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老朱好为人师
第113章 老朱好为人师
“而流水线,则和流水席的架势差不多。
想象一下,以流水席的流程,来进行枪支弹药的生产,这样你是不是就有画面感了?
将枪支的生产粗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零部件的生产,一个是枪身的组装。
就像是流水席上,后厨和席面的区别。
后厨,便是各种零部件的加工生产车间,比如炒菜的是生产枪托的,切墩儿的是负责产枪管的,摘菜的,是生产扳机的,以此类推。
不同的零部件按照顺序生产完毕后,便被带到组装车间,这便是酒菜端上席了,而客人们吃席,就是组装枪支,这样你能理解吗?”
朱元璋思索了片刻,顿时一拍大腿,这一招妙不可言!
也就是说,将枪支各零部件的生产和组装再进行细化,由专人来干专事,零件生产和枪支组装同时进行。
如今的生产方式,工人们先得自己把零件造出来,然后再一件一件去组装,两相一对比,便能看出差距了。
别的不说,最起码在培训工匠这一块,就能省下不少工夫。
按照现在的方法,培训一名工匠,得将零件的制造到枪支的组装的各种技艺都熟练于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工匠。
但按照流水线呢,造零件的只需要熟悉零件,组装的只需要熟悉如何组装枪支便行了,这样将节省大量的时间!
也不知道老李那脑子是怎么长的,如此奇妙的方法也能想得出来。
“不过要进行流水线生产,有一个重要前提,叫做标准化,即是所有的零部件都要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生产,这就避免了枪支零件大小不一,导致组装不了的情况。
具体的话,我给你专门附上了流水线生产流程的详细说明,以及新的视频教学教程,老朱伱不是设立了匠造书院么,新的电脑和投影仪便可用于书院的教学使用。
我这里建议,可以先抽出一部分工人出来,组建流水线进行试验,以和原来的生产方式进行对比,待熟练掌握后,再全面进行推广。
毕竟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
还是老李考虑周到,不增加人手,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换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便迎刃而解了。
事不宜迟,得赶紧将流水线生产方法传达下去。
看完信后,朱元璋正要宣李敏前来觐见,没想到李敏已经找上门来了。
为了枪支的生产,李敏是连轴转个不停,上午还在工业司,下午就跑工厂,为了协调工人的事情,他头发都比以前白了好多。
人家尚书侍郎的,每天都在府衙里,喝喝茶,批批文,只有他李敏每天都不见人影,以至于现在朝堂上,都管他叫跑腿尚书了。
对于此,李敏也是一笑了之,为了大明的工业,他多跑跑腿算得了什么。
比起升官发财来说,他更希望见到电脑中的那个中华盛世,可以如愿在大明实现。
这一次进宫,自然也是为了枪支的生产,他还得向陛下要人!
不过这一次,他要的人,都在匠造书院。
李敏唯一能想到还抽出熟练工人的地方,就只有匠造书院了,里边教学的老师,都是从军器局出来的老人。
只不过还未等他说话,朱元璋却先开口了。
“李爱卿,你来得正好,咱正有要事要找你。”
李敏一愣,陛下这段时间都是对自己避之不及的,咋还会主动找自己呢?
“陛下,您找微臣所为何事?”李敏试探性的开口问道。“李爱卿,咱找你,自然是为了枪械生产一事。”朱元璋负手而立,表情有些高深莫测。
这话落到李敏耳中,如天籁之音一般,莫非陛下为自己找来更多的工匠了?
“陛下,这次您能给我多少匠人?”
“一个都没有!”
“陛下,您可别和微臣开玩笑了,如今匠人都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在造枪了,没有更多的匠人,想要提高枪支弹药的产量,请恕微臣实在做不到!”
见李敏一通的抱怨,朱元璋心中直乐呵,这段时间李敏忙得连家都顾不上回,他的辛苦自然是看在眼里的。
“李爱卿啊,有时候,解决问题不一定靠人多,你得换个思路,便会发现眼界豁然开朗!”
“换个思路?陛下,此话何解?”
见李敏一脸的茫然,朱元璋也是起了显摆的心思。
“咱有个新法子,在保持现有匠人不变的前提下,能大大提高枪械的产量!”
李敏闻言,顿时来了兴趣,恭敬道:“还请陛下明示!”
“李爱卿,你可知道什么是流水席?”朱元璋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流水席?”
李敏更糊涂了,流水席他自然知道,当初进士及第时,家里可是整整摆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呢,那场面,自己终身难忘。
只是这枪弹的生产,和流水席又有什么关系?
“咱的新法子啊,就和这流水席有关!”
朱元璋故作神秘般,以流水席为例子,给李敏详细讲解了一番什么是流水线生产。
当然,话里话外,都是李晗那一套,只是在他看来,李晗教授给他的知识,不就等于是他自己的一样么。
看着李敏的眼神,从茫然到明亮,再是震惊,最后恍然大悟,一副醍醐灌顶的样子,朱元璋心中别提有多得意了。
给人当老师的感觉,别说,还真挺痛快的!
刚一听到以流水席来解释流水线时,李敏的内心其实是有些崩溃的。
这都哪跟哪啊,可是随着朱元璋的讲解逐渐深入,他也在脑海里思索开了。
将零部件的生产和组装分开,并且同时进行,确实能省下大把的时间,而且还节省了培养工匠的时间。
现有的工匠,几乎都熟悉了枪械弹药的制造,自己要做的,只是将他们分工细化管理便可,无须重新培养。
而且专门的工匠只做自己份内的事情,这无疑在提高生产速度的同时,还能大幅提高良品率。
当然,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关键的词汇——标准化!
这真是个天才般的法子,李敏看着神色有些得意的朱元璋,想必,这都是陛下从奇人那学来的吧?
不过看破不说破,他好歹纵横官场已有十余载,这点道理还是明白的。
他是好官没错,但好官想要在朝堂之上立足,没点子智慧那可不行。
在商议一番后,朱元璋当即决定,先抽掉出二百工匠,进行流水线试生产,一旦证明行之有效,再迅速在整个工业司铺开来。
今天还有!
(本章完)
“而流水线,则和流水席的架势差不多。
想象一下,以流水席的流程,来进行枪支弹药的生产,这样你是不是就有画面感了?
将枪支的生产粗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零部件的生产,一个是枪身的组装。
就像是流水席上,后厨和席面的区别。
后厨,便是各种零部件的加工生产车间,比如炒菜的是生产枪托的,切墩儿的是负责产枪管的,摘菜的,是生产扳机的,以此类推。
不同的零部件按照顺序生产完毕后,便被带到组装车间,这便是酒菜端上席了,而客人们吃席,就是组装枪支,这样你能理解吗?”
朱元璋思索了片刻,顿时一拍大腿,这一招妙不可言!
也就是说,将枪支各零部件的生产和组装再进行细化,由专人来干专事,零件生产和枪支组装同时进行。
如今的生产方式,工人们先得自己把零件造出来,然后再一件一件去组装,两相一对比,便能看出差距了。
别的不说,最起码在培训工匠这一块,就能省下不少工夫。
按照现在的方法,培训一名工匠,得将零件的制造到枪支的组装的各种技艺都熟练于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工匠。
但按照流水线呢,造零件的只需要熟悉零件,组装的只需要熟悉如何组装枪支便行了,这样将节省大量的时间!
也不知道老李那脑子是怎么长的,如此奇妙的方法也能想得出来。
“不过要进行流水线生产,有一个重要前提,叫做标准化,即是所有的零部件都要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生产,这就避免了枪支零件大小不一,导致组装不了的情况。
具体的话,我给你专门附上了流水线生产流程的详细说明,以及新的视频教学教程,老朱伱不是设立了匠造书院么,新的电脑和投影仪便可用于书院的教学使用。
我这里建议,可以先抽出一部分工人出来,组建流水线进行试验,以和原来的生产方式进行对比,待熟练掌握后,再全面进行推广。
毕竟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
还是老李考虑周到,不增加人手,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换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便迎刃而解了。
事不宜迟,得赶紧将流水线生产方法传达下去。
看完信后,朱元璋正要宣李敏前来觐见,没想到李敏已经找上门来了。
为了枪支的生产,李敏是连轴转个不停,上午还在工业司,下午就跑工厂,为了协调工人的事情,他头发都比以前白了好多。
人家尚书侍郎的,每天都在府衙里,喝喝茶,批批文,只有他李敏每天都不见人影,以至于现在朝堂上,都管他叫跑腿尚书了。
对于此,李敏也是一笑了之,为了大明的工业,他多跑跑腿算得了什么。
比起升官发财来说,他更希望见到电脑中的那个中华盛世,可以如愿在大明实现。
这一次进宫,自然也是为了枪支的生产,他还得向陛下要人!
不过这一次,他要的人,都在匠造书院。
李敏唯一能想到还抽出熟练工人的地方,就只有匠造书院了,里边教学的老师,都是从军器局出来的老人。
只不过还未等他说话,朱元璋却先开口了。
“李爱卿,你来得正好,咱正有要事要找你。”
李敏一愣,陛下这段时间都是对自己避之不及的,咋还会主动找自己呢?
“陛下,您找微臣所为何事?”李敏试探性的开口问道。“李爱卿,咱找你,自然是为了枪械生产一事。”朱元璋负手而立,表情有些高深莫测。
这话落到李敏耳中,如天籁之音一般,莫非陛下为自己找来更多的工匠了?
“陛下,这次您能给我多少匠人?”
“一个都没有!”
“陛下,您可别和微臣开玩笑了,如今匠人都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在造枪了,没有更多的匠人,想要提高枪支弹药的产量,请恕微臣实在做不到!”
见李敏一通的抱怨,朱元璋心中直乐呵,这段时间李敏忙得连家都顾不上回,他的辛苦自然是看在眼里的。
“李爱卿啊,有时候,解决问题不一定靠人多,你得换个思路,便会发现眼界豁然开朗!”
“换个思路?陛下,此话何解?”
见李敏一脸的茫然,朱元璋也是起了显摆的心思。
“咱有个新法子,在保持现有匠人不变的前提下,能大大提高枪械的产量!”
李敏闻言,顿时来了兴趣,恭敬道:“还请陛下明示!”
“李爱卿,你可知道什么是流水席?”朱元璋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流水席?”
李敏更糊涂了,流水席他自然知道,当初进士及第时,家里可是整整摆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呢,那场面,自己终身难忘。
只是这枪弹的生产,和流水席又有什么关系?
“咱的新法子啊,就和这流水席有关!”
朱元璋故作神秘般,以流水席为例子,给李敏详细讲解了一番什么是流水线生产。
当然,话里话外,都是李晗那一套,只是在他看来,李晗教授给他的知识,不就等于是他自己的一样么。
看着李敏的眼神,从茫然到明亮,再是震惊,最后恍然大悟,一副醍醐灌顶的样子,朱元璋心中别提有多得意了。
给人当老师的感觉,别说,还真挺痛快的!
刚一听到以流水席来解释流水线时,李敏的内心其实是有些崩溃的。
这都哪跟哪啊,可是随着朱元璋的讲解逐渐深入,他也在脑海里思索开了。
将零部件的生产和组装分开,并且同时进行,确实能省下大把的时间,而且还节省了培养工匠的时间。
现有的工匠,几乎都熟悉了枪械弹药的制造,自己要做的,只是将他们分工细化管理便可,无须重新培养。
而且专门的工匠只做自己份内的事情,这无疑在提高生产速度的同时,还能大幅提高良品率。
当然,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关键的词汇——标准化!
这真是个天才般的法子,李敏看着神色有些得意的朱元璋,想必,这都是陛下从奇人那学来的吧?
不过看破不说破,他好歹纵横官场已有十余载,这点道理还是明白的。
他是好官没错,但好官想要在朝堂之上立足,没点子智慧那可不行。
在商议一番后,朱元璋当即决定,先抽掉出二百工匠,进行流水线试生产,一旦证明行之有效,再迅速在整个工业司铺开来。
今天还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