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董昭归徐
第221章 董昭归徐
刘封并没有察觉到太史慈、潘璋的想法,只是掉头朝着高顺道:“老师和孝父之言,俱是爱我,下次封定会注意此事,更为谨慎小心。”
刘封如此郑重其事的应承,让张辽惊讶,潘璋不忿,高顺心悦臣服,太史慈则心中泛酸。
不过太史慈也不是心胸狭隘之人,为人更是重情重义。
虽然对高顺的感官有些厌恶,但也只是想着日后要多防这心机之人一些,并没有生出任何打压之心。
对此,刘封倒也是全没在意。
此刻的他喝了酒,迎风又这么一吹,酒劲上涌,难免有些倦了,只想早点回营休息。
回了大营后才发现,关羽竟然还没睡,在大帐中边读春秋边等刘封。
看见刘封回来之后,关羽慈爱的关心了一番经过,对于曹营众将很是不屑。
随后一夜无话。
次日,曹操竟然主动回访徐州军营地,随身仅仅带了几骑扈从,不得不说,枭雄的胆色当真不是一般人能比拟的。
尤其是曹操来了之后,跟个没事人似的,仿佛昨天晚宴上从来没发生过什么不快。
这让刘封很是惭愧,这肯定是因为自己骂的还不够狠,下次还需进步。
逛了一圈之后,曹操还留在了徐州军营中用了午饭。
午饭时,他和关羽十分熟络,还聊起了往昔。
看来当初刘备跟着曹操去丹阳募兵时,关羽、张飞肯定也是跟在身边的了。
下午开始,粮船不断的到来,卸下大量的粮食,徐州勤王军得到了充分的补充。
但水路运送粮食,只能到达黄河为止。
不是说黄河还不如小河流管用,而是孟津以西至陕城以东这一段黄河,最为曲折,河道较其他地段要狭小的多,同时河水还十分湍急,危险度大大提高。
往常这里都要靠人力纤夫来拖行,而且还需要两岸的控制权。
可现在姑且不说征调纤夫,光是陕城在西凉军手中就绝了徐州军逆黄河而上的想法。
要知道西凉军的张济此时就驻军在此城中。
要是刘封敢逆黄河而上,那张济就敢在陕城让徐州军下黄河去喂鱼。
这也是为什么刘封肯一千石粮食找吕布购买书信,来收买张杨的最大原因。因为张扬所在的河内郡,已经是徐州军北上勤王的最佳路线了。
否则水军直接逆流而上,去大阳县接了天子就走,岂不省事?
非不欲,实不能也。
在陈留休整之后,大军就将继续出发。
只是这一次出现了两个小小的变故。
其中第一个变故,是刘封已经悄悄的将大军的指挥权转移给了关羽,由他来都督水陆全军。
第二个变故,则是曹操率五千人加入到了北上勤王的徐州军中,自此,徐州军摇身一变,成为了关东勤王军。
刘封把指挥权移交给了二叔,自然不是为了贪玩或是偷懒,而是打算轻装简从,先行前往河内,会见张杨和董昭。
趁着曹操还没和他的舔狗见面,先下手为强,给曹操松松土,要是能干脆刨了根那可就再好不过了。
离别之时,刘封先去拜别了郭贡,随后又和关羽说道:“二叔,郭刺史对曹兖州素有成见,不必强行让他们见面。另外,二叔当对曹兖州多多提防,此人虽有英雄气概,却狡诈善谋,心机深沉,切不可小觑了。”
关羽捋须答道:“侄儿只管放心,汝之所言,叔父定会放在心上。”
这一次,刘封只是带了贾逵、董访和潘璋,潘璋所部交给副手统领,并两百扈从,直接在陈留登船,前往怀县。
据张杨的回信上说,董昭会提前到怀县等候,迎接刘封。
来接刘封的乃是周泰,其人稳重,性情忠谨,深得刘封喜爱。
刘封本心中最喜欢的还是高顺、周泰这样一心死忠,能力又强,而且还听话的将领。
高顺虽然屡有建言,但恰恰从这里可以看出高顺绝对不是一個蠢人,他极有战略眼光,而且看事很准。
当初臧霸灭了萧建时,高顺就劝说吕布不要出兵攻打臧霸。
因为这个时候,你赢了是本分,可万一输了,或者哪怕只是迁延时日,也会对吕布的威望造成不小的损伤。
可吕布就是不听,为了点蝇头小利,非要出兵。
这时候高顺又劝吕布既然要出兵,那就多带点兵马,确保必胜。
可吕布却觉得臧霸一个贼寇,八百兵马足够了。
最后结果果然跟高顺预料的一模一样,吕布是丢了面子折了兵,还一无所获。
这样一个有勇有谋,又忠心耿耿,还亲自为吕布平叛,救了他一命的名将,也不知道吕布到底是怎么想的,就是信不过高顺。
上船之后,船只由睢水驶入鸿沟水,终入黄河,然后顺流而下数十里,转入沁水,踏入河北地界。
沁水逆流而上数十里,过了武德县后,怀县便历历在望。
本来刘封打算直抵怀县,却没想到董昭特地出城十里相迎,于是刘封不得不弃船登岸。
要不是董昭一行人车马挺多,还真就可能给错过了。
上岸之后,董昭已经下马恭迎。
任何人看董昭第一面,都会觉得这就是个平平无奇的胖子。
但这个胖子却在黑化之后,成了汉末三大道德底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脚踩贾诩,力压程昱。
毫不夸张的说,大汉之死,负责人很多,前有汉灵帝,后有何进,暗中还有袁家。
可真正给大汉脖子上来一刀的,还得是董昭。
荀彧也算是因他这一刀,也间接死在董昭手里的。
都说荀攸、郭嘉、程昱、贾诩善于揣度人心。
可最得曹阿瞒意的,还是这位魏武帝的董(耿)弇。
正是董昭赤裸裸的“宜修古建封五等”,拉开了魏公大戏,也彻底告诉大家与官爵比起来,脸皮是啥东西?
“外臣董昭,奉我主之命,在此迎候公子。”
董昭态度十分殷勤,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只是那双小眼睛里始终波澜不惊,并没有多大的情感起伏。
“可是昔日河北静候贾琮的瘿陶县长董昭董公仁?”
董昭年轻时被举为孝廉,就任瘿陶县长,当时整个大汉朝贪腐横行,吏治腐败,而瘿陶县所在的河北冀州,更是重灾区,冀州郡县苟捐重敛,以至于民不聊生。
整个黄巾之乱中,就数青州、豫州和冀州最为厉害。
黄巾之乱扑灭之后,整个冀州处于群魔乱舞,贪官污吏们恨不能将前几年的损失全都给补回来。
在这种情况下,汉灵帝任命了当时有名的清廉能臣贾琮担任冀州刺史,整顿冀州官场。
贾琮的名气大到什么程度?
举个一个简单的例子,冀州总共有九郡九十九县邑,理论上有九十九个县令、县长。
等到听说贾琮来了之后,诺大的冀州,近百个县令、县长,跑了九十七个,只剩下瘿陶县长董昭和观津县长黄就。
这个观津县长黄就也是个熟人,他是豫州梁国睢阳人。
现任豫州刺史郭贡的别驾,此时正留在睢阳,接应刘备,为大军输送粮草军械。
由此可见,青年时期的董昭还是一个清廉治政的能臣。
可在袁绍麾下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一个大好青年俊彦,竟硬生生被逼成了一个腹黑政客。
袁绍当真是配不上这些人才。
因此,刘封对他老子的汉实亡于桓灵二帝是严重反对的。
汉末人才之所以能有井喷的现象,这和汉桓帝是密不可分的。
正是汉桓帝慧眼识珠,提拔了大量的能臣,廉臣,让贤能当道,才会使得灵帝时期涌现出如此之多的人才。
但凡灵帝是个守成之君,大汉的气数最少也能再续个五十年。
可惜灵帝是个破产版的嘉靖,比嘉靖蠢许多,却还比嘉靖更自私。
“不意公子竟对外臣的经历如此清楚。”
董昭一双小眼睛里闪烁着惊讶,在这个年代,不是细心缜密的调查,是绝对没有可能对董昭在河北的经历如此了解的。
看来这个刘封还真是看上自己了。
董昭的视线在刘封身后的董访身上掠过。
自己的弟弟看见自己后,明显有些激动,但碍于场合,不敢上前叙旧。
董昭冲着弟弟微微颔首,随后邀请刘封道:“公子,昭已在城中备下酒宴,为公子接风洗尘。”
刘封从善如流,两支队伍合流在一起,径自开进了怀县城中。
董昭的宴会并不算豪华,但也确实是尽了心力了。能够看的出董昭用了许多心思,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做到了最好。
对此,刘封很是感激。
随后,刘封也介绍了自己这边的人手。
不知不觉间,自己身边竟然满是汉贼了。
贾逵乃是曹魏铁杆,虽虐我百遍而终不悔的死忠。
董昭是帮曹操打开魏国公大门的最大推手。
潘璋、周泰都是大魏吴王的心腹爱将,夷陵一战,功盖大魏。
刘封忍不住思考起来,自己一个汉室宗亲,铁杆汉粉,怎么身边全是反贼了。
哦,幸好我爹是忠臣。
酒宴之上,分派席位。
座次上,董昭请刘封坐了首位,本来自己想坐到下面去,却被刘封挽留在身边,坐了主客席位。
这样一来,也方便两人交谈。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话题渐渐深入。
刘封突然开口询问道:“公仁兄非百里之才,当志在天下,缘何甘心居于张太守麾下?在下并非是非议张太守,只是他实乃是守户之心,并无远谋,眼中只有河内一郡之地,恐迟早会为人所平啊。”
董昭有些惊讶,刘封这番话可算得上是交浅言深了,对方就不怕自己透露给张杨吗?
刘封像是看穿了董昭心里所想,笑道:“公仁兄,我可是听说你在张太守麾下,为曹兖州做了不少事情啊。”
董昭小眼睛微微一缩,刘封再次给了他不小的震惊。
而且有了先前的铺垫,虽然刘封没有明说他为曹操做了什么事情,可只是点出了这一点,就由不得董昭不信了。
“曹公,乃英雄也,昭心生仰慕,做点举手之劳的事情,何须表功。”
董昭轻描淡写的想把话带过去。
刘封却听了直想笑。
你吃里扒外,用张杨的力量帮曹操谋利,还要表功?
你倒是表一个给我看看。
“公仁兄,家父刘玄德,亦是英雄也。”
刘封朝着董昭端起酒杯:“况家父还很欣赏公仁兄,视兄为王佐之才,不知公仁兄会否改变想法?”
董昭有些心惊,他早就料到刘备父子对自己很是欣赏,却没想到对方会如此赤裸裸的拉拢自己。
只是董昭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到底是怎么进了刘备父子的眼界的,又是哪里值得对方如此重视拉拢了。
看见董昭沉默不语,刘封却是继续说道:“袁本初好谋无断,不能用人,阿谀奉承之辈环绕左右,如公仁兄这般军政全才,却被投闲散置。”
“最为可笑之处乃是,袁本初既不能重用公仁兄,却又忌惮兄之能力,听信谗言,竟欲打压惩治公仁兄,此举犹如自断臂膀,愚蠢之极。”
董昭目瞪口呆的看着刘封,没想到对方竟然如此轻视当今诸侯之长。
可心里也忍不住生出了痛快的感觉,只觉得刘封这一番对袁绍的斥责羞辱直入了自己的心坎里。
“只是公仁兄,曹操与袁绍毕竟是盟友啊……”
听到刘封带着些许挑拨意味的话语,董昭忍不住心里的恶趣味,故意抬杠道:“曹操,英雄也,如何能久居人下?以我愚见,袁曹迟早反目,快则三两年内,慢则四五年。但终究会各行其道。”
“公仁兄此言有理,却非必然。”
刘封却是正色道:“曹兖州如今只剩下一州之地,又刚刚群起反叛,可谓军心不稳,民心不附。曹兖州恰恰英雄当世,如此情况之下,他如何能与袁绍分庭抗礼?”
董昭不由露出一个憨厚的笑容,刚想开口,却又重新闭上了嘴巴。
因为他刚刚生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联刘抗袁。
可他就在话要出口的时候,却是反应了过来,刘封这是在跟他秀实力啊。
曹操想要脱离袁绍的联盟,都得转而结盟刘备,那不正说明了刘备实力不容小觑,值得他投奔吗?
经历了这一番口舌之争,董昭算是真正清楚了刘备父子对他的看重。
堂堂一州方伯家的公子,跟自己一个骑都尉谈笑风生,董昭可不觉得自己魅力有这么大。
况且刘封这一次北上勤王,恐怕很快就要崛起了。
当今天子的性格,董昭也是有所了解,就在去年,他还曾去长安拜见过,正好赶上了李傕、郭汜之乱,差点把命都给丢那了。
天子这两年,已经被西凉那帮武人逼迫到何种程度了。
刘封但凡只要能带兵出现在天子驾前,一个重号将军的名号可就跑不了了,说不定还有机会摸一下三公将军的边。
除此以外,刘封带来的徐州嫡系将领也将人人分功,各有名爵赏赐。
刘封只要运气不差,必定一飞冲天。
这样一位少年公子,竟然在这里逢迎自己,这让董昭有些如在梦中。
董昭知道自己其实是心动了,他甚至觉得就算投奔了曹操,恐怕也绝对得不到这样的重视。
既然如此,为何不能投奔刘备呢?
更何况自己弟弟董访可是在张邈军中,而张邈眼下不但和袁绍有仇,也和曹操势如水火。
他可不想因为自己弟弟的关系,在曹操麾下再上演一波袁绍处同样的戏码了。
于是,董昭叹息一声,道:“昭才疏学浅,又为袁绍不容,幸得张太守收容,不得已,暂避河内。不论是袁强也好,曹弱也罢,都与昭无甚关系了。”
刘封闻言,心中登时一喜。
袁强,曹弱都和你董昭没关系了,只要你董昭不是死忠张杨,那不就只剩下我爹了吗?
于是,刘封试探道:“公仁兄乃是大才,只是无用武之地而已。若是公仁兄不弃,家父愿以郡守相许。”
郡守两千石?
董昭愣神了刹那,没想到刘备父子竟然真的如此器重自己。
徐州拢共才五个郡国,他竟然愿意许给自己一个。
董昭突然觉得胸口有些发热,眼睛都变得酸涩了起来。
这种陌生的感觉,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感受到过了。
上一次有类似的情感,还是在家乡被举荐为孝廉,出仕朝廷,准备为大汉效忠。
只是当时的情感,也远没有今日强烈。
董昭竟然有些慌乱了起来,只能自谦道:“昭何德何能,如何当得起刘使君和公子如此礼遇?”
刘封却是越过席位,主动握住董昭的手,询问道:“公仁兄,封尝闻昔日君在袁使君处,钜鹿郡有乱,太守李邵和郡中仕宦认为公孙瓒兵力强盛,都想要归属于他,阴谋叛乱。袁使君属意公仁兄前往钜鹿,临行前曾询问公仁兄,御以何术,您可还记得当时自己是如何回答的吗?”
董昭愣了愣,这事确实是他人生得意的大事,只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名,正因为董昭举重若轻,轻而易举的就平定了一场全郡倒戈的大祸,反倒是显不出他的功劳来了。
虽然不明白刘封是何用意,但董昭却能肯定对方必是善意,于是恭敬的回答道:“昭当时曾言,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阳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刘封听完,连连点头,随后郑重说道:“一人力微,众人力显,往日袁使君不能与公仁兄同心同德,实乃明珠暗投。封不才,也知公仁兄大才。当今天下,群雄四起,汉室倾颓。一人力微,众人力显,封愿与公仁兄合力,兴复汉室,平定天下。”
(本章完)
刘封并没有察觉到太史慈、潘璋的想法,只是掉头朝着高顺道:“老师和孝父之言,俱是爱我,下次封定会注意此事,更为谨慎小心。”
刘封如此郑重其事的应承,让张辽惊讶,潘璋不忿,高顺心悦臣服,太史慈则心中泛酸。
不过太史慈也不是心胸狭隘之人,为人更是重情重义。
虽然对高顺的感官有些厌恶,但也只是想着日后要多防这心机之人一些,并没有生出任何打压之心。
对此,刘封倒也是全没在意。
此刻的他喝了酒,迎风又这么一吹,酒劲上涌,难免有些倦了,只想早点回营休息。
回了大营后才发现,关羽竟然还没睡,在大帐中边读春秋边等刘封。
看见刘封回来之后,关羽慈爱的关心了一番经过,对于曹营众将很是不屑。
随后一夜无话。
次日,曹操竟然主动回访徐州军营地,随身仅仅带了几骑扈从,不得不说,枭雄的胆色当真不是一般人能比拟的。
尤其是曹操来了之后,跟个没事人似的,仿佛昨天晚宴上从来没发生过什么不快。
这让刘封很是惭愧,这肯定是因为自己骂的还不够狠,下次还需进步。
逛了一圈之后,曹操还留在了徐州军营中用了午饭。
午饭时,他和关羽十分熟络,还聊起了往昔。
看来当初刘备跟着曹操去丹阳募兵时,关羽、张飞肯定也是跟在身边的了。
下午开始,粮船不断的到来,卸下大量的粮食,徐州勤王军得到了充分的补充。
但水路运送粮食,只能到达黄河为止。
不是说黄河还不如小河流管用,而是孟津以西至陕城以东这一段黄河,最为曲折,河道较其他地段要狭小的多,同时河水还十分湍急,危险度大大提高。
往常这里都要靠人力纤夫来拖行,而且还需要两岸的控制权。
可现在姑且不说征调纤夫,光是陕城在西凉军手中就绝了徐州军逆黄河而上的想法。
要知道西凉军的张济此时就驻军在此城中。
要是刘封敢逆黄河而上,那张济就敢在陕城让徐州军下黄河去喂鱼。
这也是为什么刘封肯一千石粮食找吕布购买书信,来收买张杨的最大原因。因为张扬所在的河内郡,已经是徐州军北上勤王的最佳路线了。
否则水军直接逆流而上,去大阳县接了天子就走,岂不省事?
非不欲,实不能也。
在陈留休整之后,大军就将继续出发。
只是这一次出现了两个小小的变故。
其中第一个变故,是刘封已经悄悄的将大军的指挥权转移给了关羽,由他来都督水陆全军。
第二个变故,则是曹操率五千人加入到了北上勤王的徐州军中,自此,徐州军摇身一变,成为了关东勤王军。
刘封把指挥权移交给了二叔,自然不是为了贪玩或是偷懒,而是打算轻装简从,先行前往河内,会见张杨和董昭。
趁着曹操还没和他的舔狗见面,先下手为强,给曹操松松土,要是能干脆刨了根那可就再好不过了。
离别之时,刘封先去拜别了郭贡,随后又和关羽说道:“二叔,郭刺史对曹兖州素有成见,不必强行让他们见面。另外,二叔当对曹兖州多多提防,此人虽有英雄气概,却狡诈善谋,心机深沉,切不可小觑了。”
关羽捋须答道:“侄儿只管放心,汝之所言,叔父定会放在心上。”
这一次,刘封只是带了贾逵、董访和潘璋,潘璋所部交给副手统领,并两百扈从,直接在陈留登船,前往怀县。
据张杨的回信上说,董昭会提前到怀县等候,迎接刘封。
来接刘封的乃是周泰,其人稳重,性情忠谨,深得刘封喜爱。
刘封本心中最喜欢的还是高顺、周泰这样一心死忠,能力又强,而且还听话的将领。
高顺虽然屡有建言,但恰恰从这里可以看出高顺绝对不是一個蠢人,他极有战略眼光,而且看事很准。
当初臧霸灭了萧建时,高顺就劝说吕布不要出兵攻打臧霸。
因为这个时候,你赢了是本分,可万一输了,或者哪怕只是迁延时日,也会对吕布的威望造成不小的损伤。
可吕布就是不听,为了点蝇头小利,非要出兵。
这时候高顺又劝吕布既然要出兵,那就多带点兵马,确保必胜。
可吕布却觉得臧霸一个贼寇,八百兵马足够了。
最后结果果然跟高顺预料的一模一样,吕布是丢了面子折了兵,还一无所获。
这样一个有勇有谋,又忠心耿耿,还亲自为吕布平叛,救了他一命的名将,也不知道吕布到底是怎么想的,就是信不过高顺。
上船之后,船只由睢水驶入鸿沟水,终入黄河,然后顺流而下数十里,转入沁水,踏入河北地界。
沁水逆流而上数十里,过了武德县后,怀县便历历在望。
本来刘封打算直抵怀县,却没想到董昭特地出城十里相迎,于是刘封不得不弃船登岸。
要不是董昭一行人车马挺多,还真就可能给错过了。
上岸之后,董昭已经下马恭迎。
任何人看董昭第一面,都会觉得这就是个平平无奇的胖子。
但这个胖子却在黑化之后,成了汉末三大道德底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脚踩贾诩,力压程昱。
毫不夸张的说,大汉之死,负责人很多,前有汉灵帝,后有何进,暗中还有袁家。
可真正给大汉脖子上来一刀的,还得是董昭。
荀彧也算是因他这一刀,也间接死在董昭手里的。
都说荀攸、郭嘉、程昱、贾诩善于揣度人心。
可最得曹阿瞒意的,还是这位魏武帝的董(耿)弇。
正是董昭赤裸裸的“宜修古建封五等”,拉开了魏公大戏,也彻底告诉大家与官爵比起来,脸皮是啥东西?
“外臣董昭,奉我主之命,在此迎候公子。”
董昭态度十分殷勤,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只是那双小眼睛里始终波澜不惊,并没有多大的情感起伏。
“可是昔日河北静候贾琮的瘿陶县长董昭董公仁?”
董昭年轻时被举为孝廉,就任瘿陶县长,当时整个大汉朝贪腐横行,吏治腐败,而瘿陶县所在的河北冀州,更是重灾区,冀州郡县苟捐重敛,以至于民不聊生。
整个黄巾之乱中,就数青州、豫州和冀州最为厉害。
黄巾之乱扑灭之后,整个冀州处于群魔乱舞,贪官污吏们恨不能将前几年的损失全都给补回来。
在这种情况下,汉灵帝任命了当时有名的清廉能臣贾琮担任冀州刺史,整顿冀州官场。
贾琮的名气大到什么程度?
举个一个简单的例子,冀州总共有九郡九十九县邑,理论上有九十九个县令、县长。
等到听说贾琮来了之后,诺大的冀州,近百个县令、县长,跑了九十七个,只剩下瘿陶县长董昭和观津县长黄就。
这个观津县长黄就也是个熟人,他是豫州梁国睢阳人。
现任豫州刺史郭贡的别驾,此时正留在睢阳,接应刘备,为大军输送粮草军械。
由此可见,青年时期的董昭还是一个清廉治政的能臣。
可在袁绍麾下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一个大好青年俊彦,竟硬生生被逼成了一个腹黑政客。
袁绍当真是配不上这些人才。
因此,刘封对他老子的汉实亡于桓灵二帝是严重反对的。
汉末人才之所以能有井喷的现象,这和汉桓帝是密不可分的。
正是汉桓帝慧眼识珠,提拔了大量的能臣,廉臣,让贤能当道,才会使得灵帝时期涌现出如此之多的人才。
但凡灵帝是个守成之君,大汉的气数最少也能再续个五十年。
可惜灵帝是个破产版的嘉靖,比嘉靖蠢许多,却还比嘉靖更自私。
“不意公子竟对外臣的经历如此清楚。”
董昭一双小眼睛里闪烁着惊讶,在这个年代,不是细心缜密的调查,是绝对没有可能对董昭在河北的经历如此了解的。
看来这个刘封还真是看上自己了。
董昭的视线在刘封身后的董访身上掠过。
自己的弟弟看见自己后,明显有些激动,但碍于场合,不敢上前叙旧。
董昭冲着弟弟微微颔首,随后邀请刘封道:“公子,昭已在城中备下酒宴,为公子接风洗尘。”
刘封从善如流,两支队伍合流在一起,径自开进了怀县城中。
董昭的宴会并不算豪华,但也确实是尽了心力了。能够看的出董昭用了许多心思,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做到了最好。
对此,刘封很是感激。
随后,刘封也介绍了自己这边的人手。
不知不觉间,自己身边竟然满是汉贼了。
贾逵乃是曹魏铁杆,虽虐我百遍而终不悔的死忠。
董昭是帮曹操打开魏国公大门的最大推手。
潘璋、周泰都是大魏吴王的心腹爱将,夷陵一战,功盖大魏。
刘封忍不住思考起来,自己一个汉室宗亲,铁杆汉粉,怎么身边全是反贼了。
哦,幸好我爹是忠臣。
酒宴之上,分派席位。
座次上,董昭请刘封坐了首位,本来自己想坐到下面去,却被刘封挽留在身边,坐了主客席位。
这样一来,也方便两人交谈。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话题渐渐深入。
刘封突然开口询问道:“公仁兄非百里之才,当志在天下,缘何甘心居于张太守麾下?在下并非是非议张太守,只是他实乃是守户之心,并无远谋,眼中只有河内一郡之地,恐迟早会为人所平啊。”
董昭有些惊讶,刘封这番话可算得上是交浅言深了,对方就不怕自己透露给张杨吗?
刘封像是看穿了董昭心里所想,笑道:“公仁兄,我可是听说你在张太守麾下,为曹兖州做了不少事情啊。”
董昭小眼睛微微一缩,刘封再次给了他不小的震惊。
而且有了先前的铺垫,虽然刘封没有明说他为曹操做了什么事情,可只是点出了这一点,就由不得董昭不信了。
“曹公,乃英雄也,昭心生仰慕,做点举手之劳的事情,何须表功。”
董昭轻描淡写的想把话带过去。
刘封却听了直想笑。
你吃里扒外,用张杨的力量帮曹操谋利,还要表功?
你倒是表一个给我看看。
“公仁兄,家父刘玄德,亦是英雄也。”
刘封朝着董昭端起酒杯:“况家父还很欣赏公仁兄,视兄为王佐之才,不知公仁兄会否改变想法?”
董昭有些心惊,他早就料到刘备父子对自己很是欣赏,却没想到对方会如此赤裸裸的拉拢自己。
只是董昭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到底是怎么进了刘备父子的眼界的,又是哪里值得对方如此重视拉拢了。
看见董昭沉默不语,刘封却是继续说道:“袁本初好谋无断,不能用人,阿谀奉承之辈环绕左右,如公仁兄这般军政全才,却被投闲散置。”
“最为可笑之处乃是,袁本初既不能重用公仁兄,却又忌惮兄之能力,听信谗言,竟欲打压惩治公仁兄,此举犹如自断臂膀,愚蠢之极。”
董昭目瞪口呆的看着刘封,没想到对方竟然如此轻视当今诸侯之长。
可心里也忍不住生出了痛快的感觉,只觉得刘封这一番对袁绍的斥责羞辱直入了自己的心坎里。
“只是公仁兄,曹操与袁绍毕竟是盟友啊……”
听到刘封带着些许挑拨意味的话语,董昭忍不住心里的恶趣味,故意抬杠道:“曹操,英雄也,如何能久居人下?以我愚见,袁曹迟早反目,快则三两年内,慢则四五年。但终究会各行其道。”
“公仁兄此言有理,却非必然。”
刘封却是正色道:“曹兖州如今只剩下一州之地,又刚刚群起反叛,可谓军心不稳,民心不附。曹兖州恰恰英雄当世,如此情况之下,他如何能与袁绍分庭抗礼?”
董昭不由露出一个憨厚的笑容,刚想开口,却又重新闭上了嘴巴。
因为他刚刚生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联刘抗袁。
可他就在话要出口的时候,却是反应了过来,刘封这是在跟他秀实力啊。
曹操想要脱离袁绍的联盟,都得转而结盟刘备,那不正说明了刘备实力不容小觑,值得他投奔吗?
经历了这一番口舌之争,董昭算是真正清楚了刘备父子对他的看重。
堂堂一州方伯家的公子,跟自己一个骑都尉谈笑风生,董昭可不觉得自己魅力有这么大。
况且刘封这一次北上勤王,恐怕很快就要崛起了。
当今天子的性格,董昭也是有所了解,就在去年,他还曾去长安拜见过,正好赶上了李傕、郭汜之乱,差点把命都给丢那了。
天子这两年,已经被西凉那帮武人逼迫到何种程度了。
刘封但凡只要能带兵出现在天子驾前,一个重号将军的名号可就跑不了了,说不定还有机会摸一下三公将军的边。
除此以外,刘封带来的徐州嫡系将领也将人人分功,各有名爵赏赐。
刘封只要运气不差,必定一飞冲天。
这样一位少年公子,竟然在这里逢迎自己,这让董昭有些如在梦中。
董昭知道自己其实是心动了,他甚至觉得就算投奔了曹操,恐怕也绝对得不到这样的重视。
既然如此,为何不能投奔刘备呢?
更何况自己弟弟董访可是在张邈军中,而张邈眼下不但和袁绍有仇,也和曹操势如水火。
他可不想因为自己弟弟的关系,在曹操麾下再上演一波袁绍处同样的戏码了。
于是,董昭叹息一声,道:“昭才疏学浅,又为袁绍不容,幸得张太守收容,不得已,暂避河内。不论是袁强也好,曹弱也罢,都与昭无甚关系了。”
刘封闻言,心中登时一喜。
袁强,曹弱都和你董昭没关系了,只要你董昭不是死忠张杨,那不就只剩下我爹了吗?
于是,刘封试探道:“公仁兄乃是大才,只是无用武之地而已。若是公仁兄不弃,家父愿以郡守相许。”
郡守两千石?
董昭愣神了刹那,没想到刘备父子竟然真的如此器重自己。
徐州拢共才五个郡国,他竟然愿意许给自己一个。
董昭突然觉得胸口有些发热,眼睛都变得酸涩了起来。
这种陌生的感觉,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感受到过了。
上一次有类似的情感,还是在家乡被举荐为孝廉,出仕朝廷,准备为大汉效忠。
只是当时的情感,也远没有今日强烈。
董昭竟然有些慌乱了起来,只能自谦道:“昭何德何能,如何当得起刘使君和公子如此礼遇?”
刘封却是越过席位,主动握住董昭的手,询问道:“公仁兄,封尝闻昔日君在袁使君处,钜鹿郡有乱,太守李邵和郡中仕宦认为公孙瓒兵力强盛,都想要归属于他,阴谋叛乱。袁使君属意公仁兄前往钜鹿,临行前曾询问公仁兄,御以何术,您可还记得当时自己是如何回答的吗?”
董昭愣了愣,这事确实是他人生得意的大事,只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名,正因为董昭举重若轻,轻而易举的就平定了一场全郡倒戈的大祸,反倒是显不出他的功劳来了。
虽然不明白刘封是何用意,但董昭却能肯定对方必是善意,于是恭敬的回答道:“昭当时曾言,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阳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刘封听完,连连点头,随后郑重说道:“一人力微,众人力显,往日袁使君不能与公仁兄同心同德,实乃明珠暗投。封不才,也知公仁兄大才。当今天下,群雄四起,汉室倾颓。一人力微,众人力显,封愿与公仁兄合力,兴复汉室,平定天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