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第366章 继续抵抗就能继续当皇帝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366章 继续抵抗就能继续当皇帝
    顺国最近这些天的朝会上,顺国皇帝李策凌听着自己的臣子们的议论,看着他们因为猜测而惊慌的状态。
    表面上并没有附和他们的观点,甚至还让他们不要胡思乱想。
    但是李策凌自己的心中,其实和臣子们一样惊愕,同样想要问:现在怎么是好?
    面对大明现在的进攻方法,顺国到底要怎么办才好,其实很多臣子现在都想说,怎么办都没有用了!
    大明已经有数量众多的恐怖飞行机器了,已经能够向整个印度数千公里范围内投放炸弹了。
    如果大明真的还有直接控制瘟疫爆发的手段,那顺国现在已经没有任何胜算了。
    正常情况下偶然爆发的瘟疫,经常能直接让一城一地死伤枕籍。
    在传统国家的朝廷而言,应对瘟疫的手段通常是封锁,将瘟疫控制在爆发当地之外,避免瘟疫向外地传播。
    最终的结果,通常是瘟疫爆发当地人死伤大半,瘟疫失去了传染源之后自然消退。
    也就是说,根本就没有真正解决瘟疫的方法,只能控制。
    相当于哪里生病将哪里割掉。
    现在大明真的可以随意选择瘟疫爆发地点的话,那传统国家朝廷唯一能应对瘟疫的手段也将失效。
    李策凌心中嘀咕,如果自己是大明的皇帝,自己甚至不会让地面部队发起正面进攻。
    自会要求大明军队堵住印度的海岸线和北方的出入关口,投放瘟疫然后等着印度人自己死光就行了。
    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这样的手段当然是不合适的,因为人口就是最为重要的资源,也是最为直接的税收财富来源。
    让印度人全部死光了,就算是占领了印度,印度本身也已经没有价值了。
    唯有大明不同,大明从来都不缺乏人口,所以也不需要印度的人口,甚至还要想办法清理印度的人口。
    但是李策凌不能将心中的考量说出来,甚至觉得自己不能参加相关的讨论。
    自己一旦参与讨论,这件事情就会被摆在台面上,本来就不多的士气和军心,都会再次加倍的动摇。
    李策凌觉得自己只能继续强撑着,就算是想要求和也得私下里来。
    就连李策凌也不准备求和。
    如果顺国真的只是一个海外番邦,在当前的类似局势下还可以考虑投降的问题。
    就像奥斯曼和俄国,现在他们投降的话,君主还能落个郡公的爵位。
    但是顺国不行,顺国本来就是神洲天朝体系内的成员。
    顺国自始至终都没有完全独立,要么当大明的臣子和藩国,要么就只能当反贼和叛军了,没有互不相干的选项。
    关键是在这次战争开始之前,自己拒绝执行皇帝的命令,可以算是彻底激怒了大明皇帝。
    大明在过去的几年里面,针对顺国做了充分的宣传和动员。
    现在就算是自己愿意投降,大明皇帝也愿意饶恕自己,大明的文臣、武将、百姓也无法接受,那会让大明皇帝的威严受损。
    所以对于大明而言,顺国必须灭,自己必须死。
    所以哪怕越来越清晰的看到了顺国与大明的差距,李策凌仍然要想尽办法继续维持顺国上下对抗大明的信念。
    只要顺国官员、将领、百姓仍然能够继续抵抗,那自己就还能在这里继续当皇帝。
    所以李策凌继续表现的格外强硬和自负,绝大部分顺国官员只能服从和应付,继续想办法对抗大明的进攻。
    只不过他们的想到的手段,绝大部分都是徒劳无功的。
    在这种奇特的氛围之中,遭到袭击的地方越来越多,顺国朝廷地方衙门的效率越来越低。
    到了天工二十二年底的时候,开始有地方衙门失联了。
    进入天工二十三年之后,失联的地方衙门数量开始不断增长,顺国中央朝廷能管辖和控制的范围不断缩小。
    有些是因为驿路中断,投送转交朝廷公函的驿站机构爆发了瘟疫,有的人死了,有的人跑了。
    有些是因为当地的瘟疫不断散播,县衙和府衙内的官吏大部分都被感染,相应的衙门机构本身已经瘫痪了。
    也有些是当地的城市直接完蛋了,大量民众直接死亡,剩下的也四散逃亡了。
    在这个时代的普通人的认知中,如果他们自己生活的地方爆发了瘟疫,最佳的选择就是往外跑。
    因为没有人会去瘟疫爆发的地方救援,这个时代也没有真正救援诊治的手段,留在瘟疫爆发的当地只有等死。
    只有逃出瘟疫爆发的区域,他们有机会扛过疫病,有机会活下来。
    但是,如果是传染性不强的疫病还好,分散逃难之后还能得到更多的救治资源。
    但是对于传染性强的疫病而言,逃跑的结果就是扩大传播范围。
    现在顺国的这种情况,在大量不同地区同时爆发疫病的情况下,这样乱跑更是会导致交叉感染。
    本来这些逃出来的人群,都是已经适应了自己老家疫病,总体上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了,他们存活的概率已经很高了。
    但是他们却没有适应其他地方的疫病。
    来自不同地方的难民汇合接触,在其他地区疫病的影响下,看上去还算健康的两拨人可能全部死光。
    别说顺国的普通人不了解这些了,顺国朝廷的官员也都未必有这样的认知和经验。
    顺国中央朝廷的部分官员就算是有认知,也没有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维持地方上的控制和管制了。
    所以顺国的局势经过四个月的酝酿之后,天工二十二年底的时候开始迅速恶化,
    他们对面的大明陆军,按照印度战区总督刘彪最初选定的作战计划,占领海岸线之后并没有急于继续向内陆地区进攻。
    而是在控制区有了一定的纵深之后,就开始建设更多的营地和防御线。
    他们不进攻,反而准备防御。
    他们用铁丝网和堑壕组建隔离网,搭配哨塔和机枪控制防线,用机动车辆和飞机负责侦察和预警。
    随时发现并驱散所有靠近堑壕带的印度人。
    他们这是在建立隔离带,将印度半岛大部分地区圈起来,将印度人堵在印度。
    与此同时,俄国沙皇亚历山大和自己的臣子们,也来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点,他们必须尽快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
    按照上一次与大明谈判的结果,大明要求俄国在年前就正式向大明投降,或者自己继续抵抗下去。
    这种问题没有答案,亚历山大和自己的大臣们在会议上议论争执了很久,亚历山大自己都始终拿不定主意。
    主要是有人心存幻想,觉得俄国还没有山穷水尽。
    特别是西线的大明军队前进速度过于缓慢,而南线的大明军队在难民涌入之后也停止了进攻。让有些人觉得,大明的力量也到极限了,俄国继续扛下去有机会赢。
    他们觉得最起码不会输的很难靠近。
    亚历山大与李策凌不同,他自己对自己的国家并没有特别清晰的认知,经常会受到摆在眼前的各种信息干扰。
    跟大臣们讨论的越多,亚历山大就越是犹豫拿不定主意。
    长期犹豫基本可以等同于拒绝,在俄国投降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
    一直到天工二十二年结束,亚历山大都没有决定。
    在大明的将领们看来,这就是再次拒绝了最后通牒了,也意味着大明必须对他们痛下杀手了。
    从天公二十二年八月份开始,大明与顺国、俄国、奥斯曼三国的战争正式爆发,三国就进入了截然不同的三种状态。
    如果一个国家是一只野兽,那奥斯曼就是被突然性的直接切断了喉咙,随即迅速进入了死亡状态。
    只剩下四肢还有可能发生细微的条件反射,整个身体本身已经没有挣扎的能力了。
    俄国像是落入了陷阱,被绳套拴住了手脚,失去了自由活动的能力,猎人拿出刀子来给它放血。
    它仍然能够继续猛挣扎,但只是在绳套的范围内活动,身体力量也正在迅速的减弱。
    顺国就是中了毒药,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慢漫无目的猛烈挣扎,但是药劲上来之后就会慢慢安静下来的。
    到了天工二十三年,大明各个战区的指挥官们,也根据战场上的情况和气候变化,开始了各自的新行动。
    巴尔干和天方战区的稍微转暖之后,休整过的军队继续向内陆挺进,接管剩余的原奥斯曼地方机构。
    天工二十三年夏天到来之前,整个巴尔干半岛和两河流域,都已经完全落入了大明的控制之下。
    俄国南方战线方面,崔国栋指挥南方军团等到了春天到来的时候,就用正规军带着冬天组建起来的俄国军团“回家”了。
    去年躲过了轰炸的俄国南方守军和小贵族们,在去年冬天失去了大部分过冬的物资,熬过冬天之后已经精疲力了。
    现在最为熟悉他们也最憎恨他们的人,带着令他们最为恐惧的敌人,神完气足的来到了他们的面前。
    状态极差的俄国正规军,在大明的飞机和装甲车压制下,几乎全都是一触即溃,正面战斗基本都没有任何悬念。
    然后,俄国农奴组成的仆从军团分成一个个的小队,在少量大明陆军小队的监督和指挥下,冲向他们自己家乡的贵族庄园。
    俄国仆从军扛着枪一拥而上,将贵族家庭的仆人和护卫直接打倒在地,然后冲进了庄园主人的房间。
    他们将惊慌失措的贵族从他们的床上拖出来,在庄园的院子里面聚集剩下的所有农奴,当着所有农奴的面吊死这些贵族。
    大明军官站在贵族的尸体前面,宣布以后这里属于大明皇帝。
    同时大明皇帝将授予所有农奴以自由民身份,并且将被处死的贵族的土地分给本地的农奴们。
    接下来,大明的后勤部队会陆续赶来,用蒸汽船和汽车送来粮食种子和化肥。
    等他们完成第一年的收获,当地的基层组织就建立起来了。
    同时也不需要大明朝廷再提供直接支持了。
    大明俄国南方战区指挥官崔国栋,本来就和田意明纳尔逊一样,都着急在这最后的大战中抢功,争取获得尽可能高的爵位。
    所以做好了一个冬天的准备之后,南方军团的进攻模式就开始大开大合了。
    主力部队乘车或者骑自行车迅速向内陆挺进,只负责击溃本来就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的俄国地方军队。
    后续的俘虏处理、地方占领,全都等着随后赶来的后勤和仆从军来负责。
    大明俄国南方军团去年的突然袭击和持续空袭,让俄国人没有机会破坏伏尔加河、第聂伯河、顿河下游的航道。
    南方军团去年控制了克里木半岛,将其作为基地准备今年的进攻。
    今年春天到来的时候,崔国栋直接安排了一支特遣部队,从克里木半岛东侧的亚速海出发,顺着顿河逆流而上。
    顿河流入黑海,伏尔加河流入里海,两河在俄国东南部并排而行,主河道距离最近的地方只有五十多公里、
    在这个两河河道最接近的点附近,在伏尔加河畔有俄国东南方方重镇察里津。
    在原本的历史上,察里津会在1925年改名斯大林格勒,到了六十年代又改名伏尔加格勒。
    大明俄国战区南方军团特遣队乘船到两河河道最近点上岸,然后乘车前往察里津。
    在飞机的和装甲车以及陆军火炮的掩护下发动进攻,占领了察里津。
    然后顺着伏尔加河往上游河下游两个方向进攻。
    依托顿河和伏尔加河下游的河道建立防线,进而将高加索地区与俄国本土核心区隔绝开来。
    然后开始占领整个高加索地区吃掉。
    与此同时,配合西线部队,占领克里木半岛以西的土地。
    此时的俄国已经半僵了,亚历山大的俄国朝廷与大部分地方都失去了联络。
    大明的军事行动几乎不会遇到什么强有力的阻碍。
    等到天气继续转暖,拿破仑指挥的欧洲东部战区的大明军队在再次恢复活动。
    拿破仑不需要继续抢功劳,但也不敢故意拖延战争计划,憋了一个冬天之后也发动了大规模的行动。
    整个战线本身全部加快前进速度,尖刀部队不再强制要求不能脱离铁路范围。
    同时拿破仑专门安排了两支突袭队伍,从南北两个方向走弧形道路同时突袭莫斯科。
    莫斯科在去年被大明持续轰炸了几个月,现在已经彻底变成了空城,占领的过程话无悬念。
    拿破仑对此早有预料,所以这两支波兰部队前进的方式,本来就不是全力走到莫斯科参战。
    而是将部队分成了很多批,要求他们在行军的过程中分散排兵布阵,在沿途拉出了两条弧形的兵线。
    这两条兵线以莫斯科为起点,形成一个大致的椭圆圈子,将莫斯科以西的大片土地直接圈了起来。
    沿途的俄国守军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被包成了一个巨大的饺子。
    随后拿破仑下令,让战线后方补充上来的军队快速向前推进,彻底剿灭两个弧形中间的俄国军队、机构、人员。
    俄国在这个冬天就已经被折腾废了,拿破仑所部的军事行动过程没有任何悬念。
    工程部队跟在进攻部队后方,开始修建明斯克到莫斯科的铁路。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