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寡人早已知晓子房来意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27章 寡人早已知晓子房来意
    但这丝惭愧转瞬又被张良抹去。
    国仇家恨在前,纵使那人向秦王说他好话又如何,其让秦王发生改变,使秦从灭亡的边缘回转,那便是敌人,当除去!
    况且这只是他的猜想,那人未必说的是好话,秦王如今对他的态度,也有可能是装出来的。
    别看秦王现在“子房,子房”叫得亲近,说不准下一刻便会翻脸,令人将他拖出去五牛分尸,张良也丝毫不会意外。
    心中念头百转,想到了很多,但张良表面不动声色,谦虚道:“大王过誉,良虽有些急智,但怎敢与千古人杰相比?”
    嬴政道:“如今六国灭,四海一,然天下未定,子房以为寡人当如何定天下,服四海?”
    这还是在考验他,必须得展示真才实学!
    张良道:“以良观之,天下未定之因有三:一、六国虽灭,然其影响犹存;二、大秦缺乏官吏;三、原先六国之民尚未信任大王。”
    见嬴政未出言打断,张良继续道:“其一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留存的六国贵族,一类为六国所留下的律法文字等物。”
    说出这话时,张良在心中向天下间的六国贵族道歉。
    他这些话要是被秦王听进耳中并执行,那一定会给残余的六国贵族带去灾祸。
    可他又不得不说,他要取得秦王信任,就必须如此说,唯有捅他自己就出身的六国贵族一刀,才更能得秦王信任。
    不然,难不成说让秦王放过六国贵族,向六国贵族施以仁德,然后就能天下稳定?
    不会有傻子相信吧?
    但这么做也有风险,秦王是否会相信他真的背叛了自己的出身呢?
    秦王又是否会觉得他连自己的出身都可背叛,那某天也会背叛大秦,反倒不信任他呢?
    然做什么事没有风险?
    思虑周全固然有用,可思虑太多而犹豫不做,将多谋而寡断,乃至于有谋无断,更加有害。
    张良虽不为顶尖的决策者,但也知晓这等道理,他道:“大秦灭六国,夺其等地位荣华,六国贵族焉能不恨?”
    “而其等曾为六国望族,于六国诸地颇有威望,只需举旗一挥,便能招来应者,此为乱天下之源。”
    这时,嬴政道:“韩亦为寡人大秦所灭,子房祖上五世相韩,亦是出身显赫,子房便不恨寡人?”
    对嬴政这问题,张良也早有准备,叹道:“不敢欺瞒大王,良亦曾恨过大王与大秦,然良这些年游于天下,见过许多事后,便不再恨。”
    说着,张良讲起了他游历各地所看到的一些人和事。
    这些人和事都没欺骗嬴政,说的是实话,只有实话才更能骗到人。
    所言也均是他真实的感想,他的确认为统一的天下比七国并立更好,只是他不喜欢那个统一天下的国是秦。
    “诸国并立,攻伐便难休止,苍生涂炭,白骨盈野,唯有天下一统,终结乱世,方可扭转此相。”
    “大王灭六国,一天下,大功于苍生,良又岂能恨之?”
    这番话不仅解释了他不恨嬴政和大秦的原因,还顺便说了他为什么要捅自己出身的六国贵族阶级一刀:他不忍天下再陷乱世!
    张良继续道:“若想治理六国贵族之患,良以为当分其族、迁其人,将大族化为小户,再使其等迁离世居之地,往他处居住。”
    这是一条狠辣的计谋,只要能做到,对六国贵族、地方豪强是毁灭性的。
    嬴政暗道:‘八分真,两分假,可这两分却是最重要的。’“六国所留文字律法等物,若一直留存,不仅不便于大秦治理,更等若时刻提醒世人,你为齐人、他为楚人,明面上便有差异,其等又怎会将自己当作秦人?”
    “大王如今推行让各地用秦文、使秦钱,便是抹除这种差异,长而久之,天下人皆说秦言、用秦文、使秦钱时,自是皆为秦人。”
    嬴政道:“子房言大秦缺乏官吏,又当如何?”
    张良道:“大秦缺乏官吏是对于整个天下而言,即没有足够的官吏去治理原来的六国之地。”
    “恕良智短,想不出有何完美解决之法,只有些许薄智说与大王。”
    “良以为大王当有所取舍,暂搁舍偏远不好掌控之地,取临近便于控制之处,先取近而后远,先取易而后难。”
    “偏远之地,也非让大王完全舍去,只是暂不投入太多,大王可分封诸位公子于诸地,使其等代为镇守,待日后官吏充足,再收回分封之地,统一治理。”
    这其实就是王绾的控制中心,分封偏远之法,但这个政策尚未向天下公布,张良不可能知,也即为张良自己想出。
    张良又讲了他对“原先六国之民尚未信任大王”的见解和解决办法,都极有道理,足以彰显其才。
    可越是才华横溢,越让嬴政感到可惜,如此俊杰,却不能为他和大秦所用,反而是为了毁灭他的大秦而来。
    张良讲完,本以为会迎来秦王的称赞,却听到一声叹息响起,他没有抬头,却也似乎看到秦王正摇头叹息。
    “子房之才,寡人也甚为叹佩,可惜!”
    紧接,张良又听到:“可惜子房并非真心为寡人为大秦而来。”
    “纵使寡人不计较,子房心中也不会放下对寡人对大秦之恨。”
    “如子房这等人杰,又岂会屈身侍敌国?”
    听到秦王话后,张良沉默,并未狡辩说自己没有,大王您想错了。
    身为智者,他知道那已经没有意义,骗不过这位秦王。
    过了好会儿后,张良问道:“大王何时知晓良之来意?”
    不待嬴政回答,张良自问自答:“那卷竹简送至大王之时?良以为是一好计,未想反使自己入瓮。”
    嬴政给了一个让张良震惊的回答:“非也,比那卷竹简更早,早到子房还未生出入咸阳杀人之念时。”
    怎么可能?
    在他还没生出入咸阳杀人的念头时,秦王就已经知晓了?
    秦王还会未卜先知不成?
    不对,将所有疑惑的地方连在一起,一道灵光在张良脑中闪过:
    定是向秦王谏言的那人提前向秦王说了他的事!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