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第67章 周亚夫回朝,徐南晋升
第67章 周亚夫回朝,徐南晋升
元朔五年,卫青在草原大破匈奴左贤王,斩首三万,俘虏四万,敌方首领被当场杀死,那一天粘稠的鲜血染红了草地。
霍去病也在这场战事中彻底封神,靠着一万骑兵以少胜多,大破匈奴数万,阵斩左贤王,俘虏小王大臣二十余人,威震漠北。
杀的游牧民族胆寒,漠北数百里肥沃的草场也彻底失去掌控,损失牛羊千百万,人员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此战便是定襄之战,吓得匈奴王庭再次远遁数千里,以规避汉军的锋芒。
辽东的徐南也应对了数场东北诸族的叛乱,并深入追击,彻底摆平了这片白山黑水,胡人举族内附,他们也是鲜卑、乌桓的始祖,后续逐渐取代匈奴,成为新的草原霸主。
“贤侄当真是神勇啊,此战深得丞相真传,老夫仿佛是看到了昔日太尉徐昭的影子。”
驻扎在上党是周亚夫在得知徐楚打了大阵仗后也不远万里的前来祝贺,身为丞相铁杆“小弟”周亚夫和徐南也是有交情的。
他对这个后辈很欣赏,所以才愿意举荐为太尉。
“小子岂敢和太尉相提并论呐,您可是久居边疆十年的老将军,战功随便露出点都能把我比下去了。”徐南放下手头的东西,同样殷切的站起身来。
周亚夫自从官复原职,领征北大将军后可谓是意气风发,在战场上杀的匈奴人再也不敢发动大规模进攻,边疆百姓罕见得到了空窗期。
他被异族畏惧的称为“铁壁将军”,只要有他在就无人能侵犯大汉半寸土地。
也是徐南重点拉拢对象,他要和徐晔竞争当然就需要有人支持,而这位备受宠信的当朝太尉,托孤重臣就是其中之一。
他也需要周太尉举荐,“太学”的兵法学堂也要这位老将的支持才有希望开办。
否则别说学生,连老师都凑不够。
“那也很不错了,老夫打了多少年仗,你还很年轻以后的机会多得是,我记得太子就是徐太常负责教导的吧。”周亚夫一副“你懂得”的表情看着他。
其实官场老手都能察觉到陛下的意思,徐恭本人同样如此。
既然要打压徐氏,那为什么还要让徐氏子做太子的老师呢?如果太子刘据亲近,那么他上位同样需要重用,因为满朝只有这些人能用。
除非陛下不打算让刘据继位,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身为实权皇帝他没这个必要。
所以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收买人心手段,想借此机会卖点人情给刘据,徐氏感恩戴德新朝不就又可以用了?
其实如今想避开徐家几乎不可能,只因实在太好用,打仗的人才有,治国的人才有,出谋划策的人才有,扶持农业、打造兵械的人才有,甚至就连教导人才的人才都有!
简直就是所有朝代梦寐以求的,再加上足够忠心,只要不生出反心就可以无脑用,生出也没用,因为徐氏的处世之本就是忠君,他们若是造反会众叛亲离的。
昔日孝景皇帝曾经说过,徐氏的命门就是“义”,这是他们服人的根本,也是皇帝控制的依据。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这就是徐氏的现状,如果会衰落只能是皇帝排挤的结果。
徐南故意装作“不以为然”的样子:“陛下垂青,堂兄虽然教导太子,但不代表太子就一定要重用,身为臣子就要以君上为本。”
周亚夫认同:“这倒是不错,与君权相斗,没有丝毫活路。”“太尉此行应该不仅仅是告慰吧。”徐南猜想道。
“哈哈…贤侄聪慧,我确实不是单纯来祝贺。”
“你应该还不知道,卫青在漠北打了胜仗,几乎全歼了匈奴左贤王所部,那伊稚斜现在已经是独木难支,力量被几乎削弱的差不多了,下次大概就能完全解决匈奴人的隐患了。”
徐南明显有些意外,他知道以卫青的能力胜利是必然的,可没想到居然这么快,三个月都没有吧,他打了很多零零碎碎的残余部落都用了这么长的时间。
其实也不难理解,东北虽然都是些残兵游勇,但极其分散,想要消灭需长时间搜捕。
卫青则是很早就得到了内线情报,知道敌部具体的方位所在地,一战而胜也是情理之中的。
“所以呢?”
周亚夫的心情明显很不错:“陛下在传迎大将军卫青回朝的同时,也下令要老夫也回归长安了,多年来的边旅生涯可以告一段落,老夫也能见见新出生的孙儿。”
他知道陛下这次召他回朝明显就是找到代替的人了,凭借雄厚的军功回去必然能受到重用。
虽然周亚夫自知很难争得过徐胄,但多少也是有希望,而且当不成相也照样是大权在握的重臣。
这么多的战功可不是白白打的,将成为非常重要的履历。
徐南立刻作揖:“恭喜周太尉了,今后可谓是官运亨通,家族富贵千年。”
周亚夫高兴也正常,毕竟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呆十年,谁都受不了。
如果他更进一步,那自己争夺太尉也就能提上日常了,虽然大概率争不过有儒党法党集体支持的堂兄徐胄。
“富贵千年?哪有千年兴盛的宗族,依我看,唯有徐氏才有可能做到啊。”周亚夫也适当抬举了一下。
也确实如此,徐家四世三公,已经兴盛百年了,后面还会继续得到重用。
两人当即就吃起了酒彻夜畅饮,因为禁酒令的缘故,上行下效,周亚夫一年都沾不到一滴酒,这次倒是要把多年的亏欠喝回来了。
徐南同样奉陪,他的升迁应该也快了,平定东北也是功劳嘛。
半月后,卫青的几万骑兵退回了定襄,两道圣旨则分别送到了辽东和定襄。
刘彻下令加封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是新的官职,周亚夫回朝食邑增加三千户,徐南接替其位置,为征北大将军,假节,驻守边疆防御异族南侵。
这个结果无疑是让徐南惊讶的,他想过任何东西,但唯独这个征北大将军从来都没有敢想,这可不是一般的官职啊!
连带着周亚夫都有些懵逼了,这个官职陛下是打算常设吗?那未免太夸张了点吧。
(本章完)
元朔五年,卫青在草原大破匈奴左贤王,斩首三万,俘虏四万,敌方首领被当场杀死,那一天粘稠的鲜血染红了草地。
霍去病也在这场战事中彻底封神,靠着一万骑兵以少胜多,大破匈奴数万,阵斩左贤王,俘虏小王大臣二十余人,威震漠北。
杀的游牧民族胆寒,漠北数百里肥沃的草场也彻底失去掌控,损失牛羊千百万,人员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此战便是定襄之战,吓得匈奴王庭再次远遁数千里,以规避汉军的锋芒。
辽东的徐南也应对了数场东北诸族的叛乱,并深入追击,彻底摆平了这片白山黑水,胡人举族内附,他们也是鲜卑、乌桓的始祖,后续逐渐取代匈奴,成为新的草原霸主。
“贤侄当真是神勇啊,此战深得丞相真传,老夫仿佛是看到了昔日太尉徐昭的影子。”
驻扎在上党是周亚夫在得知徐楚打了大阵仗后也不远万里的前来祝贺,身为丞相铁杆“小弟”周亚夫和徐南也是有交情的。
他对这个后辈很欣赏,所以才愿意举荐为太尉。
“小子岂敢和太尉相提并论呐,您可是久居边疆十年的老将军,战功随便露出点都能把我比下去了。”徐南放下手头的东西,同样殷切的站起身来。
周亚夫自从官复原职,领征北大将军后可谓是意气风发,在战场上杀的匈奴人再也不敢发动大规模进攻,边疆百姓罕见得到了空窗期。
他被异族畏惧的称为“铁壁将军”,只要有他在就无人能侵犯大汉半寸土地。
也是徐南重点拉拢对象,他要和徐晔竞争当然就需要有人支持,而这位备受宠信的当朝太尉,托孤重臣就是其中之一。
他也需要周太尉举荐,“太学”的兵法学堂也要这位老将的支持才有希望开办。
否则别说学生,连老师都凑不够。
“那也很不错了,老夫打了多少年仗,你还很年轻以后的机会多得是,我记得太子就是徐太常负责教导的吧。”周亚夫一副“你懂得”的表情看着他。
其实官场老手都能察觉到陛下的意思,徐恭本人同样如此。
既然要打压徐氏,那为什么还要让徐氏子做太子的老师呢?如果太子刘据亲近,那么他上位同样需要重用,因为满朝只有这些人能用。
除非陛下不打算让刘据继位,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身为实权皇帝他没这个必要。
所以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收买人心手段,想借此机会卖点人情给刘据,徐氏感恩戴德新朝不就又可以用了?
其实如今想避开徐家几乎不可能,只因实在太好用,打仗的人才有,治国的人才有,出谋划策的人才有,扶持农业、打造兵械的人才有,甚至就连教导人才的人才都有!
简直就是所有朝代梦寐以求的,再加上足够忠心,只要不生出反心就可以无脑用,生出也没用,因为徐氏的处世之本就是忠君,他们若是造反会众叛亲离的。
昔日孝景皇帝曾经说过,徐氏的命门就是“义”,这是他们服人的根本,也是皇帝控制的依据。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这就是徐氏的现状,如果会衰落只能是皇帝排挤的结果。
徐南故意装作“不以为然”的样子:“陛下垂青,堂兄虽然教导太子,但不代表太子就一定要重用,身为臣子就要以君上为本。”
周亚夫认同:“这倒是不错,与君权相斗,没有丝毫活路。”“太尉此行应该不仅仅是告慰吧。”徐南猜想道。
“哈哈…贤侄聪慧,我确实不是单纯来祝贺。”
“你应该还不知道,卫青在漠北打了胜仗,几乎全歼了匈奴左贤王所部,那伊稚斜现在已经是独木难支,力量被几乎削弱的差不多了,下次大概就能完全解决匈奴人的隐患了。”
徐南明显有些意外,他知道以卫青的能力胜利是必然的,可没想到居然这么快,三个月都没有吧,他打了很多零零碎碎的残余部落都用了这么长的时间。
其实也不难理解,东北虽然都是些残兵游勇,但极其分散,想要消灭需长时间搜捕。
卫青则是很早就得到了内线情报,知道敌部具体的方位所在地,一战而胜也是情理之中的。
“所以呢?”
周亚夫的心情明显很不错:“陛下在传迎大将军卫青回朝的同时,也下令要老夫也回归长安了,多年来的边旅生涯可以告一段落,老夫也能见见新出生的孙儿。”
他知道陛下这次召他回朝明显就是找到代替的人了,凭借雄厚的军功回去必然能受到重用。
虽然周亚夫自知很难争得过徐胄,但多少也是有希望,而且当不成相也照样是大权在握的重臣。
这么多的战功可不是白白打的,将成为非常重要的履历。
徐南立刻作揖:“恭喜周太尉了,今后可谓是官运亨通,家族富贵千年。”
周亚夫高兴也正常,毕竟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呆十年,谁都受不了。
如果他更进一步,那自己争夺太尉也就能提上日常了,虽然大概率争不过有儒党法党集体支持的堂兄徐胄。
“富贵千年?哪有千年兴盛的宗族,依我看,唯有徐氏才有可能做到啊。”周亚夫也适当抬举了一下。
也确实如此,徐家四世三公,已经兴盛百年了,后面还会继续得到重用。
两人当即就吃起了酒彻夜畅饮,因为禁酒令的缘故,上行下效,周亚夫一年都沾不到一滴酒,这次倒是要把多年的亏欠喝回来了。
徐南同样奉陪,他的升迁应该也快了,平定东北也是功劳嘛。
半月后,卫青的几万骑兵退回了定襄,两道圣旨则分别送到了辽东和定襄。
刘彻下令加封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是新的官职,周亚夫回朝食邑增加三千户,徐南接替其位置,为征北大将军,假节,驻守边疆防御异族南侵。
这个结果无疑是让徐南惊讶的,他想过任何东西,但唯独这个征北大将军从来都没有敢想,这可不是一般的官职啊!
连带着周亚夫都有些懵逼了,这个官职陛下是打算常设吗?那未免太夸张了点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