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第228章 238【1994舌尖上的中國】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228章 238【1994舌尖上的中國】
    1994年1月1日。
    又是新的一年到来。
    兜兜转转,李艺书重生回来有三年时间了,他没有跟前两年一样感慨,反而开始享受起重生带给他的乐趣,因为李艺书真正体验到了何谓导演乐无穷。
    这天晚上,李艺书跟巩丽两个人去了一趟北电,看了一出元旦晚会。
    舞台上,北电六金联合表演了一个多人舞蹈,每个人的脸上都笑容洋溢,这也包括贾静文。
    看着舞台上笑容满面的贾静文,李艺书也是感慨万千,他以前还没有体会到彻底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感觉。
    一直到贾静文的出现,他算是免了对方原本相对悲惨的命运。
    参加完北电的元旦晚会后的第二天。
    李艺书也是跟巩丽去了一趟山东济南,看一看“巩丽文化展览中心”。
    这座由济南老火车站改造而来的文化展览中心,经过长达一年左右的布置与装修,在去年九月份正式对外营业。
    不收取任何门票钱,加上展览中心门口大片的空地被合理的利用起来,有偿提供给当地的个体户来这里摆摊卖衣服卖小吃,逐渐的形成了一个小型商业街区。
    戴着帽子跟大口罩的二人,参观了一圈外围的小商业区后,也是走向了巩丽文化展览中心。
    李艺书问道:“外面的那些摊位不收钱吧?”
    “只收保洁费跟管理费,每个月十块钱。”
    巩丽摇了摇头:“其实我一开始也没想把外面弄成这样的,是市里面的领导联系上了我,说是外面的空地摆着不能浪费了,正好现在下岗工人越来越多,这文化展览中心开起来多少也是能提供点人气的,就问我能不能提供给那些下岗工人们。”
    “现在济南下岗工人很多?”李艺书回头扫了一眼广场,密密麻麻,少说有几百上千个摊位,各式各样的,有卖衣服,有卖裤子,还有卖一些海鲜干货……
    “应该挺多的,听我爸妈说,家里面就有好几个亲戚下岗了。”
    说到这,巩丽叹了口气道:“现在我们这边的报纸,天天都在提倡个体经济,鼓励下岗工人走向社会,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
    “市场经济下的阵痛,以后会慢慢变好的。”
    再次置身在这大时代中,李艺书觉得自己似乎可以做点有意义的事,比如记录一下时代的变迁?
    “算了,不说这些了,我带你去看看你的影展。”
    巩丽不太想聊这么沉重的话题,当即领着李艺书来到了一处影展边,此时周围有不少来这边参观的jn市民。
    一块竖起来的招牌,上面写着李艺书个人影视作品展。
    看着这块大牌子,李艺书有点不好意思了:“这是不是有点太招摇了?”
    “哈哈,这有什么招摇的,本来你就是这文化展览中心的赞助商,没有伱这文化展览中心也开不起来。”
    巩丽笑呵呵的拉着他走了进去。
    地方不算很大,不过也有一百来平米的样子,共分为两板块;一个是李艺书拍摄的作品,上面有每部电影的海报,跟取得的一些相关成绩还有票房,第二个板块是李艺书在国际上获得的一些荣誉跟相关照片。
    “《情书》你也算上了?”
    李艺书看向了巩丽,这电影在国内没有上映,只有录像带小范围的流传,除了资深影迷,绝大多数人是不知道李艺书还拍过一部日语片。
    巩丽点了点头:“嗯,这可是你第一部全球票房破亿美元的电影,自然是要算上的。”
    闻言,李艺书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一路看来,从1991年拍摄的第一部拿奖作品《那山那人那狗》,再到1992年情人节在日本上映的《情书》,还有1992年底上映的《剑雨》,1993年参加戛纳电影节的《霸王别姬》,包括全球拿到了4亿美元总票房的《第六感》……
    看的出来这个影展巩丽是用心了的,包括各种票房纪录,奖项等等,都给特意标明,算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了李艺书个人的一个影展。
    巩丽:“今年这估计又要多几部电影你拍的电影了,就是不知道能拿几个奖。”
    “应该不会空手而归。”
    李艺书笑了笑,今年的欧洲三大电影节,他三部电影参加,而且电影质量方面他也是有信心的,就算拿不到大奖,次一点的导演奖,评审团大奖,估计不会少。
    二人边走边聊,很快又来到了巩丽的个人影展,她的影展相对就寒酸了不少,不过因为出演的电影数量不少,倒也是满满当当,就是奖项方面有点少。
    毕竟李艺书这个导演能刷点野鸡奖,巩丽就不太好刷了。
    巩丽好奇地问道:“艺书,你说今年柏林跟戛纳,我能拿到最佳女演员奖吗?”
    “戛纳不好说,柏林还是有点希望的。”
    《活着》中最出彩的还是葛友出演的富贵,更能吸引评审团的关注,而巩丽出演的女主家珍,演技方面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在镜头数量包括情感层次方面,远远不及葛友的“富贵”。
    听见这话,巩丽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中央车站》她演的是绝对女一号,真正的大女主电影,包括小演员也只是一个陪衬,《活着》就不同了,她成了陪衬。
    巩丽感叹道:“希望柏林能拿奖吧。”
    “问题不大,到时候我会让邱总帮忙,让他全力公关你的最佳女演员奖。”
    李艺书想了想,在清楚拿不到金熊奖的情况下,拿一个最佳导演奖意义不大,还不如给巩丽姐推一下,让她拿到柏林影后的桂冠。
    参观了一圈巩丽文化展览中心后,二人开车返回了酒店。
    途中李艺书也是打了个电话给老师司徒兆敦,跟他聊起了纪录片的事。
    对于李艺书提出想要拍一个时代变迁的纪录片,司徒兆敦是支持的,他本身就是国内纪录片之父,对纪录片是情有独钟,自己的学生想要捣鼓一部纪录片,那必定是全力支持。
    但是对李艺书提出记录时代变迁这个话题,他觉得还是有点过分沉重的,现在下岗潮已经开始了,报纸上报道的次数也开始变多,要是不想着播出那也没什么,可要是想要在电视台播出,那负面情绪太大。
    “用美食来记录怎么样?”
    李艺书脑海中蹦出了后来那部轰动全国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國》。
    当初第一次看这部纪录片,李艺书也是被其中来自祖国天南海北的各色美味所吸引,但是再过十年,他看的不再是美食,而是时代的变迁。
    从2012年开播第一季,到2024年李艺书重生之前回顾,12年的一个轮回,纪录片见证了祖国从发展到富强,人民从慵懒到内卷的高度变化。
    2012年的内地,还没有那么内卷,老百姓早上还是懒散的起来,走向楼下的早点店,吃饭慢悠悠的不急不缓,年轻人也是大快朵颐。
    12年后,除了老人依旧是不急不缓,早起的年轻人早已没有了享受晨间美食的乐趣,有的只是为了尽快吃饱果腹赶去上班。
    这个变化也恰好能对应这个时代。
    吃大锅饭的国企职工,再到下岗浪潮下的个体户,用各地美食串联起时代的变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见微知著”。
    食物是人们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透过吃饭这个再寻常不过的事情,看到这个时代的波澜壮阔与伴随时代的阵痛。
    现在拍也是最适合的,因为97-98年真正的下岗潮出现,那可就是几千万人下岗。
    “好好!这个好!”
    司徒兆敦兴奋不已:“艺书,你这个想法好!你什么时候回北电一趟,我们俩好好讨论讨论。”
    “不急的老师,我这最近有点事要忙,等回头我写好了企划书。”
    聊了几句,李艺书挂了电话,就见到巩丽满脸崇拜道:“艺书,我才发现你原来这么有才华,以食物串联时代的变迁,既不必担心纪录片的话题沉重,还能让有心人发现其中的变化。”
    李艺书眉毛一挑:“巩丽姐,什么叫才发现啊,我不是一直都有么!”
    巩丽满眼柔情道:“是是是,一直都有。”
    第二天李艺书就独自坐飞机去了香江。
    这次来香江,主要是为了《红番区》剧组的事。
    他现在手头上的工作基本都搞定了,《朗读者》如今剪辑已经搞定,正在进行后期配乐中,距离参加威尼斯电影节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倒也不急于一时。
    这次月中李艺书要去美国那边参加金球奖,二月底又要去参加柏林电影节,时间上还是忙赶的,他得先把剧组给搭建起来。
    香江尖沙咀,艺术(香江)电影公司。
    会议室内。
    邹汶怀跟程龙二人都亲自过来了。
    李艺书跟二人握手坐下后,这才歉意道:“不好意思邹先生,程先生,这段时间事有点多,耽搁了《红番区》的事。”
    “哈哈,没事的李导。”
    程龙笑呵呵道:“我这之前手头上的电影也比较多,现在也算是基本拍完了,就等着李导您的《红番区》了。”
    “是啊李生,《红番区》的事不着急的。”邹汶怀面带微笑,他虽然也很想立刻打入好莱坞市场,但也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
    见两人都这么说了,李艺书笑了笑,也是让人拿来了两份名单:“剧组演员方面,我这已经拟定了一个名单,二位可以看看。”
    闻言,邹汶怀跟程龙拿过名单看了起来。
    男主角程龙,这个毋庸置疑,女主角梅艳方,女配角李佳欣,男配角董彪……
    看到这份名单,邹汶怀并没有什么意义,这些都是现在港岛很有名气的艺人,演技方面也都是没问题的,至于女配角李佳欣,纯粹就是一个瓶角色,给谁都是无关紧要的。
    邹汶怀将名单放下,笑道:“李导安排就好。”
    “是啊李导,您安排就好。”程龙嘴上这么说,心里却觉得有点可惜,他之前看中了一名加拿大华裔演员,对方前两年参加过港姐选美,尽管没能取得什么名次,但相貌跟身材都很哇塞。
    这段时间程龙还琢磨该怎么跟李艺书要这个混血女配角,没想到这个角色已经给了李佳欣。
    看样子前段时间香江报道的八卦新闻也并不是空穴来风啊。
    去年十月份,李佳欣跑去宝岛,得到了李艺书肯定的答复后,她回了香江立马就在记者采访中,透露出她跟李艺书关系不一般,这次李艺书跟程龙合作的电影,对方已经决定用她了。
    新闻报道后,立马在香江刮起了一阵八卦旋风,只不过李艺书那会儿一直忙着拍电影,又谢绝任何采访,久而久之,绯闻话题自然被其他的八卦给掩埋。
    “剧组方面,动作指导方面就麻烦程先生了。”
    李艺书看向了程龙,对方的动作太具有风格,找其他动作指导,肯定不如直接让成家班来。
    程龙露出标志性的笑容:“没问题李导,成家班随时待命的。”
    接下来,李艺书跟邹汶怀还有程龙聊起了拍摄的规划,三月份在洛杉矶开机,之后就转战去加拿大那边。
    因为加拿大那边的物价便宜,相对来说也不像在美国这边有各种各样的限制。
    电影中不乏一些大场面,比如在马路上开气垫船,这个场面,李艺书一直记忆很深。
    这段镜头想要在美国拍,估计没有几百万美元是搞不定的,更不要讲他还融合了汤姆克鲁斯《碟中谍》系列中扒飞机的镜头。
    邹汶怀听见李艺书的一些安排后,点点头:“加拿大那边我还是比较熟悉的,这些都不是问题,到时候我来安排。”
    “那就麻烦邹先生了。”李艺书微微一笑,跟邹汶怀合作的好处还是很多的,最起码他在电影领域混迹几十年,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人脉关系。
    程龙忍不住感慨道:“李导,您这可真是大场面,又是让我扒飞机,又是要在大马路上开气垫船跟车子互撞,难度不小啊。”
    “哈哈,这些镜头,对程生你来说,应该不是问题吧?”
    熟悉以后,李艺书也是称呼起了程生,毕竟接下来他们还要合作一段时间,总不能一直程先生程先生的。
    “没问题!”
    程龙信誓旦旦道:“我这人别的没有,就是胆子大不怕死,这两个镜头一出,我相信我们的电影足够震撼整个美国!”
    “肯定没问题的。”李艺书笑了笑,他这次跟程龙合作,也算是侧面的打开他在好莱坞动作片的市场。
    《第六感》还是偏文艺了一点,投资成本也不算大,制片成本只有两千万美元,能顺利拍完,还得利于森岛久雄的全力支持。
    接下来几年,李艺书的工作重心会往好莱坞偏移,要想不继续拍文艺片,那他自然要先证明在其他领域的执导能力。
    《红番区》就很不错,程龙个人的能力毋庸置疑,再加上精彩的动作,包括一些惊险刺激的追逐戏,只要在美国票房能够达到5000万美元,那李艺书就基本算是在好莱坞转型成功了。
    毕竟在好莱坞真正的商业大片,无外乎动作、科幻、惊悚、冒险等等。
    一部华语动作片都能在美国取得5000万美元的成绩,那纯真的英语片估计就更高了。
    一直聊了一个多小时。
    李艺书这才起身送邹汶怀跟程龙二人离开。
    等他们走后,李艺书拿出手机打给了赵闻卓。
    “喂,闻卓啊,女主的事搞定了,你跟梅小姐说一声,明天会有人过去跟她签约,顺便把剧本交给她。”
    月初就一波月票,各位读者老爷们,小汪跪求一波!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