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周亚夫归朝,下定决心
第53章 周亚夫归朝,下定决心
元朔元年八月,刘彻正式封夫人卫子夫为皇后,卫氏子弟也大多被提拔,显然是要扶持其成为真正的外戚。
刘彻感念徐恭的功德,要赏赐给他九件贵重的皇家礼器,以显示朝廷对徐氏的重视,也就是未来著名的九锡。
徐恭对于这些事当然受宠若惊,他知道自己不能太过嚣张,于是以父亲徐贞未曾享有为由拒绝了。
而除此以外还有一件大事,那便是太尉周亚夫回朝,对这位大功臣刘彻选择亲自迎接。
建元年间,周亚夫因为得罪太皇太后被贬为上党太守、镇北将军,领兵八万驻守边疆。
窦太后死后刘彻亲政重封太尉、征北大将军,再一直到现在回朝,他立下了非常可怕的战功,打退匈奴三十余次,杀的异族数年不敢再大规模犯边。
已经拥有徐昭长安之战前的威望了,现在武将领域能压他一头的只有丞相徐恭。
天子的仪仗大张旗鼓的摆在长安北城外,各种宫廷礼乐此起彼伏,众臣包括徐恭在内都站在天子身后,迎接这位大汉太尉的到来。
很快,一阵阵沉闷的脚步声传来,几千人全副武装的卫兵赶到面前。
周亚夫爬下马,小跑着来到刘彻身旁,作揖道:“臣周亚夫参见陛下,劳烦陛下亲自等候,臣受宠若惊。”
这次他是真学聪明了,不会再向先帝朝一样,有点功劳就自傲谁都不放在眼里,连比他厉害无数倍的徐恭都非常谦虚呢,自己又有什么资格傲慢?
刘彻同样对其非常尊敬:“太尉驻边数年,扼制了匈奴人袭扰,于国于民都是有大恩大德的,朕不甚感激,出城迎接也自然理所应当。”
徐恭也走了过来:“周太尉此行可有军情上报?”
以周亚夫的性格现在回朝必然是边疆战事刚刚结束,有要紧军情要报,否则他没有朝廷召唤是不会轻动的。
果然,周亚夫点头:“徐相当真料事如神呐,属下要启奏的正是匈奴南侵之事。”
“那就先到宫中慢慢议。”刘彻也知道边疆的问题,自从马邑之谋失败后,匈奴人就彻底撕毁了和平政策更加频繁的袭扰。
徐恭对这个马邑之谋其实也不看好,就算成功了也没用,新继位的匈奴单于也会与大汉反目成仇。
游牧民族袭扰中原对他们来说就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草原气候恶劣,牲畜到了冬天都会冻死,为了活下去劫掠中原是必选项。
这也是为什么游牧民族都渴望向着农耕文明转变,因为稳定才是真理,靠天吃饭变数太大,以往还能靠着中原岁赐生活,现在决裂之后就不行了。
周亚夫跟着刘彻徐恭两人来到了未央宫,其他的大臣则是都被遣散回家去了。
“卫青你留一下。”刘彻叫住了刚刚打算退走的卫青。
“是,陛下。”卫青停住了步伐,侍立在一旁。
周亚夫总算是说出了此行的目的。
“陛下,匈奴人对上党、太原等地的袭扰已经愈发频繁,虽然没有发动过昔日冒顿、胡铎那种规模,可依然是严重影响边疆百姓的安危,臣恳请陛下早日做出决策。”
“恢复和亲也好,远征匈奴也罢,总之不能陷入被动啊!”
这就是匈奴人棘手的地方,如果大规模交战他们永远不是对手,可若小股袭扰就很难。
虽然说文帝、景帝包括今朝都在重视马政,可数量相比异族还是太少,时常被牵着鼻子走。
“徐相以为呢。”刘彻下意识看向了徐恭。
“臣以为匈奴人必须要解决,和亲永远都只能是权宜之计,如今大汉兵强马壮,无需再顾虑这么多。”
徐恭是武将出身还是靠军功起家的,性格自然很刚猛,在他看来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动出击!如果依旧和亲匈奴人肯定会越来越猖狂,到时还是只能出兵。
刘彻陷入了沉默之中。“卫青你怎么看。”他又看向了此时身份低微的卫青。
“臣…臣以为战才能真正解决匈奴之祸!”他果断道。
“好,既然诸卿都有这个想法,朕也不能扫兴,准备几年,集中兵马粮草,出征漠北!”刘彻坚定道,他心中也不甘心一直和这群蛮胡虚与委蛇。
“卫青这段时间你就去老师的相府前当值,切记不可怠慢。”
“遵命!”卫青欣然领命。
陛下这意思不就是要徐相教导自己吗?被这位大汉军神教导绝对是荣耀中的荣耀了!
徐恭也没什么意见,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越来越差,恐怕早晚有病逝的那一天,最后再为大家教出一个将才也不错。
“对了,我已经让霍去病那小子过去了,老师你就顺便带带吧。”刘彻之前是想让霍去病过去的,卫青他本来还是更想带在身边。
但是现在他改变了主意。
“霍去病…”徐恭想了想好像有点印象,他听自己的儿子说过这个人。
“是。”
………
刘彻当即改卫青为丞相府的随政大夫,他就这么跟着回到了丞相府之中。
还没进门,里面就传来了激烈的刀枪碰撞声,两个青年大吵大闹,很是嘈杂。
“这个竖子,又给我惹祸!”徐恭一拍脑门,拔出佩剑也不管旁边的人看着,就气势汹汹的冲了进去。
膨!
他粗暴的踹开院门,里面的果然有两个青年正在舞刀弄棒,打得面红耳赤很是激动,家仆蜷缩在角落,根本不敢上前制止。
其中一个青年见到来人立刻就扔掉了手中的武器,心虚又后怕的站到了旁边。
而另一个英武不凡的青年则是在原地笑话,直到他看见后面的那个人。
“父亲(舅父)。”
两人立刻就老实了。
“徐楚我怎么告诉你的?如果还敢在长安打架我就永远不让你参军!”一直波澜不惊的徐恭总算绷不住了。
“我听伯父说父亲当年比我还好斗呢……”徐楚小声嘀咕。
“你说什么?”
“我…楚知错,甘愿领罚!”
“去找家仆领罚,别想蒙混过关!我会检查的。”徐恭瞥了一眼旁边的卫青,脸上实在挂不住就打算先放他一马,待会再好好教训。
接着,他有些尴尬的转头:“让你见笑了,这孩子太调皮太好斗,一点都不像我。”
“属下理解……”卫青其实也很心虚,他认出来了,旁边那个正是自己的外甥霍去病!
(本章完)
元朔元年八月,刘彻正式封夫人卫子夫为皇后,卫氏子弟也大多被提拔,显然是要扶持其成为真正的外戚。
刘彻感念徐恭的功德,要赏赐给他九件贵重的皇家礼器,以显示朝廷对徐氏的重视,也就是未来著名的九锡。
徐恭对于这些事当然受宠若惊,他知道自己不能太过嚣张,于是以父亲徐贞未曾享有为由拒绝了。
而除此以外还有一件大事,那便是太尉周亚夫回朝,对这位大功臣刘彻选择亲自迎接。
建元年间,周亚夫因为得罪太皇太后被贬为上党太守、镇北将军,领兵八万驻守边疆。
窦太后死后刘彻亲政重封太尉、征北大将军,再一直到现在回朝,他立下了非常可怕的战功,打退匈奴三十余次,杀的异族数年不敢再大规模犯边。
已经拥有徐昭长安之战前的威望了,现在武将领域能压他一头的只有丞相徐恭。
天子的仪仗大张旗鼓的摆在长安北城外,各种宫廷礼乐此起彼伏,众臣包括徐恭在内都站在天子身后,迎接这位大汉太尉的到来。
很快,一阵阵沉闷的脚步声传来,几千人全副武装的卫兵赶到面前。
周亚夫爬下马,小跑着来到刘彻身旁,作揖道:“臣周亚夫参见陛下,劳烦陛下亲自等候,臣受宠若惊。”
这次他是真学聪明了,不会再向先帝朝一样,有点功劳就自傲谁都不放在眼里,连比他厉害无数倍的徐恭都非常谦虚呢,自己又有什么资格傲慢?
刘彻同样对其非常尊敬:“太尉驻边数年,扼制了匈奴人袭扰,于国于民都是有大恩大德的,朕不甚感激,出城迎接也自然理所应当。”
徐恭也走了过来:“周太尉此行可有军情上报?”
以周亚夫的性格现在回朝必然是边疆战事刚刚结束,有要紧军情要报,否则他没有朝廷召唤是不会轻动的。
果然,周亚夫点头:“徐相当真料事如神呐,属下要启奏的正是匈奴南侵之事。”
“那就先到宫中慢慢议。”刘彻也知道边疆的问题,自从马邑之谋失败后,匈奴人就彻底撕毁了和平政策更加频繁的袭扰。
徐恭对这个马邑之谋其实也不看好,就算成功了也没用,新继位的匈奴单于也会与大汉反目成仇。
游牧民族袭扰中原对他们来说就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草原气候恶劣,牲畜到了冬天都会冻死,为了活下去劫掠中原是必选项。
这也是为什么游牧民族都渴望向着农耕文明转变,因为稳定才是真理,靠天吃饭变数太大,以往还能靠着中原岁赐生活,现在决裂之后就不行了。
周亚夫跟着刘彻徐恭两人来到了未央宫,其他的大臣则是都被遣散回家去了。
“卫青你留一下。”刘彻叫住了刚刚打算退走的卫青。
“是,陛下。”卫青停住了步伐,侍立在一旁。
周亚夫总算是说出了此行的目的。
“陛下,匈奴人对上党、太原等地的袭扰已经愈发频繁,虽然没有发动过昔日冒顿、胡铎那种规模,可依然是严重影响边疆百姓的安危,臣恳请陛下早日做出决策。”
“恢复和亲也好,远征匈奴也罢,总之不能陷入被动啊!”
这就是匈奴人棘手的地方,如果大规模交战他们永远不是对手,可若小股袭扰就很难。
虽然说文帝、景帝包括今朝都在重视马政,可数量相比异族还是太少,时常被牵着鼻子走。
“徐相以为呢。”刘彻下意识看向了徐恭。
“臣以为匈奴人必须要解决,和亲永远都只能是权宜之计,如今大汉兵强马壮,无需再顾虑这么多。”
徐恭是武将出身还是靠军功起家的,性格自然很刚猛,在他看来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动出击!如果依旧和亲匈奴人肯定会越来越猖狂,到时还是只能出兵。
刘彻陷入了沉默之中。“卫青你怎么看。”他又看向了此时身份低微的卫青。
“臣…臣以为战才能真正解决匈奴之祸!”他果断道。
“好,既然诸卿都有这个想法,朕也不能扫兴,准备几年,集中兵马粮草,出征漠北!”刘彻坚定道,他心中也不甘心一直和这群蛮胡虚与委蛇。
“卫青这段时间你就去老师的相府前当值,切记不可怠慢。”
“遵命!”卫青欣然领命。
陛下这意思不就是要徐相教导自己吗?被这位大汉军神教导绝对是荣耀中的荣耀了!
徐恭也没什么意见,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越来越差,恐怕早晚有病逝的那一天,最后再为大家教出一个将才也不错。
“对了,我已经让霍去病那小子过去了,老师你就顺便带带吧。”刘彻之前是想让霍去病过去的,卫青他本来还是更想带在身边。
但是现在他改变了主意。
“霍去病…”徐恭想了想好像有点印象,他听自己的儿子说过这个人。
“是。”
………
刘彻当即改卫青为丞相府的随政大夫,他就这么跟着回到了丞相府之中。
还没进门,里面就传来了激烈的刀枪碰撞声,两个青年大吵大闹,很是嘈杂。
“这个竖子,又给我惹祸!”徐恭一拍脑门,拔出佩剑也不管旁边的人看着,就气势汹汹的冲了进去。
膨!
他粗暴的踹开院门,里面的果然有两个青年正在舞刀弄棒,打得面红耳赤很是激动,家仆蜷缩在角落,根本不敢上前制止。
其中一个青年见到来人立刻就扔掉了手中的武器,心虚又后怕的站到了旁边。
而另一个英武不凡的青年则是在原地笑话,直到他看见后面的那个人。
“父亲(舅父)。”
两人立刻就老实了。
“徐楚我怎么告诉你的?如果还敢在长安打架我就永远不让你参军!”一直波澜不惊的徐恭总算绷不住了。
“我听伯父说父亲当年比我还好斗呢……”徐楚小声嘀咕。
“你说什么?”
“我…楚知错,甘愿领罚!”
“去找家仆领罚,别想蒙混过关!我会检查的。”徐恭瞥了一眼旁边的卫青,脸上实在挂不住就打算先放他一马,待会再好好教训。
接着,他有些尴尬的转头:“让你见笑了,这孩子太调皮太好斗,一点都不像我。”
“属下理解……”卫青其实也很心虚,他认出来了,旁边那个正是自己的外甥霍去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