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第244章 考教学业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244章 考教学业
    崔君肃二人带来的五百名启蒙学生,在长安城中已经传开了。
    许多的百姓对于这些启蒙的学生格外的好奇,仅仅半年的光景,这些学生真的能够识文断字的?
    除此之外,报社那边也传出了消息,除了崔君肃二人教导的五百名学生外,还有不少民间的先生,在吃透了拼音的用处后,自行教导了一批学生。
    听说那些学生已经在前来长安城的路上了,届时,报社将会举办一次启蒙学生的比赛,胜利者可获得一百两银子的奖励。
    当然,这只是报社传出来的消息,具体如何,报社那边却是守口如瓶,任由如何追问,却始终没有松口。
    一名名官员身着朝服,依次走入皇宫。
    孙伏伽凑到了李道宗的身边,低声道:“王爷最近可收到了风声?”
    李道宗面无表情道:“孙大人的意思是?”
    孙伏伽:“不是关于苏尘的,而是河南道那边的消息。”
    李道宗皱了皱眉,目光落在了孙伏伽的身上,“该不会是……”
    孙伏伽默默的点点头,“昨晚不知道是谁,把一份卷宗丢进了大理寺。”
    “下官猜测,以他们的行事风格,刑部那边或许也会被投放了一份。”
    李道宗嘴角一抖,默然无语的点点头。
    孙伏伽:“王爷对此怎么看?”
    李道宗:“有人故意如此吧。”
    孙伏伽皱眉思索,李道宗缓声道:“崔君肃二人带来了五百名学生,这些人都经过了细心的教导,今日当扬名天下,但是为什么河南府那边又闹出来事情呢?”
    “至少,应该在这些启蒙的学生,面见太子之后,才会出现这些乱糟糟的事情吧?”
    孙伏伽小声道:“有没有可能是他故意为之。”
    李道宗:“不知,整个长安城,越来越乱了。”
    孙伏伽感叹的点点头,“是啊,越来越乱了。”
    随着诸位朝臣依次的走入太极殿,早朝正式开始。
    一个个问题,在李承乾的安排下,快速处理完毕。
    对于李承乾的安排,房玄龄三人以及朝中的大臣们,也都没有什么异议。
    确认诸事处理完毕后,李泰方才晃悠悠的走了出来。
    “启禀太子殿下,半年前陛下命令崔君肃与崔仁师二人置办新学,启蒙孩童,如今半年光景已过,崔君肃二人于昨日带着五百名学生抵达长安城。”
    “如今崔君肃二人就在皇宫外,想要求见太子殿下,让诸位朝臣一同见证,他们这段时间来的教学成果。”
    李承乾目光转向房玄龄三人,三人尽皆笑着看向他,并没有任何表示。
    李承乾沉吟着点点头,“既然崔君肃二人带着学生来了,那就见一见吧。”
    随即。
    一名太监跑了出去。
    一炷香后,崔君肃二人,带着十名学生,大步的走入了太极殿。
    “草民崔君肃,崔仁师,参见太子殿下。”
    跟在崔君肃二人身后的十名学生,也是有模有样的行礼。
    李承乾笑着摆了摆手,“二位免礼,此次你们专心治学,孤早以听闻了。”
    “为何只有这十名学生?”
    “回太子殿下,这十名学生乃是五百人中最为出色的,余下的四百九十名学生还在宫外候着。”
    崔君肃淡然开口:“太子殿下随时可以抽查他们中的任何一人。”
    李承乾笑着点点头,目光落在了十名学生的身上。
    毕竟是一群孩童,哪怕是经过崔君肃二人半年来的教导,也提前做好了心理建设,但是在面对李承乾等人的时候,还是有些发憷的。
    “你们不要紧张,不要害怕。”
    李承乾笑了笑,见十名学生仍旧紧张不语,李承乾沉吟着对一旁的太监招了招手,轻声道:“去准备些果送来。”
    太监当即点头而去。
    李承乾笑道:“你们跟随在二位先生身边,学习了多长时间了?”
    十名学生彼此看了看后,有人低声道:“我们跟着二位先生学了半年了。”
    李承乾看了那名孩童一眼,笑着在度道:“那么二位先生可曾说过你们学的如何?”
    “先生说我们已经超过了许多学生了。”
    李承乾点点头,太监去而复返,取来了不少的果。
    李承乾指了指太监端着的那些果说道,“看到了这些果没有?”
    十名学生齐齐点头。
    李承乾笑道:“只要你们回答的对,表现的好,就奖励你们一颗果,怎么样?”
    “嗯嗯嗯。”
    十名学生齐齐点头。
    李承乾笑着目光转向诸位大臣,“不知道谁愿意考一考这些孩子?”
    “我来试试。”
    许御使笑着走了出来。
    李承乾看了他一眼,点点头,“不要吓唬到他们!”
    “是!”
    许御使点点头,笑着拿起纸笔,写下了一个字。
    唐。
    “你们谁认识这个字?”
    “我认识!”
    “我!”
    “我也认识!”
    十名学生争先抢后。
    许御使随便指了一名学生。
    “这是唐。”
    许御使点点头,太监笑着送上了一颗果。
    “倒是难不住你,那我倒是要写一个难一点的。”
    饕餮。
    许御使写下这两个字后,笑盈盈的看着,眉头紧蹙的十位学生。
    “认不出了么?”
    “……”
    十名学生没有说话,只是眼巴巴的看着他,又求助似的看向了崔君肃二人。
    崔仁师笑道:“许御使写下的这两个字太过生僻,若是标上拼音的话,他们定然能够读出来。”
    “哦?”许御使把笔递给了崔仁师。
    崔仁师笑着标注了拼音后,转头看向了身后的十名学生,十人异口同声,“饕餮。”
    许御使拱了拱手,“二位还真的教出了一批优秀学子,恭喜恭喜。”
    崔君肃二人谦虚的笑了笑。
    李承乾笑着挥了挥手,太监分给了十名学生果。
    “还有谁想要考一考这些学生们?”
    “太子殿下,臣以为这些学生识字方面,可以通过了。”
    房玄龄笑着开口道:“不过,既然是要考教学业,不如抽选三人,分别背诵三百千。”
    李承乾沉吟着点点头,“房相言之有理。”
    “下面,我将从你们中抽选三人,分别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背的好除了有这些果外,我还会给你们每人一百两银子,带回家中孝敬父母。”
    “你们可有自信,毛遂自荐一下?”
    “我!”
    “我!”
    “太子选我!”
    一听有果还有钱拿,十名学生一个个争先恐后。
    “人之初,性本善……”
    他人还在争抢的时候,聪明的已经开始直接背诵了。
    李承乾饶有兴致的看向那名学生,示意其他人都安静下来,静静倾听。
    很快。
    三字经完整的背诵而出,李承乾拍手叫好,“赏!”
    太监当即把果递了过去,“银子呢?”
    “银子当然是等你离开皇宫的时候给你啦。”
    李承乾哈哈一笑,“谁来背诵百家姓?”
    “李氏,随唐已来,尤为望族……”
    每一个州郡,每一个名门望族,尽皆被学生一一背诵而出,听得众人心情振奋。
    尤其是岑文本,高士廉。
    这是陛下任命他们编著的,去岁才成,陛下更是将其称之为大唐氏族志!
    “好!”
    待最后一个字落下,李承乾忍不住的拍手叫好。
    众人亦是齐齐点头符合。
    “依孤来看,剩下的千字文,就没有背诵的必要了!”
    李承乾笑呵呵的说道,“未曾想到,这三百千都难不住你们!”
    “这半年来,二位当真是务本求实,认真治学,请二位受承乾一礼。”
    “太子殿下何必如此?”
    崔君肃二人哪敢一动不动,当即闪身躲避。
    李承乾笑道:“这一礼不仅是谢谢你们教导出了这么厉害的学生,更是感谢你们开启了我大唐启蒙学生的新途径!”
    崔君肃:“太子言重了,此事严格来说,还是太子的功劳。”
    “只是……”
    崔君肃面有犹豫。
    李承乾:“但讲无妨!”
    崔君肃:“虽然启蒙计划对他们而言,确实是有明显的提升,但是此事的弊端也极为明显!”
    “便如同方才许御使所写下的饕餮二字一样,但凡没有标注拼音的陌生,偏僻字体,他们便认不全了。”
    “无妨。”
    李承乾笑着大手一挥,“他们如今能够做到这般地步,已经让孤十分惊喜了。”
    崔君肃笑着行礼,“如此,是在下多虑了。”
    “你们十个人都不错,还有宫外的四百九十人!”
    李承乾面带笑容的看着面前的十名学生,沉声道:“孤准备赏赐你们每人百两纹银!”
    太监急忙提醒:“还愣着作甚,快谢太子殿下。”
    十名学生异口同声:“谢太子殿下。”
    “这是你们应得的。”
    李承乾笑着说道,“难得来长安城一趟,便在长安城多留几日,看一看玩一玩。”
    “谢太子殿下。”
    李承乾收回目光,走回了自己的位置,意气激昂:“诸位爱卿,觉得这启蒙计划如何?”
    “启蒙计划,当真是我大唐学生的福音!”
    “太子英明!”
    李承乾十分满意众人的态度,在度开口道:“孤有意推广启蒙计划,诸位大臣有何意见?”
    “这是好事啊……”
    “可是启蒙计划的缺点也明显……”
    “启蒙计划的效果,未免有些夸大其词了。”
    这时。
    一名官员走了出来,躬身道:“太子殿下,臣以为,推广启蒙计划却是不妥。”
    “为何?”
    “回太子殿下,自古以来治学严谨,讲究传承,又以孔氏一脉为尊,孔氏不仅治学已久,更是孔圣人之后,如今贸然推动启蒙计划,岂不是让天下书生都要改学此物?”
    “启蒙计划,自然只是针对未曾启蒙的孩童。”
    李承乾一脸平静,“卢大人方才没有看到,这些学生识文断字何其出色?”
    卢辉淡然道:“太子殿下,若仅仅是因为他们在半年之内,识文断字,就觉得启蒙计划可行的话,未免以偏概全了。”
    “据我所知,孔氏在这半年来,也曾教授了不少启蒙学生,而且这些人已经来了长安城了。”
    “不如就让这些学生们,比试一番,印证一下究竟那种治学之法更好?”
    ps:唐朝百家姓,乃是李世民下令,由高士廉韦挺岑文本等人编著,世称大唐氏族志,或贞观氏族志。
    自武则天称帝后,氏族志被姓氏录取代。
    如今仅有敦煌残本存世。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