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贾张氏刑满归来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287章 贾张氏刑满归来
    在过去,人们确实可以自建楼房居住,自古就有,多为二层,三层楼建筑。
    住楼房虽然比平房干净卫生许多,但住楼房也有诸多不便之处。
    例如,住在楼上,由于不能生火做饭、取暖和直接排污,生活品质会受到不少地影响。
    相比之下,平房的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却能给人带来舒适感,这种生活方式暂时更胜一筹。
    随着供水、供电、供暖、排污等方面问题的解决,高楼耸立成为了现实。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村民提议学习城里人的生活方式,于是统一规划地多层住宅应运而生。
    刘之野以后世的经验,为村里规划了未来,让村里少走了许多弯路。
    他巧妙地将这些经验融入了村里的规划中,使得村里的未来发展更加明朗。
    村里原本计划修建地下暗沟来排除污水,但刘之野提议要建就一步到位,建设系统化的、专业化的下水道设施。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包括减少堵塞风险、保障卫生安全、提高环保水平、降低后期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等。
    刘之野是一个富有远见的人,他认为应该投资建设更完善的下水道设施,而不是只满足于简单的地下暗沟。
    他的提议很快就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最终村委会决定投资建设一套完善的下水道系统。
    这个系统不仅包括管道、泵站和污水处理设施,还包括维护和保养的专门人员,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刘家庄从此有了专门的环卫人员,那些年龄较大或体力稍弱的村民们,成为了第一批环卫工人。
    他们接管了村庄的道路、下水道、暗沟、绿植和卫生的维护工作,用勤劳的双手为村庄的美丽贡献着一份力量。
    在有了下水道计划之后,村里的道路硬化也提上了日程。
    明年,也就是六二年,这将会又是一个大搞基础建设的一年。
    对于刘家庄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预示着村庄的未来将会有一個全新的面貌。
    在村里,近年来持续的基础建设工作,使得几大工程不断上马,这培养出了一支水平相当不错的基建队伍。
    在专业建设力量的推动下,雷氏一族的加入使得队伍焕发出新的生机,如浴火重生一般,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这支队伍不断磨砺技艺,精益求精,使得队伍在行业中崭露头角。
    刘家庄建筑队拥有一支专业的团队,包括木匠、铁匠、泥瓦匠、电工、水暖工、力工、小工、会计、测绘员、预算员以及建筑师等两百余人。
    这支队伍凭借精湛的技艺,不断创新和进步,成为了刘家庄的骄傲。
    他们如今的名声在邻近村镇公社广为流传,每每有工程建房的需求,周边村镇的人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刘家庄的这支专业的建筑队伍。
    这支队伍的技术精湛,经验丰富,深得大家的信赖。他们的出色表现不仅赢得了口碑,也赢得了更多的业务机会。
    在他们的努力下,刘家庄的工程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了当地的一支重要基建力量。
    村里的基建队伍大展拳脚的时候,相应地,建材厂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在刘家庄附近,建筑材料种类丰富,包括木材、石材、河沙、红土、石灰石等,还有窑厂制红砖、白灰等。
    大部分的建筑材料无需外购,只有水泥和钢筋等少数材料需要采购。
    刘家庄采购物资方式非常特别,只需要以物易物采购水泥和钢材,不用以现金交易。
    红星厂和石景山水泥厂一直以来都是村里的大采购商,双方的合作一直很愉快。这样的合作方式对双方来说也都是非常有益的。
    村委会尝到交易的甜头后,决定采取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这种方式为他们换取了许多紧缺物资,如水泥、钢铁、化肥、生活用品和医疗卫生用品等。
    他们用村里生产的物资换来了村民们急需的东西,也赢得了村民们的满意和大力支持。
    刘家庄的村民如今的生活幸福指数爆表,就算放眼全华夏也难寻第二个村子能与之媲美。
    他们享受着安逸的生活,过着简单而充实的日子,不仅吃得饱穿得暖,更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丰富的精神食粮。
    村里的孩子们,可以在宽敞明亮的大教室里度过了从幼儿园到初中的时光。
    教室坚固耐用,风吹雨淋都无妨,冬天的供暖设施更是让孩子们倍感温暖。
    学校体育场是水泥硬化跑道,即使雨雪后也不会泥泞不堪。
    此外,学校还设有篮球场、足球场、室内乒乓球室、阅读室、美术教室、播音室和食堂等设施,还有校礼堂供学生们举办各种活动。
    整个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俗话说地好“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学校里的师资力量如今在区里也是名列前茅,不少高级教师都主动申请要求调来刘家庄任教。
    这里的教师团队实力雄厚,不仅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这所学校也是京城众多师范毕业生理想分配的学校之一,它凭借着美好的生活环境以及教育条件吸引着众多有志之士前来。
    不仅如此,随着华夏农业大学、京城农学院研究基地、华夏医科大研究所、京大社会学研究站以及京城警务训练营(集训营)的相继成立。
    这些高素质、有文化的人的到来,无疑加强了村民的文化素养,也拓宽了他们的眼界。
    他们不仅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观念,还为村庄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
    十二月七日,大雪这天。
    刘之野结束了繁忙的一天的工作,便让小于直接送他回家。最近两个月,他一直处于忙碌状态,直到最近才稍有闲暇。
    治安一支队经过集训后,现在全员齐装满员,支队总人数达到三千多人,下设四个大队、一个特警中队、一个警犬中队和一个女子中队。
    他们是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队伍,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立成后地第一次武装巡逻,就让街面上顿时为之一清。
    那些所谓的“佛爷”、“玩主”、“青皮”、“暗门子”、“耍钱的”、“吸福寿膏”、“拍婆子”等宵小们被吓得瑟瑟发抖,惶惶不可终日。
    这些人害怕自己被刘之野盯上,从而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刘之野在心中位酝酿着一个大胆的计划,一场震撼人心的“大扫除行动”正在悄然酝酿。
    他打算将这街面上地渣渣来一场彻底地扫荡,将他们永远地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以防止这种人在几年后借机出来,生风作浪,祸害人间。
    当然这么大的一个行动并非易事,必须请示上级部门同意才可实施。
    也需要他们深思熟虑,周全计划。刘之野会细心研究他们的习性、弱点,以及这些人可能采取的抵抗策略,然后制定出详细而严谨的行动方案。
    他要确保行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以确保这次“大扫除”能够彻底、干净、不留后患。
    这个计划,他仅向支队政委郑朝阳分享过,并得到了他坚定的支持。
    郑朝阳认为这个想法不仅有助于维护京城地和谐稳定,更是一次对刚组建队伍战斗力的全面检验,同时也为今后继续组建总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他最近几个月一直致力于对“候鸟”组织的侦破工作,为此,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王八爷进行了全面的监控。
    经过几个月的潜藏,王八爷并未发现任何异常状况,这让他彻底放下了戒备之心。
    如今,他又回到了多门的院子,恢复了以往的平静生活。
    王八爷是个狡猾的人,特意在郑朝阳面前露了一面,想看看他的反应。
    他暗暗观察着郑朝阳的表情,揣摩着他的心思,试图从中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郑朝阳当然做的滴水不漏,故作不知地询问他:“呦,王八爷!几年不见,您可好啊!”
    “我回来后,就特地拜访了老邻居们,可惜没能见到您。您这是去哪里纳福去了?”
    王八爷静静观察着郑朝阳的神情,见他满脸喜悦,显然不是做戏,于是他放下心中的警惕。
    只见他习惯性地点头哈腰般地奉承道:“哎呦!郑领导,实在感激您的关心,前些日子我去了朋友那里小住。”
    “哦!是吗?”
    “嘿!您这朋友挺大方的啊!竟然供你免费吃喝呢几个月。”
    “嗨!是不错,当初我也对他不薄……”
    于是,这俩人开始假意寒暄起来,直到多门搁家里听见动静儿,迎了出来,这才作罢。
    等回了多门的住处,多门低声询问道:“朝阳,你觉得他怎么样,有没有发现什么?”
    郑朝阳用食指挡在嘴前,低声发出“嘘!”的警告。他左右扫视了一番,眉头微皱,暗示对方要小心,以防隔墙有耳。有什么话,过后再说。
    多门点点头回应他,表示他已明白。
    …………
    由于,在这一段时间里王八爷没有再采取任何活动,“候鸟”组织的侦破行动也陷入了停滞中。
    就这样,他们这些专案组成员地生活状态也陷于了平静。
    诸事不忙,刘之野他又恢复了按时上下班的工作状态。
    他刚进大院,迎面就碰上了三大爷闫埠贵,身后还跟着一位他意想不到的人物—贾东旭。
    刘之野微笑着打招呼:“呦!三大爷,这么着急忙慌地,是要去哪儿啊?”
    闫埠贵憋了一眼面无表情地贾东旭道:“哎!这不东旭他妈明个要出狱了嘛!我带着他去街道里报备一下,顺便办理一下户籍手续。”
    刘之野听到这话,不禁愣了一下,心中暗想:“嚯!这么快三年时间就过去了,贾张氏也要刑满释放了。”
    他回想起与贾张氏发生冲突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再看看贾东旭,脸色铁青,一脸倒霉相,他说道:“哦!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三年就过去了。贾大妈出狱后,希望她能牢记教训,不再犯错。”
    贾东旭闻言气得差点吐血,面对愈发威严的刘之野,他不敢反驳,只能一脸阴沉地一言不发,快步走在前面。
    三大爷闫埠贵见状,向刘之野点点头,说道:“您请回吧,我们也抓紧时间去街道,晚了人家就该下班了。”
    刘之野对他微笑点头,转身回到自己个儿的家,他并不在意贾东旭的态度,这种小人物他根本不放在眼里。
    出了四合院,闫埠贵看见贾东旭闷不做声地赶路。他心里暗叹一声,好意地劝道:“东旭啊,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贾东旭停下了脚步,回过头看向闫埠贵,眼中流露出疑惑。闫埠贵深吸一口气,说道:“你今天的行为有些冲动,无论之前两家关系如何。但事情已经过去这么长时间,不要再耿耿于怀了。”
    “刘家如今已今非昔比,你在这样继续关系僵硬下去,对谁可都不好啊!”
    贾东旭闻言脸上纠结了几下,然后吐了口气,说:“谢谢您,三大爷,我明白这个道理,胳膊拧不过大腿嘛!”
    “这我懂!大不了今后我们家躲着他们家就是,谁让我们是平头老百姓呢。就这样吧。”
    闫埠贵闻言,满意地点点头道:“嗯,你能想明白就成。”
    “还有,等你母亲回来后,你也多开导开导她,希望她能够改变一下自己的脾气,不要再像过去那样与街坊邻居们经常发生矛盾。”
    贾东旭闻言,不禁感到有些头疼。他母亲贾张氏地性格他最为了解,长言说的好这“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三大爷闫埠贵这么做,也无可厚非,并不是在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闫埠贵作为大院里唯一的管事大爷,他的职责就是维护街坊邻居们的和睦相处。
    ————
    翌日。
    大天清早儿地,秦淮茹厚着脸皮敲响了易家的门。易大妈也早早起床,为易家父子准备早餐。
    “淮茹!你这么早过来是有什么事吗?”尽管易大妈对对门的老贾家不待见,但是对秦淮茹的态度还是不错地。
    秦淮茹觉得有些难以启齿,但一想到她丈夫贾东旭在大冷天步行几十里去接回婆婆,她心里又与心不忍。
    在权衡利弊之后,她无奈地豁出脸来,央求易大妈:“易大妈,我想借您家的自行车一用。”
    她解释道,婆婆今天刚刚出狱,东旭会立刻去接她回家。然而,这天寒地冻地,路途又十分遥远,实在没辙了,她才不得已求助于易大妈的。
    易大妈闻言是要借自行车去接贾张氏,虽然她心里隔应地要命。但是她终究是心地善良,不落忍这母子俩遭罪,便答应了下来。
    赶晌午前,贾东旭才把贾张氏从劳改队里给驮了回来。
    贾东旭骑着自行车,后座驮着贾张氏,车上还挂着大包小包的贾张氏的个人物品。一路骑行几十里,累得他跟那三孙子似的。
    听说贾张氏刑满归来,大院里的人们都纷纷跑到中院里看热闹。
    包括娄晓娥、冉秋叶、甘凝、王秋菊这些后来嫁进来的女人,也纷纷好奇地看着这个大院第一泼妇到底是长什么样。
    大家伙所见,贾张氏满头灰白短发,面容憔悴,两眼深陷,原本臃肿的身材奇迹般地变得纤瘦。她身材矮小,但精神不错。
    贾张氏被众多围观者注视,她立刻变得沉默寡言,身体感到有些不自在。她低垂着头,默默地被大家指指点点也不反抗。
    闫埠贵低声喊了句:“贾嫂子!伱跟大家伙说句话吧!”
    “贾嫂子?”
    见贾张氏没有任何反应,于是他大喊了一声:“贾张氏!”
    贾张氏瞬间一个立正,本能的回答:“到!”
    “哄!”
    “哈哈哈……”街坊邻居们见状那个乐啊!
    贾张氏猛地惊醒,脸色瞬间变得通红,心中怒火中烧。回想起刚才的言行举止,她不禁感到有些羞愧不已。
    见状,贾东旭与秦淮茹也是脸色很是难看。
    贾东旭赶紧取来一个火盆,点燃后,小心翼翼地扶着贾张氏跨了过去。
    这是刑满释放人员归家后的一个规矩——跨火盆。
    在进入家门前,需要先跨过一个火盆,这样做是为了去除身上的晦气,寓意着与过去彻底告别,不再回到痛苦的地方。
    随后,一家人匆匆忙忙地返回家中。
    贾张氏回家后激动地两眼泪汪汪,四下里打量着有三年没见的家。
    秦淮茹关切地说道:“妈,您先休息会儿,我去烧锅水给您洗洗澡,再换身新衣服。”
    贾张氏回应了一句:“哎!”
    这刑满释放后,回家后需要换上身新衣服,并将出狱时穿的衣服扔掉或烧掉。
    然后剪掉头发,换上新衣服,寓意着一切从头开始,重新做人。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