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禅让
第822章 禅让
温体仁说干就干,半个月后朝会如期举行,朱慎锥刚刚坐下,早就准备好的温体仁迫不及待就跳了出来,手里捧着厚厚的奏折再次劝进。
这一次温体仁联合了朝中大小官员近百人,还有几十个在京勋贵的一起联名上书,恳请朱慎锥为大明天下和黎民百姓辛苦一下,就此进位皇帝,以君临天下,安万民之心。
看着联名奏折上密密麻麻的签名,朱慎锥当即愣住了,他怎么都想不到温体仁会弄这么一手,虽然心中暗喜,可脸上却是阴晴不定,直接把奏折丢在地上大声痛骂温体仁,说温体仁如此分明就是陷他不仁不义,如今皇帝是崇祯皇帝,这可是先帝驾崩前指认的继承人,如他朱慎锥取而代之,岂非落了个乱臣贼子的千古骂名?
面对朱慎锥的痛骂,温体仁却丝毫不退,当即反驳道朱慎锥进位天子不仅是万民所盼,更是名正言顺,他身为首辅当以天下为重,不得不劝。
何况崇祯皇帝继位以来昏庸无能,性格喜怒善变,不顾祖制肆意妄为,随意打压朝臣,擅杀大臣和军中大将,尤其在诸多国事上处置不当,导致国家每况日下,大明江山眼看就要大厦将倾。
如不是朱慎锥横空出世力挽狂澜,大明说不定已在崇祯皇帝的手中亡了。而现在,朱慎锥以监国身份执掌朝政,不仅把国事处置的井井有条,更让大明解决了内患,并御外敌,使得大明从悬崖边缘拉了回来。
如此大功一个区区监国怎么能够?更何况朱慎锥是晋王后裔,晋王乃太祖嫡子,要论长幼,晋王一脉其实比燕王一脉更有当皇帝的资格,如今崇祯皇帝不适合再为人君,自当把皇位传于晋王一脉,由当今监国朱慎锥当这个天子,这不是名正言顺么?
随着温体仁情真意切地这番话,赞同朱慎锥继位大统的各臣子迫不及待全站了出来,力劝朱慎锥为大明天下进位皇帝。
其中钱谦益最为起劲,他和温体仁一样拿出了一份东西,这份东西中也有密密麻麻的签名,只是温体仁是让朝臣和勋贵签名,而钱谦益找的是清流和文人,还有不少不知从哪里寻来的百姓按手印呢。
相比温体仁的联名奏折,钱谦益这份东西可称得上“万民书”,放眼望去几千个签名和红色的手印数不胜数,当这玩意拿出来的时候,原本以为能压钱谦益一头的温体仁也傻眼了,他没想到这个老冤家能弄出这么一份玩意来,一下子就把自己的风头给抢过去了。
这还不算,和温体仁的劝说不同的是钱谦益这个东林魁首可不是白当的,他引经据典,从上古时的禅让制说到如今天下格局,并表示这并非是改朝换代,而是择明君以替昏君,再加上朱慎锥身为太祖后裔,晋王直系,又是宗人府大宗令,继皇帝位从法统上来说名正言顺,毫无挑剔。
而且钱谦益还侃侃而谈说到了东林党的政治主张,点出东林党的初心就是济世救民,以天下为己任。这个主张暗合圣人之学,孟子主张“保民、恤民、教民、养民”,更说过天下为己任的话。
孟子曰:“苟为后义而先利者,暴其民也。苟为后利而先义者,杀其民也。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人而不为,己焉能为之?其言必称尧舜,反求诸己,其心能顺尧舜者,可谓贤矣。其行必称尧舜,反求诸己,其行能顺尧舜者,可谓能矣。言,非礼也;行,非礼也;礼之实,固远矣。其所以为舜者,何哉?曰:问己而已矣。”
荀子也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话,圣人、明君的话总不会错,而今正是天下大变之时,非明君不能领万民,如朱慎锥不能为帝,这大明又将何去何从?唐太宗李世民也有类似的见解,甚至提出了“君舟民水”的言论,一人之名乃是小,天下万民实乃重,朱慎锥当以万民为重,等大宝位,此乃众望所归也!
钱谦益这番话侃侃而谈,有理有据,远比温体仁的那些更打动人心。温体仁听后心中虽又气又恼,大恨钱谦益这老家伙又跳出来抢了自己的风头,可也不得不承认要论耍嘴皮子和引经据典他实在不如钱谦益。
朱慎锥愣愣看着手里的万民书,再看向丢在脚下的联名奏折,还有面前跪倒一片的朝臣们,脸色阴晴不定,默然无语。
片刻后,朱慎锥什么都没说,长叹一声起身就走,他走后,随着随从太监的一声“退朝”今日朝会又一次不了了之,朱慎锥还是没有同意进位皇帝,但今日却和上次不同,虽然没有同意,可也没再骂人,这让大伙精神一振,看到了希望。
几日后,圣旨下达,空悬了半年之久的礼部尚书位终于有人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钱谦益。从资格来说,钱谦益担任礼部尚书完全没问题,而且礼部一直都是东林党的地盘,他作为东林党的魁首当礼部尚书更是名正言顺。但问题在于钱谦益刚回京不久,这屁股在右都御史位置上才坐了半年而已,就算要再升职眼下也不到时候啊,可偏偏钱谦益直接就从右都御史摇身一变成了礼部尚书。
随着钱谦益一下子就坐上尚书位,所有人全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如不是钱谦益两次劝进,并且如此坚决的话,这位老大人怎么可能老树发芽再居高位呢?
朱慎锥这样安排不就是证明了钱谦益的举动是正确的么?当钱谦益坐上礼部尚书之位后,朝野上下力劝朱慎锥当皇帝的言论一日甚过一日,当在下一个朝会召开的时候,满朝文武全力劝朱慎锥顺从民意,当以大明天下为重当这个皇帝,如他不再答应,众人就不起身,甚至要以死劝谏。
看着这副场景,朱慎锥也没话可说了,呆坐了半天最终只能挤出来一句:“尔等如此,这是要害苦孤了啊……。”
这话一出,温体仁瞬间反应过来,当众山呼万岁,随着他的万岁之言出口,其余人等也马上回过神,一时间整个大殿万岁之声不绝,朱慎锥进位皇帝就此成了定局。
虽然当皇帝的最后障碍扫除,可不是说当马上就要当的,还有许多事要做呢。
首先就是现在的皇帝崇祯皇帝如何处置了,杀是肯定不能杀的,朱慎锥就算要当皇帝也是禅让而不是篡位,崇祯皇帝再不好毕竟也是正统的皇帝,是大明曾经的天子。
所以禅让皇位这一步是必须的,禅让之后,崇祯皇帝虽不再是皇帝,却可以给一个上皇的身份赡养在后宫,而他的子女依旧可以封王和公主,但却不能出宫,至少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必须抓在手中,以防别有用心人用他们来做文章。
至于禅让,按理说应该由崇祯皇帝亲自下旨,退位并传位监国吴王朱慎锥。不过要想让崇祯皇帝亲自下这个旨意肯定是不成的,崇祯皇帝虽不是合格的帝王,可他的臭脾气却硬的很,哪怕这几年一直被囚禁在乾清宫,崇祯皇帝依旧没给朱慎锥过好脸色。
但话又说回来,崇祯皇帝也不是傻子,他虽软禁在乾清宫,对于大明的情况也不是不了解,因为朱慎锥时常会去乾清宫和他见上一面,并同他聊些国事,甚至还给他看一些军报和各地的奏折。
崇祯皇帝虽不服气,可也不得不承认朱慎锥这个监国治理国家的能力比自己强上太多,自己当皇帝这些年焦头烂额始终没能解决的诸多问题,但在朱慎锥的手中却变得井井有条,一个个迎刃而解。
而且让崇祯皇帝纳闷的是朝廷的那些臣子们,在他看来满朝文武都是不可信之人,都是为了自身利益上下联手欺瞒自己这个皇帝,如他们能听从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治理国家,大明早就中兴了,怎么会闹成这样?
可奇怪的是明明还是那些人,在崇祯皇帝手里和在朱慎锥的手里完全不同,同样用这些人治理国家,朱慎锥就能拨乱反正让国家渐渐走上正轨,而自己贬了那么多,又杀了不少,却始终没有效果,反而局势越来越糟。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崇祯皇帝也想不明白,至于朱慎锥也不和他解释,因为朱慎锥知道一直以自我为中心的崇祯皇帝如果不改变性格和看法的话,他永远都不会真正理解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更不会知道这天下正是因为有了他在瞎折腾,才会导致这样的混乱。
这一日,朱慎锥亲自来到乾清宫,他今天来乾清宫是为了做登基前的准备。所谓的禅让诏书早就弄好了,钱谦益当这个礼部尚书就是为朱慎锥登基做准备的,而一旦登基之后,崇祯皇帝就不能继续住在乾清宫了,包括他的皇后、贵妃和子女也会从原本的居所搬出去,至于所居住的地方朱慎锥也安排好了,这地方就是位于内廷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
此宫是永乐十八年所建,嘉靖年改为永宁宫,万历四十三年恢复原名,此宫本为天启皇帝的李成妃居所,不过李成妃在朱慎锥入京之前就病死了,李成妃死后,长春宫一直闲置着,并无人居住,这个地方一方面够大,另一方面又是西六宫之一位于内廷便于控制,再加上出入皆在内廷,把崇祯一家安置在此最合适不过。
(本章完)
温体仁说干就干,半个月后朝会如期举行,朱慎锥刚刚坐下,早就准备好的温体仁迫不及待就跳了出来,手里捧着厚厚的奏折再次劝进。
这一次温体仁联合了朝中大小官员近百人,还有几十个在京勋贵的一起联名上书,恳请朱慎锥为大明天下和黎民百姓辛苦一下,就此进位皇帝,以君临天下,安万民之心。
看着联名奏折上密密麻麻的签名,朱慎锥当即愣住了,他怎么都想不到温体仁会弄这么一手,虽然心中暗喜,可脸上却是阴晴不定,直接把奏折丢在地上大声痛骂温体仁,说温体仁如此分明就是陷他不仁不义,如今皇帝是崇祯皇帝,这可是先帝驾崩前指认的继承人,如他朱慎锥取而代之,岂非落了个乱臣贼子的千古骂名?
面对朱慎锥的痛骂,温体仁却丝毫不退,当即反驳道朱慎锥进位天子不仅是万民所盼,更是名正言顺,他身为首辅当以天下为重,不得不劝。
何况崇祯皇帝继位以来昏庸无能,性格喜怒善变,不顾祖制肆意妄为,随意打压朝臣,擅杀大臣和军中大将,尤其在诸多国事上处置不当,导致国家每况日下,大明江山眼看就要大厦将倾。
如不是朱慎锥横空出世力挽狂澜,大明说不定已在崇祯皇帝的手中亡了。而现在,朱慎锥以监国身份执掌朝政,不仅把国事处置的井井有条,更让大明解决了内患,并御外敌,使得大明从悬崖边缘拉了回来。
如此大功一个区区监国怎么能够?更何况朱慎锥是晋王后裔,晋王乃太祖嫡子,要论长幼,晋王一脉其实比燕王一脉更有当皇帝的资格,如今崇祯皇帝不适合再为人君,自当把皇位传于晋王一脉,由当今监国朱慎锥当这个天子,这不是名正言顺么?
随着温体仁情真意切地这番话,赞同朱慎锥继位大统的各臣子迫不及待全站了出来,力劝朱慎锥为大明天下进位皇帝。
其中钱谦益最为起劲,他和温体仁一样拿出了一份东西,这份东西中也有密密麻麻的签名,只是温体仁是让朝臣和勋贵签名,而钱谦益找的是清流和文人,还有不少不知从哪里寻来的百姓按手印呢。
相比温体仁的联名奏折,钱谦益这份东西可称得上“万民书”,放眼望去几千个签名和红色的手印数不胜数,当这玩意拿出来的时候,原本以为能压钱谦益一头的温体仁也傻眼了,他没想到这个老冤家能弄出这么一份玩意来,一下子就把自己的风头给抢过去了。
这还不算,和温体仁的劝说不同的是钱谦益这个东林魁首可不是白当的,他引经据典,从上古时的禅让制说到如今天下格局,并表示这并非是改朝换代,而是择明君以替昏君,再加上朱慎锥身为太祖后裔,晋王直系,又是宗人府大宗令,继皇帝位从法统上来说名正言顺,毫无挑剔。
而且钱谦益还侃侃而谈说到了东林党的政治主张,点出东林党的初心就是济世救民,以天下为己任。这个主张暗合圣人之学,孟子主张“保民、恤民、教民、养民”,更说过天下为己任的话。
孟子曰:“苟为后义而先利者,暴其民也。苟为后利而先义者,杀其民也。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人而不为,己焉能为之?其言必称尧舜,反求诸己,其心能顺尧舜者,可谓贤矣。其行必称尧舜,反求诸己,其行能顺尧舜者,可谓能矣。言,非礼也;行,非礼也;礼之实,固远矣。其所以为舜者,何哉?曰:问己而已矣。”
荀子也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话,圣人、明君的话总不会错,而今正是天下大变之时,非明君不能领万民,如朱慎锥不能为帝,这大明又将何去何从?唐太宗李世民也有类似的见解,甚至提出了“君舟民水”的言论,一人之名乃是小,天下万民实乃重,朱慎锥当以万民为重,等大宝位,此乃众望所归也!
钱谦益这番话侃侃而谈,有理有据,远比温体仁的那些更打动人心。温体仁听后心中虽又气又恼,大恨钱谦益这老家伙又跳出来抢了自己的风头,可也不得不承认要论耍嘴皮子和引经据典他实在不如钱谦益。
朱慎锥愣愣看着手里的万民书,再看向丢在脚下的联名奏折,还有面前跪倒一片的朝臣们,脸色阴晴不定,默然无语。
片刻后,朱慎锥什么都没说,长叹一声起身就走,他走后,随着随从太监的一声“退朝”今日朝会又一次不了了之,朱慎锥还是没有同意进位皇帝,但今日却和上次不同,虽然没有同意,可也没再骂人,这让大伙精神一振,看到了希望。
几日后,圣旨下达,空悬了半年之久的礼部尚书位终于有人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钱谦益。从资格来说,钱谦益担任礼部尚书完全没问题,而且礼部一直都是东林党的地盘,他作为东林党的魁首当礼部尚书更是名正言顺。但问题在于钱谦益刚回京不久,这屁股在右都御史位置上才坐了半年而已,就算要再升职眼下也不到时候啊,可偏偏钱谦益直接就从右都御史摇身一变成了礼部尚书。
随着钱谦益一下子就坐上尚书位,所有人全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如不是钱谦益两次劝进,并且如此坚决的话,这位老大人怎么可能老树发芽再居高位呢?
朱慎锥这样安排不就是证明了钱谦益的举动是正确的么?当钱谦益坐上礼部尚书之位后,朝野上下力劝朱慎锥当皇帝的言论一日甚过一日,当在下一个朝会召开的时候,满朝文武全力劝朱慎锥顺从民意,当以大明天下为重当这个皇帝,如他不再答应,众人就不起身,甚至要以死劝谏。
看着这副场景,朱慎锥也没话可说了,呆坐了半天最终只能挤出来一句:“尔等如此,这是要害苦孤了啊……。”
这话一出,温体仁瞬间反应过来,当众山呼万岁,随着他的万岁之言出口,其余人等也马上回过神,一时间整个大殿万岁之声不绝,朱慎锥进位皇帝就此成了定局。
虽然当皇帝的最后障碍扫除,可不是说当马上就要当的,还有许多事要做呢。
首先就是现在的皇帝崇祯皇帝如何处置了,杀是肯定不能杀的,朱慎锥就算要当皇帝也是禅让而不是篡位,崇祯皇帝再不好毕竟也是正统的皇帝,是大明曾经的天子。
所以禅让皇位这一步是必须的,禅让之后,崇祯皇帝虽不再是皇帝,却可以给一个上皇的身份赡养在后宫,而他的子女依旧可以封王和公主,但却不能出宫,至少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必须抓在手中,以防别有用心人用他们来做文章。
至于禅让,按理说应该由崇祯皇帝亲自下旨,退位并传位监国吴王朱慎锥。不过要想让崇祯皇帝亲自下这个旨意肯定是不成的,崇祯皇帝虽不是合格的帝王,可他的臭脾气却硬的很,哪怕这几年一直被囚禁在乾清宫,崇祯皇帝依旧没给朱慎锥过好脸色。
但话又说回来,崇祯皇帝也不是傻子,他虽软禁在乾清宫,对于大明的情况也不是不了解,因为朱慎锥时常会去乾清宫和他见上一面,并同他聊些国事,甚至还给他看一些军报和各地的奏折。
崇祯皇帝虽不服气,可也不得不承认朱慎锥这个监国治理国家的能力比自己强上太多,自己当皇帝这些年焦头烂额始终没能解决的诸多问题,但在朱慎锥的手中却变得井井有条,一个个迎刃而解。
而且让崇祯皇帝纳闷的是朝廷的那些臣子们,在他看来满朝文武都是不可信之人,都是为了自身利益上下联手欺瞒自己这个皇帝,如他们能听从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治理国家,大明早就中兴了,怎么会闹成这样?
可奇怪的是明明还是那些人,在崇祯皇帝手里和在朱慎锥的手里完全不同,同样用这些人治理国家,朱慎锥就能拨乱反正让国家渐渐走上正轨,而自己贬了那么多,又杀了不少,却始终没有效果,反而局势越来越糟。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崇祯皇帝也想不明白,至于朱慎锥也不和他解释,因为朱慎锥知道一直以自我为中心的崇祯皇帝如果不改变性格和看法的话,他永远都不会真正理解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更不会知道这天下正是因为有了他在瞎折腾,才会导致这样的混乱。
这一日,朱慎锥亲自来到乾清宫,他今天来乾清宫是为了做登基前的准备。所谓的禅让诏书早就弄好了,钱谦益当这个礼部尚书就是为朱慎锥登基做准备的,而一旦登基之后,崇祯皇帝就不能继续住在乾清宫了,包括他的皇后、贵妃和子女也会从原本的居所搬出去,至于所居住的地方朱慎锥也安排好了,这地方就是位于内廷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
此宫是永乐十八年所建,嘉靖年改为永宁宫,万历四十三年恢复原名,此宫本为天启皇帝的李成妃居所,不过李成妃在朱慎锥入京之前就病死了,李成妃死后,长春宫一直闲置着,并无人居住,这个地方一方面够大,另一方面又是西六宫之一位于内廷便于控制,再加上出入皆在内廷,把崇祯一家安置在此最合适不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