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韩道远的信
第544章 韩道远的信
大周历元嘉十一年深秋,在大理寺牢狱里住了将近两月,足足胖了四斤的韩道远彻夜写了一封感人肺腑的长信,请大理寺卿蔡良代呈周帝。
蔡良郑重的接过厚厚的藤纸,准备收进怀里,被韩道远阻拦,嘱咐道道:“蔡兄稳妥些为好!”
蔡良不解的看着他,韩道远笑着解释,“并非不信任,只是这样才有可能让蔡兄全身而退!”他闻言动容,深深一揖,命人寻了一个檀木匣子,思量之后又把大理寺里当值的所有署官都叫了来,当着众人的面把那份厚厚的信小心翼翼的放进去匣子里,然后用铜枕锁锁好,把铜匙交给沈少卿,“劳烦沈少卿与我一同进宫面见陛下了。”
“理应如此!”沈少卿微微欠身回礼,两人急匆匆的赶往显阳宫。
但蔡良和沈文涵在显阳宫正殿外等了大半日,大内监高寒才把檀木匣子接了过去,对他们道:“两位大人回吧,陛下今日旧疾有复发的征兆,一直起不来榻,没办法见两位大人了。不过这个.陛下会看的。”
蔡良和沈文涵对视一眼,与高寒行礼之后相携离去。
两人离了皇宫,不约而同的叹了口气,沈文涵忧心忡忡的问蔡良,“大人,韩大将军之事还有希望吗?”
“若咱们的陛下身强体健,国运永祚,或许尚有可为.”蔡良为难的摇头。
“可前两日,陛下精神尚好,面色红润,听说还连日留在后宫.”
沈文涵被蔡良瞪了一眼,把未尽之言咽了回去,两人不敢再多言,在此登了马车各自回府。
周帝直到深夜才回到显阳宫,看着几案上的木匣子,轻声喃喃:“这是蔡良送来的?”
“蔡寺卿捧着木匣子,沈少卿捧着铜匙,据说是韩大将军嘱咐的。”
高寒垂头低声回道,他不敢抬头也知道此时周帝脸上的红晕有多么蹊跷。
“嗤,他们都瞧不起朕,又都怕朕,怕朕手里的生杀大权!”周帝嗤笑一声,高寒的腰弯的更低了。
周帝笑完沉默良久,抚摸着木匣子又喃喃自语:“若一切顺利,朕未尝不能放了你!”
站在不远处的高寒紧紧的绷着身子动也不敢动,虽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却足以令他心神惶惶,凭借这几十年的经验,他总觉得最近宫里要出事儿,要出大事儿!
可是如今陵王被禁,长公主有孕,丹阳郡主又出了京,除了陛下,连个能撑事儿的人也寻不到。
高寒心里默默祈福之时,周帝从一旁拿了铜匙开了木匣,手顿了顿才缓缓拿出那厚厚的藤纸,细细读了起来。
“吾之陛下,臣韩道远叩问圣躬安。距臣进京近两月,老臣难得静心思量,臣何至走到如今地步,至吾皇及儿孙陷入两难之境地。”
“初入此地,老臣自负地以为陛下仍需用臣,大周江山离不了臣。随着时日益增,老臣亦发觉得是老臣错了!细细想来,吾错有三!”
“吾祖籍高平金乡,年幼时便随叔父南下追随先帝,十数年的征战才换来如今几日安稳的日子,总想着等过个几年咱们大周有后继之将,老臣解甲归田,荣归故里。可如今金乡被大魏占领,韩氏祖宅被破,老臣已无乡可归。每每午夜梦回无颜面见祖先,只能痛哭流涕,那时老臣发誓,有生之年定当率将士们收回失地,踏破大魏河山,以告慰先帝及众先辈的在天之灵!”
周帝看到韩道远认错的时候手顿了顿,他眼里闪过的是幼年时自己仰望着他高大威武的铠甲,期望有一日也能如他一般成为大周的英雄。
那时的韩道远眼神凌厉,杀伐决断,颇有几分父皇的气概,当年威武不屈的将军如今竟认错了,难道真的是廉颇老矣?
他心里闪过一丝酸涩,如若不是怕日后臣强君弱,他与韩家应该也会有君臣相宜之情。
感慨间,周帝伸出雪白纤瘦的手翻了一页,继续看了下去。
“故老臣不敢松懈,只一心征战,却不知社稷复杂,故不知何时手里的权势日益增发,令朝堂不安。此为一错!”
“老臣二十年里有十五年常驻军营,几个孩子也只托给先生和军营的磨砺。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之责,令其不知何时产生歧意,酿下大祸!子不教,父之过!此为二错!子之罪,自也是父之罪,老臣愿为长子赎罪!”
“老臣自诩治军严明,却忘了权势最易迷人心,有些从老臣麾下长起来的将士手握权势之后竟渐渐背离了保家卫国安民的初心,明争暗抢,尔虞我诈。为帅不表,御下不严,此为三错!”
“这桩桩件件,老臣死不足惜。但失地未复,山河破碎,老臣不敢死尔!而且大魏铁骑如今虎视眈眈,望陛下允准老臣余生留在狱里,即可震慑大魏,令其不敢轻易生妄念,又可调教年轻后辈,待他们长成,老臣便可瞑目。”
周帝盯着手里的信久久不语,直到高寒在一旁提醒,“陛下,还有一个多时辰就该早朝了,歇着吧!”
周帝这才缓缓把信放回木匣子,又郑重的上了锁。
他紧紧把木匣子抱在怀里,一直到躺在榻上都在把它搂在怀里。
之后两日,蔡良日日来显阳宫门外候着,看到高寒连忙跑过来问:“大内监,陛下可看了”
高寒每每以陛下之事不可随意外泄为由搪塞,蔡良便站在宫门外不肯离去。
最后高寒被烦的不行,或许是被他的诚心感动,只低头轻声道了一句,“陛下这几日都是抱着那个木匣子入睡的,后宫嫔妃可是恨不得把那木匣子劈了当柴烧!”
蔡良闻言大喜,从袖袋里拿出一个鼓鼓的锦袋悄悄传到高寒藏在袖袋的手里,高寒手一缩,并未接,而是意味深长的道:“这些已经是坏了规矩,蔡寺卿可莫要再来为难奴。”
“谢过大内监!”蔡良深深一揖,兴冲冲的跑回了大理寺牢狱。
韩道远还在全神贯注地写着什么,他身旁零零散散的扔着许多写满字的藤纸,并未察觉到蔡良的到来。
“韩兄,喜事,喜事!”蔡良高兴的跑进来,险些就踩到被扔在地上的纸张,好在他及时刹住了脚。
韩道远被惊醒过来,看着满面喜色的蔡良,不疾不徐道:“可是陛下那里有何好消息传出?”
(本章完)
大周历元嘉十一年深秋,在大理寺牢狱里住了将近两月,足足胖了四斤的韩道远彻夜写了一封感人肺腑的长信,请大理寺卿蔡良代呈周帝。
蔡良郑重的接过厚厚的藤纸,准备收进怀里,被韩道远阻拦,嘱咐道道:“蔡兄稳妥些为好!”
蔡良不解的看着他,韩道远笑着解释,“并非不信任,只是这样才有可能让蔡兄全身而退!”他闻言动容,深深一揖,命人寻了一个檀木匣子,思量之后又把大理寺里当值的所有署官都叫了来,当着众人的面把那份厚厚的信小心翼翼的放进去匣子里,然后用铜枕锁锁好,把铜匙交给沈少卿,“劳烦沈少卿与我一同进宫面见陛下了。”
“理应如此!”沈少卿微微欠身回礼,两人急匆匆的赶往显阳宫。
但蔡良和沈文涵在显阳宫正殿外等了大半日,大内监高寒才把檀木匣子接了过去,对他们道:“两位大人回吧,陛下今日旧疾有复发的征兆,一直起不来榻,没办法见两位大人了。不过这个.陛下会看的。”
蔡良和沈文涵对视一眼,与高寒行礼之后相携离去。
两人离了皇宫,不约而同的叹了口气,沈文涵忧心忡忡的问蔡良,“大人,韩大将军之事还有希望吗?”
“若咱们的陛下身强体健,国运永祚,或许尚有可为.”蔡良为难的摇头。
“可前两日,陛下精神尚好,面色红润,听说还连日留在后宫.”
沈文涵被蔡良瞪了一眼,把未尽之言咽了回去,两人不敢再多言,在此登了马车各自回府。
周帝直到深夜才回到显阳宫,看着几案上的木匣子,轻声喃喃:“这是蔡良送来的?”
“蔡寺卿捧着木匣子,沈少卿捧着铜匙,据说是韩大将军嘱咐的。”
高寒垂头低声回道,他不敢抬头也知道此时周帝脸上的红晕有多么蹊跷。
“嗤,他们都瞧不起朕,又都怕朕,怕朕手里的生杀大权!”周帝嗤笑一声,高寒的腰弯的更低了。
周帝笑完沉默良久,抚摸着木匣子又喃喃自语:“若一切顺利,朕未尝不能放了你!”
站在不远处的高寒紧紧的绷着身子动也不敢动,虽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却足以令他心神惶惶,凭借这几十年的经验,他总觉得最近宫里要出事儿,要出大事儿!
可是如今陵王被禁,长公主有孕,丹阳郡主又出了京,除了陛下,连个能撑事儿的人也寻不到。
高寒心里默默祈福之时,周帝从一旁拿了铜匙开了木匣,手顿了顿才缓缓拿出那厚厚的藤纸,细细读了起来。
“吾之陛下,臣韩道远叩问圣躬安。距臣进京近两月,老臣难得静心思量,臣何至走到如今地步,至吾皇及儿孙陷入两难之境地。”
“初入此地,老臣自负地以为陛下仍需用臣,大周江山离不了臣。随着时日益增,老臣亦发觉得是老臣错了!细细想来,吾错有三!”
“吾祖籍高平金乡,年幼时便随叔父南下追随先帝,十数年的征战才换来如今几日安稳的日子,总想着等过个几年咱们大周有后继之将,老臣解甲归田,荣归故里。可如今金乡被大魏占领,韩氏祖宅被破,老臣已无乡可归。每每午夜梦回无颜面见祖先,只能痛哭流涕,那时老臣发誓,有生之年定当率将士们收回失地,踏破大魏河山,以告慰先帝及众先辈的在天之灵!”
周帝看到韩道远认错的时候手顿了顿,他眼里闪过的是幼年时自己仰望着他高大威武的铠甲,期望有一日也能如他一般成为大周的英雄。
那时的韩道远眼神凌厉,杀伐决断,颇有几分父皇的气概,当年威武不屈的将军如今竟认错了,难道真的是廉颇老矣?
他心里闪过一丝酸涩,如若不是怕日后臣强君弱,他与韩家应该也会有君臣相宜之情。
感慨间,周帝伸出雪白纤瘦的手翻了一页,继续看了下去。
“故老臣不敢松懈,只一心征战,却不知社稷复杂,故不知何时手里的权势日益增发,令朝堂不安。此为一错!”
“老臣二十年里有十五年常驻军营,几个孩子也只托给先生和军营的磨砺。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之责,令其不知何时产生歧意,酿下大祸!子不教,父之过!此为二错!子之罪,自也是父之罪,老臣愿为长子赎罪!”
“老臣自诩治军严明,却忘了权势最易迷人心,有些从老臣麾下长起来的将士手握权势之后竟渐渐背离了保家卫国安民的初心,明争暗抢,尔虞我诈。为帅不表,御下不严,此为三错!”
“这桩桩件件,老臣死不足惜。但失地未复,山河破碎,老臣不敢死尔!而且大魏铁骑如今虎视眈眈,望陛下允准老臣余生留在狱里,即可震慑大魏,令其不敢轻易生妄念,又可调教年轻后辈,待他们长成,老臣便可瞑目。”
周帝盯着手里的信久久不语,直到高寒在一旁提醒,“陛下,还有一个多时辰就该早朝了,歇着吧!”
周帝这才缓缓把信放回木匣子,又郑重的上了锁。
他紧紧把木匣子抱在怀里,一直到躺在榻上都在把它搂在怀里。
之后两日,蔡良日日来显阳宫门外候着,看到高寒连忙跑过来问:“大内监,陛下可看了”
高寒每每以陛下之事不可随意外泄为由搪塞,蔡良便站在宫门外不肯离去。
最后高寒被烦的不行,或许是被他的诚心感动,只低头轻声道了一句,“陛下这几日都是抱着那个木匣子入睡的,后宫嫔妃可是恨不得把那木匣子劈了当柴烧!”
蔡良闻言大喜,从袖袋里拿出一个鼓鼓的锦袋悄悄传到高寒藏在袖袋的手里,高寒手一缩,并未接,而是意味深长的道:“这些已经是坏了规矩,蔡寺卿可莫要再来为难奴。”
“谢过大内监!”蔡良深深一揖,兴冲冲的跑回了大理寺牢狱。
韩道远还在全神贯注地写着什么,他身旁零零散散的扔着许多写满字的藤纸,并未察觉到蔡良的到来。
“韩兄,喜事,喜事!”蔡良高兴的跑进来,险些就踩到被扔在地上的纸张,好在他及时刹住了脚。
韩道远被惊醒过来,看着满面喜色的蔡良,不疾不徐道:“可是陛下那里有何好消息传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