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辩驳
第686章 辩驳
“一阙满江红,半世英雄梦,千古诗篇,流传于世,世人称颂之,何况是陛下亲笔所书,臣自然更当一观。”朱慎锥走上前去,直接拿起崇祯皇帝刚写完的这首诗细看,边看边微微点头。
不得不说崇祯皇帝的书法还是很不错的,至少要比朱慎锥的强些。毕竟崇祯皇帝当年虽不是太子,可也是皇孙,生在宫中,长于皇城,有专门的老师教导,天启皇帝继位后,很快就封了他为信王,虽两人不是同母兄弟,但天启皇帝对自己这个异母弟弟很是照顾,在京中修建了信王府给崇祯皇帝居住,平日里更多有关照。
魏忠贤权势滔天时,对朱由检也是客客气气,而他在王府也很是知趣,平日里很少外出,常年呆在府中读书写字,或同妻妾等风雪月。
可以说,那段时间是朱由检最快乐也最轻松的日子了,假如一切不变的话,或许过上几年朱由检就会出京就藩,从而和那些亲王一样成为地方藩王,平平淡淡的过完这一生。
但这一切从天启皇帝病重之时就开始改变了,随着天启皇帝久病不愈,天启皇帝的几个儿子又都夭折,一旦天启皇帝驾崩,大明就没了天子。绝嗣后,这大位只能兄终弟及,作为天启皇帝唯一的弟弟,朱由检就成了下一位大明皇帝的绝对人选,而在天启皇帝弥留之际,特意把朱由检招入宫中托付重任,以确定他成为下任皇帝的法统。
天启皇帝死后,朱由检登基,就是现在的崇祯皇帝。他虽未做过一日太子,更不像天启皇帝那样从小受到正统的帝王教育,但崇祯皇帝的文化水平却不算低,尤其是一笔字着实写的不错。
崇祯皇帝的字如其人,他的字带着一股霸气,笔力颇为强悍,笔法中雄健可观,可惜却缺乏灵动和丰富,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这和崇祯皇帝的性格脾气倒很是类似,自大、刚毅、固执、柔性不足,更同遒逸潇洒这些毫无关联。
这一幅字,崇祯皇帝用的是草书,朱慎锥一眼就在其中看到了字句中隐藏着的悲愤、苦闷、憋屈、焦虑……。
“陛下这幅字着实不错,可否赐于臣?”
“监国想要,朕如何能拒绝呢?别说区区一幅字,以监国之能,这天下何物不能为监国所有?”崇祯皇帝淡淡回道。
崇祯皇帝的话里有话,分明是在讽刺朱慎锥,但朱慎锥却彷如丝毫都没听出来,笑呵呵地向崇祯皇帝行了一礼,然后亲自把这幅字卷了起来,直接收下。
朱慎锥这个举动让崇祯皇帝心中很是不舒服,他原本是想激怒对方的,可对方的态度却让他感觉到本积蓄的一记重拳直接打在了上,根本就用不出劲来。
见朱慎锥收下了他刚写的这幅满江红,崇祯皇帝心里就气不打一处来,冷冷看了一眼对方,开口问:“监国对岳武穆如何看?”
“太祖当年称岳武穆‘纯正不曲’此四字已道出了岳武穆一生,我朝历代先皇对岳武穆更是多有赞誉,宋少保鄂国武穆王封号也是太祖所赐,英宗朝时,特意下旨重修祠墓,改褒忠衍福禅寺为岳王庙,并赐‘忠烈’。”
崇祯皇帝端坐着,抬眼朝朱慎锥望去:“是啊,如此忠臣世所罕见,千古流芳,万民称颂。可惜,天不假人,岳武穆最终未能直捣黄龙,收复故土,抱憾而终。”
“我大明亿万子民,泱泱大国,却出不了一个岳武穆,朝廷上衮衮诸公,却更无一个忠臣良将,监国又如何看呢?”崇祯皇帝又问。
朱慎锥微微摇头,这崇祯皇帝分明就是用岳飞一事来讽刺自己,甚至不是讽刺他个人,更是把整个大明朝上下都嘲讽了一遍。不过崇祯皇帝的想法也不奇怪,他这个人本就性格有问题,能力不强眼界却高,而且做事过刚易折,不计后果。
自登基以来,崇祯皇帝所做一切错误颇多,整个大明在他手中一片糜烂,局势越发艰难,而他自己也是累了个半死,作为君王不自省得失,却把责任全推给臣子甚至天下百姓,这样的君王如何能管得好国家?
原本朱慎锥是不打算和崇祯皇帝说这些的,可现在他既然提到了这件事,那么朱慎锥不得不和他聊上几句。
当即朱慎锥让那海搬了把椅子过来,直接放在崇祯皇帝一旁,稳稳坐了下来。
见朱慎锥如此举动,崇祯皇帝脸上闪过一抹怒色,可这怒色很快就掩饰了起来,这些日子的软禁也让这位皇帝认清了事实,他现在已不再是大权在握的皇帝了,而是朱慎锥的囚徒。
“陛下的心里可是不服?在陛下看来,这天下官员皆是无能之辈,为将者也都是贪生怕死之人?陛下有今日之困,非陛下之过,是否?”
“难道不是?”崇祯皇帝反问:“朕登基以来,自认为夙兴夜寐,勤勉奋发,每日为国事仅睡两三个时辰,日夜操劳不休,我大明一朝除太祖皇帝外,又有谁如朕一般勤政?”“朕为我大明如此呕心沥血,尽心尽力,可朝堂官员却一个个阳奉阴违,尸位素餐,不堪重用,上下联手蒙骗于朕,而天下百姓也不能体谅朕心中之苦,以至流寇四起,地方不靖,更有辽东外敌虎视眈眈,侵我大明,犯我疆土,掠我子民……。”
不等崇祯皇帝把话说完,朱慎锥忍不住就哭笑不得,看向崇祯皇帝,神色中带着掩饰不住的轻视和失望。
朱慎锥怎么都没想到,直到现在崇祯皇帝还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得一干二净,至今都认为一切都不是他自己的问题,而是朝中所有官员和天下百姓的问题。在崇祯皇帝看来,如果不是官员无能,假如不是百姓们不理解自己,这大明天下怎么会到今日的困局?
而且朱慎锥起兵,如此轻易打进京师,并令自己成了阶下囚,更是和这些人脱不了关系,所有人都背叛了自己,背叛了大明,导致如今这个后果。
“陛下!”朱慎锥直接打断了崇祯皇帝的话,直截了当问:“陛下如何看待先皇?”
崇祯皇帝一愣,一时间不明白朱慎锥的意思。
朱慎锥说道:“陛下继位后,扫除阉党,一靖朝堂,改革时政,提拔贤能,重用清流,日夜勤政……。”
听着朱慎锥说这些,崇祯皇帝微微挺直了腰杆,这些的确是他当皇帝后的所作所为,也是崇祯皇帝自认为的功绩,可还没等崇祯皇帝觉得朱慎锥这个乱臣贼子却也有几分眼光,知道自己是一个明君的时候,耳边就听到对方话锋一转。
“但臣问陛下,陛下既然做了这么多,那么为何我大明短短十余年中却到如今这番模样呢?”
“监国究竟何意?”崇祯皇帝回过味来,瞪眼反问。
朱慎锥淡淡笑道:“陛下做了这些事,又被称为明君,是我大明英主,但臣想问陛下一句,先帝在位时,任用宦官,阉党横行,打击清流,厂卫残暴……既然如此,如同陛下相比,先帝是不折不扣的昏君才对,可为何昏君在朝,辽东却稳如泰山,百姓能安居乐业?朝廷政令通畅无阻,国家财政更是运转良好?”
“臣愚昧,臣读书不多,不知究竟为何会是如此?难不成这昏君奸臣在位天下反而更好些?而明君在朝,这天下反倒越发糟糕?陛下为大明天子,可否为臣解此惑?”
“这……朕……我……。”崇祯皇帝当即愣住,不知如何回答,一时间他的脑袋里乱成一团浆糊,对啊!这个问题他怎么从来没想过呢?
一直以来,崇祯皇帝都被称为大明中兴之主,他自己这个皇帝当的也是勤勉之极,继位以来勤政到了极点,为大明说一句呕心沥血也不为过。
相比他那位当木匠的皇帝哥哥,崇祯皇帝一直自觉得比天启皇帝更强,可事实却非如此,从整个大明情况来看,天启在位之时,无论是朝堂还是地方,或者对外战争还是财政,又或者天下百姓的安稳等各方面来看,远比崇祯朝强得许多。
至少在天启朝,老百姓还能吃饱饭,地方除了小规模的叛乱外并没什么大乱子,就连辽东战场上也是明军占有优势,一直压制着努尔哈赤苦不堪言,而朝堂的政令更很少有扯皮的现象,要知道当时魏忠贤大权在握,朝堂大半都是阉党的党羽,和阉党作对的东林党已被魏忠贤杀的杀囚的囚贬的贬,根本就成不了气候,至于其他各党为了自保也不敢和阉党反对,上下全是自己人,怎么可能政令不通呢?
至于财政问题,魏忠贤是搞钱的一把好手,而且魏忠贤搞钱从不从老百姓身上下手,他弄银子针对的是江南士绅和世家大族,这样一来虽然这些群体损失严重对魏忠贤咬牙切齿,可老百姓的日子反而好过了许多,这也是后来江南第一个给魏忠贤立生祠的原因。
这些暂且不说,就连他那位皇帝哥哥也远没像崇祯皇帝如此勤政,平日里把大事全交给了魏忠贤,除了朝会外,天启皇帝极少召见臣子议事,每日里不是忙着干木匠活就是在后宫游山玩水,快活的很。
反观他崇祯皇帝,每天累的和死狗一样,就连睡觉的时间都只能勉强挤出来,短短几年时间就因为太过勤政二十出头的他连白头发都有了,两者相比所面临的局面却完全相反,这实在是令崇祯皇帝无法理解。
(本章完)
“一阙满江红,半世英雄梦,千古诗篇,流传于世,世人称颂之,何况是陛下亲笔所书,臣自然更当一观。”朱慎锥走上前去,直接拿起崇祯皇帝刚写完的这首诗细看,边看边微微点头。
不得不说崇祯皇帝的书法还是很不错的,至少要比朱慎锥的强些。毕竟崇祯皇帝当年虽不是太子,可也是皇孙,生在宫中,长于皇城,有专门的老师教导,天启皇帝继位后,很快就封了他为信王,虽两人不是同母兄弟,但天启皇帝对自己这个异母弟弟很是照顾,在京中修建了信王府给崇祯皇帝居住,平日里更多有关照。
魏忠贤权势滔天时,对朱由检也是客客气气,而他在王府也很是知趣,平日里很少外出,常年呆在府中读书写字,或同妻妾等风雪月。
可以说,那段时间是朱由检最快乐也最轻松的日子了,假如一切不变的话,或许过上几年朱由检就会出京就藩,从而和那些亲王一样成为地方藩王,平平淡淡的过完这一生。
但这一切从天启皇帝病重之时就开始改变了,随着天启皇帝久病不愈,天启皇帝的几个儿子又都夭折,一旦天启皇帝驾崩,大明就没了天子。绝嗣后,这大位只能兄终弟及,作为天启皇帝唯一的弟弟,朱由检就成了下一位大明皇帝的绝对人选,而在天启皇帝弥留之际,特意把朱由检招入宫中托付重任,以确定他成为下任皇帝的法统。
天启皇帝死后,朱由检登基,就是现在的崇祯皇帝。他虽未做过一日太子,更不像天启皇帝那样从小受到正统的帝王教育,但崇祯皇帝的文化水平却不算低,尤其是一笔字着实写的不错。
崇祯皇帝的字如其人,他的字带着一股霸气,笔力颇为强悍,笔法中雄健可观,可惜却缺乏灵动和丰富,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这和崇祯皇帝的性格脾气倒很是类似,自大、刚毅、固执、柔性不足,更同遒逸潇洒这些毫无关联。
这一幅字,崇祯皇帝用的是草书,朱慎锥一眼就在其中看到了字句中隐藏着的悲愤、苦闷、憋屈、焦虑……。
“陛下这幅字着实不错,可否赐于臣?”
“监国想要,朕如何能拒绝呢?别说区区一幅字,以监国之能,这天下何物不能为监国所有?”崇祯皇帝淡淡回道。
崇祯皇帝的话里有话,分明是在讽刺朱慎锥,但朱慎锥却彷如丝毫都没听出来,笑呵呵地向崇祯皇帝行了一礼,然后亲自把这幅字卷了起来,直接收下。
朱慎锥这个举动让崇祯皇帝心中很是不舒服,他原本是想激怒对方的,可对方的态度却让他感觉到本积蓄的一记重拳直接打在了上,根本就用不出劲来。
见朱慎锥收下了他刚写的这幅满江红,崇祯皇帝心里就气不打一处来,冷冷看了一眼对方,开口问:“监国对岳武穆如何看?”
“太祖当年称岳武穆‘纯正不曲’此四字已道出了岳武穆一生,我朝历代先皇对岳武穆更是多有赞誉,宋少保鄂国武穆王封号也是太祖所赐,英宗朝时,特意下旨重修祠墓,改褒忠衍福禅寺为岳王庙,并赐‘忠烈’。”
崇祯皇帝端坐着,抬眼朝朱慎锥望去:“是啊,如此忠臣世所罕见,千古流芳,万民称颂。可惜,天不假人,岳武穆最终未能直捣黄龙,收复故土,抱憾而终。”
“我大明亿万子民,泱泱大国,却出不了一个岳武穆,朝廷上衮衮诸公,却更无一个忠臣良将,监国又如何看呢?”崇祯皇帝又问。
朱慎锥微微摇头,这崇祯皇帝分明就是用岳飞一事来讽刺自己,甚至不是讽刺他个人,更是把整个大明朝上下都嘲讽了一遍。不过崇祯皇帝的想法也不奇怪,他这个人本就性格有问题,能力不强眼界却高,而且做事过刚易折,不计后果。
自登基以来,崇祯皇帝所做一切错误颇多,整个大明在他手中一片糜烂,局势越发艰难,而他自己也是累了个半死,作为君王不自省得失,却把责任全推给臣子甚至天下百姓,这样的君王如何能管得好国家?
原本朱慎锥是不打算和崇祯皇帝说这些的,可现在他既然提到了这件事,那么朱慎锥不得不和他聊上几句。
当即朱慎锥让那海搬了把椅子过来,直接放在崇祯皇帝一旁,稳稳坐了下来。
见朱慎锥如此举动,崇祯皇帝脸上闪过一抹怒色,可这怒色很快就掩饰了起来,这些日子的软禁也让这位皇帝认清了事实,他现在已不再是大权在握的皇帝了,而是朱慎锥的囚徒。
“陛下的心里可是不服?在陛下看来,这天下官员皆是无能之辈,为将者也都是贪生怕死之人?陛下有今日之困,非陛下之过,是否?”
“难道不是?”崇祯皇帝反问:“朕登基以来,自认为夙兴夜寐,勤勉奋发,每日为国事仅睡两三个时辰,日夜操劳不休,我大明一朝除太祖皇帝外,又有谁如朕一般勤政?”“朕为我大明如此呕心沥血,尽心尽力,可朝堂官员却一个个阳奉阴违,尸位素餐,不堪重用,上下联手蒙骗于朕,而天下百姓也不能体谅朕心中之苦,以至流寇四起,地方不靖,更有辽东外敌虎视眈眈,侵我大明,犯我疆土,掠我子民……。”
不等崇祯皇帝把话说完,朱慎锥忍不住就哭笑不得,看向崇祯皇帝,神色中带着掩饰不住的轻视和失望。
朱慎锥怎么都没想到,直到现在崇祯皇帝还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得一干二净,至今都认为一切都不是他自己的问题,而是朝中所有官员和天下百姓的问题。在崇祯皇帝看来,如果不是官员无能,假如不是百姓们不理解自己,这大明天下怎么会到今日的困局?
而且朱慎锥起兵,如此轻易打进京师,并令自己成了阶下囚,更是和这些人脱不了关系,所有人都背叛了自己,背叛了大明,导致如今这个后果。
“陛下!”朱慎锥直接打断了崇祯皇帝的话,直截了当问:“陛下如何看待先皇?”
崇祯皇帝一愣,一时间不明白朱慎锥的意思。
朱慎锥说道:“陛下继位后,扫除阉党,一靖朝堂,改革时政,提拔贤能,重用清流,日夜勤政……。”
听着朱慎锥说这些,崇祯皇帝微微挺直了腰杆,这些的确是他当皇帝后的所作所为,也是崇祯皇帝自认为的功绩,可还没等崇祯皇帝觉得朱慎锥这个乱臣贼子却也有几分眼光,知道自己是一个明君的时候,耳边就听到对方话锋一转。
“但臣问陛下,陛下既然做了这么多,那么为何我大明短短十余年中却到如今这番模样呢?”
“监国究竟何意?”崇祯皇帝回过味来,瞪眼反问。
朱慎锥淡淡笑道:“陛下做了这些事,又被称为明君,是我大明英主,但臣想问陛下一句,先帝在位时,任用宦官,阉党横行,打击清流,厂卫残暴……既然如此,如同陛下相比,先帝是不折不扣的昏君才对,可为何昏君在朝,辽东却稳如泰山,百姓能安居乐业?朝廷政令通畅无阻,国家财政更是运转良好?”
“臣愚昧,臣读书不多,不知究竟为何会是如此?难不成这昏君奸臣在位天下反而更好些?而明君在朝,这天下反倒越发糟糕?陛下为大明天子,可否为臣解此惑?”
“这……朕……我……。”崇祯皇帝当即愣住,不知如何回答,一时间他的脑袋里乱成一团浆糊,对啊!这个问题他怎么从来没想过呢?
一直以来,崇祯皇帝都被称为大明中兴之主,他自己这个皇帝当的也是勤勉之极,继位以来勤政到了极点,为大明说一句呕心沥血也不为过。
相比他那位当木匠的皇帝哥哥,崇祯皇帝一直自觉得比天启皇帝更强,可事实却非如此,从整个大明情况来看,天启在位之时,无论是朝堂还是地方,或者对外战争还是财政,又或者天下百姓的安稳等各方面来看,远比崇祯朝强得许多。
至少在天启朝,老百姓还能吃饱饭,地方除了小规模的叛乱外并没什么大乱子,就连辽东战场上也是明军占有优势,一直压制着努尔哈赤苦不堪言,而朝堂的政令更很少有扯皮的现象,要知道当时魏忠贤大权在握,朝堂大半都是阉党的党羽,和阉党作对的东林党已被魏忠贤杀的杀囚的囚贬的贬,根本就成不了气候,至于其他各党为了自保也不敢和阉党反对,上下全是自己人,怎么可能政令不通呢?
至于财政问题,魏忠贤是搞钱的一把好手,而且魏忠贤搞钱从不从老百姓身上下手,他弄银子针对的是江南士绅和世家大族,这样一来虽然这些群体损失严重对魏忠贤咬牙切齿,可老百姓的日子反而好过了许多,这也是后来江南第一个给魏忠贤立生祠的原因。
这些暂且不说,就连他那位皇帝哥哥也远没像崇祯皇帝如此勤政,平日里把大事全交给了魏忠贤,除了朝会外,天启皇帝极少召见臣子议事,每日里不是忙着干木匠活就是在后宫游山玩水,快活的很。
反观他崇祯皇帝,每天累的和死狗一样,就连睡觉的时间都只能勉强挤出来,短短几年时间就因为太过勤政二十出头的他连白头发都有了,两者相比所面临的局面却完全相反,这实在是令崇祯皇帝无法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