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第338章 尾声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338章 尾声
    几日之后,狄仁杰便和李元芳一起上疏,言近来偶感沉疴,向皇帝乞骸骨,请求还乡。
    武则天连续三次不准,但狄仁杰再三请求,皇帝也无法,只能容许其功成身退。
    只是效唐太宗和李靖故事,令狄仁杰以原职致仕,以备咨询,并且亲自为狄仁杰选定了一个修养的好所在——江州。
    狄仁杰麾下的千牛卫依旧奉旨护其周全,随其迁往江州。在江州,狄仁杰的一切生活所需,均由国库承担,其尊荣之至,可见一斑。
    李元芳也跟着沾光,升为检校千牛卫大将军,至少在官职上官至极品了。
    作为几朝元老,李唐忠臣,狄仁杰这一退,牵动着近日来的异常氛围,自然引发了朝局震动。
    虽然不可能有满朝公卿一起送行这般排场,但是临行之前或因私谊,或因时局,拥戴李唐的大臣们倒是一车一车地往狄府聚会、密谋。
    连太子李显都大着胆子跑到狄府拜会了一回,赵既更是毫无顾忌,频繁出入狄府,广结人脉,分润狄仁杰的政治“遗产”。
    对此,狄仁杰看在眼里,也并没有多说什么。
    武则天的动作很快,对凤阁、鸾台、尤其是禁军十六卫进行了一次重点人事调整,与李旦稍有关联的都遭到了清算。
    名义是现成的,蛇灵奸细嘛!
    再加上狄仁杰的暂时隐退,李唐派在朝堂上的声势大减。
    与之相对的,是武三思等武氏宗亲的权势持续加强,武三思终于得偿所愿,跨过了狄仁杰,成为政事堂的第一人。
    武攸宁、武攸归、武攸望等纷纷挂上了禁军诸卫的大将军号,这个档口,武则天肯信任的还是武家人。
    比较不起眼的是,南平郡王武攸德也捞到了一个知军器监、并监管洛阳武库的差使。
    当然了,武氏诸王多数人也就担一个名头,似羽林卫、千骑,千牛卫等重要部队真正主官,其实没有怎么动。
    令赵既意外的是,在契丹战场上的同僚阳玄基老将军此次竟更进一步,以左鹰扬卫将军检校左羽林卫。
    武则天喜欢任用老人,一方面是借用老臣的威望,另一方面是方便随时撤换,也算是她独有的用人艺术了。
    不过武则天毕竟没有做得太绝,为了安抚朝臣,正派太子李显的位置依然很安稳。
    故雍王李贤得到赦免,按皇帝的意思,追加了“章怀”的谥号,这也是相当明显的政治信号。
    至于赵既,当然不可能说是认祖归宗来的,而是说,王子之前年幼,原本没有加封,趁此机会一起加封。
    至于朝中赵既,什么赵既?只有李既,朝中历练的一直是李既啊!
    而且这个封号赵既很喜欢,并没有继承原身的死鬼老爹,而是另择了一个与他在北境立功的经历十分贴合的封号:燕王!
    这自然是打一棒槌,给个甜枣,既打击了特定的激进复唐派,又表明了武则天还政于唐的大政方针没有变,将派系间的制衡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甚至武则天还没有令赵既彻底做一个闲散王爷,反而给了他一份实职:“将作大监”,负责修缮被水冲毁部分的宫殿。(其实这时候该叫将作大匠的,但这个职位在神狄出现过,将错就错了。)
    聊胜于无的闲差,赵既并不怎么在意,令他在意的是将作监下有一善金局,一个西域夷人,名叫沙尔汗的,以少监之职管着这里的差使。
    听说此人刚刚发迹,深受武则天宠信,因此赵既多有留神。
    除此之外,王孝杰虽然剿贼有功,本人也依旧深受信任,他的些许行为即使有旨意背书,但还是受到了猜疑。
    皇帝准备将王大将军调至西境边疆,防备突厥、吐蕃,不日即将上任。这也说不上是打压,至少王孝杰本人是甘之如饴,真将军总是喜欢沙场的。
    至于赵既私人在千牛卫中的旧部,如沈韬、肖豹者的升迁,不足道也。
    总之,朝局的动荡只是暂时的,随着尘埃落定,一切也都平息下来。
    ——
    在如此背景之下,狄仁杰和李元芳将要踏上前往江州的旅途。
    晨光熹微,露珠凝重,洛阳城被一层厚重的雾霭所包裹,整个城市还未苏醒。
    几匹马拉着一辆大车,悄无声息地驶出洛阳南门。
    这一行人中,包括了狄仁杰、李元芳、如燕、狄春等,而赵既与小梅姐妹则牵着马匹,一路相送。
    前方便是洛水旁的都亭驿,自神都南下的第一站。
    两岸是如烟杨柳,雾里楼台,洛河此时一片平静,再没有前日的波涛汹涌,波光粼粼,倒也是一派好景致。
    狄仁杰深情地回望,似乎要将神都洛阳的景色永远镌刻在心中。“居于洛阳许久,一旦离开,心中确实有些不忍呀!”他的眼中闪动着晶莹。
    李元芳十分不忿,略带伤感道:“大人,我终于明白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什么意思了。”
    赵既也不禁长叹一声:“新任江州刺史乃温开,陛下这事做得,实在让人……”
    他欲言又止,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狄仁杰却不以为意地笑了笑,意味深长道:“承远啊,为官者但求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民,这就足够了,至于个人的一些委屈,不必放在心上!”
    “如今洛河安定,两岸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蛇灵逆党亦无法再为非作歹,我们这些功臣功成身退,又有何求呢?”
    李元芳感慨万千地点了点头:“大人,我真是佩服您,心境永远如此平和,真是悲喜物外,大智大勇啊!”
    赵既也是连连喟叹,狄仁杰的品行,确实是高山仰止,令人自惭形愧了。
    由于狄仁杰在府中会别诸友时特意叮嘱不要相送,时局又紧张,此时倒没有搞出一个数百号人长亭“政变”来。
    然而,总有些人,你即便是想拦,也是拦不住的。他们中,有的无所畏惧,有的则根本不屑于避讳这些规矩。
    譬如王孝杰与张柬之,而且,与他们同行的还不止这两人。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武则天轻车简从,竟亲自离宫来为狄仁杰送别了,真可谓是莫大的殊荣。
    尽管皇帝的车驾已经尽可能地精简,但其规模仍然颇为可观。狄仁杰远远便察觉到了动静,连忙提前迎接。
    武则天也确实是给足了狄仁杰面子,她亲自将狄仁杰扶起,与他并肩而行。
    皇帝屈尊纡贵相送,狄仁杰心中已十分感动,想要开口说些什么,而武则天打断了他。
    “怀英,你我君臣多年,何必多言?”
    狄仁杰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陛下天恩,臣实在受之有愧!”
    武则天连连摆手,面带愧色:“朝事纷杂,朕不得不如此处置!江州物阜民丰,人杰地灵,是个静养的好去处!你为国事操劳多年,正好借此机会好好休养一段时间。”
    狄仁杰的眼眶湿润了,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此时,上官婉儿捧出一个托盘,上面是两杯水酒,上面放着两杯水酒。武则天拿起其中一杯,递给了狄仁杰。
    狄仁杰双手接过酒杯,目光中满是感激与不舍。
    他轻轻一举,对着武则天道:“陛下,此酒既为臣之别礼,也为臣之祝愿。愿我大周国泰民安,陛下龙体康健。”
    武则天闻言,亦是动容,她举起自己的酒杯,与狄仁杰的轻轻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两心相交的见证。
    “怀英,你的一片赤诚,天日可鉴,你的才智亦为国之重器。虽暂时别离,你我君臣必有再会之时。来,为了大周天下,为了我们的情谊,干此杯!”
    两人一饮而尽,那酒中似乎蕴含着无尽的深意,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随后,狄仁杰转身,望向身后那些同样满怀深情的面孔——王孝杰、张柬之、赵既、李元芳以及众多默默跟随的官员旧友。
    狄仁杰向着众人拱手,一揖到底,没有再说话,就算是别过。
    众人无不感怀,纷纷还礼,更有一些人直接拜倒在地。
    赵既真情实意地送别这位长者,待他抬起头来,狄仁杰一行人的身影已经逐渐远去,洛阳城的轮廓在晨光中渐渐模糊了。
    洛河水从天际而来,滚滚东流,赵既不禁想到,像狄仁杰那样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也许正如同洛河之水一样,源远流长,永不干涸吧。
    蛇灵卷(完)
    有些纠结,以后赵既是不是行文中也要做改变,叫李既吗?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