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原初之儒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417章 原初之儒
    “真儒,伪儒……”见方孝孺如痴如醉,朱肃亦是若有所思。这个说法倒是不错,可以将文人队伍划分的泾渭分明。
    朱肃已经在考虑,是否要将这两个词语传诸天下,以引起文人自相攻伐了。
    既然能够成功说服方孝孺,朱肃便立刻着人摆驾入宫。这样做到底成还是不成,还得请示过老朱的意思。
    及至宫门已是午时,老朱难得空出了些许闲暇,正与马皇后、太子朱标一起,陪伴皇孙朱雄英,在御园凉亭之中玩耍。
    “这么说,五弟是想要恢复孔夫子时原初之儒学,以儒攻儒,解开理学对于思想的禁锢?”朱标皱眉思索着。“孔子乃是儒门至圣,复其旧制,确实更容易让天下儒生接受。”
    “只是如此一来,岂不是一切从头?最初的儒学思想毕竟贫乏,几十上百年以后,如何能保证不会有其他儒生,仍旧在这些旧纸堆之中寻章摘句,鼓捣出新的祸国殃民的儒学来?”
    朱肃点头:“大哥所言甚是,故而我等宣扬原初儒学,并非只是照旧本宣科而已。”
    “宣扬的同时,还应该为其划出底线,一曰‘经世致用’,二曰‘明儒见性’。”
    “所谓‘经世致用’,其本意,便是儒学思想必须该有其现实意义。需关注现实、直面矛盾,绝不生搬硬套,反对那些所谓的‘理’‘气’等等的空虚之学。”
    “而‘明儒见性’,则是要杜绝断章取义、生搬硬套。如‘子路问政’,那便是在说‘问政’之事,不可掰扯到德行、操守、天地、理气。从实际出发,明晰夫子因材施教之心,不可生搬硬套表面的方法,而要探寻、洞彻夫子为何这般说的初心,做到‘非仅观其行,而该见其性’。”
    朱标沉吟一番,随后猛的击节称赞:“妙啊!好一个经世致用,明儒见性!”
    “如此一来,儒学方能算是真正的万世不易。一但有去实务虚、墨守成规者,都不可算是儒学了!”
    “是。”朱肃点头微笑。“另外可以将科学之法,与儒学并行。科学武装双手、儒学武装思想。科学逻辑缜密,也可以让人脚踏实地,少想那些虚无缥缈之事。而且,只有内在和外在兼修,方能成就真正的万世不易的华夏。”
    “肃儿说的在理。”寻常很少在议事中发表意见、抱着朱雄英的马皇后也说话了。他对朱标道:“娘没读过多少书,却也知道,这科学是真正能够惠及百姓的好学问。不说别的,就说那羊毛。谁能想到,羊毛用药水漂洗一番纺成线,织出来的衣服竟比衣还要暖和?”
    “那些儒生总一副什么都知晓的模样,我看他们就琢磨不出这样的道理来。思想和双手,这话说的多好?我看那大宋朝,就是因为自己砍去了双手,思想又弄的歪了,才会变得那般窝囊。最后被异族入寇,把整个华夏江山都送了出去。”
    自从知道了崇祯之死以后,向来贤良淑德的马皇后,也难得的对文官们有了三分敌视起来。而且她素来蕙质兰心,对于科学这种能够真正惠及于民的学问,向来是不遗余力去支持的。
    “老五的意思咱明白了。”见一直沉吟着的老朱发话了。朱肃等人便都安静了下来。“不过咱还有两点疑惑。”
    “第一,要儒学回溯到孔夫子的初心,那是不是连三纲五常、天人感应之类,也不该存在了?”
    “还有其二。咱想要的,是那些文官不再只盯着和皇帝内斗,要转移他们‘想和皇帝共天下’的目标。”
    “这一点,咱似乎没看出来如何转移啊?”
    老朱直视着朱肃说道。
    作为帝王,老朱在意的并不是儒学的传承能不能为人接受,甚至他压根不关心其究竟有什么样的内容。
    他所在意的,始终是这样的学说,能否成为大明的助力,佐证大明统治的正当性,会不会成为日后皇权的阻碍。
    “您老明鉴万里。可算有人问到核心了。”朱肃先笑着送上一记马屁,把老朱、朱标、马皇后三人都逗得笑了。
    在老朱“少甩贫嘴”的笑骂催促下,朱肃这才道:“其实您这两点疑惑,已经都在我刚刚所说的‘明儒见性’里头。所谓明儒见性,就是穿透表象看本质,明白孔夫子到底是想要教导人们什么。”
    “大哥,您博览群书,您来说,孔夫子周游列国,创出儒家学说,这般不遗余力,那么他的根本目标,究竟是什么?”
    “根本目标?”朱标略微一怔。在老朱、马皇后的注视下,他略一思索,方道:“孔夫子毕生所求,无非是‘兴复周礼’四个字。莫非五弟你所指的,便是周礼?”
    “大哥说的对,也不对。‘周礼’依旧只是一种表达的手段,孔夫子想要实现的,是在‘周礼’背后的那一个有礼、有序、强盛、富饶的华夏!”
    “三纲五常,天人感应。看似加强皇权,实则虚无缥缈,早没了震慑之力。天变本是自然现象,可宋时士大夫每逢天变,动辄群聚上书,以上天之名驳斥君父政策条陈,保全己身利益。”
    “这般纲常,究竟是在加强皇权,还是削弱皇权?”
    朱肃此言说出,老朱若有所思。建国之始,他便想推行理学,看重的,其实就是理学讲求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是为帝王家钳制官员、将社会维持原状。
    然而知道了日后大明的情况,他已经彻底明白了光靠推行理学,根本钳制不了百官。毕竟所谓的大儒学者与文官们系出同门,又有几个会真正的去信所谓的上天之子,三纲五常?
    想要用他们的学问去钳制儒家官员,那就是让他们自己管自己了。顺便还给他们递了一把刀子,一把能够捅向皇权的刀子。
    看正德帝和崇祯帝等等,就知道皇帝要在文官的手上,受多大的委屈了。
    “父皇您起于微末,驱逐鞑虏,得国之正天下无出其右。之所以称帝,非因三纲五常,而是因顺应民心也。真要按所谓的君为臣纲,昔日您还是大元的臣民。算起来,岂不成了乱臣贼子?”朱肃道。
    “想用这套说法,压服贼徒乱匪,本就站不住脚。”
    “既然如此,不如换一种更加站得住脚的说法,‘尊王攘夷’!”朱肃说道。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