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从电报到电话
第95章 从电报到电话
最简单的电报机,硬件系统精简到极致,可能就只剩下一个有弹性的开关了。
发明电报的最大的难点其实是制作编码表。
将文字和符号信息,转化成一串长短电信号的排列组合。
拉丁字母只有26个,编码基本没有什么难度,只需要5个长短信号。
但是常用汉字有数千个,如何简便快捷的发送汉字,需要制定较为复杂的码表。
工匠们经验丰富,学生们天资聪颖,八组的工匠和学生组合各自讨论,很快就想出了好几种方案。
八组人合并到一起讨论之后,自行排除掉了几个不太合理的方案。
最后被送到朱简烜面前的方案有两种。
第一种方案,用十三个一组的长短信号,排列组合之后形成8192个编号。
这个码表能够容纳八千个常用汉字,再加上所有拉丁字母和各种特殊符号。
第二种方案,是用四个一组的长短信号,来表示一个数字。
再用四个数字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汉字。
朱简烜的学生们普遍支持第一种方案,认为这个方案的综合效率是最高的。
他们认为第二个方案浪费按键次数。
本来十三次按键能实现的事情,他们要用十六次来完成。
工匠们则大多支持第二种方案,认为这个方案更加容易实现,方便实际操作。
朱简烜看完了之后直接问学生们:
“你们能只看一眼,就直接记住十三个长短符号,且排列顺序完全不乱吗?”
所有的学生立刻表示自己完全可以。
看上去确实都很轻松。
朱简烜面对这个回答,顿时就稍微有点无奈。
应天府和周边府县,总共可能有好几十万学生,中小学生至少有十几万。
礼部先按照学校的数学成绩,从十几万人里面选出了一万个成绩优秀的,来参加自己的收徒考试。
自己又从这一万个成绩优秀的孩子中,选出了三十二个成绩数学最好的。
所以自己这三十二个学生,放在他们原有的学校里面的话,绝对都是个顶个的数学天才。
他们觉得秒记十三位符号很正常。
朱简烜就觉得学生都太聪明了有时候也不是好事。
他们意识不到,普通人看到十三位字符,至少得分成三段来记忆。
朱简烜只能引导他们换位思考:
“你们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应该也都能够意识到,你们周围的同学们,基本都不如你们聪明吧?
“然后,你们想想你们以前的同学们,能够看一眼记住十三个符号吗?”
学生们稍微迟疑了一下,就陆续开始摇头了:
“应该不行。”
“那帮蠢货当然做不到……”
“没几个能做到的。”
朱简烜继续循循善诱:
“我们这个电报发信设备,未来可不是只给你们这些天才使用。
“也是要给军队的普通士兵,也要给商行的普通学徒用的。
“要考虑让这些人也都能正常使用的话,一眼看完十三位的要求是不是就太高了呢?”
只能说不愧都是最聪明的孩子,很快就理解了朱简烜要提醒的事情。
“那我们这个方案确实有点难了。”
“师父教导的对,学生忘了考虑那些同学。”
“那就用大工匠前辈们的方案吧。”
“虽然浪费码表空间,但一次记忆四个数字,就算傻子也能用的。”
朱简烜笑着提醒他们工程学的问题:
“所以未来大家各自的研究成果出来后,准备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物的时候,就要考虑在普通人中的可行性。
“只有让普通人也能用上,才能成为广泛流行的大热产品,才能成国家和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
“如果一种发明,只有天才能学会使用,那只能成为小众的玩具和艺术品。”
听到朱简烜教育人,一群聪明孩子立刻认真答应着:
“谨遵师父教诲。”
朱简烜微笑着点头,然后继续引导他们思考:
“但是反过来考虑,如果是在研究层面,确实仍然需要考虑效率最大化。
“你们现在可以思考一下,如何把四位的信号浪费的空间也利用上,在极端情况下利用上。
“四组四位的符号编码,实际上应该有65536个编号吧?
“因为一组四位长短信号能形成十六个不同的组合……”
果然很快就有学生想到了,被朱简烜曾经提问过的李锐首先举手说:
“师父,我觉得,这种编码本质上是制作一个个的小格子,然后在方格里面放上东西。
“所以从第十一个到第十六个方格,只是无法用一到十的数字表示,但其实格子本身是放东西的。
“我们可以在编码表画方框,里面写上十一到十六,将其视为一个编号。
“发送的时候看到方格就知道怎么按键了。”
朱简烜笑着提醒说:
“你们是否知道,在崇祯朝以前,民间一斤其实是十六两,相当于十六进制。
“十进制是到数到十就进位,十六进制是数到了十六的时候才进位。
“我们写汉字数字的时候,可以用天干数字来代表十到十六。
“用崇祯数字的时候,可以用拉丁字母代表十到十六。
“这样就能简单标记十六进制的数字了。”
朱简烜这样稍微引导了一下,学生们立刻就明白过来了,这就是改变一个进位的点。
只要改变进位方式,就能把额外的编码空间全部利用上了。
崇祯数字就是朱简烜前世的阿拉伯数字。
反正也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崇祯自己就用皇帝的身份命名了。
崇祯皇帝亲自引导,直接用他发明的数字加上拉丁字母,配合硬笔来做数学演算。
同时还用拉丁字母制作了汉字的拼音标记。拉丁字母其实不是英文字母,应该说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英文字母。
是包括英国人在内,欧洲各国普遍借用罗马人的拉丁字母,来记录书写自己的语言而已。
就像神洲古代的周边国家,也常用汉字来书写他们的自己的语言一样。
拉丁文和文言文一样没有标点符号。
欧洲各国之间不会互相指责对方偷自己的文字。
因为大家都是“借用”的。
最关键的原因是这种字母的真正主人已经身死道消了。
不过现在欧洲各国的上流人士,仍然以会使用罗马留下的拉丁文为荣。
就像韩国和日本人也以能直接使用汉字为荣。
不过,拉丁字母也不是原创的,而是来自于希腊字母,希腊字母来自腓尼基字母。
腓尼基字母是在埃及象形文字基础上创造的,是用象形文字表音。
与粤语白话也能用汉字表音写出来有点类似。
在朱简烜看来,用崇祯数字和拉丁字母研究数学的最大好处,是容易将公式符号从汉字描述中分辨出来。
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字,直接放在一起的时候,学习人员能够一眼找到篇幅中的重点。
如果描述和运算全用纯汉字,或者全都用纯拉丁字母,都不会有这种效果。
纯字母和数字的运算过程如果太长,普通人也会看着很难受的。
但是反过来的话,用拉丁字母做描述,用汉字做运算符号,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
因为符号本来就应该简单直观,而汉字是一种高信息量文字。
汉字当运算符号,会出现“信息量冗余”
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意思,而拉丁字母本身没有意思,组合成单词才有意思。
汉字天然适合用来描述状况,拉丁字母天然适合当符号。
崇祯从未学过拉丁文,但是仍然用拉丁字母当拼音和运算符号,是符合客观的拿来主义的。
朱简烜带着工匠和学生们,现场明确了新时代的十六进制标准方案。
而后带着学生们现场继续发散思维,找到了十六进制在当前电报方案中的合理用法。
首先用三位十六进制数,形成4096个编码,容纳相应数量的汉字和符号。
排除常用字中的含义高度近似的,拟定一份常规电报用字范围。
要求未来发常规电报的时候,只能使用这个字表上的汉字,提高总体的电报收发效率。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扩展字表,同时保留含义重复的常用字,制定一份八千个汉字的标准字表,作为军队和朝廷使用的字表。
最后用完整的四位十六进制数,总共65536个编码,制作能够容纳绝大多数汉字的总表。
这个按照标准筛选合适汉字的工作,不需要现场的工匠和学生们去做。
朱简烜写了一份命令,让卫兵送去给随行的礼部官员,让他们完成者三个级别的汉字码表。
这些人是专业人员,对他们而言是手到擒来的分内之事。
朱简烜不需要告诉他们是用在电报上的,只需要给出筛选标准就能干活了。
等他们完成了基本的筛选工作,再让工匠们按照电报收发的原理,稍微修缮整理就能用了。
等到几十上百年以后,等到电子计算机问世的时候,这三个字表也会成为理所当然的计算机用字表。
因为早期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和运算空间非常有限,不可能一股脑儿把需要的汉字都塞进去。
肯定也要和现在控制电报用字范围一样,一步一步的增加计算机字表的范围。
朱简烜把工作吩咐下去之后,继续带着工匠和弟子们检查和验收新发明的简易电报机。
现在这种课堂作业形式的验收,只要求他们实现基本功能就行了。
等到了美洲的时候,朱简烜要去处理美国的事务,会让工匠们在地面上设计制作实用化的成品。
基本电报机的验证完成后,朱简烜就开始新一轮的课程——声波。
首先告诉工匠和学生们声波的本质,然后直接引导他们思考将声波和电流变化互相转换。
这节课之后的课堂作业,也变成了简易有线电话机,或者说是制作拾音器和扬声器。
朱简烜直接给出了基本设计思路,在两个铜片中间夹上碳粒制作拾音器,将声波转化为变化的电流。
再用电磁感应原理制作扬声器,将电磁环连接在可震动的盆膜上,背后再放一个磁铁。
电磁环通电产生磁力,与背后的磁铁互相吸引,向后拉动整个盆膜抖动。
如果通入的电流是变化的,是用声波震动转化而来的,那电磁环就会带动盆膜还原抖动,将电流变化再次转为声波。
在此之前的电报机,用电流的联通和断开传送信息,是从电学基础理论上直接推导出来的。
朱简烜讲明白了发电机的原理之后,大部分学工匠和学生都直接想到了,只要有稳定电源都能制作电报机。
在原有的历史上,摩尔斯在1835年就做出了有线电报机。
现在朱简烜将电流和声波联动起来得操作,就跟之前把电和磁联系起来一样令人大开眼界了。
在原有的历史上,电话机的可行性,也是因为意外被发现的。
一个意大利裔的美国人,名叫安东尼奥·梅乌奇,本来是研究“电生理学”的,也就是用电击治疗疾病。
大约在1849年,他有一次给朋友治病的时候,让朋友咬住一个连接着线圈的铜片,应该是他新设计的电击连接设备。
他去另一个房间里面操作发电设备,结果在发电设备的线圈上,听到了朋友在隔壁房间说话的声音。
于是梅乌奇开始研究如何用电流传递声音,并在1860年左右做出了成品。
不过梅乌奇几乎不会说英语,同时穷困潦倒到没有钱去申请专利保护,最终没有得到电话的专利。
直到1876年的时候,加拿大人亚历山大·贝尔申请到了电话专利。
托马斯·爱迪生在1877年发明了碳粒拾音器,让电话机传递的声音有基本的清晰度,才让电话有了足够的实用价值。
在电话发明的整个摸索过程中,真正有用的思路其实只有那么几个。
毕竟最基本的电话机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
朱简烜作为穿越者,直接跳过了漫长的摸索阶段,把成熟的原理和方向都拿了出来。
有了指导思想之后,工匠们马上带着学生动手干活。
最后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做出了基本的原理验证机,或者说是简单的电话机原型。
(本章完)
最简单的电报机,硬件系统精简到极致,可能就只剩下一个有弹性的开关了。
发明电报的最大的难点其实是制作编码表。
将文字和符号信息,转化成一串长短电信号的排列组合。
拉丁字母只有26个,编码基本没有什么难度,只需要5个长短信号。
但是常用汉字有数千个,如何简便快捷的发送汉字,需要制定较为复杂的码表。
工匠们经验丰富,学生们天资聪颖,八组的工匠和学生组合各自讨论,很快就想出了好几种方案。
八组人合并到一起讨论之后,自行排除掉了几个不太合理的方案。
最后被送到朱简烜面前的方案有两种。
第一种方案,用十三个一组的长短信号,排列组合之后形成8192个编号。
这个码表能够容纳八千个常用汉字,再加上所有拉丁字母和各种特殊符号。
第二种方案,是用四个一组的长短信号,来表示一个数字。
再用四个数字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汉字。
朱简烜的学生们普遍支持第一种方案,认为这个方案的综合效率是最高的。
他们认为第二个方案浪费按键次数。
本来十三次按键能实现的事情,他们要用十六次来完成。
工匠们则大多支持第二种方案,认为这个方案更加容易实现,方便实际操作。
朱简烜看完了之后直接问学生们:
“你们能只看一眼,就直接记住十三个长短符号,且排列顺序完全不乱吗?”
所有的学生立刻表示自己完全可以。
看上去确实都很轻松。
朱简烜面对这个回答,顿时就稍微有点无奈。
应天府和周边府县,总共可能有好几十万学生,中小学生至少有十几万。
礼部先按照学校的数学成绩,从十几万人里面选出了一万个成绩优秀的,来参加自己的收徒考试。
自己又从这一万个成绩优秀的孩子中,选出了三十二个成绩数学最好的。
所以自己这三十二个学生,放在他们原有的学校里面的话,绝对都是个顶个的数学天才。
他们觉得秒记十三位符号很正常。
朱简烜就觉得学生都太聪明了有时候也不是好事。
他们意识不到,普通人看到十三位字符,至少得分成三段来记忆。
朱简烜只能引导他们换位思考:
“你们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应该也都能够意识到,你们周围的同学们,基本都不如你们聪明吧?
“然后,你们想想你们以前的同学们,能够看一眼记住十三个符号吗?”
学生们稍微迟疑了一下,就陆续开始摇头了:
“应该不行。”
“那帮蠢货当然做不到……”
“没几个能做到的。”
朱简烜继续循循善诱:
“我们这个电报发信设备,未来可不是只给你们这些天才使用。
“也是要给军队的普通士兵,也要给商行的普通学徒用的。
“要考虑让这些人也都能正常使用的话,一眼看完十三位的要求是不是就太高了呢?”
只能说不愧都是最聪明的孩子,很快就理解了朱简烜要提醒的事情。
“那我们这个方案确实有点难了。”
“师父教导的对,学生忘了考虑那些同学。”
“那就用大工匠前辈们的方案吧。”
“虽然浪费码表空间,但一次记忆四个数字,就算傻子也能用的。”
朱简烜笑着提醒他们工程学的问题:
“所以未来大家各自的研究成果出来后,准备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物的时候,就要考虑在普通人中的可行性。
“只有让普通人也能用上,才能成为广泛流行的大热产品,才能成国家和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
“如果一种发明,只有天才能学会使用,那只能成为小众的玩具和艺术品。”
听到朱简烜教育人,一群聪明孩子立刻认真答应着:
“谨遵师父教诲。”
朱简烜微笑着点头,然后继续引导他们思考:
“但是反过来考虑,如果是在研究层面,确实仍然需要考虑效率最大化。
“你们现在可以思考一下,如何把四位的信号浪费的空间也利用上,在极端情况下利用上。
“四组四位的符号编码,实际上应该有65536个编号吧?
“因为一组四位长短信号能形成十六个不同的组合……”
果然很快就有学生想到了,被朱简烜曾经提问过的李锐首先举手说:
“师父,我觉得,这种编码本质上是制作一个个的小格子,然后在方格里面放上东西。
“所以从第十一个到第十六个方格,只是无法用一到十的数字表示,但其实格子本身是放东西的。
“我们可以在编码表画方框,里面写上十一到十六,将其视为一个编号。
“发送的时候看到方格就知道怎么按键了。”
朱简烜笑着提醒说:
“你们是否知道,在崇祯朝以前,民间一斤其实是十六两,相当于十六进制。
“十进制是到数到十就进位,十六进制是数到了十六的时候才进位。
“我们写汉字数字的时候,可以用天干数字来代表十到十六。
“用崇祯数字的时候,可以用拉丁字母代表十到十六。
“这样就能简单标记十六进制的数字了。”
朱简烜这样稍微引导了一下,学生们立刻就明白过来了,这就是改变一个进位的点。
只要改变进位方式,就能把额外的编码空间全部利用上了。
崇祯数字就是朱简烜前世的阿拉伯数字。
反正也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崇祯自己就用皇帝的身份命名了。
崇祯皇帝亲自引导,直接用他发明的数字加上拉丁字母,配合硬笔来做数学演算。
同时还用拉丁字母制作了汉字的拼音标记。拉丁字母其实不是英文字母,应该说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英文字母。
是包括英国人在内,欧洲各国普遍借用罗马人的拉丁字母,来记录书写自己的语言而已。
就像神洲古代的周边国家,也常用汉字来书写他们的自己的语言一样。
拉丁文和文言文一样没有标点符号。
欧洲各国之间不会互相指责对方偷自己的文字。
因为大家都是“借用”的。
最关键的原因是这种字母的真正主人已经身死道消了。
不过现在欧洲各国的上流人士,仍然以会使用罗马留下的拉丁文为荣。
就像韩国和日本人也以能直接使用汉字为荣。
不过,拉丁字母也不是原创的,而是来自于希腊字母,希腊字母来自腓尼基字母。
腓尼基字母是在埃及象形文字基础上创造的,是用象形文字表音。
与粤语白话也能用汉字表音写出来有点类似。
在朱简烜看来,用崇祯数字和拉丁字母研究数学的最大好处,是容易将公式符号从汉字描述中分辨出来。
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字,直接放在一起的时候,学习人员能够一眼找到篇幅中的重点。
如果描述和运算全用纯汉字,或者全都用纯拉丁字母,都不会有这种效果。
纯字母和数字的运算过程如果太长,普通人也会看着很难受的。
但是反过来的话,用拉丁字母做描述,用汉字做运算符号,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
因为符号本来就应该简单直观,而汉字是一种高信息量文字。
汉字当运算符号,会出现“信息量冗余”
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意思,而拉丁字母本身没有意思,组合成单词才有意思。
汉字天然适合用来描述状况,拉丁字母天然适合当符号。
崇祯从未学过拉丁文,但是仍然用拉丁字母当拼音和运算符号,是符合客观的拿来主义的。
朱简烜带着工匠和学生们,现场明确了新时代的十六进制标准方案。
而后带着学生们现场继续发散思维,找到了十六进制在当前电报方案中的合理用法。
首先用三位十六进制数,形成4096个编码,容纳相应数量的汉字和符号。
排除常用字中的含义高度近似的,拟定一份常规电报用字范围。
要求未来发常规电报的时候,只能使用这个字表上的汉字,提高总体的电报收发效率。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扩展字表,同时保留含义重复的常用字,制定一份八千个汉字的标准字表,作为军队和朝廷使用的字表。
最后用完整的四位十六进制数,总共65536个编码,制作能够容纳绝大多数汉字的总表。
这个按照标准筛选合适汉字的工作,不需要现场的工匠和学生们去做。
朱简烜写了一份命令,让卫兵送去给随行的礼部官员,让他们完成者三个级别的汉字码表。
这些人是专业人员,对他们而言是手到擒来的分内之事。
朱简烜不需要告诉他们是用在电报上的,只需要给出筛选标准就能干活了。
等他们完成了基本的筛选工作,再让工匠们按照电报收发的原理,稍微修缮整理就能用了。
等到几十上百年以后,等到电子计算机问世的时候,这三个字表也会成为理所当然的计算机用字表。
因为早期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和运算空间非常有限,不可能一股脑儿把需要的汉字都塞进去。
肯定也要和现在控制电报用字范围一样,一步一步的增加计算机字表的范围。
朱简烜把工作吩咐下去之后,继续带着工匠和弟子们检查和验收新发明的简易电报机。
现在这种课堂作业形式的验收,只要求他们实现基本功能就行了。
等到了美洲的时候,朱简烜要去处理美国的事务,会让工匠们在地面上设计制作实用化的成品。
基本电报机的验证完成后,朱简烜就开始新一轮的课程——声波。
首先告诉工匠和学生们声波的本质,然后直接引导他们思考将声波和电流变化互相转换。
这节课之后的课堂作业,也变成了简易有线电话机,或者说是制作拾音器和扬声器。
朱简烜直接给出了基本设计思路,在两个铜片中间夹上碳粒制作拾音器,将声波转化为变化的电流。
再用电磁感应原理制作扬声器,将电磁环连接在可震动的盆膜上,背后再放一个磁铁。
电磁环通电产生磁力,与背后的磁铁互相吸引,向后拉动整个盆膜抖动。
如果通入的电流是变化的,是用声波震动转化而来的,那电磁环就会带动盆膜还原抖动,将电流变化再次转为声波。
在此之前的电报机,用电流的联通和断开传送信息,是从电学基础理论上直接推导出来的。
朱简烜讲明白了发电机的原理之后,大部分学工匠和学生都直接想到了,只要有稳定电源都能制作电报机。
在原有的历史上,摩尔斯在1835年就做出了有线电报机。
现在朱简烜将电流和声波联动起来得操作,就跟之前把电和磁联系起来一样令人大开眼界了。
在原有的历史上,电话机的可行性,也是因为意外被发现的。
一个意大利裔的美国人,名叫安东尼奥·梅乌奇,本来是研究“电生理学”的,也就是用电击治疗疾病。
大约在1849年,他有一次给朋友治病的时候,让朋友咬住一个连接着线圈的铜片,应该是他新设计的电击连接设备。
他去另一个房间里面操作发电设备,结果在发电设备的线圈上,听到了朋友在隔壁房间说话的声音。
于是梅乌奇开始研究如何用电流传递声音,并在1860年左右做出了成品。
不过梅乌奇几乎不会说英语,同时穷困潦倒到没有钱去申请专利保护,最终没有得到电话的专利。
直到1876年的时候,加拿大人亚历山大·贝尔申请到了电话专利。
托马斯·爱迪生在1877年发明了碳粒拾音器,让电话机传递的声音有基本的清晰度,才让电话有了足够的实用价值。
在电话发明的整个摸索过程中,真正有用的思路其实只有那么几个。
毕竟最基本的电话机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
朱简烜作为穿越者,直接跳过了漫长的摸索阶段,把成熟的原理和方向都拿了出来。
有了指导思想之后,工匠们马上带着学生动手干活。
最后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做出了基本的原理验证机,或者说是简单的电话机原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