪有不操心的。
    宋朝的婚礼十分繁琐。
    苏允考完试的第四天,苏辙便开始准备祭祖工作了。宋朝的礼仪中,若是结婚,须得在婚前祭祖,告知祖宗结婚之事。
    苏家祖坟在眉山,回去是不可能回去的了,但却是可以在这边设灵位告祭。
    虽然出门在外,不可能搞得很复杂,但至少也要告祭父母。
    苏辙做事比较缜密,不仅制定了苏允父母的灵位,也将苏允往上五代的祖宗牌位都给制作了出来,让苏允请进宅邸之内。
    好在这五进宅邸足够大,设置一间小祠堂完全没有问题。
    嗯,有先人坐镇,什么魑魅魍魉也不敢作祟。
    祭祖之后,便是纳采,纳采之后便是纳币,之后才是请期。
    一环扣着一环,十分繁琐。
    而这些事情都非得苏允参与不可,这也是为什么在之前虽然两家都已经说好了,章若的年纪也大了,但就是一直都没有操办起来,就是因为怕干扰苏允科举的缘故。
    现在总算是考完了,这才将此事提上日程。
    因为有苏辙操心,苏允便像是牵线木偶一般,放弃思考,任由摆布,可即便是如此,苏允依然觉得很累。
    章家是福建大家族,章惇作为这一辈中最有出息的一个,女儿要出家,章家特别重视,虽然说在老家的人没有办法过来,但在汴京的章家人基本都出息了。
    章惇有名有姓的同辈兄弟就有章孚、章会、章阅、章庆、章崧、章棠、章恢、章忱、章慥、章珪、章局、章弼、章淳、章华、章达、章怡、章革、章恽……嘿嘿,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除了在州县为官没有来的,其余基本都来了。
    还有长辈啊,晚辈啊,每次章惇那院子都满满都是人,每次到了问候家人的礼仪中,苏允整张脸都要笑僵了。
    虽然说知道这些天马上就要公布进士榜,已经是尽量在减少流程,以免与公布进士榜有冲突,即便如此,流程依然很是繁琐。
    苏允甚至怀疑,宋人不愿意和离,有没有一种可能是——结婚这种事情一辈子一次就足够受了!
    苏允又想起来,为什么当年苏轼的母亲要资助自己的父母结婚,这会儿才算是明白了。
    这么繁琐的婚礼,没有钱根本就操办不起来好么!
    苏允这边每一个环节都是钱如流水,若不是他来京之后搞了个鸡蛋灌饼,现金流充沛,估计连婚礼都没有钱搞了。
    实际上章惇那边也难受,苏允要钱不假,他嫁女儿钱一样也不少。
    嫁妆只是其中的大头,实际上在这些程序之中,什么纳采、什么纳币之类,亲属都会到场,到场就要摆宴席,亦是钱如流水。
    章惇志向远大,因此为官上也是清廉,基本不会在钱财上动手脚,靠的基本上是自己的俸禄。
    虽说宰执的俸禄很丰厚,只是一大家子用钱的地方也多,储蓄并不算很多,操办起来这些亦是有些吃力。
    苏允知道这个情况,在彩礼之外,又给章惇送过去大笔钱,毕竟彩礼都会让女儿嫁过来的时候一起带过来的,章惇也不得。
    章惇感慨道:“好在自己只生了一个女儿,不然连女儿都嫁不起了。”
    苏辙闻言沉默了。
    他最近又生了一个女儿……加起来已经有五个女儿了。
    他这次帮苏允操办婚礼,不仅知道结一次婚男方家要多少钱,女方家要多少,他大约心里也有了底。
    不能再生了!
    这是苏辙这会儿的想法。
    苏允见苏辙模样,肚子都要笑痛了。
    他想起历史上苏辙晚年的时候,还真的是嫁女儿嫁穷了。
    苏辙生了三个儿子,五个女儿,后来他已经是当上了宰执,但却连汴京的房子都买不起。
    “子由有五女,负债如山积。”
    在与好友章惇通信时,苏轼想到弟弟苏辙的近况,不由这般写道。
    就在前不久,为给小女儿陪嫁,苏辙不得不“破家卖田”,得9400贯钱,方才凑齐了一份嫁妆。
    嗯,宋人生女儿当真就是赔钱货。
    自隋唐而上,世人无论入仕还是通婚,首看家世门第。
    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也就是说,宋人娶亲嫁女,已不太看重家世。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