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8章
“难怪皇上这么宠爱程大人,这样的功劳,可真是前所未有,后也难追啊!”一位大臣赞叹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和羡慕。
“这红薯味道确实不赖,但要说它空前绝后,可能有点夸大了。得等它大面积种起来,每亩都能收个千把斤,那才算是真本事。”另一位大臣则显得比较谨慎,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保留。
“程大人说得那么肯定,应该不是空穴来风。皇上那么激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一位年轻的大臣插话道,他的脸上写满了对程大人的崇拜。
“对对对,程大人果真是皇上说的奇才,我之前还看错他了,真是惭愧!”一位之前对程大人有所误解的大臣感慨道,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责和懊悔。
朝堂上,大家议论纷纷。一开始还有些小议论,但很快就都转而对程大人刮目相看。他们觉得皇上对她的宠爱和重视,都是因为她真有本事。
“这红薯,朕就交给程卿和虞卿你们两位去大力推广了。相信不久之后,整个长安城,整个大唐,都会因为它而焕然一新!”李世民说完,眼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红薯在大唐广泛种植,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见大臣们都没意见,他就宣布退朝了。
程大人李清歌,一个身材高挑、面容清秀的女子,她穿着官服,显得英姿飒爽。她无奈地看了看身边的虞世南,两人相视一笑,开始了他们的红薯大业。他们先在长安城试种,然后贴出告示,说三天后要在城门口发放可以充饥的好东西。
消息一出,长安的老百姓都沸腾了。他们纷纷走出家门,聚集在一起议论纷纷。
“不知道会是什么好东西呢?”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妇人好奇地问道。
“不会是赐粮食吧?”一个瘦弱的男子满怀期待地说,“如果是粮食那可太好了!想起我娘当年因为饥饿去世,我就难过。”
“皇上仁慈,既然贴出了告示,肯定是好消息。”一个老者安慰大家说。
长安的老百姓看到告示后都议论纷纷,心里都盼着能领到粮食。他们纷纷猜测着皇上会赐予他们什么好东西,脸上露出了期待和兴奋的表情。
而在皇宫里,李世民的心腹来报告:“皇上,李义确实有谋反之心,正在集结兵马,恐怕就要动手了。”
“好,我知道了。等证据确凿,就让他的人把李义的人头送来给我!我的江山,岂能容他人觊觎!”李世民说完,脸上露出了决绝的表情。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和不容置疑的威严。
“是!”暗卫领命而去,开始悄悄布局。他们知道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安危的较量,不敢有丝毫懈怠。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自言自语道:“程卿这小子,还真不能小看了他。”他虽然奇怪自己能听到程卿的心声,但也觉得有她在身边帮忙挺有意思的。现在程卿说的话一一都应验了,他在惊讶之余又多了几分忧虑。他想着程卿在朝堂上说的那些话,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波澜。太子有龙阳之好?而且最近还会受伤?这两件事就像两块大石头压在李世民的胸口让他很不高兴。他担心太子的品行会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也担心程卿的预言会成为现实。
正当李世民沉浸在忧虑之中时,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报告:“皇上,急报!太子狩猎时坠马受重伤了!”
“什么事这么慌张?”李世民不解地正色问道。他的心中涌起一阵不祥的预感,难道程卿的预言真的成真了?
“太子骑的马受惊了,太子从马上摔下来昏迷不醒,已经被送回府里救治了。”小太监颤抖着声音回答道。
李世民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向太子府。他的心中充满了担忧和不安,不知道太子到底伤得怎么样。
到了太子府只见太子昏迷不醒寝殿里围满了御医。李世民的心沉得像铅一样重,太子这时候受伤难道真的被程卿说中了?他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但又不得不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
“太子怎么样了?”李世民沉声问御医。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和不安,他害怕听到不好的消息。
御医们面面相觑,最后一位年长的御医站出来说:“皇上,太子已经全力救治了,性命无碍。但是……”他说到这里停住了后面的话不忍心说出口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但是什么?”李世民厉声追问。他的心中已经预感到了不祥,但仍然希望听到一个好消息。
“太子右腿骨折,脚踝也受了重伤。虽然可以治好,但能不能像以前那样行动自如,就看天意了。”御医说完行礼退下。
李世民挥手让御医都退下,独自面对昏迷的太子,久久地叹息了一声。他看着太子苍白的脸庞和紧闭的双眼,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太子度过这个难关,也不知道太子的未来会怎么样。他只能默默地祈祷着,希望太子能够早日康复,重新站起来。
而另一边,红薯的推广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到了第三天,老百姓们都聚集在城门口,程卿他们按照户数分发红薯,很快就发完了。接着,他们还教大家怎么种植红薯。
听说红薯产量高又是皇上推荐的,虽然老百姓们心里有点犯嘀咕,但想到皇上的仁德,都愿意试试看。他们拿着红薯种子,听着程卿和虞世南的讲解,认真地学习着种植技巧。他们相信皇上,更相信大唐,相信这个红薯能够给他们带来丰收和希望。
“我本来还担心要费好多口舌呢,没想到这么顺利。”程卿心里暗自高兴,转头看了看虞世南,见他还是一脸激动的样子,就提醒他:“虞先生,事情已经交代下去了,我们可以回去了。”
说完,她就起身准备走。她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着,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红薯在大唐广泛种植的美好景象。
“小牧。”虞世南突然拉住她的袖子,紧张地问,“他们真的能种好吗?”他担心老百姓会因为贪吃而把红薯都吃了,耽误了种植的大事。
“放心吧,他们相信我们,更相信大唐。”程卿随口回答了一句,就离开了太子府,回到了自己的家。忙了一天,她累得不行,一进门就嚷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泡个热水澡!”她的声音中透露出疲惫和放松,仿佛已经忘记了朝堂上的纷争和太子的事情。她只想好好休息一下,享受一下属于自己的时光。
两天后,长安城里突然炸了锅,李义这家伙竟然起兵造反了!消息像野火一样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人们惊慌失措,议论纷纷。然而,还没等李义带兵杀到城下,就被自己的亲信给干掉了,脑袋还被快马送到了皇宫门口。
“报——”
一声急报,跟敲鼓似的,震得皇宫的大门都仿佛颤动了一下。一个侍卫满头大汗地冲了进来,脸色苍白,眼神中透露出紧张与焦急。
“啥事儿这么急?”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看着侍卫喘得跟狗似的,手里还提着一个木盒子,就随口问了一句。他心中已经预感到了不祥,但脸上依然保持着镇定。
“陛下,李义在城外起兵,但被他的左右护法给砍了,这是他的人头,请陛下过目。”
侍卫说完,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哎呀,还真有这事啊!”
“李义平时就不老实,没想到野心这么大!”
“人心不足蛇吞象,真是可悲可叹!”
李世民摆了摆手,让大家安静下来。他皱了皱眉,然后让侍卫把人头呈上来。侍卫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李世民往里面一看,果然是李义那张死人脸,一点声息都没有了。他皱了皱眉,闭上了眼睛,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侍卫见状,赶紧退了下去。
【我还以为这事儿得拖一阵呢,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
【长孙皇后也快不行了,这点小病,要是早点好好调养,也不至于这样啊!】
【大唐盛世,却总免不了流血牺牲,真是无奈。】
【一辈子追名逐利,最后还不是一抔黄土,还不如珍惜现在,好好享受生活呢!】
李清歌站在朝堂的一角,心里头嘀咕着。她身穿一袭淡蓝色的官服,身材高挑,面容清秀,眼神中透露出睿智与冷静。这些话不知怎的就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让他又是一阵震惊。他转头看向李清歌,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他既佩服李清歌的智谋,又心疼长孙皇后的不幸遭遇。
“朕最疼爱的长孙皇后,竟然也时日无多了。”李世民在心中暗自叹息,“这些年她操劳过度,都是朕的过错。如果早知道会这样,我一定让她好好休息。”想到这里,他决定以后要好好照顾长孙皇后,尽到做丈夫的责任。
李世民心里翻江倒海,转头问大臣们:“李义的家属,该怎么处理呢?”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
“陛下,李义谋反,应该诛灭九族,以防报复,稳定朝局!”一个大臣站出来,义正言辞地说道。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表示赞同。
【诛九族?这也太狠了!一家老小几十口人,无辜的妇女儿童怎么办?流放算了,没收他们的武器,永远不许回京,这样也翻不起什么浪来!】李清歌在心里暗自嘀咕着。她虽然是个女子,但性格刚毅,心思细腻。她不忍心看到无辜的人受到牵连。
李世民瞪了大家一眼,谋反这事儿确实让他火大。但想到自己的仁政,他还是不忍心大开杀戒。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地说道:“传旨:李义的部下编入李清歌的麾下;家属妇人之流,流放边疆,永远不得返回洛阳。”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威严和不容置疑。
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点头称是,心中对李世民的宽仁感到敬佩。他们知道,现在的局势已经不允许再杀人了。李世民的选择是明智的,也是仁慈的。
【李世民这家伙,心胸还挺宽广的嘛。】李清歌在心里吐槽着,【我心里想的他都知道?这家伙平时看着憨憨的,关键时刻还挺清醒的嘛。】她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还是对李世民充满了敬意和佩服。她知道,李世民是一个有智慧、有胸怀的皇帝。
散朝没多久,就传来太子苏醒的消息。李世民二话不说,硬拉着李清歌去了太子府。他一脸焦急和担忧,显然对太子的伤势非常关心。
【干嘛拉我去?你儿子病了跟我有啥关系!】李清歌一路上腹诽不断,【刚夸他不憨现在又犯傻了!我跟李承干八竿子打不着边儿你拉我干啥?你脑子里是不是进水了!】她虽然嘴上抱怨着,但心里还是明白李世民的用意。她知道,李世民是希望她能帮忙看看太子的伤势,给出一些建议。
到了太子府,李清歌看到李承干躺在床上,眼神空洞无神,跟早上开会时完全两样。看到李世民来了,他勉强想爬起来行礼。但李世民按住他让他好好躺着。
“我的腿没知觉了怕是废了。”李承干看着李世民的脸色小心翼翼地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和不安。他知道自己的位置虽然尊贵但也危险要是真残废了以后可咋整?
“太医看过了没事儿的你好好养伤就行。”李世民安慰他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温柔和关怀。他知道李承干的担心和不安,但他也相信太医的医术和判断。
【担心啥?府里那么多伶人陪你解闷儿呢。腿瘸了也不影响大局。】李清歌在心里偷着乐。她对李承干没啥感觉,但看着李世民的表情倒是挺好奇的。她想知道他知道真相后会是啥反应。因为她知道,太子李承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他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势力和阴谋。而这一切,都将在未来的日子里逐渐浮出水面。
李世民的心结
李世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心爱的儿子竟然走到了谋反的边缘!这事儿虽然还没真发生,但听李清歌这么一说,他还是惊得不行。他再看向李承干,眼神里已经带上了怒气和不解。这个儿子,一向温顺,怎么会生出这样的心思?
“阿爷。”李承干一头雾水,以为自己又做错了啥,声音小得跟蚊子似的。他看着李世民,眼中满是惶恐和不解。他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为什么阿爷会用这样的眼神看自己。
“太子你好好休息吧,朕改天再来看你。”李世民说完转身就走,心里乱得像团麻,不知道该咋办。他走出太子府,脚步沉重,心情复杂。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心爱的儿子竟然会生出谋反的心思。这让他感到痛心,也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教育方式。
李清歌跟在后头,心里直嘀咕:“这李世民,到底在想啥呢?不是要来见他那傻儿子李承干吗?见了又不说句话!”她摇了摇头,对李世民的举动感到不解。但她也知道,这是皇家的家务事,她一个外人也不好插手。
“唉,算了,跟我没啥关系,我还是回去享受我的按摩时光吧!”李清歌叹了口气,转身准备离开。她虽然是个女官,但也是个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她知道,这些皇家的事情,她管不了,也不想管。
李世民听到李清歌的腹诽,心里更加烦躁。这李清歌,到这时候了还只想着自己,完全不把皇上当回事儿。可他也拿她没办法,毕竟李清歌是他的得力助手,也是他信任的人。他只能摇了摇头,继续往前走。
时间飞逝,李承干的伤慢慢好了起来,但伤到了筋骨,右腿落下了个跛脚的毛病。他的性子也变得越来越沉闷,不再像以前那样活泼开朗。他整天呆在太子府里,很少出门,也很少与人交流。
李世民开始担心起太子之位的问题来。他知道,李承干的腿伤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地位,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大唐的未来。他开始考虑是否要废掉李承干的太子之位,另选他人。
【这李世民也是傻,天天想着太子的腿,早晚都得废,有啥好愁的。】李清歌在心里嘀咕着,【太子这命啊,天生平庸,不是靠两条腿健全就能改变的。】她摇了摇头,对李世民的担忧感到不解。她知道,历史书上写的,这太子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即使腿不受伤,也难以担当大任。
【他该多想想国家大事,大旱、突厥这些事儿都火烧眉毛了,哪还有空管这些。】李清歌继续在心里腹诽着,【太子这德行,根本撑不起大唐的盛世,要是让他掌权,那才是灾难呢,几十年的心血都得打水漂,大唐非得衰败不可。】
朝堂上,李清歌看李世民为太子的事发愁,就知道他又在琢磨这事儿了。她本来就对李承干没啥感觉,更知道历史书上写的,这太子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她摇了摇头,对李世民的担忧感到无奈。
李世民听到李清歌的话,收回思绪,心里一震。‘是啊,承干虽然没犯啥大错,但能力确实一般,把大唐交给他,能行吗?’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真的要废掉李承干的太子之位。
他心里明白承干不是当皇帝的料,但念在他是长孙皇后生的长子,还是忍不住偏爱。他想起长孙皇后的温柔和贤惠,心里一阵酸楚。‘希望承干以后能争气点,别辜负了我和皇后的期望。’他在心里默默祈祷着。
李世民还是想给承干一个机会,毕竟他是自己的儿子,也是长孙皇后的希望。最近烦心事儿太多,他自己都有点儿动摇了。再加上大哥李建成虽然死了一年多,但余党还在,让他如芒在背。他开始考虑是否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也为大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是没别的事儿,大家就都散了吧!”李世民挥挥手,准备走人。他不想再讨论太子的事情,因为每次讨论都会让他感到心烦意乱。
“皇上,不好了!”一个小太监急匆匆地跑进来,打破了朝堂的宁静。
李世民强忍着怒气问:“啥事儿这么急?快说!”他看着小太监,眼中闪过一丝不悦。
“皇后娘娘晕倒了,侍女在她手帕上发现了血。”小太监颤抖着声音说道。
【咳血了,长孙皇后怕是时日无多了。】李清歌在心里暗自叹息,【那时候的人啊,生活条件差,医术也不发达,所以寿命都短。】她开始为长孙皇后的病情感到担忧。
【李世民自己也在贞观二十三年去世了,但比长孙皇后还是多活了些年。】李清歌继续在心里想着,【幸好他晚年没怎么管事,亲眼看到了大唐的繁华。要是再多活个几十年,说不定自己就把基业给败了!】她开始为李世民的未来感到担忧。
李清歌听说长孙皇后咳血,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她虽然和长孙皇后接触不多,但也知道她是个温柔贤惠的女人,是大唐的贤后。她开始为长孙皇后的病情感到焦虑。
“快走!”李世民拉着李清歌就往皇后寝宫赶。他心急如焚,只想快点见到长孙皇后,确认她的安危。
路上,李世民心里乱糟糟的:‘皇后还年轻啊,怎么就像清歌说的那样,要不行了呢?’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是否真的如李清歌所说,长孙皇后的时日不多了。
‘皇后以前身体挺好的,都是因为我登基以后她太操劳了才累垮的。怎么会这样呢!’他开始自责起来,认为是自己让长孙皇后过于操劳才导致她病倒的。
‘清歌说我贞观二十三年会死,晚年还会昏庸无道,这怎么可能呢?’他开始怀疑李清歌的话,认为自己还年轻力壮,不可能那么早去世。
‘我只希望能活到二十二岁,亲眼看看大唐的盛世,那就算死也值了。’他在心里默默祈祷着,希望自己能够亲眼见证大唐的繁华。
李世民收敛思绪,现在最重要的是皇后的安危。他加快了脚步,只想快点见到长孙皇后。
‘我的皇后啊,是我登基以来最贴心的人,你可千万不能有事啊!’他在心里默默祈祷着,希望长孙皇后能够平安无事。
李清歌跟在后面,看着李世民焦急的背影,心里也是一阵感慨。她知道长孙皇后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也知道他此刻的焦急和担忧。她开始为长孙皇后的病情感到更加担忧,同时也为李世民的未来感到一丝忧虑。
‘长孙皇后病重又拉我一起去!上次承干也这样!我跟他们有啥关系啊?带我干啥?还不如叫太子来,母子相见,皇后心情还能好点儿。’李清歌在心里腹诽着,但还是加快了脚步,紧跟着李世民往皇后寝宫赶去。她知道,此刻的李世民需要她的陪伴和支持。
“把李承干叫到这来,母后病得这么重,做儿子的怎么能不在床边照顾呢?”李世民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皇后的深深关切,以及对太子未能尽孝的微微责备。
走到寝宫门口,李世民突然停下,转头对侍从说:“去吧。”侍从应了声,急匆匆行了个礼,就赶紧跑去请李承干了。阳光从云层中透出,洒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上,却似乎无法驱散李世民心中的忧虑。
【真奇怪,我心里才那么一想,李世民竟然就照做了。】清歌心想,【这家伙就像是能读心一样,不过嘛,做皇帝的要是连这点心思都猜不透,那可就是真平庸了。】她微微侧头,目光中带着一丝玩味,仿佛对世间一切都抱有淡淡的好奇与疏离。【管他呢,李世民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我办完事就走人。】
清歌也没多想,就跟着李世民走进了寝宫。寝宫内,轻纱曼舞,香气缭绕,一派宁静祥和,与外界的喧嚣截然不同。
李世民心里其实有点不好意思,暗暗想:“作为君主,这点小事都做不到,那我可真是个庸才了。”他偷偷瞄了清歌一眼,心里琢磨不清清歌那话是夸他还是损他。清歌的面容平静,眼神中却似乎藏着千言万语,让他捉摸不透。【算了,皇后要紧,我可不是那种斤斤计较的人。】
这么想着,他们已经走到了正殿。殿内,烛光摇曳,映照出一幅幅古朴的壁画,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沧桑。
“皇上!皇上!”宫女们一见皇帝来了,齐声呼喊,声音中带着敬畏与喜悦。她们纷纷行礼,动作整齐划一,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
李世民微微点头作为回应,他的目光扫过宫女们,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岁月匆匆,这些宫女们也陪伴了他多年,如今皇后病重,他更感到时光的无情。
这时,皇后已经苏醒了,她靠坐在床榻上,面色苍白,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坚韧与温柔。看到皇帝突然出现在眼前,她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陛下。”她的声音因为身体虚弱而显得细弱无力,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深情。
皇后想挣扎着起来行礼,李世民连忙制止:“皇后好好休息,别讲究这些虚礼了。”他轻轻按住皇后的肩膀,让她靠得更舒服一些。
皇后依言躺下,轻轻叹了口气:“这半个月来,我已经晕过去两次了,我这身子,怕是撑不了多久了。”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与哀伤,但更多的是对丈夫和儿子的深深眷恋。
李世民紧紧握住皇后的手,坚定地说:“皇后别说这种不吉利的话,我要活多久,你就陪我多久,我们要一起活到一百岁。”他的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仿佛要将所有的病痛与不幸都挡在门外。
皇后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忧虑地说:“臣妾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我不怕死,只是放心不下陛下和承干。这孩子不是当皇帝的料,如果他将来有什么过错,希望陛下能念及臣妾,饶恕他。”她的眼中闪烁着泪光,那是对未来的深深忧虑与不舍。
李世民听了,心里也是一阵酸楚。他轻轻抚摸着皇后的手,仿佛要将所有的安慰与力量都传递给她。“皇后……”他轻声呼唤,却一时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承干也是我的儿子,我一定会好好待他的。就算他资质平庸也没关系,只要他肯上进、勤劳,不胡思乱想,太子之位还是他的。”李世民郑重承诺,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慈爱。
“谢陛下。”皇后听了这话,心里稍微安定了些。她闭上眼睛,仿佛要将这份承诺深深烙印在心底。
作为母亲,皇后对儿子的爱深沉而长远,她担心承干的未来,希望就算自己不在了,他也能过得好。这份爱超越了生死与权势,只愿儿子能平安顺遂。
【可惜啊,承干的父母都不是普通人,怎么偏偏儿子就不成器呢!】清歌在心里暗暗叹息。她目光深邃地看向皇后与李世民,仿佛能穿透时光的迷雾。【你们虽然为他操碎了心,可他未必领情。而且,这家伙还有断袖之癖,不日还将做出谋反这等大事!】她的心中充满了对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长孙皇后的病,恐怕也是因为太担心儿子了才落下的。虽然咳得很厉害,但如果有好药,再加上精心调养,说不定还能多活几年。】清歌一边想着,一边注意到了刚刚进来的李承干。他的步伐匆匆,眼中带着一丝慌乱与不安。
“母后,阿爷。”李承干恭敬地行礼,但看到清歌时,眼中却闪过一丝敌意。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对这个突然出现在他生活中的女子的戒备与不满。
清歌没有理会李承干的敌意,只是静静地和他对视着。她的眼神平静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这傻太子瞪我干嘛?我又没得罪他!】清歌心里有点无奈,【我又不是自愿来的,我是程家的长子,又不是皇帝的儿子,怎么可能跟他争皇位?就算他要把皇位给我,我还不稀罕呢。难怪他最后会被废掉,一点容人的气度都没有。】
皇后温柔地呼唤着承干,她的声音虽然细弱,但却充满了母爱的温暖。“承干啊,你最近都瘦了,别老是贪玩,要勤奋学习才对得起你阿爷的期望。”她语重心长地说,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承干虽然听得不耐烦,但对皇后还是敬爱有加,恭敬地应着。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愧疚与自责,仿佛意识到自己并未能尽到应有的孝心。
【真正的孝顺应该是时刻陪伴在母后身边才对,而不是等到召唤了才过来。】清歌心中暗自评价着承干的孝心,【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他的病能有所缓解也是好事。我记得大学时室友咳嗽得厉害,他妈妈找老中医开了个方子……】
清歌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药方:【陈皮六钱、党参十钱、石斛十钱、麦冬九钱、甘草六钱、银花十钱、虎杖二钱,慢火熬制两个小时,早晚各服一次,两周内应该能看到效果。】她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想要将这个药方告诉皇后,但又犹豫着是否应该插手这段历史的进程。
【如果长孙皇后能喝上这药,说不定真能多活几年呢。但我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历史早已注定,她早晚要走,与我何干。】清歌虽然心里这么想,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她看着皇后苍白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怜惜与无奈。
李清歌心里头怕麻烦,担心自己一开了口,皇上又要追问个不停,尤其是他对李承干那事儿也没啥兴趣。她本就不喜欢掺和朝政那滩浑水,只想清静点,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自在。她微微蹙眉,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无奈,仿佛能洞察人心的李世民看出她的心思,暗暗松了口气,想着既然长孙皇后的病还有救,哪怕能多活几年也是极好的。他默默记下了那药方,打算好好试试,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激与期待。
民间那边,大伙儿忙活了大半个月,种的番薯苗终于冒出了嫩绿的小芽。这消息传到宫里,朝堂上下一片欢腾,仿佛整个宫廷都被这股喜悦的气息所感染。
“太好了!只要保持水分充足,今年肯定是个大丰收!”一位大臣兴奋地说道,他的脸上洋溢着期待与激动。
“我家地里的番薯也发芽了,想着就激动!”另一位大臣接话道,他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就等着秋收那天了!”更多人纷纷附和,朝堂上热闹得跟过年似的。虽然还没见到成果,但这份创新的喜悦已经让大家兴奋不已,仿佛预示着大唐即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丰收之年。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嘴角也忍不住上扬。他环视着朝堂上的大臣们,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欣慰与自豪。然而,在这份喜悦之中,他也察觉到了李清歌心中的那份淡然与超脱。
【乡下人的这点小成就,有啥好稀奇的!我懂的农作物多了去了,哪个不是千斤的产量。】李清歌在心里暗自嘀咕,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屑与轻蔑,仿佛对这些大臣们的兴奋与激动毫不在意。
【你们只知道番薯能吃,却不知道它的叶子也是美味佳肴。炒一炒,加点盐,那味道绝了!】她继续在心里腹诽,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仿佛对这些大臣们的无知与浅薄感到好笑。
【懒得跟你们说这些,世民事儿多,就为这一番薯折腾我好几天,要是再知道别的,我还哪有时间玩乐!】她心中暗自抱怨,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无奈与烦躁,仿佛对这些朝政琐事感到厌烦与厌倦。
李世民听到这些腹诽,心里暗笑:“这小子肚子里果然有货,不是一般人。”他欣赏地看着李清歌,眼中闪烁着一种莫名的光芒,仿佛对她有着别样的期待与看重。
“听说麦子也能产千斤,真是奇了!还有番薯叶能吃,我竟是孤陋寡闻了。得广开言路,多学习别国的长处,让大唐更加繁荣昌盛。”李世民大声说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与决心,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唐未来的盛世景象。
他转头看向李清歌,眼中闪烁着一种期待与看重:“你脑袋里装的东西,可别藏着掖着啊。”他的话语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慈爱,仿佛对李清歌有着别样的期许与信任。
李世民心里描绘着盛世蓝图,心情大好,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退朝后,他特意留下李清歌,想要与她共赏御花园的美景。
【李世民怎么老找我?不会是对我有啥特别的想法吧?】李清歌心里暗自嘀咕,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警惕与戒备,仿佛对李世民的举动感到不解与疑惑。
【我可不喜欢男的,程府里漂亮丫鬟多的是,哪个不比他强!】她继续在心里腹诽,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仿佛对李世民的性别取向感到好笑与不屑。
【可怕!】她心中暗自惊叹,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无奈与烦躁,仿佛对李世民的纠缠感到厌烦与厌倦。
然而,李世民却在一旁听到李清歌的这些念头,差点没笑出声来。这小子老是怀疑自己的性取向,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自己堂堂七尺男儿,儿孙成群,哪会有这等荒唐念头。他摇了摇头,笑着邀请道:“清歌,陪朕去御花园走走吧。”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慈爱,仿佛对李清歌有着别样的看重与期待。
“遵旨。”李清歌虽然想回家享清闲,但也不敢抗旨。她无奈地叹了口气,跟着李世民走进了御花园。御花园内,花香四溢,绿树成荫,仿佛一片人间仙境。然而,李清歌却无心欣赏这些美景,她的心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朝政的厌倦。
两人边走边聊,李世民随口问道:“你今年多大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关切与慈爱,仿佛对李清歌的成长与未来充满了期待。
“十六。”李清歌想了想回答道。她的声音中带着一种淡然与超脱,仿佛对年龄与成长并不在意。然而,她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坚定与执着,仿佛有着自己的追求与理想。
“哈哈,年少有为啊,真是个奇才!也该考虑婚事了,有没有心仪的姑娘啊?”李世民问得意味深长,这是在无声地回应李清歌之前的误会。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期待与看重,仿佛对李清歌的婚事有着别样的关心与期待。
“谢陛下关心,臣还年轻,应以国事为重,儿女私情暂且放在一边。”李清歌的回答正合李世民的心意,他摸着胡子大笑起来。他的笑声中充满了欣慰与自豪,仿佛对李清歌的懂事与成熟感到满意与赞赏。
“好样的!男儿志在四方,朕不逼你。以后要是有了意中人,尽管告诉朕,朕给你做主。”李世民的话语中带着一种坚定与决心,仿佛对李清歌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与看重。
“谢陛下!”李清歌恭敬地答道。她的心中却泛起了涟漪:【李世民今天怎么突然问起婚事来了?他自己的儿女还没安排好呢,哪顾得上我?】【我心仪的人,自己会去追求,哪用得着他来操心?】【你老人家有空还是多想想国家大事吧,别忘了周围还有那么多危机呢。】她的心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朝政的厌倦,仿佛想要逃离这个束缚她的宫廷与权力斗争的漩涡。
然而,表面上李清歌还是一副恭敬的样子,李世民看在眼里,心里暗道:这小子胆子不小,屡次轻视我的好意,真是世间罕见。他欣赏地看着李清歌,眼中闪烁着一种莫名的光芒,仿佛对她有着别样的期待与看重。他知道,李清歌并非池中之物,她有着自己的追求与理想,也有着超越常人的智慧与才华。他期待着李清歌能够在未来为大唐做出更大的贡献,也为她自己的命运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两人走到金鱼池边,鱼儿们争相跃出水面抢食。这里离太子府已经不远了,但李清歌却并没有在意这些。她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也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她知道,只有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与风采。而在这个宫廷与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她必须保持清醒与坚定,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难怪皇上这么宠爱程大人,这样的功劳,可真是前所未有,后也难追啊!”一位大臣赞叹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和羡慕。
“这红薯味道确实不赖,但要说它空前绝后,可能有点夸大了。得等它大面积种起来,每亩都能收个千把斤,那才算是真本事。”另一位大臣则显得比较谨慎,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保留。
“程大人说得那么肯定,应该不是空穴来风。皇上那么激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一位年轻的大臣插话道,他的脸上写满了对程大人的崇拜。
“对对对,程大人果真是皇上说的奇才,我之前还看错他了,真是惭愧!”一位之前对程大人有所误解的大臣感慨道,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责和懊悔。
朝堂上,大家议论纷纷。一开始还有些小议论,但很快就都转而对程大人刮目相看。他们觉得皇上对她的宠爱和重视,都是因为她真有本事。
“这红薯,朕就交给程卿和虞卿你们两位去大力推广了。相信不久之后,整个长安城,整个大唐,都会因为它而焕然一新!”李世民说完,眼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红薯在大唐广泛种植,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见大臣们都没意见,他就宣布退朝了。
程大人李清歌,一个身材高挑、面容清秀的女子,她穿着官服,显得英姿飒爽。她无奈地看了看身边的虞世南,两人相视一笑,开始了他们的红薯大业。他们先在长安城试种,然后贴出告示,说三天后要在城门口发放可以充饥的好东西。
消息一出,长安的老百姓都沸腾了。他们纷纷走出家门,聚集在一起议论纷纷。
“不知道会是什么好东西呢?”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妇人好奇地问道。
“不会是赐粮食吧?”一个瘦弱的男子满怀期待地说,“如果是粮食那可太好了!想起我娘当年因为饥饿去世,我就难过。”
“皇上仁慈,既然贴出了告示,肯定是好消息。”一个老者安慰大家说。
长安的老百姓看到告示后都议论纷纷,心里都盼着能领到粮食。他们纷纷猜测着皇上会赐予他们什么好东西,脸上露出了期待和兴奋的表情。
而在皇宫里,李世民的心腹来报告:“皇上,李义确实有谋反之心,正在集结兵马,恐怕就要动手了。”
“好,我知道了。等证据确凿,就让他的人把李义的人头送来给我!我的江山,岂能容他人觊觎!”李世民说完,脸上露出了决绝的表情。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和不容置疑的威严。
“是!”暗卫领命而去,开始悄悄布局。他们知道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安危的较量,不敢有丝毫懈怠。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自言自语道:“程卿这小子,还真不能小看了他。”他虽然奇怪自己能听到程卿的心声,但也觉得有她在身边帮忙挺有意思的。现在程卿说的话一一都应验了,他在惊讶之余又多了几分忧虑。他想着程卿在朝堂上说的那些话,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波澜。太子有龙阳之好?而且最近还会受伤?这两件事就像两块大石头压在李世民的胸口让他很不高兴。他担心太子的品行会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也担心程卿的预言会成为现实。
正当李世民沉浸在忧虑之中时,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报告:“皇上,急报!太子狩猎时坠马受重伤了!”
“什么事这么慌张?”李世民不解地正色问道。他的心中涌起一阵不祥的预感,难道程卿的预言真的成真了?
“太子骑的马受惊了,太子从马上摔下来昏迷不醒,已经被送回府里救治了。”小太监颤抖着声音回答道。
李世民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向太子府。他的心中充满了担忧和不安,不知道太子到底伤得怎么样。
到了太子府只见太子昏迷不醒寝殿里围满了御医。李世民的心沉得像铅一样重,太子这时候受伤难道真的被程卿说中了?他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但又不得不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
“太子怎么样了?”李世民沉声问御医。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和不安,他害怕听到不好的消息。
御医们面面相觑,最后一位年长的御医站出来说:“皇上,太子已经全力救治了,性命无碍。但是……”他说到这里停住了后面的话不忍心说出口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但是什么?”李世民厉声追问。他的心中已经预感到了不祥,但仍然希望听到一个好消息。
“太子右腿骨折,脚踝也受了重伤。虽然可以治好,但能不能像以前那样行动自如,就看天意了。”御医说完行礼退下。
李世民挥手让御医都退下,独自面对昏迷的太子,久久地叹息了一声。他看着太子苍白的脸庞和紧闭的双眼,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太子度过这个难关,也不知道太子的未来会怎么样。他只能默默地祈祷着,希望太子能够早日康复,重新站起来。
而另一边,红薯的推广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到了第三天,老百姓们都聚集在城门口,程卿他们按照户数分发红薯,很快就发完了。接着,他们还教大家怎么种植红薯。
听说红薯产量高又是皇上推荐的,虽然老百姓们心里有点犯嘀咕,但想到皇上的仁德,都愿意试试看。他们拿着红薯种子,听着程卿和虞世南的讲解,认真地学习着种植技巧。他们相信皇上,更相信大唐,相信这个红薯能够给他们带来丰收和希望。
“我本来还担心要费好多口舌呢,没想到这么顺利。”程卿心里暗自高兴,转头看了看虞世南,见他还是一脸激动的样子,就提醒他:“虞先生,事情已经交代下去了,我们可以回去了。”
说完,她就起身准备走。她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着,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红薯在大唐广泛种植的美好景象。
“小牧。”虞世南突然拉住她的袖子,紧张地问,“他们真的能种好吗?”他担心老百姓会因为贪吃而把红薯都吃了,耽误了种植的大事。
“放心吧,他们相信我们,更相信大唐。”程卿随口回答了一句,就离开了太子府,回到了自己的家。忙了一天,她累得不行,一进门就嚷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泡个热水澡!”她的声音中透露出疲惫和放松,仿佛已经忘记了朝堂上的纷争和太子的事情。她只想好好休息一下,享受一下属于自己的时光。
两天后,长安城里突然炸了锅,李义这家伙竟然起兵造反了!消息像野火一样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人们惊慌失措,议论纷纷。然而,还没等李义带兵杀到城下,就被自己的亲信给干掉了,脑袋还被快马送到了皇宫门口。
“报——”
一声急报,跟敲鼓似的,震得皇宫的大门都仿佛颤动了一下。一个侍卫满头大汗地冲了进来,脸色苍白,眼神中透露出紧张与焦急。
“啥事儿这么急?”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看着侍卫喘得跟狗似的,手里还提着一个木盒子,就随口问了一句。他心中已经预感到了不祥,但脸上依然保持着镇定。
“陛下,李义在城外起兵,但被他的左右护法给砍了,这是他的人头,请陛下过目。”
侍卫说完,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哎呀,还真有这事啊!”
“李义平时就不老实,没想到野心这么大!”
“人心不足蛇吞象,真是可悲可叹!”
李世民摆了摆手,让大家安静下来。他皱了皱眉,然后让侍卫把人头呈上来。侍卫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李世民往里面一看,果然是李义那张死人脸,一点声息都没有了。他皱了皱眉,闭上了眼睛,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侍卫见状,赶紧退了下去。
【我还以为这事儿得拖一阵呢,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
【长孙皇后也快不行了,这点小病,要是早点好好调养,也不至于这样啊!】
【大唐盛世,却总免不了流血牺牲,真是无奈。】
【一辈子追名逐利,最后还不是一抔黄土,还不如珍惜现在,好好享受生活呢!】
李清歌站在朝堂的一角,心里头嘀咕着。她身穿一袭淡蓝色的官服,身材高挑,面容清秀,眼神中透露出睿智与冷静。这些话不知怎的就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让他又是一阵震惊。他转头看向李清歌,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他既佩服李清歌的智谋,又心疼长孙皇后的不幸遭遇。
“朕最疼爱的长孙皇后,竟然也时日无多了。”李世民在心中暗自叹息,“这些年她操劳过度,都是朕的过错。如果早知道会这样,我一定让她好好休息。”想到这里,他决定以后要好好照顾长孙皇后,尽到做丈夫的责任。
李世民心里翻江倒海,转头问大臣们:“李义的家属,该怎么处理呢?”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
“陛下,李义谋反,应该诛灭九族,以防报复,稳定朝局!”一个大臣站出来,义正言辞地说道。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表示赞同。
【诛九族?这也太狠了!一家老小几十口人,无辜的妇女儿童怎么办?流放算了,没收他们的武器,永远不许回京,这样也翻不起什么浪来!】李清歌在心里暗自嘀咕着。她虽然是个女子,但性格刚毅,心思细腻。她不忍心看到无辜的人受到牵连。
李世民瞪了大家一眼,谋反这事儿确实让他火大。但想到自己的仁政,他还是不忍心大开杀戒。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地说道:“传旨:李义的部下编入李清歌的麾下;家属妇人之流,流放边疆,永远不得返回洛阳。”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威严和不容置疑。
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点头称是,心中对李世民的宽仁感到敬佩。他们知道,现在的局势已经不允许再杀人了。李世民的选择是明智的,也是仁慈的。
【李世民这家伙,心胸还挺宽广的嘛。】李清歌在心里吐槽着,【我心里想的他都知道?这家伙平时看着憨憨的,关键时刻还挺清醒的嘛。】她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还是对李世民充满了敬意和佩服。她知道,李世民是一个有智慧、有胸怀的皇帝。
散朝没多久,就传来太子苏醒的消息。李世民二话不说,硬拉着李清歌去了太子府。他一脸焦急和担忧,显然对太子的伤势非常关心。
【干嘛拉我去?你儿子病了跟我有啥关系!】李清歌一路上腹诽不断,【刚夸他不憨现在又犯傻了!我跟李承干八竿子打不着边儿你拉我干啥?你脑子里是不是进水了!】她虽然嘴上抱怨着,但心里还是明白李世民的用意。她知道,李世民是希望她能帮忙看看太子的伤势,给出一些建议。
到了太子府,李清歌看到李承干躺在床上,眼神空洞无神,跟早上开会时完全两样。看到李世民来了,他勉强想爬起来行礼。但李世民按住他让他好好躺着。
“我的腿没知觉了怕是废了。”李承干看着李世民的脸色小心翼翼地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和不安。他知道自己的位置虽然尊贵但也危险要是真残废了以后可咋整?
“太医看过了没事儿的你好好养伤就行。”李世民安慰他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温柔和关怀。他知道李承干的担心和不安,但他也相信太医的医术和判断。
【担心啥?府里那么多伶人陪你解闷儿呢。腿瘸了也不影响大局。】李清歌在心里偷着乐。她对李承干没啥感觉,但看着李世民的表情倒是挺好奇的。她想知道他知道真相后会是啥反应。因为她知道,太子李承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他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势力和阴谋。而这一切,都将在未来的日子里逐渐浮出水面。
李世民的心结
李世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心爱的儿子竟然走到了谋反的边缘!这事儿虽然还没真发生,但听李清歌这么一说,他还是惊得不行。他再看向李承干,眼神里已经带上了怒气和不解。这个儿子,一向温顺,怎么会生出这样的心思?
“阿爷。”李承干一头雾水,以为自己又做错了啥,声音小得跟蚊子似的。他看着李世民,眼中满是惶恐和不解。他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为什么阿爷会用这样的眼神看自己。
“太子你好好休息吧,朕改天再来看你。”李世民说完转身就走,心里乱得像团麻,不知道该咋办。他走出太子府,脚步沉重,心情复杂。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心爱的儿子竟然会生出谋反的心思。这让他感到痛心,也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教育方式。
李清歌跟在后头,心里直嘀咕:“这李世民,到底在想啥呢?不是要来见他那傻儿子李承干吗?见了又不说句话!”她摇了摇头,对李世民的举动感到不解。但她也知道,这是皇家的家务事,她一个外人也不好插手。
“唉,算了,跟我没啥关系,我还是回去享受我的按摩时光吧!”李清歌叹了口气,转身准备离开。她虽然是个女官,但也是个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她知道,这些皇家的事情,她管不了,也不想管。
李世民听到李清歌的腹诽,心里更加烦躁。这李清歌,到这时候了还只想着自己,完全不把皇上当回事儿。可他也拿她没办法,毕竟李清歌是他的得力助手,也是他信任的人。他只能摇了摇头,继续往前走。
时间飞逝,李承干的伤慢慢好了起来,但伤到了筋骨,右腿落下了个跛脚的毛病。他的性子也变得越来越沉闷,不再像以前那样活泼开朗。他整天呆在太子府里,很少出门,也很少与人交流。
李世民开始担心起太子之位的问题来。他知道,李承干的腿伤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地位,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大唐的未来。他开始考虑是否要废掉李承干的太子之位,另选他人。
【这李世民也是傻,天天想着太子的腿,早晚都得废,有啥好愁的。】李清歌在心里嘀咕着,【太子这命啊,天生平庸,不是靠两条腿健全就能改变的。】她摇了摇头,对李世民的担忧感到不解。她知道,历史书上写的,这太子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即使腿不受伤,也难以担当大任。
【他该多想想国家大事,大旱、突厥这些事儿都火烧眉毛了,哪还有空管这些。】李清歌继续在心里腹诽着,【太子这德行,根本撑不起大唐的盛世,要是让他掌权,那才是灾难呢,几十年的心血都得打水漂,大唐非得衰败不可。】
朝堂上,李清歌看李世民为太子的事发愁,就知道他又在琢磨这事儿了。她本来就对李承干没啥感觉,更知道历史书上写的,这太子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她摇了摇头,对李世民的担忧感到无奈。
李世民听到李清歌的话,收回思绪,心里一震。‘是啊,承干虽然没犯啥大错,但能力确实一般,把大唐交给他,能行吗?’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真的要废掉李承干的太子之位。
他心里明白承干不是当皇帝的料,但念在他是长孙皇后生的长子,还是忍不住偏爱。他想起长孙皇后的温柔和贤惠,心里一阵酸楚。‘希望承干以后能争气点,别辜负了我和皇后的期望。’他在心里默默祈祷着。
李世民还是想给承干一个机会,毕竟他是自己的儿子,也是长孙皇后的希望。最近烦心事儿太多,他自己都有点儿动摇了。再加上大哥李建成虽然死了一年多,但余党还在,让他如芒在背。他开始考虑是否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也为大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是没别的事儿,大家就都散了吧!”李世民挥挥手,准备走人。他不想再讨论太子的事情,因为每次讨论都会让他感到心烦意乱。
“皇上,不好了!”一个小太监急匆匆地跑进来,打破了朝堂的宁静。
李世民强忍着怒气问:“啥事儿这么急?快说!”他看着小太监,眼中闪过一丝不悦。
“皇后娘娘晕倒了,侍女在她手帕上发现了血。”小太监颤抖着声音说道。
【咳血了,长孙皇后怕是时日无多了。】李清歌在心里暗自叹息,【那时候的人啊,生活条件差,医术也不发达,所以寿命都短。】她开始为长孙皇后的病情感到担忧。
【李世民自己也在贞观二十三年去世了,但比长孙皇后还是多活了些年。】李清歌继续在心里想着,【幸好他晚年没怎么管事,亲眼看到了大唐的繁华。要是再多活个几十年,说不定自己就把基业给败了!】她开始为李世民的未来感到担忧。
李清歌听说长孙皇后咳血,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她虽然和长孙皇后接触不多,但也知道她是个温柔贤惠的女人,是大唐的贤后。她开始为长孙皇后的病情感到焦虑。
“快走!”李世民拉着李清歌就往皇后寝宫赶。他心急如焚,只想快点见到长孙皇后,确认她的安危。
路上,李世民心里乱糟糟的:‘皇后还年轻啊,怎么就像清歌说的那样,要不行了呢?’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是否真的如李清歌所说,长孙皇后的时日不多了。
‘皇后以前身体挺好的,都是因为我登基以后她太操劳了才累垮的。怎么会这样呢!’他开始自责起来,认为是自己让长孙皇后过于操劳才导致她病倒的。
‘清歌说我贞观二十三年会死,晚年还会昏庸无道,这怎么可能呢?’他开始怀疑李清歌的话,认为自己还年轻力壮,不可能那么早去世。
‘我只希望能活到二十二岁,亲眼看看大唐的盛世,那就算死也值了。’他在心里默默祈祷着,希望自己能够亲眼见证大唐的繁华。
李世民收敛思绪,现在最重要的是皇后的安危。他加快了脚步,只想快点见到长孙皇后。
‘我的皇后啊,是我登基以来最贴心的人,你可千万不能有事啊!’他在心里默默祈祷着,希望长孙皇后能够平安无事。
李清歌跟在后面,看着李世民焦急的背影,心里也是一阵感慨。她知道长孙皇后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也知道他此刻的焦急和担忧。她开始为长孙皇后的病情感到更加担忧,同时也为李世民的未来感到一丝忧虑。
‘长孙皇后病重又拉我一起去!上次承干也这样!我跟他们有啥关系啊?带我干啥?还不如叫太子来,母子相见,皇后心情还能好点儿。’李清歌在心里腹诽着,但还是加快了脚步,紧跟着李世民往皇后寝宫赶去。她知道,此刻的李世民需要她的陪伴和支持。
“把李承干叫到这来,母后病得这么重,做儿子的怎么能不在床边照顾呢?”李世民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皇后的深深关切,以及对太子未能尽孝的微微责备。
走到寝宫门口,李世民突然停下,转头对侍从说:“去吧。”侍从应了声,急匆匆行了个礼,就赶紧跑去请李承干了。阳光从云层中透出,洒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上,却似乎无法驱散李世民心中的忧虑。
【真奇怪,我心里才那么一想,李世民竟然就照做了。】清歌心想,【这家伙就像是能读心一样,不过嘛,做皇帝的要是连这点心思都猜不透,那可就是真平庸了。】她微微侧头,目光中带着一丝玩味,仿佛对世间一切都抱有淡淡的好奇与疏离。【管他呢,李世民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我办完事就走人。】
清歌也没多想,就跟着李世民走进了寝宫。寝宫内,轻纱曼舞,香气缭绕,一派宁静祥和,与外界的喧嚣截然不同。
李世民心里其实有点不好意思,暗暗想:“作为君主,这点小事都做不到,那我可真是个庸才了。”他偷偷瞄了清歌一眼,心里琢磨不清清歌那话是夸他还是损他。清歌的面容平静,眼神中却似乎藏着千言万语,让他捉摸不透。【算了,皇后要紧,我可不是那种斤斤计较的人。】
这么想着,他们已经走到了正殿。殿内,烛光摇曳,映照出一幅幅古朴的壁画,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沧桑。
“皇上!皇上!”宫女们一见皇帝来了,齐声呼喊,声音中带着敬畏与喜悦。她们纷纷行礼,动作整齐划一,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
李世民微微点头作为回应,他的目光扫过宫女们,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岁月匆匆,这些宫女们也陪伴了他多年,如今皇后病重,他更感到时光的无情。
这时,皇后已经苏醒了,她靠坐在床榻上,面色苍白,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坚韧与温柔。看到皇帝突然出现在眼前,她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陛下。”她的声音因为身体虚弱而显得细弱无力,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深情。
皇后想挣扎着起来行礼,李世民连忙制止:“皇后好好休息,别讲究这些虚礼了。”他轻轻按住皇后的肩膀,让她靠得更舒服一些。
皇后依言躺下,轻轻叹了口气:“这半个月来,我已经晕过去两次了,我这身子,怕是撑不了多久了。”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与哀伤,但更多的是对丈夫和儿子的深深眷恋。
李世民紧紧握住皇后的手,坚定地说:“皇后别说这种不吉利的话,我要活多久,你就陪我多久,我们要一起活到一百岁。”他的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仿佛要将所有的病痛与不幸都挡在门外。
皇后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忧虑地说:“臣妾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我不怕死,只是放心不下陛下和承干。这孩子不是当皇帝的料,如果他将来有什么过错,希望陛下能念及臣妾,饶恕他。”她的眼中闪烁着泪光,那是对未来的深深忧虑与不舍。
李世民听了,心里也是一阵酸楚。他轻轻抚摸着皇后的手,仿佛要将所有的安慰与力量都传递给她。“皇后……”他轻声呼唤,却一时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承干也是我的儿子,我一定会好好待他的。就算他资质平庸也没关系,只要他肯上进、勤劳,不胡思乱想,太子之位还是他的。”李世民郑重承诺,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慈爱。
“谢陛下。”皇后听了这话,心里稍微安定了些。她闭上眼睛,仿佛要将这份承诺深深烙印在心底。
作为母亲,皇后对儿子的爱深沉而长远,她担心承干的未来,希望就算自己不在了,他也能过得好。这份爱超越了生死与权势,只愿儿子能平安顺遂。
【可惜啊,承干的父母都不是普通人,怎么偏偏儿子就不成器呢!】清歌在心里暗暗叹息。她目光深邃地看向皇后与李世民,仿佛能穿透时光的迷雾。【你们虽然为他操碎了心,可他未必领情。而且,这家伙还有断袖之癖,不日还将做出谋反这等大事!】她的心中充满了对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长孙皇后的病,恐怕也是因为太担心儿子了才落下的。虽然咳得很厉害,但如果有好药,再加上精心调养,说不定还能多活几年。】清歌一边想着,一边注意到了刚刚进来的李承干。他的步伐匆匆,眼中带着一丝慌乱与不安。
“母后,阿爷。”李承干恭敬地行礼,但看到清歌时,眼中却闪过一丝敌意。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对这个突然出现在他生活中的女子的戒备与不满。
清歌没有理会李承干的敌意,只是静静地和他对视着。她的眼神平静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这傻太子瞪我干嘛?我又没得罪他!】清歌心里有点无奈,【我又不是自愿来的,我是程家的长子,又不是皇帝的儿子,怎么可能跟他争皇位?就算他要把皇位给我,我还不稀罕呢。难怪他最后会被废掉,一点容人的气度都没有。】
皇后温柔地呼唤着承干,她的声音虽然细弱,但却充满了母爱的温暖。“承干啊,你最近都瘦了,别老是贪玩,要勤奋学习才对得起你阿爷的期望。”她语重心长地说,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承干虽然听得不耐烦,但对皇后还是敬爱有加,恭敬地应着。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愧疚与自责,仿佛意识到自己并未能尽到应有的孝心。
【真正的孝顺应该是时刻陪伴在母后身边才对,而不是等到召唤了才过来。】清歌心中暗自评价着承干的孝心,【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他的病能有所缓解也是好事。我记得大学时室友咳嗽得厉害,他妈妈找老中医开了个方子……】
清歌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药方:【陈皮六钱、党参十钱、石斛十钱、麦冬九钱、甘草六钱、银花十钱、虎杖二钱,慢火熬制两个小时,早晚各服一次,两周内应该能看到效果。】她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想要将这个药方告诉皇后,但又犹豫着是否应该插手这段历史的进程。
【如果长孙皇后能喝上这药,说不定真能多活几年呢。但我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历史早已注定,她早晚要走,与我何干。】清歌虽然心里这么想,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她看着皇后苍白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怜惜与无奈。
李清歌心里头怕麻烦,担心自己一开了口,皇上又要追问个不停,尤其是他对李承干那事儿也没啥兴趣。她本就不喜欢掺和朝政那滩浑水,只想清静点,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自在。她微微蹙眉,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无奈,仿佛能洞察人心的李世民看出她的心思,暗暗松了口气,想着既然长孙皇后的病还有救,哪怕能多活几年也是极好的。他默默记下了那药方,打算好好试试,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激与期待。
民间那边,大伙儿忙活了大半个月,种的番薯苗终于冒出了嫩绿的小芽。这消息传到宫里,朝堂上下一片欢腾,仿佛整个宫廷都被这股喜悦的气息所感染。
“太好了!只要保持水分充足,今年肯定是个大丰收!”一位大臣兴奋地说道,他的脸上洋溢着期待与激动。
“我家地里的番薯也发芽了,想着就激动!”另一位大臣接话道,他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就等着秋收那天了!”更多人纷纷附和,朝堂上热闹得跟过年似的。虽然还没见到成果,但这份创新的喜悦已经让大家兴奋不已,仿佛预示着大唐即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丰收之年。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嘴角也忍不住上扬。他环视着朝堂上的大臣们,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欣慰与自豪。然而,在这份喜悦之中,他也察觉到了李清歌心中的那份淡然与超脱。
【乡下人的这点小成就,有啥好稀奇的!我懂的农作物多了去了,哪个不是千斤的产量。】李清歌在心里暗自嘀咕,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屑与轻蔑,仿佛对这些大臣们的兴奋与激动毫不在意。
【你们只知道番薯能吃,却不知道它的叶子也是美味佳肴。炒一炒,加点盐,那味道绝了!】她继续在心里腹诽,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仿佛对这些大臣们的无知与浅薄感到好笑。
【懒得跟你们说这些,世民事儿多,就为这一番薯折腾我好几天,要是再知道别的,我还哪有时间玩乐!】她心中暗自抱怨,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无奈与烦躁,仿佛对这些朝政琐事感到厌烦与厌倦。
李世民听到这些腹诽,心里暗笑:“这小子肚子里果然有货,不是一般人。”他欣赏地看着李清歌,眼中闪烁着一种莫名的光芒,仿佛对她有着别样的期待与看重。
“听说麦子也能产千斤,真是奇了!还有番薯叶能吃,我竟是孤陋寡闻了。得广开言路,多学习别国的长处,让大唐更加繁荣昌盛。”李世民大声说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与决心,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唐未来的盛世景象。
他转头看向李清歌,眼中闪烁着一种期待与看重:“你脑袋里装的东西,可别藏着掖着啊。”他的话语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慈爱,仿佛对李清歌有着别样的期许与信任。
李世民心里描绘着盛世蓝图,心情大好,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退朝后,他特意留下李清歌,想要与她共赏御花园的美景。
【李世民怎么老找我?不会是对我有啥特别的想法吧?】李清歌心里暗自嘀咕,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警惕与戒备,仿佛对李世民的举动感到不解与疑惑。
【我可不喜欢男的,程府里漂亮丫鬟多的是,哪个不比他强!】她继续在心里腹诽,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仿佛对李世民的性别取向感到好笑与不屑。
【可怕!】她心中暗自惊叹,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无奈与烦躁,仿佛对李世民的纠缠感到厌烦与厌倦。
然而,李世民却在一旁听到李清歌的这些念头,差点没笑出声来。这小子老是怀疑自己的性取向,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自己堂堂七尺男儿,儿孙成群,哪会有这等荒唐念头。他摇了摇头,笑着邀请道:“清歌,陪朕去御花园走走吧。”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慈爱,仿佛对李清歌有着别样的看重与期待。
“遵旨。”李清歌虽然想回家享清闲,但也不敢抗旨。她无奈地叹了口气,跟着李世民走进了御花园。御花园内,花香四溢,绿树成荫,仿佛一片人间仙境。然而,李清歌却无心欣赏这些美景,她的心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朝政的厌倦。
两人边走边聊,李世民随口问道:“你今年多大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关切与慈爱,仿佛对李清歌的成长与未来充满了期待。
“十六。”李清歌想了想回答道。她的声音中带着一种淡然与超脱,仿佛对年龄与成长并不在意。然而,她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坚定与执着,仿佛有着自己的追求与理想。
“哈哈,年少有为啊,真是个奇才!也该考虑婚事了,有没有心仪的姑娘啊?”李世民问得意味深长,这是在无声地回应李清歌之前的误会。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期待与看重,仿佛对李清歌的婚事有着别样的关心与期待。
“谢陛下关心,臣还年轻,应以国事为重,儿女私情暂且放在一边。”李清歌的回答正合李世民的心意,他摸着胡子大笑起来。他的笑声中充满了欣慰与自豪,仿佛对李清歌的懂事与成熟感到满意与赞赏。
“好样的!男儿志在四方,朕不逼你。以后要是有了意中人,尽管告诉朕,朕给你做主。”李世民的话语中带着一种坚定与决心,仿佛对李清歌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与看重。
“谢陛下!”李清歌恭敬地答道。她的心中却泛起了涟漪:【李世民今天怎么突然问起婚事来了?他自己的儿女还没安排好呢,哪顾得上我?】【我心仪的人,自己会去追求,哪用得着他来操心?】【你老人家有空还是多想想国家大事吧,别忘了周围还有那么多危机呢。】她的心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朝政的厌倦,仿佛想要逃离这个束缚她的宫廷与权力斗争的漩涡。
然而,表面上李清歌还是一副恭敬的样子,李世民看在眼里,心里暗道:这小子胆子不小,屡次轻视我的好意,真是世间罕见。他欣赏地看着李清歌,眼中闪烁着一种莫名的光芒,仿佛对她有着别样的期待与看重。他知道,李清歌并非池中之物,她有着自己的追求与理想,也有着超越常人的智慧与才华。他期待着李清歌能够在未来为大唐做出更大的贡献,也为她自己的命运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两人走到金鱼池边,鱼儿们争相跃出水面抢食。这里离太子府已经不远了,但李清歌却并没有在意这些。她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也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她知道,只有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与风采。而在这个宫廷与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她必须保持清醒与坚定,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