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担当就是扛起来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古往今来,担当价值千金,担当任重千钧。深刻认识和把握担当问题,做一个勇于担当、有所担当的人,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人生需要担当,有担当的人生才能尽显大气与豪迈;家庭需要担当,有担当的家庭才能拥有和谐与融洽;一个单位需要有担当的员工,有担当方能成就“经世之事业”;一个社会需要有担当的脊梁,有担当方能谋取天下的福祉。担当既有普遍性的要求,也有特殊性的要求。它在客观上有大小轻重之分,在主观上有承担与放弃之别。担当不仅是修身齐家的需要,更是治国平天下的需要。
    ★担当历来是评价人的重要尺度
    古人说“为官避事平生耻”,说的是担当。又说“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说的也是担当。担当,简单地说,就是一事当前,勇挑重担、敢于负责。担当,关系到个人、家庭、单位、国家、民族,也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方方面面,存在于人的生命和社会发展的历程之中。历史转折之际,世事危难之秋,思想禁锢之地,人性扭曲之时,平凡工作之中,都需要人们勇于担当。担当的内容非常广泛,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在现实生活中,担当与人们关于责任、良心、价值、奉献、牺牲、勇气和才干等方面的思考联系在一起,从而被赋予丰富的内涵。它既代表着“在其位,谋其政”的履职尽责,也体现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海阔胸怀;它既代表着“知其难为而为之”的执着理想,也体现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无畏勇气。我们可以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来区分担当,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去认识担当。“一人做事一人当”,是普通百姓对担当率直快意的表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仁人志士丹心报国的担当誓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有志者身处困境自我担当意念的坦露;“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致力于国际担当的庄严承诺。深刻认识和把握担当问题,做一个勇于担当、有所担当的人,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如今,有些干部善搭“花架子”、搞“政绩秀”,将个人得失看得重于泰山;有的在工作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过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日子;有的成为怕得罪人、不敢坚守原则的“老好人”,等等。究其原因,便是缺乏担当。担当不光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品质,是每名领导干部都应具备的;担当更是一种能力,是干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和关键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的历史时期,看一个干部称不称职,是不是“好干部”,关键要看他在大是大非前是敢于亮剑,还是置若罔闻;在矛盾纠纷前是敢于迎难而上,还是绕道而行;在危难关头是挺身而出,还是畏缩不前;在失误失败前是敢于担责,还是推诿塞责;在歪风邪气前是坚决斗争,还是消极对待。归根结底,看一个干部好不好,就要看他有没有敢于担当的精神。
    ★担当精神源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纵观历史,担当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肥沃土壤。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圣哲先贤的经典名言和壮美篇章,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民族担当精神的深刻内涵,为后世提供了思想源泉,树起了行为标杆。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强调“仁”的重要性。《论语·雍也篇》中孔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意思是说仁人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别人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别人一起过得好。凡是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千年文化将这种“仁”之思想注入中国人的思想深处,优秀的干部在工作之中会处处“能近取譬”,时刻为人民着想。
    中国共产党人吸收了民族优良传统的精华,继承延续了担当精神的因子,并在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把中华民族的担当精神上升到新的境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共产党人深深地明白,自己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人民”是其最核心的价值。历史证明,没有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共产党人不可能有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不止的担当精神,也就不可能在茫茫的黑夜中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创造出全新的历史篇章。
    ★担当就要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古人说:“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对于我们各级党员干部来说,担当是职责所系、使命所在。一旦走上领导工作岗位,不管职务高低,都要肩挑更重的担子、背负更多的责任,所作所为都要对得起组织的重托、岗位的职责、群众的期盼、自己的良心。现实的生活中,有的怕得罪人,做老好人,不愿担当;有的胆小畏难,遇事避难,缩手缩脚,不敢担当;有的即将“到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肯担当。凡此种种,都与我们倡导的担当精神格格不入。
    领导就是责任,领导就要担当。领导岗位不是一般的工作岗位,而是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做领导干部理所当然意味着责任和付出,意味着奉献和牺牲。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没有担当,何谈领导,何以率下?现在,我们的干部队伍总的是好的,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做到日常工作敢负责、关键时刻敢担当。同时也要看到,有不少干部存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问题。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推诿扯皮、敷衍塞责,遇到矛盾问题绕道走;有的怕得罪人,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有的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平平安安占位子,庸庸碌碌混日子。如何强化担当精神,已成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紧迫课题。无论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还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需要培养一大批敢作为、敢担当、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的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当代党员干部必须有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胸襟,大力弘扬敢于担当的作风,锻造敢于担当的品格。
    ★担当的本质要求是坚持原则
    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内涵和要求是多方面的,重要的是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正如***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是对担当精神的科学阐释,指明了在什么情况下要敢于担当,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认真领会、自觉践行。
    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担当精神体现着领导干部的党性和觉悟,体现着领导干部的胸襟和勇气,也决定着领导干部职责的履行、作用的发挥、贡献的大小。对领导干部来说,责任无处不在,担当义不容辞。党把我们放在重要的领导岗位上,就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遇到事情就要担责、负责,出了问题还要追责、问责。对职责范围的工作不认真负责,就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就没有资格做领导工作。
    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始终是共产党人的鲜明特征和优秀品质。面对各种歪风邪气,是做挡风驱邪的泰山石,还是做八面玲珑的老好人,对每个党员干部都是现实的考验。对庸懒散奢现象,对工作不思进取、推诿扯皮,要敢抓善管、严厉整治;对纪律观念淡薄、作风松懈涣散,要定铁规、出重拳;对生活糜烂、骄奢淫逸,要敢于动真格、实行零容忍;对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包括各种社会丑恶现象,要不留情面、坚决依法打击。要始终相信,邪气压不过正气,罪恶见不得阳光。只要每个党员干部都发扬认真精神,敢于较真、敢抓敢管,就会使歪风邪气没有市场,就一定能够实现风清气正。
    ★勇于担当是新时代好干部的标准
    党的***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夙夜为公、励精图治,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以中国梦凝聚力量,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拓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特别是***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庄严提出“三个责任”: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令全国人民倍感振奋和鼓舞。一句话,回顾中华民族0世纪以来的风雨历程,勇于担当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在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担当”这个词语经常可见,成了总书记反复推崇并身体力行的一种领导行为。***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同时,他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勤政廉洁“0字好干部要求”,描绘了“好干部”的生动形象,赋予了“好干部”新的时代内涵。作为党员干部,能不能担当、敢不敢担当、善不善担当,是党对我们人格和能力的检验。
    中国共产党历来就是讲担当的政党。革命战争年代,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党挺身而出,领导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可以说,担当在每个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但自始至终都是每个共产党人骨子里的使命。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只有把担当精神内化于心,才能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政治感、使命感,才能在作风上外化于行,忠于党和人民,处处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拼搏奋斗。我们党的事业需要敢于担当的干部,人民群众呼唤敢于担当的干部。如果全党同志人人尽职尽责,人人争作贡献,人人为党分忧,那么,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战胜,再大的奇迹我们也能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梦想成真。
    ★担当是沉甸甸的历史使命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有了人就有了历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一路走来的全部历史,应该深怀敬畏,坦然面对。在民族与国家的历史记忆中,必然既有辉煌与荣光,崛起与成功,也有劫难与耻辱,沉沦与失败,其中,正面与负面共存,美好与丑恶交织。然而,无论是非成败,无论盛衰荣辱,对一个自信的民族与成熟的国家来说,只要正视与善待,不管何种历史记忆,都是一笔无可替代的珍贵财富。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千年未有的大变革中,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党所承担的领导责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繁重,这一代党员干部必须有更大的历史担当,考虑的不能只是眼前的平稳发展,更应有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倘若只计较个人得失,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问题不敢抓,面对风险不敢闯,不敢作为做庸官;倘若热衷表面文章,大张旗鼓弄虚,花团锦簇作秀,不愿作为做昏官;倘若在其位不谋其政,上不能利党,下无以益民,无所作为做懒官;甚至弄公权以谋其私,贪赃枉法,胡乱作为做贪官……则不仅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更会让人民丧失信心。
    就个人而言,担当是将自己的兴趣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为国家担负起责任,为国家尽应有的义务。就国家而言,担当是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挑战,团结人民实现国家的富强文明,使国家屹立于世界之林,完成历史使命。如今,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昂扬奋进在民族复兴的“中国道路”上。云谲波诡的国际环境、此消彼长的力量博弈、深刻变动的社会结构,以及利益分化引发的观念碰撞和矛盾凸显,让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面临一系列来自外部和内部的风险挑战。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利益天平怎么摆,权力边界怎么划,制度笼子怎么建,改革步子怎么迈,各种现实矛盾和深层次问题直指体制机制痼疾的聚集处、利益格局调整的关节点。
    风疾浪高,考验着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攻坚克难,方显责任担当的勇气。担当,是历史赋予共产党人的使命,是时代对共产党人的重托。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今天改革者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唯有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升敢担当的精气神,练就善担当的真功夫,凝聚起全体人民的智慧力量,才能在涉深水、渡险滩中把改革大业继续推向前进,交出让人民满意的执政能力答卷,引领中国发展的航船继续破浪前行。(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