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第114章 房玄龄:陛下别逼我,我怕你后悔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14章 房玄龄:陛下别逼我,我怕你后悔
    太极宫,两仪殿外。
    高阳满脸兴奋。
    方才她跟着太子去见父皇,太子只是说了新兴公主的事。
    父皇就立即同意了让新兴公主嫁给长孙曦。
    答应得非常爽快,连半点迟疑都没有。
    这也让高阳公主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得父皇宠爱,跟太子完全是两码事。
    如果当初父皇要自己嫁给房遗爱,大兄愿意帮着说话的话,可能就不用嫁了。
    可高阳心里也清楚。
    之所以现在跟大兄亲密,是真正的原因不在于这兄妹之情。
    皇宫里,大兄有这么多的妹妹,为什么就跟她关系好?
    说到底,是因为自己要嫁给房遗爱,而房遗爱是魏王心腹。
    如果不是,那大兄还会对自己这般好吗。
    转来转去,又转到死胡同里去了。
    “行了,新兴的事办成了,你满意了吧。”
    李承乾笑着说道。
    高阳闻言,从思索中惊醒过来,笑嘻嘻的道:“有大兄出面,果然就是不同,高阳当然满意啊,新兴肯定也会很感谢大兄的。”
    话是这么说,但高阳很清楚,大兄根本不在乎新兴。
    若说在乎,都这么久了,不至于去见一面都没有。
    “满意就好,我先回宫了,你去找新兴玩吧,顺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
    “能与心上人成婚,想来她必定很高兴。”
    李承乾不经意间的话,却让笑容满面的高阳面色一僵。
    新兴能跟心上人在一起长相厮守,而自己呢,却要嫁给一介武夫。
    想到这里,不知怎的,高阳对新兴生出几分妒忌。
    不过想起自己跟新兴姐妹情深,这份妒忌又消散开来,心里为姐姐感到高兴。
    这个时候的高阳,在性情上还是比较单纯的,也没一开始就想红杏出墙。
    换个角度来说,高阳公主其实也并非是水性杨的女子。
    房遗爱本就不是她心仪之人,只是奉旨成婚没有选择。
    后来遇到了辩机,这才有了偷情的事情发生。
    这也算是遇到了真爱,所以才奋不顾身。
    大唐风气开放,也让多数女子敢爱敢恨。
    不过现在玄奘还没有从天竺回来,辩机也没有成为玄奘弟子,还没资格见到高阳公主。
    “高阳替新兴谢谢大兄。”
    “往后高阳定会认真听从大兄的吩咐。”
    高阳现在已经有了很清晰的自我认知。
    太子才是她最大的依靠。
    自然要抱紧大腿才是。
    李承乾笑笑没有多说什么。
    高阳的事情,算是随手布局,也不指望一定能有多大惊喜。
    魏王那边,还能蹦跶出什么样来。
    唯一比较忌惮的,也就只有房玄龄了。
    毕竟这老登人脉太广,如果全心全意帮助魏王对付自己,那还真是个大麻烦。
    这也是李承乾直到今日,在房玄龄担任魏王文学馆大学士后,也从来没有要出手对付房玄龄的原因。
    毕竟房玄龄至今还没有正式的站在魏王阵营。
    他也很清楚房玄龄的想法,不想参与他跟魏王之间的争斗。
    高阳公主这事,也算是防一手。
    房遗爱李承乾见过,不管从性格上比较,还是历史上,都是被高阳公主驯服得服服帖帖的。
    如果房玄龄真对自己有什么算计,李承乾感觉,高阳公主跟房遗爱这块,很可能就是破局的关键。
    至于二凤会很爽快答应自己的要求,这在李承乾看来很正常。
    李世民并非是要真的废掉太子。
    这是个很矛盾的心里,又想太子不要过于优秀,又不想太子太过废材。
    至于其他大部分的事务,对李承乾这边基本上是有求必应了。
    “对了,大兄。”
    高阳公主刚走几步,又好像想到了什么,折返回来。
    “还有什么事吗?”李承乾笑着问道。
    高阳公主说道:“是这样的,这里不马上过年了吗,年后便是元宵佳节。”
    “届时长安开放宵禁,满城欢腾,父皇说这次是由杨妃主持元宵诗会。”
    “杨妃的意思,是把诗会的地点放在魏王的芙蓉园,毕竟那边景色最好,文人墨客最多。”
    “杨妃昨日跟我说,想请大兄你也参与,不知大兄是否愿意。”
    李承乾闻言,微微皱眉,没有立即回答。
    杨妃便是吴王李恪和蜀王李愔生母,前隋公主。
    可以说在这后宫之中,除了曾经的长孙皇后外,便是她的身份最为尊贵。
    只是杨妃也明白自身地位的尴尬,因此并未有掌控后宫权势。
    主持元宵诗会是每年的惯例,轮流由几个妃子负责,只是今年原本应该到阴妃,因为齐王谋反之事被幽禁,便就到了杨妃这里。
    元宵节是大唐长安的狂欢,前后放夜三日,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安不夜城。
    由后宫举办的元宵诗会,也可以说是大唐文人最高规格的盛会了。
    “杨妃难道不知道我跟魏王的关系?”
    “把诗会的地点定在芙蓉园不说,还让我去参加,这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的语气有些不爽,但心中却有几分狐疑。
    毕竟他跟魏王的事,皇宫大内谁人不知。
    而杨妃是隋朝公主,自小就在这大内长大,朝代更换,杨妃的家却没有变化。
    对于当前的政治格局,自然门清。
    却偏偏邀请自己,怎么想都不对劲。
    “我也觉得奇怪,当时就问了杨妃,但她什么都没说。”
    “就说让我跟大兄如此说。”
    “我就说大兄怎么可能去呢,待会就去回复杨妃,说大兄不去。”
    高阳纳闷的说道。
    李承乾却道:“谁说我不去的,你跟杨妃说,我届时定会过去。”
    “啊?”
    高阳一头雾水,怀疑是自己听错了。
    “大兄是说的去?”
    李承乾道:“元宵诗会,杨妃盛情相邀,我怎能不去。”
    高阳是没搞懂这里头是什么情况。
    不过既然太子说去,那就去吧。
    “届时我跟大兄一块去。”高阳笑嘻嘻的说道。
    对于后宫的嫔妃皇女来说,也就是元宵节才能名正言顺的出宫游玩。
    元宵节那是真热闹啊。
    除了诗会外,便就是元宵灯会了。
    夜间的朱雀大街,将会挂满灯笼,也会成为整个长安城最热闹的地方。
    ——
    马上就要过年了。
    这几天的时间里,除了讲武堂的日常操练外。
    李承乾就是在安排晋州开矿的事情。
    不仅是晋王,包括杜荷,赵节,李元昌,都给拉上了。
    唯一的例外,只有贺兰楚石了。
    自从贺兰楚石在大理寺被放出来后,虽然名义上挂着东宫右内率的官职。
    但其已经被侯君集拉回家了。
    贺兰楚石知晓的事情太多,尤其是在谋反这块,显然是很有私心的。
    但毕竟是侯君集的女婿,李承乾不方便直接杀,影响太大。
    杀纥干承基,因为他是东宫卫士,太子家仆,没人调查。
    可侯君集的女婿死了,对于长安城来说,就是极大的事情。
    到时候调查之下,顺藤摸瓜,真要把谋反的事情查出来,可就得不偿失了。
    贺兰楚石是不能留的。
    这一点李承乾已经跟侯君集通过气了。
    只是侯君集准备的是,等到时候出征高丽,再想个办法将其弄死。
    这样既不会伤了女儿的心,也不会让人生疑。
    目前来说,这倒是算比较靠谱的办法。距离正旦的前一天,便是到了李世民巡查讲武堂的日子。
    心腹大臣们也都跟着去瞧。
    皇帝车架出行,街道封闭。
    好在永兴坊就在延喜门边上,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听说太子练兵很有成效,诸将都说厉害得紧。”
    魏征笑眯眯的说道。
    自从确定了打高丽后,魏征就没怎么生太子的气了,算是拿得起放得下。
    太子偶尔做些荒唐事,做臣子的,难道还一直记恨不成。
    只要愿意改正错误,都是好的。
    程咬金却不客气,道:“依我老程看来,太子的兵,都是仪仗队的排场,看着好看,中看不中用。”
    尉迟敬德道:“这般时日,能练出这般模样,太子也很厉害了,难道你程知节,能练出这等军容来不成,至少在军纪上,太子练兵我是瞧着厉害。”
    李世民闻言,笑着对李道宗问道:“承范,你如何看。”
    李道宗是唐朝宗室名将,字承范,文成公主去吐蕃,他便是和亲使者。
    更是李渊堂侄,李世民的堂兄弟。
    很早就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深得信任。
    听到陛下问话,李道宗回道:“太子练兵,士气如虹,编纂的鼓点,臣觉得可用于大唐全军。”
    李世民听完后,笑着对房玄龄道:“玄龄,你到时候帮朕好好看看,太子练兵如何。”
    房玄龄早先便总管军务大事,虽然不曾带兵打仗,但对军事很是熟悉。
    “是,陛下。”
    房玄龄,魏征,褚遂良,包括长孙无忌等一众文臣,对于太子练兵,也很是好奇。
    原本大家没觉得有什么,可听这么一说,就很好奇了。
    讲武堂。
    李承乾已经在这里等着了,旁边还有皇长孙李象。
    这次李承乾没有坐四轮车,而是笔直的站在高台上。
    “父皇。”
    “皇祖父。”
    李世民笑呵呵的走到高台上,坐到早就已经准备好的椅子上。
    其他大臣,武将,也纷纷就位。
    不过校场上是一片空白,半个人影都没有。
    众人有些好奇,李世民也没问什么,只是道:“承乾,开始吧。”
    李承乾点点头,接过力士递过来的鼓槌,开始擂鼓。
    咚咚咚。
    随着战鼓声响起。
    整齐的步伐声突兀的出现。
    一排排学长,行着整齐的队列,不断进入校场。
    没有丝毫的凌乱,四人一排,整齐划一。
    半通鼓还没有擂完,整个校场上已经列队完毕。
    “很快。”
    李靖在旁边感叹了一声。
    要知道正常的士兵集合,在古代是很缓慢的。
    人数稍微多一些,比如几千人的队伍,可能单单在列队上,就会耗费半个时辰才能勉强完成。
    要是有个上万人或者几万人,一个时辰搞完都算不错了。
    而这里,虽说太子这里早先就有准备,但半炷香的功夫完成,依旧令人惊叹。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
    这边李承乾并没有因为士兵们到齐而结束,依旧是继续擂鼓。
    咚!
    最后一鼓落下。
    “风!风!大风!”
    学子们的咆哮声顿时响彻整个校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来得更加猛烈一些。
    毕竟在他们前边点将台坐着的,可是当今圣人。
    这一阵咆哮,当真是把气势瞬间拔高到顶峰。
    再是不懂军事的人,都能看出这支队伍严格的纪律,整齐的军容,还有那与众不同的精气神。
    如此气势,便是大唐的禁卫军,似乎都要差上几分。
    “明明之前看着没这么厉害的啊。”
    程咬金小声的嘀咕道。
    最早太子练兵的时候,他就来看过,松松垮垮,全是在练走路,整个校场东倒西歪一大片。
    而这才一个月不到吧,简直就跟换了一批人似的。
    这是平时那些怎么讲学也听不懂的学子们?
    李承乾没有说话,集合只是个开始。
    接下来李承乾也没有把鼓槌交给力士,而是跟着力士一同擂鼓。
    不需要特定的指挥,擂鼓的顺序,力士们早已经熟悉。
    李世民便就带着大臣武将们,欣赏检校这次阅兵。
    随着鼓点发出的指令,校场上的队列井然有序的变幻着形态,看不到丝毫的杂乱。
    如果先前李道宗说太子练兵,士气如虹,众人还有些不信。
    可如今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哪还有不信的地方。
    李世民静静的看着,面色很是惊喜。
    对于冷兵器的交战来说,最为主要的就是士气。
    如哀兵必胜,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这些手段,都是用来提升军队士气。
    军队作战,普通军队伤亡比达到一成,基本上就会有扩散的危险。
    精锐军队,则能达到两成或三成。
    现在太子练的这些兵,保守估计都能达到两成伤亡比,甚至更多。
    当最后一通鼓结束的时候,校场上的三百学子安静的站在原地。
    即便他们的体力已经消耗很多,可以听到许多喘粗气的声音,但每个人身姿挺拔,纹丝不动。
    “好,朕没想到,承乾在练兵一道上,竟会有如此天赋。”
    “朕没记错的话,讲武堂开课到现在,还没一个月的时间吧。”
    “这些学子,也就操练了半个多月。”
    “朕心甚慰啊。”
    李世民大声夸赞,为有这样的太子而骄傲。
    群臣们面色各异,但也随着叫好。
    李承乾神色平淡,深深的看了一眼李世民,而后躬身作揖道:“谢父皇夸赞,我准备往后在讲武堂,便按照此等方法练兵。”
    “每日操练半日,余下时间,便是学习兵法理论。”
    李世民很是爽快,道:“好,就按太子所言。”
    阅兵结束后,李世民也回了太极宫。
    临入宫时,便把房玄龄叫了过来。
    “房卿啊,你可不能总是藏着。”
    “朕记得,你已经在魏王文学馆担任大学士,有不少时日了吧。”
    “也是该稍微尽心点了,近些时日,朕也没看到魏王那边,有什么起色。”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语气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意味。
    房玄龄面色发苦,一声房卿,就是告诫他,不能再摸鱼了,要干点实事了。
    他心里也清楚,现在的讲武堂已经成了太子根基,按照如今这等练兵的方式,稍加时日,大唐讲武堂就要变成太子讲武堂。
    长久以往,别说魏王,陛下可能都要亲自下场了。
    他这个被陛下亲自指定站在魏王阵营的人,也是该要出力,协助魏王,压制太子了。
    “是,陛下,臣自当竭力辅佐魏王。”
    房玄龄的声音中带有几分苦涩。
    就现在的太子来说,还能有什么办法去压制吗。
    太子根本不在乎文官,甚至是不在乎名声,一门心思都在军队兵权上。
    对这样的太子,他能有什么好的办法
    除非
    可那样的话,陛下你确定那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玄龄,朕相信你,定是能辅佐好魏王。”
    李世民拍了拍房玄龄的肩膀,鼓励道。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