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孙承宗出京
第191章 孙承宗出京
远在京城的朱由检,自然不知道郑芝龙的想法。更不知道自己把俞咨皋调到京城,让福建少了一场战事。
此时,他正在忙着把孙承宗送走,把这个人赶去辽东。免得孙承宗成为京城和北直隶东林党的核心,把东林党重新凝聚起来。
仿照天启皇帝派孙承宗督师的前例,十一月二十八日,朱由检御门临遣,赐予尚方剑、坐蟒,文武百官入朝祝贺,内阁辅臣送至崇文门外。
如此隆重的礼仪,表明了对孙承宗的看重。而且朱由检为了让孙承宗在辽东打开局面,专门从内库拨出五十万两银子,补发辽东欠饷。
可以说,不管内心对孙承宗的看法如何,朱由检在明面上都给予了礼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这个历史上全家殉国的老臣支持。
已经六十五岁的孙承宗,对这个礼遇表面上感激涕零,心情却比上一次去辽东时要凝重。
他知道,自己这次要面对的,不仅是建虏这个敌人。还有辽东的骄兵悍将、已经逐渐成气候的辽东本土将门。
尤其是他是因为柳河之败去职,辽东官兵随后却取得了宁远、宁锦两次胜利。他这个大学士督师的话,对辽东那些取胜的骄兵悍将还好不好用、辽东将门会不会顺从地从关外迁出去,都有些无法确定。
这让孙承宗知道,他这一次上任的险恶,还要超过之前。
辽东的烦心事之外,孙承宗更忧心的,是皇帝明面上对他礼遇有加,实际却没有那么信任。虽然辽东那边算是完全交给他了,但是蓟镇、天津、登莱、辽南等地,却几乎分了出去。
这次送他去辽东也是如此,和他一起获得尚方剑、被送到崇文门的,还有毛文龙、俞咨皋两个提督,两人分别获得了内库拨出二十五万两饷银。
可以说,皇帝是借着送他的机会,提高武将地位。所谓的御门临遣、赐尚方剑,被皇帝当成了登坛拜将仪式。
毛文龙、俞咨皋会不会听他指挥,会不会按照他的方略行事,孙承宗并无十足信心。
不过想到被皇帝派去毛文龙那里担任护军都尉的前辽东总兵马世龙、和俞咨皋搭档的海军护军喻安性,孙承宗又有些安心。
他知道,马世龙这个心腹爱将,一定会听从自己指挥。喻安性这个东林党人,也会尊重他的命令。
有这两个人在,辽南、海军并不会完全脱离他的控制。皇帝虽然给了辽南和海军很大的自主权,却不是完全没有制衡。
对皇帝的手段,他心中极为佩服,认为这样一个皇帝,有可能中兴大明:
除阉党,抚察罕。
皇帝登极才三个月,就做出两件非常大的功绩。
相比世宗嘉靖皇帝来说,可谓更胜一筹!
知道很多人都在拿当今皇帝和世宗嘉靖皇帝做比较,孙承宗也悄悄比较过两人,得出的结论就是——
当今皇帝比嘉靖皇帝更强,而且更有分寸。
这从掀翻魏忠贤、处理阉党的过程就可以看出来。皇帝一步步引魏忠贤入彀,最终利用大势,把他调出京城,轻易除掉此人。
而且随后的追查附逆官员,让朝堂上“人人过关”。也让阉党官员不得不屈服,配合他执掌大权。
这一步步的动作,都显出皇帝心有成算。
尤其是设立常参会议、抬高九卿地位,在孙承宗看来,很像嘉靖皇帝搬去西苑之后,让勋亲大臣、内阁大学士、部分尚书入直无逸殿。让皇帝深居内宫之中,也能牢牢地掌握全国大权。
而且相比入直无逸殿来说,当今皇帝设立的常参会议更制度化。朝会的名义也显得不是在迎合皇帝,没有那么多非议。常参会议做出的决定,会被官员们更好地执行,而且能直接处理六部事务,权力也更大些。
这一切都表明,登极三个月后,皇帝已实际掌握朝堂大权。
相比嘉靖皇帝登极三年才赶走杨廷和,当今皇帝看起来更强。
而且和嘉靖皇帝私心很重不同,当今皇帝虽然有些揽权,却大多为了国事。对于内外事务,洞察力也很敏锐。
其它的事情不说,皇帝从桃林口的一条奏报中,发现林丹汗西迁的意图,并且及时招抚察罕部,制止草原上的大战。让孙承宗佩服不已,甚至惊为天人。
只有上过战场,才知道这种洞察力多宝贵。马世龙这个被孙承宗重用的大将,就因为缺乏洞察力,误信了一条假情报,导致柳河之败。
皇帝从一条不知真假的情报中,看出林丹汗想西迁,并且推演出西迁后的局势,及时阻止了这件事。在孙承宗看来,这就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兵法的最高境界。
所以,对于皇帝提出的“结硬寨,打呆仗”,孙承宗完全赞同。甚至觉得说到了心坎里,打算在辽东执行。
以后的辽东军队,就要按皇帝说的“结硬寨,打呆仗”,善用营寨防守,攻守合一,稳步推进。
这种战术看起来没有什么谋略,却最适合大明。用大明雄厚的国力,把建虏给耗死。
这是孙承宗再次上任的依仗,也是他有信心指挥辽东军队作战、成为紫阁功臣的原因。如果连这种简单的战术都做不好,他就枉称知兵。
唯一的缺点是,这样做消耗太大,朝廷如今的财政入不敷出,九边更是还有数百万欠饷没解决。在九边欠饷解决前,不可能有财力支撑辽东军队作战。
所以孙承宗这两年的主要任务,还是理顺辽东上下,为这个战术的执行做准备。
朱由检也在为这个战术做准备,打算让工部研究城寨建造技术,准备几个模板。用最简单、最快速的方法,制造出最适合防守的营寨。
水泥、混凝土、铁丝网等技术,都列入他的规划。他要用更强的防守能力,让建虏在城寨下绝望。
尤其是想到后世的郑成功平台时,了很长时间才拿下赤嵌城。他决定派人去学习一下,看看能不能把西方的棱堡技术融入,提高城寨的防守能力。
如果每一个城寨,都能在粮食和水源充足的情况下,坚守半年以上。辽东那边就能够固若金汤,不惧建虏进犯。
(本章完)
远在京城的朱由检,自然不知道郑芝龙的想法。更不知道自己把俞咨皋调到京城,让福建少了一场战事。
此时,他正在忙着把孙承宗送走,把这个人赶去辽东。免得孙承宗成为京城和北直隶东林党的核心,把东林党重新凝聚起来。
仿照天启皇帝派孙承宗督师的前例,十一月二十八日,朱由检御门临遣,赐予尚方剑、坐蟒,文武百官入朝祝贺,内阁辅臣送至崇文门外。
如此隆重的礼仪,表明了对孙承宗的看重。而且朱由检为了让孙承宗在辽东打开局面,专门从内库拨出五十万两银子,补发辽东欠饷。
可以说,不管内心对孙承宗的看法如何,朱由检在明面上都给予了礼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这个历史上全家殉国的老臣支持。
已经六十五岁的孙承宗,对这个礼遇表面上感激涕零,心情却比上一次去辽东时要凝重。
他知道,自己这次要面对的,不仅是建虏这个敌人。还有辽东的骄兵悍将、已经逐渐成气候的辽东本土将门。
尤其是他是因为柳河之败去职,辽东官兵随后却取得了宁远、宁锦两次胜利。他这个大学士督师的话,对辽东那些取胜的骄兵悍将还好不好用、辽东将门会不会顺从地从关外迁出去,都有些无法确定。
这让孙承宗知道,他这一次上任的险恶,还要超过之前。
辽东的烦心事之外,孙承宗更忧心的,是皇帝明面上对他礼遇有加,实际却没有那么信任。虽然辽东那边算是完全交给他了,但是蓟镇、天津、登莱、辽南等地,却几乎分了出去。
这次送他去辽东也是如此,和他一起获得尚方剑、被送到崇文门的,还有毛文龙、俞咨皋两个提督,两人分别获得了内库拨出二十五万两饷银。
可以说,皇帝是借着送他的机会,提高武将地位。所谓的御门临遣、赐尚方剑,被皇帝当成了登坛拜将仪式。
毛文龙、俞咨皋会不会听他指挥,会不会按照他的方略行事,孙承宗并无十足信心。
不过想到被皇帝派去毛文龙那里担任护军都尉的前辽东总兵马世龙、和俞咨皋搭档的海军护军喻安性,孙承宗又有些安心。
他知道,马世龙这个心腹爱将,一定会听从自己指挥。喻安性这个东林党人,也会尊重他的命令。
有这两个人在,辽南、海军并不会完全脱离他的控制。皇帝虽然给了辽南和海军很大的自主权,却不是完全没有制衡。
对皇帝的手段,他心中极为佩服,认为这样一个皇帝,有可能中兴大明:
除阉党,抚察罕。
皇帝登极才三个月,就做出两件非常大的功绩。
相比世宗嘉靖皇帝来说,可谓更胜一筹!
知道很多人都在拿当今皇帝和世宗嘉靖皇帝做比较,孙承宗也悄悄比较过两人,得出的结论就是——
当今皇帝比嘉靖皇帝更强,而且更有分寸。
这从掀翻魏忠贤、处理阉党的过程就可以看出来。皇帝一步步引魏忠贤入彀,最终利用大势,把他调出京城,轻易除掉此人。
而且随后的追查附逆官员,让朝堂上“人人过关”。也让阉党官员不得不屈服,配合他执掌大权。
这一步步的动作,都显出皇帝心有成算。
尤其是设立常参会议、抬高九卿地位,在孙承宗看来,很像嘉靖皇帝搬去西苑之后,让勋亲大臣、内阁大学士、部分尚书入直无逸殿。让皇帝深居内宫之中,也能牢牢地掌握全国大权。
而且相比入直无逸殿来说,当今皇帝设立的常参会议更制度化。朝会的名义也显得不是在迎合皇帝,没有那么多非议。常参会议做出的决定,会被官员们更好地执行,而且能直接处理六部事务,权力也更大些。
这一切都表明,登极三个月后,皇帝已实际掌握朝堂大权。
相比嘉靖皇帝登极三年才赶走杨廷和,当今皇帝看起来更强。
而且和嘉靖皇帝私心很重不同,当今皇帝虽然有些揽权,却大多为了国事。对于内外事务,洞察力也很敏锐。
其它的事情不说,皇帝从桃林口的一条奏报中,发现林丹汗西迁的意图,并且及时招抚察罕部,制止草原上的大战。让孙承宗佩服不已,甚至惊为天人。
只有上过战场,才知道这种洞察力多宝贵。马世龙这个被孙承宗重用的大将,就因为缺乏洞察力,误信了一条假情报,导致柳河之败。
皇帝从一条不知真假的情报中,看出林丹汗想西迁,并且推演出西迁后的局势,及时阻止了这件事。在孙承宗看来,这就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兵法的最高境界。
所以,对于皇帝提出的“结硬寨,打呆仗”,孙承宗完全赞同。甚至觉得说到了心坎里,打算在辽东执行。
以后的辽东军队,就要按皇帝说的“结硬寨,打呆仗”,善用营寨防守,攻守合一,稳步推进。
这种战术看起来没有什么谋略,却最适合大明。用大明雄厚的国力,把建虏给耗死。
这是孙承宗再次上任的依仗,也是他有信心指挥辽东军队作战、成为紫阁功臣的原因。如果连这种简单的战术都做不好,他就枉称知兵。
唯一的缺点是,这样做消耗太大,朝廷如今的财政入不敷出,九边更是还有数百万欠饷没解决。在九边欠饷解决前,不可能有财力支撑辽东军队作战。
所以孙承宗这两年的主要任务,还是理顺辽东上下,为这个战术的执行做准备。
朱由检也在为这个战术做准备,打算让工部研究城寨建造技术,准备几个模板。用最简单、最快速的方法,制造出最适合防守的营寨。
水泥、混凝土、铁丝网等技术,都列入他的规划。他要用更强的防守能力,让建虏在城寨下绝望。
尤其是想到后世的郑成功平台时,了很长时间才拿下赤嵌城。他决定派人去学习一下,看看能不能把西方的棱堡技术融入,提高城寨的防守能力。
如果每一个城寨,都能在粮食和水源充足的情况下,坚守半年以上。辽东那边就能够固若金汤,不惧建虏进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