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诡辩
第777章 诡辩
定水的县官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留着精心修剪的小胡子,一身官袍看起来颇有威严。
此时县令正在衙门书房点着油灯奋笔疾书,写废的纸堆了一摞。
本来定水多少公务,不至于让县官忙碌到半夜,他现在写的是呈给上头的奏折,今天不知怎么回事,心神不宁的,写了很多次都不是很满意,所以才拖拖拉拉到半夜。
好一会儿,县令尝试一口气放下毛笔,等墨干今天就没什么事了。
他正要起身去弄点热水,突然,背后被一个硬物顶住:
“别动,你可是这定水县令?”
好端端的突然屋里多了个人,是谁都得吓一哆嗦。
但这县令只是最初微微一愣,随即放松下来,不卑不亢的回答道:
“正是我。”
“我问你,为何给城外流民吃麸子?那明明是喂牲口的!”
“哈哈哈哈,你们这些江湖人啊,都一个样。”
县令依旧丝毫不怕,甚至哈哈大笑。
“那是流民?错啦,女侠你可知,这流民已经不是人了,那就是牲口,为了口吃的什么都能干。”
“少胡言乱语,是我在问你!”
杨依依已经快被激怒了,她只要一个冲动,手里的钢锏就能把这县官的脑袋砸进胸腔里去。
“好好,女侠你想知道,我就告诉你,没粮食,只能喂流民吃麸糠。”
“胡说,朝廷明明派下来了赈灾粮!”
“是派下来了,但朝廷给的粮食,够几个人吃的?够吃多久?女侠你可知道?”
县官依旧不慌,坦然自若道:
“救灾是救不过来的,皇上他只知道发了粮食,派人看了看,他才不会管这些人到底吃没吃饱。”
“胡说,分明是你把赈灾粮给卖了!”
“看来女侠在定水打听过,那好,你可打听到我喂流民的麸糠从哪来?”
杨依依确实不知道这个,白天在城里打听了一圈,晚上就急急忙忙的兴师问罪来了。
“那赈灾粮,是被我卖了,但又买成了麸糠,不然我哪有粮食喂流民?”
“粮食不够,可以去找朝廷要,你分明是为了从中牟利。”
“朝廷?呵,朝廷哪还有粮食?这几年年景不好,到处都收不上来粮食,那点存粮只能勉强够用。渠洲大灾,北方又有异动,我越州国虽然不必面对北方蛮子的兵锋,但也不可置身事外,皇上又调了粮食和兵器甲胄去给北方,连我定水的官仓都被调走不少堵亏空,你说朝廷还有多少粮食?”
中原十国,其实只有两国与北地接壤,越州国并不挨着北地。
但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平时十国可以互相征伐,一旦遇到外敌入侵,那就必须拧成一股绳,否则亡国有日。
是故最近北方异动,包括越州国在内的其他八国纷纷调集粮草军备送往北方两国,以期挡住北地。
但偏偏这时候渠洲还闹旱灾,本就需要大量的粮食赈灾,事儿都挤在一起了。
杨依依也听说过北方异动的消息,李成蹊还特别说过别往北方去,但她从未把这两件事给联系起来。
本想质问县官,结果让人说的有点底气不足,随即杨依依又想到,甭管有什么原因,县官在这里面肯定贪墨了一大笔钱。“是啊,我是拿了好处,不止我拿了好处,这赈灾粮下来,上上下下谁都伸了手,但又如何?”
“如何?你这贪官竟然丝毫不知羞耻?”
“我有何羞耻?一斤精粮能换五斤麸糠,救一个人的粮食,能救五个人,我为什么要羞耻?”
“诡辩!你在避重就轻,贪墨就是贪墨!”
县令叹息一声:
“女侠涉世不深,看来是不懂人情世故,当官的不吃饱,谁会去管下面的百姓?是,是有清官,我也佩服清官,但清官就行了吗?你看看隔壁县,人家是清官,是青天大老爷,结果呢,流民到那里,没一个月就死了大半,不少人还都逃到我这儿来了,现在依旧活的好好的。”
“清官是品德的问题,那是他没有能力,不能一概而论!”
“错啦,他就是太清,什么都不好办,不懂人情世故。”
县令摇头道:
“女侠可知我们这里为何叫定水?就是因为我们这里连年大旱,缺水啊。历代县令总是上奏朝廷,希望能拨些银子修水库挖沟渠,但总是石沉大海。若非我上下打点,终于直达天听,哪有外面那些水库沟渠?打点需要什么?当然是银子,没人白给你做事。”
确实是这么个道理,办事没好处,人家为什么要给你办?
不办,人家也无错,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得给好处才行。
“你再有能力,也不能抹掉你是个贪官的事实!”
“我也从未说过自己是清官,就算是圣上在此,我也敢说,事我办了,钱我拿了。大可去查,我自从当上这定水县令做过多少政绩,也可查我到底贪了多少钱。”
“那你就不能当个清官为民请愿吗?”
“你们这些大侠高来高去,自然可以大放厥词。我不贪,上下打点的钱哪里来?我不贪,人情关系的钱哪里来?我不贪,这衙门内外的大小官员,谁会为我卖命?”
这人倒是坦荡。
“我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我也想要金银珠宝,我也想要锦衣玉食,没钱谁给你?”
“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
“当然,有何错?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寒窗苦读十几年,为了供我读书,父母起早贪黑磨豆腐,好不容易一朝中举就为了混口饭吃?我冤不冤?”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这话说的太理想,太自视甚高了。
就像现在的学生,六年小学六年中学,四年大学,还要考研,十几二十年寒窗苦读,最后找了个工作,月底一算账,嘿,这个月又白干了。
这谁能接受?
杨依依已经犹豫了,她不懂人情世故,但不是傻。
本来是想兴师问罪,结果被人说的一愣一愣的。
“女侠,你有今日,想必也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十数年苦功才练的一身功夫,你甘愿回家种地吗?还不是想混出点名堂,与我有何不同?”
“胡说,我行得正坐得端,与你这种贪墨之辈不是一路人!”
“确实不一路,但你显然不明白,一把剑救不了天下,反而是我这种贪官,救了人。”
这句话堪称绝杀。
县令感觉背后的硬物一松,回头看去,却不见任何人影,只有打开的窗子微微摇晃……
(本章完)
定水的县官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留着精心修剪的小胡子,一身官袍看起来颇有威严。
此时县令正在衙门书房点着油灯奋笔疾书,写废的纸堆了一摞。
本来定水多少公务,不至于让县官忙碌到半夜,他现在写的是呈给上头的奏折,今天不知怎么回事,心神不宁的,写了很多次都不是很满意,所以才拖拖拉拉到半夜。
好一会儿,县令尝试一口气放下毛笔,等墨干今天就没什么事了。
他正要起身去弄点热水,突然,背后被一个硬物顶住:
“别动,你可是这定水县令?”
好端端的突然屋里多了个人,是谁都得吓一哆嗦。
但这县令只是最初微微一愣,随即放松下来,不卑不亢的回答道:
“正是我。”
“我问你,为何给城外流民吃麸子?那明明是喂牲口的!”
“哈哈哈哈,你们这些江湖人啊,都一个样。”
县令依旧丝毫不怕,甚至哈哈大笑。
“那是流民?错啦,女侠你可知,这流民已经不是人了,那就是牲口,为了口吃的什么都能干。”
“少胡言乱语,是我在问你!”
杨依依已经快被激怒了,她只要一个冲动,手里的钢锏就能把这县官的脑袋砸进胸腔里去。
“好好,女侠你想知道,我就告诉你,没粮食,只能喂流民吃麸糠。”
“胡说,朝廷明明派下来了赈灾粮!”
“是派下来了,但朝廷给的粮食,够几个人吃的?够吃多久?女侠你可知道?”
县官依旧不慌,坦然自若道:
“救灾是救不过来的,皇上他只知道发了粮食,派人看了看,他才不会管这些人到底吃没吃饱。”
“胡说,分明是你把赈灾粮给卖了!”
“看来女侠在定水打听过,那好,你可打听到我喂流民的麸糠从哪来?”
杨依依确实不知道这个,白天在城里打听了一圈,晚上就急急忙忙的兴师问罪来了。
“那赈灾粮,是被我卖了,但又买成了麸糠,不然我哪有粮食喂流民?”
“粮食不够,可以去找朝廷要,你分明是为了从中牟利。”
“朝廷?呵,朝廷哪还有粮食?这几年年景不好,到处都收不上来粮食,那点存粮只能勉强够用。渠洲大灾,北方又有异动,我越州国虽然不必面对北方蛮子的兵锋,但也不可置身事外,皇上又调了粮食和兵器甲胄去给北方,连我定水的官仓都被调走不少堵亏空,你说朝廷还有多少粮食?”
中原十国,其实只有两国与北地接壤,越州国并不挨着北地。
但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平时十国可以互相征伐,一旦遇到外敌入侵,那就必须拧成一股绳,否则亡国有日。
是故最近北方异动,包括越州国在内的其他八国纷纷调集粮草军备送往北方两国,以期挡住北地。
但偏偏这时候渠洲还闹旱灾,本就需要大量的粮食赈灾,事儿都挤在一起了。
杨依依也听说过北方异动的消息,李成蹊还特别说过别往北方去,但她从未把这两件事给联系起来。
本想质问县官,结果让人说的有点底气不足,随即杨依依又想到,甭管有什么原因,县官在这里面肯定贪墨了一大笔钱。“是啊,我是拿了好处,不止我拿了好处,这赈灾粮下来,上上下下谁都伸了手,但又如何?”
“如何?你这贪官竟然丝毫不知羞耻?”
“我有何羞耻?一斤精粮能换五斤麸糠,救一个人的粮食,能救五个人,我为什么要羞耻?”
“诡辩!你在避重就轻,贪墨就是贪墨!”
县令叹息一声:
“女侠涉世不深,看来是不懂人情世故,当官的不吃饱,谁会去管下面的百姓?是,是有清官,我也佩服清官,但清官就行了吗?你看看隔壁县,人家是清官,是青天大老爷,结果呢,流民到那里,没一个月就死了大半,不少人还都逃到我这儿来了,现在依旧活的好好的。”
“清官是品德的问题,那是他没有能力,不能一概而论!”
“错啦,他就是太清,什么都不好办,不懂人情世故。”
县令摇头道:
“女侠可知我们这里为何叫定水?就是因为我们这里连年大旱,缺水啊。历代县令总是上奏朝廷,希望能拨些银子修水库挖沟渠,但总是石沉大海。若非我上下打点,终于直达天听,哪有外面那些水库沟渠?打点需要什么?当然是银子,没人白给你做事。”
确实是这么个道理,办事没好处,人家为什么要给你办?
不办,人家也无错,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得给好处才行。
“你再有能力,也不能抹掉你是个贪官的事实!”
“我也从未说过自己是清官,就算是圣上在此,我也敢说,事我办了,钱我拿了。大可去查,我自从当上这定水县令做过多少政绩,也可查我到底贪了多少钱。”
“那你就不能当个清官为民请愿吗?”
“你们这些大侠高来高去,自然可以大放厥词。我不贪,上下打点的钱哪里来?我不贪,人情关系的钱哪里来?我不贪,这衙门内外的大小官员,谁会为我卖命?”
这人倒是坦荡。
“我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我也想要金银珠宝,我也想要锦衣玉食,没钱谁给你?”
“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
“当然,有何错?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寒窗苦读十几年,为了供我读书,父母起早贪黑磨豆腐,好不容易一朝中举就为了混口饭吃?我冤不冤?”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这话说的太理想,太自视甚高了。
就像现在的学生,六年小学六年中学,四年大学,还要考研,十几二十年寒窗苦读,最后找了个工作,月底一算账,嘿,这个月又白干了。
这谁能接受?
杨依依已经犹豫了,她不懂人情世故,但不是傻。
本来是想兴师问罪,结果被人说的一愣一愣的。
“女侠,你有今日,想必也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十数年苦功才练的一身功夫,你甘愿回家种地吗?还不是想混出点名堂,与我有何不同?”
“胡说,我行得正坐得端,与你这种贪墨之辈不是一路人!”
“确实不一路,但你显然不明白,一把剑救不了天下,反而是我这种贪官,救了人。”
这句话堪称绝杀。
县令感觉背后的硬物一松,回头看去,却不见任何人影,只有打开的窗子微微摇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