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不拘一格,尚武轻文(求首订)
第100章 不拘一格,尚武轻文(求首订)
献俘大典便为了彰显武功,刘綎和秦良玉直到承天门内的端门外才下了马,领头往里而去。
现在,秦良玉虚岁二十七。
当此时,她穿着将军战袍,称得上一句仪度娴雅。一眼看过去,确实是儒将模样。
秦良玉只是从去年开始才参与了播州之战,受岁月和沙场摧残不多。
她旁边的刘綎则是标准武人模样,目前正值壮年,人高马大。
走到了午门之下不远处,他们静候典仪流程。
朱常洛从上面俯视过去,不免先留意秦良玉的相貌。
文艺作品固然将她描绘成一个大美人,真实状况……只能说不要想太多。
朱常洛又不是准备做曹贼。
他现在倒是惊讶于秦良玉的大方从容。
但据播州战报来看,她既善骑射,又通词翰,还颇有胆略。
在这个时代,她能有这些内在,本身又是土司夫人,气度自不是寻常女流能比。
只能说囿于时代世俗观念,秦良玉最“能用”的这二十年都被耽搁了。
播州既平,朝廷已经在商议播州一带借此机会改土归流,秦良玉这等巾帼将才转眼就暂无用武之地。
原本要到泰昌元年,那时候朝廷左支右绌,才又想起西南尚有一个将才,诏令她出兵援助。
到后来,她更是屡屡亲自领兵,几度征战,让崇祯亲自给她写过诗。南明时,更在她还活着时封了侯。
女将封侯的,虽然蹭了南明病急乱投医的原因,那也已经极为难得了。
现在朱常洛并没有那么多桎梏在身,而且办法无非靠人想。
献俘大典上,除了应有的祭祀,其余三件重要之事分别是:对逆贼首领杨家及部将的处置,对播州大捷的叙功犒赏,还有为彰显万历朝武功一次新授诸勋爵的诏旨。
朱常洛全程只用观礼,并不用说什么。
最近刺激文官已经够多了,不必在献俘大典上又加戏鼓舞什么军心士气。
说好的先与民休息。
听到刘綎被封为彰勇伯,秦良玉才不免惊讶地看了看他。
而她自己也很意外:皇帝为表她的功劳,特别赐了她诰命夫人并给三品武官袍服。
她的丈夫则先加了官,另恩荫她哥哥秦邦屏为锦衣校尉,入京用命。
大典之后,才是田义过来宣诏:“听闻播州平叛,南川路首功为巾帼女将,圣母太皇太后特恩召见。”
众臣看着秦良玉被领着进了午门,心里多少感觉怪异。
真是李太后想见她?
当然了,谁都不应该暗自揣度皇帝是否有魏太祖遗风。
秦良玉走入了紫禁城。
这偌大紫禁城里,身穿将袍进来的女人,她大概是头一份。
宫里杀伐之意就不需要那么浓了,她被领到养心殿的一德轩后,才发现自己的三品武官袍服已经准备好,两个宫女在那边先帮她换好了衣服。
而后被领到养心殿正殿,李太后还真在那里,只不过皇帝也在。
“臣秦良玉,叩见皇帝陛下,叩见圣母太皇太后娘娘。”
李太后确实很惊奇地看着她,听了她的声音才先开口:“竟真是女辈!皇帝说,播州平叛,南川路首功是你?”
“臣不敢言功,但听命杀敌。陛下隆恩,臣感激涕零。”
朱常洛这才笑道:“李化龙虽然不免和光同尘,但在播州叙功上还是公正的。既不因彰勇伯鲁莽便除其首功,亦不因秦良玉是女流之辈便不言其功。”
而后才看向秦良玉:“今日一见,果真是文武全才。只能赐你诰命、官服,莫要怨朕有功不足赏。”
“臣岂敢?陛下隆恩,臣及夫君皆感激涕零。”
秦良玉心里当然有些惴惴不安,只不过强自镇定。
而朱常洛见她到了这里仍旧坦荡大方,并且因为得了诰命和官服就理所当然自称臣,心里十分欣赏。
接下来反倒是李太后先十分好奇地追问她的经历和领兵作战过程中的事。
昨天旁听朝会受了些惊,后来朱常洛过去后,先是不再避讳朱翊钧,说了自己这些布置的用意。
知道了儿子在筹谋着对文臣动刀,又听说他早就收服了身居兵部尚书的田乐,朱翊钧心里不知是何滋味。
而今天的献俘大典,瘫痪的太上皇帝就不好出现了。
本应属于他的荣耀场合,只能由儿子进一步用叙功犒赏、大封武臣来收拢军心。
提到钦点了秦良玉这个女将来献俘,朱常洛又顺带请了李太后今日召她一见。
所为是什么,在那里也说了。
于是李太后满足了一下好奇心之后,又因心喜赏赐了些东西,而后便道:“你们马家一心忠于朝廷,这是极好的。皇帝还想重用你,军国大事,本宫就先回避了。”
等她离去,养心殿里便只剩下皇帝和秦良玉,还有田义、成敬二人。“朕不瞒你,朝廷正商议播州此后如何处置。”朱常洛让秦良玉起身坐在软凳上之后就说道,“大体上是要改土归流的,分设两军民府,一属四川,一属贵州。”
“臣及夫君但听朝廷吩咐。”
“要召见你,实在是朕的主意。你自不必言,你夫君也是一员能战勇将。秦良玉,朕问你,你们一家可愿舍了石柱宣抚司的世袭土司,到京城为官?”
秦良玉大吃一惊:“陛下,朝廷还要除了石柱宣抚司?”
“是军民府,忠顺土司自不会除,但此后将是朝廷流官治理地方了。”
朱常洛看着她,不知道在她心里那个土司之位有多重。
但普天之下,没人能比皇帝开出更让人难以接受的筹码。
“朕知道,你儿子尚幼。今天你听到了,朕封了三侯五伯。朕只想知道,你和马千乘愿不愿为了儿子搏个勋爵?这比将来继续做个只领俸的宣抚使强吧?”
秦良玉不禁惊讶得微张开嘴巴。
“……臣岂敢有此奢望?”
很快,秦良玉就离座跪了下来,忐忑回答。
朱常洛笑了起来:“朕不是迂腐之君。良将难寻,纵然你是女子,朕也盼你能为朕所用,一展所长。马千乘入京,到御马监专督的勇卫营任参将,专领白杆兵一营。你不能列身朝堂,但将来仍可受朕诏令领军出征,如何?”
御马监管着的四卫营现在也只是比其他亲卫军略好一点,但同样已经荒废了很多。
这纯粹是皇帝私兵,他也有心将之精简成为一个勇卫营。
刚刚经过播州之役历练的白杆兵若能收入勇卫营,立刻就是能用的一支军队。
马千乘和秦良玉只要答应他,那么入京之后人生地不熟,也只能完全效忠于皇帝,听命而行。
秦良玉真没想过这些,闻言极度意外地看着朱常洛。
她的神情显得极为犹豫:“臣和夫君是边陲土人,白杆兵也只是区区蛮勇,陛下……”
“在朕眼里,诸族都是朕的子民。麻贵、达云不是汉民,朕一样封了伯!”朱常洛凝视着她,“朕既召你来,自然了解过。你既有勇武胆略,又通词翰章句。虽说入京之后必定人生地不熟,但朕想要你们这支私兵,就看你们愿不愿到京城来为朕效命了!宣抚使的位置,仍给马千乘留着,着人代行便是。播州应募之土司兵,俸银朕来出。”
这是朱常洛可以争取的一支特别私兵,而且也确实有示范作用。
大明努力多年,四川、云南、贵州、湖广,这么多归顺之地许多土司都是更好的兵源。
封了达云这个异族之后为伯爵,大明的将来不必拒绝这些人。
只要朱常洛愿意给他们一个舞台。
像英国公这样的旧勋臣,在京营里真能练出来?
朱常洛保持怀疑态度。
但这不代表他没有解决办法,让旧勋臣之中一些听话的人将来也有个拿军功的机会。
无非做个应声虫、传声筒,上面是皇帝,下面是悍勇能战、仍差些功劳的将卒。
只认皇帝之命,不认其他。
这件事定然还会有其他阻力,但朱常洛先要让马千乘和秦良玉心甘情愿。
秦良玉自然是要先回去与马千乘商议的,因此也无须在皇宫之中留很久。
此时,献俘大典后诏旨颁告天下,京城已经沸腾。
三侯五伯,茶楼酒肆中的说书先生最先反应过来。
“便说那鸳鸯阵,丈长的狼筅,一扫下去便是……唰!哎呀!您猜怎么着?刮下许多丝血肉来,那倭贼可不得哭爹喊娘?”
如果说刘綎这些人在民间的事迹还不算丰富,那么俞大猷、戚继光、李成梁三个人就不一样了。
说书人唾沫横飞,底下的京城平头百姓们听得连连赞叹。
同时热切地为这些武将们排武力值和功劳名次。
“要俺说,俞龙戚虎,还是比如今东李西麻强的。”
“马王爷怎么没封爵?都说他老人家是马王爷转世啊!”
“哎,都说龙生龙凤生凤,听说马王爷的儿子不成器,在山海关犯了事,这才连累了马王爷,真是虎父犬子啊……”
老百姓只热衷于谁强谁弱、排座次。
不久之后说书人和一些书商自然就会编出些话本故事来,那么多年以来这批新的勋臣在漠北、在辽东、在西三边、在朝鲜、在西南是如何大展神威的,那都极有市场。
这便是一次封赏这么多个勋爵的附带效应:耀武扬威,老百姓至少听着是痛快的,也激起一些向武之心。
而这也正是士绅们担心的。
“好勇斗狠,非国之幸事!”
“听闻诸位老大人们昨日散朝后脸色便极为凝重。不才前去拜访一位世伯,竟不得见。昨夜京城,暗流涌动啊。”
“莫非便是之前蠲免之议?陛下尚武而轻文?”
“哼,岂止轻文?”有人纷纷不平,“刑部已经拿了兵科都给事中侯元甫的家小!朝会忠言直谏,竟要因言问罪!如此新朝,岂止是轻文?”
(本章完)
献俘大典便为了彰显武功,刘綎和秦良玉直到承天门内的端门外才下了马,领头往里而去。
现在,秦良玉虚岁二十七。
当此时,她穿着将军战袍,称得上一句仪度娴雅。一眼看过去,确实是儒将模样。
秦良玉只是从去年开始才参与了播州之战,受岁月和沙场摧残不多。
她旁边的刘綎则是标准武人模样,目前正值壮年,人高马大。
走到了午门之下不远处,他们静候典仪流程。
朱常洛从上面俯视过去,不免先留意秦良玉的相貌。
文艺作品固然将她描绘成一个大美人,真实状况……只能说不要想太多。
朱常洛又不是准备做曹贼。
他现在倒是惊讶于秦良玉的大方从容。
但据播州战报来看,她既善骑射,又通词翰,还颇有胆略。
在这个时代,她能有这些内在,本身又是土司夫人,气度自不是寻常女流能比。
只能说囿于时代世俗观念,秦良玉最“能用”的这二十年都被耽搁了。
播州既平,朝廷已经在商议播州一带借此机会改土归流,秦良玉这等巾帼将才转眼就暂无用武之地。
原本要到泰昌元年,那时候朝廷左支右绌,才又想起西南尚有一个将才,诏令她出兵援助。
到后来,她更是屡屡亲自领兵,几度征战,让崇祯亲自给她写过诗。南明时,更在她还活着时封了侯。
女将封侯的,虽然蹭了南明病急乱投医的原因,那也已经极为难得了。
现在朱常洛并没有那么多桎梏在身,而且办法无非靠人想。
献俘大典上,除了应有的祭祀,其余三件重要之事分别是:对逆贼首领杨家及部将的处置,对播州大捷的叙功犒赏,还有为彰显万历朝武功一次新授诸勋爵的诏旨。
朱常洛全程只用观礼,并不用说什么。
最近刺激文官已经够多了,不必在献俘大典上又加戏鼓舞什么军心士气。
说好的先与民休息。
听到刘綎被封为彰勇伯,秦良玉才不免惊讶地看了看他。
而她自己也很意外:皇帝为表她的功劳,特别赐了她诰命夫人并给三品武官袍服。
她的丈夫则先加了官,另恩荫她哥哥秦邦屏为锦衣校尉,入京用命。
大典之后,才是田义过来宣诏:“听闻播州平叛,南川路首功为巾帼女将,圣母太皇太后特恩召见。”
众臣看着秦良玉被领着进了午门,心里多少感觉怪异。
真是李太后想见她?
当然了,谁都不应该暗自揣度皇帝是否有魏太祖遗风。
秦良玉走入了紫禁城。
这偌大紫禁城里,身穿将袍进来的女人,她大概是头一份。
宫里杀伐之意就不需要那么浓了,她被领到养心殿的一德轩后,才发现自己的三品武官袍服已经准备好,两个宫女在那边先帮她换好了衣服。
而后被领到养心殿正殿,李太后还真在那里,只不过皇帝也在。
“臣秦良玉,叩见皇帝陛下,叩见圣母太皇太后娘娘。”
李太后确实很惊奇地看着她,听了她的声音才先开口:“竟真是女辈!皇帝说,播州平叛,南川路首功是你?”
“臣不敢言功,但听命杀敌。陛下隆恩,臣感激涕零。”
朱常洛这才笑道:“李化龙虽然不免和光同尘,但在播州叙功上还是公正的。既不因彰勇伯鲁莽便除其首功,亦不因秦良玉是女流之辈便不言其功。”
而后才看向秦良玉:“今日一见,果真是文武全才。只能赐你诰命、官服,莫要怨朕有功不足赏。”
“臣岂敢?陛下隆恩,臣及夫君皆感激涕零。”
秦良玉心里当然有些惴惴不安,只不过强自镇定。
而朱常洛见她到了这里仍旧坦荡大方,并且因为得了诰命和官服就理所当然自称臣,心里十分欣赏。
接下来反倒是李太后先十分好奇地追问她的经历和领兵作战过程中的事。
昨天旁听朝会受了些惊,后来朱常洛过去后,先是不再避讳朱翊钧,说了自己这些布置的用意。
知道了儿子在筹谋着对文臣动刀,又听说他早就收服了身居兵部尚书的田乐,朱翊钧心里不知是何滋味。
而今天的献俘大典,瘫痪的太上皇帝就不好出现了。
本应属于他的荣耀场合,只能由儿子进一步用叙功犒赏、大封武臣来收拢军心。
提到钦点了秦良玉这个女将来献俘,朱常洛又顺带请了李太后今日召她一见。
所为是什么,在那里也说了。
于是李太后满足了一下好奇心之后,又因心喜赏赐了些东西,而后便道:“你们马家一心忠于朝廷,这是极好的。皇帝还想重用你,军国大事,本宫就先回避了。”
等她离去,养心殿里便只剩下皇帝和秦良玉,还有田义、成敬二人。“朕不瞒你,朝廷正商议播州此后如何处置。”朱常洛让秦良玉起身坐在软凳上之后就说道,“大体上是要改土归流的,分设两军民府,一属四川,一属贵州。”
“臣及夫君但听朝廷吩咐。”
“要召见你,实在是朕的主意。你自不必言,你夫君也是一员能战勇将。秦良玉,朕问你,你们一家可愿舍了石柱宣抚司的世袭土司,到京城为官?”
秦良玉大吃一惊:“陛下,朝廷还要除了石柱宣抚司?”
“是军民府,忠顺土司自不会除,但此后将是朝廷流官治理地方了。”
朱常洛看着她,不知道在她心里那个土司之位有多重。
但普天之下,没人能比皇帝开出更让人难以接受的筹码。
“朕知道,你儿子尚幼。今天你听到了,朕封了三侯五伯。朕只想知道,你和马千乘愿不愿为了儿子搏个勋爵?这比将来继续做个只领俸的宣抚使强吧?”
秦良玉不禁惊讶得微张开嘴巴。
“……臣岂敢有此奢望?”
很快,秦良玉就离座跪了下来,忐忑回答。
朱常洛笑了起来:“朕不是迂腐之君。良将难寻,纵然你是女子,朕也盼你能为朕所用,一展所长。马千乘入京,到御马监专督的勇卫营任参将,专领白杆兵一营。你不能列身朝堂,但将来仍可受朕诏令领军出征,如何?”
御马监管着的四卫营现在也只是比其他亲卫军略好一点,但同样已经荒废了很多。
这纯粹是皇帝私兵,他也有心将之精简成为一个勇卫营。
刚刚经过播州之役历练的白杆兵若能收入勇卫营,立刻就是能用的一支军队。
马千乘和秦良玉只要答应他,那么入京之后人生地不熟,也只能完全效忠于皇帝,听命而行。
秦良玉真没想过这些,闻言极度意外地看着朱常洛。
她的神情显得极为犹豫:“臣和夫君是边陲土人,白杆兵也只是区区蛮勇,陛下……”
“在朕眼里,诸族都是朕的子民。麻贵、达云不是汉民,朕一样封了伯!”朱常洛凝视着她,“朕既召你来,自然了解过。你既有勇武胆略,又通词翰章句。虽说入京之后必定人生地不熟,但朕想要你们这支私兵,就看你们愿不愿到京城来为朕效命了!宣抚使的位置,仍给马千乘留着,着人代行便是。播州应募之土司兵,俸银朕来出。”
这是朱常洛可以争取的一支特别私兵,而且也确实有示范作用。
大明努力多年,四川、云南、贵州、湖广,这么多归顺之地许多土司都是更好的兵源。
封了达云这个异族之后为伯爵,大明的将来不必拒绝这些人。
只要朱常洛愿意给他们一个舞台。
像英国公这样的旧勋臣,在京营里真能练出来?
朱常洛保持怀疑态度。
但这不代表他没有解决办法,让旧勋臣之中一些听话的人将来也有个拿军功的机会。
无非做个应声虫、传声筒,上面是皇帝,下面是悍勇能战、仍差些功劳的将卒。
只认皇帝之命,不认其他。
这件事定然还会有其他阻力,但朱常洛先要让马千乘和秦良玉心甘情愿。
秦良玉自然是要先回去与马千乘商议的,因此也无须在皇宫之中留很久。
此时,献俘大典后诏旨颁告天下,京城已经沸腾。
三侯五伯,茶楼酒肆中的说书先生最先反应过来。
“便说那鸳鸯阵,丈长的狼筅,一扫下去便是……唰!哎呀!您猜怎么着?刮下许多丝血肉来,那倭贼可不得哭爹喊娘?”
如果说刘綎这些人在民间的事迹还不算丰富,那么俞大猷、戚继光、李成梁三个人就不一样了。
说书人唾沫横飞,底下的京城平头百姓们听得连连赞叹。
同时热切地为这些武将们排武力值和功劳名次。
“要俺说,俞龙戚虎,还是比如今东李西麻强的。”
“马王爷怎么没封爵?都说他老人家是马王爷转世啊!”
“哎,都说龙生龙凤生凤,听说马王爷的儿子不成器,在山海关犯了事,这才连累了马王爷,真是虎父犬子啊……”
老百姓只热衷于谁强谁弱、排座次。
不久之后说书人和一些书商自然就会编出些话本故事来,那么多年以来这批新的勋臣在漠北、在辽东、在西三边、在朝鲜、在西南是如何大展神威的,那都极有市场。
这便是一次封赏这么多个勋爵的附带效应:耀武扬威,老百姓至少听着是痛快的,也激起一些向武之心。
而这也正是士绅们担心的。
“好勇斗狠,非国之幸事!”
“听闻诸位老大人们昨日散朝后脸色便极为凝重。不才前去拜访一位世伯,竟不得见。昨夜京城,暗流涌动啊。”
“莫非便是之前蠲免之议?陛下尚武而轻文?”
“哼,岂止轻文?”有人纷纷不平,“刑部已经拿了兵科都给事中侯元甫的家小!朝会忠言直谏,竟要因言问罪!如此新朝,岂止是轻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