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寸秒寸金
顾为经出神了片刻,才想起来。
他沉思的时候。
系统给予的技能时间依旧在一分一秒的流逝。
顾为经立刻打开面板,把主动技能给暂停了。
真实世界备注栏里的技能时间则变为了【916秒/1000秒】。
整片云他画的实在太快了。
充其量也不过就用了10来秒的样子,剩下的一分钟多时间,都是在顾为经震惊的品味间度过的。
“这技能真好,就是分配的时间少了点。”
顾为经瞬间有点心疼。
以前的门采尔基础绘画技法,每天都可以使用半个小时。
系统号称这个【真实技能】是对旧有技能全方位的上位覆盖,但是使用时间几乎缩水了一半。
1000秒的时间,如果全部用来画素描速写。
篇幅不太大,画的指尖冒火花,将将应该够用。
艺术生不要求细节,不要求面部轮廓,不要求美学表达,只要求抓住厚嘴唇、高颧骨、深眼窝……等等人物主要特色。
并且尽可能把这些东西组合在纸面上,看的像是一个人。
这种类型在校期间的应试速写,会被严格要求必须控制在15分钟以内。
美术大学都有这样的入学考试要求。
东夏艺考,北美的ap,日本多摩美术大学什么的校招考要求都大差不差。
千万别以为这个要求很简单。
关键的是时间。
就拿艺考举例。
东夏一些人口大省,美术考生每届大概能有五万人左右。
每年能较好的按时完成这個要求,速写三科总分达到250分,平均每科能拿到84分以上的考生,只有2000人左右的样子。
仅有4%的学生能做到。
顾为经就是能做到的其中之一,他天赋相对不错,画的又够努力,达到优秀学生的整体平均水平还是可以的。
他在以前类似考试中会给自己尽量留出一两分钟的整体余量。
不计算头发的细腻表达,仅仅是画五官的时间,大概会严格控制在100秒以内。
换成水彩画。
不是用彩色铅笔简单的表达一下色彩对比就完了,而是真正发挥出水彩长处和细腻技法的那种水彩画。
100秒就是在开玩笑了。
1000秒也未必就真能画的多好。
系统每天给予的练习时间,对于水彩画还是多少有点寒酸。
水彩在西方画家常用的较为严肃绘画方式之中,已经是画的速度最快的一种,远比油画要方便。
甚至也比丙烯要方便。
只是线稿要求打的更精密细腻一点罢了。
不过,这个“快”,是针对严肃画法,动辄画个两三天、两三星期,两三个月来讲的。
一幅精致的水彩画能快到什么程度呢?
传说中被连续三届美国总统授予荣誉勋章“乡愁大师”安德鲁·怀思,在田野间用水彩写生,这位爷巅峰时期平均能35分钟就画完一幅风景绝佳的水彩练习。
他算不是上最快,但已经是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触手怪类型的高产大师了。
而画的慢的嘛。
这就没的谱了。
和瓦特尔一样偏向照相形式主义,酷爱画欧洲城市风光,聊天间让德威素描老师每每提及时,都会眼现崇拜的偶像——法国水彩顶流画家charles villeneuve,对方就是那种慢工出细活的典型。
人家大师一年到头也就通过画廊对外卖个五、六张的样子。
他在媒体里采访提到,每一幅画都非常的耗费精力,有些时候打磨好一幅画,要画整整一个季度。
这种话嘛。
能听一半。
顾为经心中悄悄觉得,采访应该有点水分,大概是一种控制市场供应数量的噱头。
一副油画天天画,画的慢能画个一个月,不奇怪。
然则水彩画在纸面上其实是种蛮娇贵的颜料,像是极薄的瓷盏茶杯,漂亮易碎,难打理,没膏状的油画颜料皮实。
油画在画室里摆个几十天一百天,一点问题都没有。
水彩不细心处理维护,在工作台上摆上一个月,画到一半的底层色彩就裂了。
再说。
怎么加厚加重的水彩纸,本质也是纸而不是布,天天往上一层一层的刷水,多贵的纸也受不了。
人家大师说的很可能是仔细构思,几易其稿,试了很多的画法,最终摆上画廊的时间。
而不是真的在一张纸上画的时间。
画七八十天不太可能。
一张大些尺寸的水彩画稿,需要连续画七、八个小时还是很常见的。
不一定就比用厚涂法所画的油画耗时要短。
安德鲁·怀思几十分钟一张的水彩作品,多是那种16开的水彩练习本。
也就是比a4纸再小一些的尺寸。
它是一种信手拈来的绘画练习和素材积累。
并不适合真的拿去参赛或者展览。
想想看《蒙娜丽莎》就知道了。
其实《蒙娜丽莎》是一幅较为迷你的作品,宽仅有半米。
每年卢浮宫都能接到不少的游客疯狂吐槽投诉,就因为《蒙娜丽莎》的尺寸实在太小了。
以卢浮宫所要求和防弹玻璃之间的安全距离。
根本就没法看的很仔细。
在专门的展厅前排两个小时队,然后在小画框前站三秒钟,再被后面的游客一头雾水的给挤出去。
可《蒙娜丽莎》再小。
达芬奇卖给弗罗伦萨富太太的肖像画,也要比一张16开的水彩练习本的尺寸大个六、七倍的样子。
类似魔都双年展等比较宽容,很有国际范的画展。
它们原则上对投稿作品的尺寸下限没有太多限制。
要是参展者对自己有绝对信心,或者对观众和评委的视力条件有绝对信心。
你搞个指甲盖大小短小精悍的“核舟记”当成雕塑门类创作,给组委会投稿也不是不行。
反正让不让你投稿是一码事。
能不能上展,能不能获奖是另一码事。
客观上大尺寸作品相对于小尺寸作品总是更有优势的。
人们的奇怪基因天性就在喜欢各种各样的场合比尺寸。
现代的东西方画家画画全部都正在越画越大,这是世界艺术潮流发展的主流大趋势。
中国画自古以来都是按平尺来算价的,越大越值钱。
而拍卖领域最经典的例子。
莫奈的《睡莲》系列在给收藏家富豪的宣传的时候,色调、风格、绘画时间上的优先级评定都没有那么高,买家也未懂。
就一个简单粗暴四海通行的硬标准——
“大爷,咱的尺寸越大,价格就越硬,这画就越好,再加个1000万呗?”
这话也不全是忽悠人掏钱的话术。
画大画小都各有难点。
反正画的越大,绘画整体气质就越难以圆润如一。
绘画的时间越长,也越容易出问题。
曾经东夏一位胡润艺术家富豪榜排名前列的大师,他的一幅价值六百万美元的精品大型写实油画,画了很长时间,快要完成的时候,就被画室里的学生没注意,一个运动鞋大脚丫就踩上面了。
能画一幅很大的问题不出大错。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评委和观众都会多多少少的倾向于给一些印象分。
自然也不能玩的太过分。
不少双年展就是担心会有画家想要出名,钻这种空子,对投稿作品的尺寸下限没有要求,反而对上限有要求。
你要想投稿尺寸超过3米x4米的那种超级大画?
不好意思。
不是不让你投,你得先单独联系一下组委会,征得同意和许可才行。
而像是新加坡双年展,横滨三年美术展,绘画门类起步就要求是长宽都在40cm*40cm以上。
这是大量公众展览的硬性底线。
低于这个尺寸,即使16x20英寸,这种艺术生挺常见所接触到的小尺寸油画,抱歉,画破天来,人家根本就不要。
而中幅尺寸的水彩。
保险起见。
完全顺遂的情况下,留足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一次画完,才是比较妥当的。
强调一次画完。
也是因为水彩与水墨写意画,分别为东西方绘画领域以水为媒介的代表性画法。
它们各自所表达的内涵和哲学思想,透视原理,南辕北辙。
但不少底层技法上的东西,也微微有些几分殊途同归的相似性。
优秀的水彩,是蛮讲究一气呵成的。
玄学一点的说法是因为,东画一会儿,西画一会儿,精气神就全断了,像是一条被砍的七零八落的蚯蚓,无法顺畅贯通。
七零八落的蚯蚓活不了。
精气神被斩得七零八落的绘画作品,失去了生命力和灵动感,同样也只能落入下乘。
更直白一点的解释,还是因为水溶性颜料的特性所决定的,除了因为水彩色彩难伺候,画的旧了干干湿湿容易裂以外。
它每一次颜料的晕染都是独一无二的,纸面上不同的湿度,不同的颜料搭配和笔触出轨迹,会形成独一无二的笔痕。
西方画家没有“一气呵成”这个说法。
德威的教材上有个类似的专业术语,叫做“magic timing”。
直译叫做魔法时机,意思是纸面第一次接触水面后,足够湿润,又没有干到平光(阳光直射时发生反光)的时机。
这是让颜料完美的发挥魔力的时刻。
很多作品的魔法时机只会出现一次。
如果一片云海只晕染了一半,过一晚上已经干了,再把剩下的继续画完……嗯,讲道理,倒也没那么玄。
老实说,只要你的画技够好,达到90分的相似程度,让普通观众几乎看不出来完全不难。
95、96、97分。
都能做到。
至于能不能将纸张的湿度和颜料的感觉,做到100分,完美的融合为一体,毫无凝滞的感觉。
那就很难讲了。
大部分画家,实际上还是很希望能画到一百分的。
而顾为经借着之前晕染所留下来的残墨,顺势在纸页间镀上一层大汽颗粒反光的那种蓬松的朦胧感的超牛气操作。
更是极为要求画面整体的连贯性。
云彩只是简单的一个例子,表层的云海的底层的天幕,天幕和建筑物,水面的涟漪,涟漪间的侧影……大体上都遵循于同样原理。
写实绘画作品被称为凝固的时间。
两只脚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即然你想把一刹那间,世界的一域全都凝固浓缩进伱的作品,那么你也最好一口气画完,不要让自己脱离最开始的那一瞬间的心境。
这还仅仅只是影响作品整体气质上的原因。
有些湿画法的特殊笔触,点蘸吸色,撒盐法,在控制一定颜料湿度下,用盐粒制作独特的盐花肌理……这些干脆就是物理条件限制着你,最好要一口气一次性画完。
盐,海绵,胶带、留白液、流白夜,牙刷,剪刀,油画刀等等。
水彩有些画法为了制造出独体的笔触肌理,其实蛮复杂的。
瓦特尔教授形容它是“艺术炼金术”,顾为经这位小炼金术师,很难炉子里嘭嘭冒着绿泡的“魔药”煮到一半,回来睡个觉,等冷却时间刷新了,再伸着懒腰,打着哈欠重新点火熬。
那就不再是艺术炼金术了。
讲究的大厨,炖个大骨头汤,人家都不这么炖。
“寸秒寸金。”
顾为经凝视着面板上的数字,轻轻感慨。
系统面板上倒计时的不是数字,而是叮当做响的金钱。
1000秒的时间不够。
唯一的好消息时。
系统似乎也知道这个时间用来做水彩练习可以,用来进行严肃的创作,太过窘迫。
所以,每24小时内只能用30分钟的硬性限制取消了,如果顾为经足够财大气粗的话,能够自己兑换着用。
想用多长时间,就用多长时间。
但是一想到黑心系统的技能兑换比例。
以顾为经对金钱的淡然程度,照例是一阵的肝颤。
经验值和技能兑换时间,系统可是1:1的兑换比例。
一秒钟是十美元,一分钟六百美元,一小时三万六千美元,一天一百万美元,一年3.2亿美元。
这个吞金速度,已经成功超过了c罗最巅峰时期的挣钱速度。
这么计算有点夸张。
可即使顾为经只额外多使用两个小时,从打稿到完成,画一幅完美的水彩写实画,七万两千美元就已经烧出去了。
画水彩的时间是油画的几分之一,价格也同样也比油画低上很多。
(本章完)
他沉思的时候。
系统给予的技能时间依旧在一分一秒的流逝。
顾为经立刻打开面板,把主动技能给暂停了。
真实世界备注栏里的技能时间则变为了【916秒/1000秒】。
整片云他画的实在太快了。
充其量也不过就用了10来秒的样子,剩下的一分钟多时间,都是在顾为经震惊的品味间度过的。
“这技能真好,就是分配的时间少了点。”
顾为经瞬间有点心疼。
以前的门采尔基础绘画技法,每天都可以使用半个小时。
系统号称这个【真实技能】是对旧有技能全方位的上位覆盖,但是使用时间几乎缩水了一半。
1000秒的时间,如果全部用来画素描速写。
篇幅不太大,画的指尖冒火花,将将应该够用。
艺术生不要求细节,不要求面部轮廓,不要求美学表达,只要求抓住厚嘴唇、高颧骨、深眼窝……等等人物主要特色。
并且尽可能把这些东西组合在纸面上,看的像是一个人。
这种类型在校期间的应试速写,会被严格要求必须控制在15分钟以内。
美术大学都有这样的入学考试要求。
东夏艺考,北美的ap,日本多摩美术大学什么的校招考要求都大差不差。
千万别以为这个要求很简单。
关键的是时间。
就拿艺考举例。
东夏一些人口大省,美术考生每届大概能有五万人左右。
每年能较好的按时完成这個要求,速写三科总分达到250分,平均每科能拿到84分以上的考生,只有2000人左右的样子。
仅有4%的学生能做到。
顾为经就是能做到的其中之一,他天赋相对不错,画的又够努力,达到优秀学生的整体平均水平还是可以的。
他在以前类似考试中会给自己尽量留出一两分钟的整体余量。
不计算头发的细腻表达,仅仅是画五官的时间,大概会严格控制在100秒以内。
换成水彩画。
不是用彩色铅笔简单的表达一下色彩对比就完了,而是真正发挥出水彩长处和细腻技法的那种水彩画。
100秒就是在开玩笑了。
1000秒也未必就真能画的多好。
系统每天给予的练习时间,对于水彩画还是多少有点寒酸。
水彩在西方画家常用的较为严肃绘画方式之中,已经是画的速度最快的一种,远比油画要方便。
甚至也比丙烯要方便。
只是线稿要求打的更精密细腻一点罢了。
不过,这个“快”,是针对严肃画法,动辄画个两三天、两三星期,两三个月来讲的。
一幅精致的水彩画能快到什么程度呢?
传说中被连续三届美国总统授予荣誉勋章“乡愁大师”安德鲁·怀思,在田野间用水彩写生,这位爷巅峰时期平均能35分钟就画完一幅风景绝佳的水彩练习。
他算不是上最快,但已经是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触手怪类型的高产大师了。
而画的慢的嘛。
这就没的谱了。
和瓦特尔一样偏向照相形式主义,酷爱画欧洲城市风光,聊天间让德威素描老师每每提及时,都会眼现崇拜的偶像——法国水彩顶流画家charles villeneuve,对方就是那种慢工出细活的典型。
人家大师一年到头也就通过画廊对外卖个五、六张的样子。
他在媒体里采访提到,每一幅画都非常的耗费精力,有些时候打磨好一幅画,要画整整一个季度。
这种话嘛。
能听一半。
顾为经心中悄悄觉得,采访应该有点水分,大概是一种控制市场供应数量的噱头。
一副油画天天画,画的慢能画个一个月,不奇怪。
然则水彩画在纸面上其实是种蛮娇贵的颜料,像是极薄的瓷盏茶杯,漂亮易碎,难打理,没膏状的油画颜料皮实。
油画在画室里摆个几十天一百天,一点问题都没有。
水彩不细心处理维护,在工作台上摆上一个月,画到一半的底层色彩就裂了。
再说。
怎么加厚加重的水彩纸,本质也是纸而不是布,天天往上一层一层的刷水,多贵的纸也受不了。
人家大师说的很可能是仔细构思,几易其稿,试了很多的画法,最终摆上画廊的时间。
而不是真的在一张纸上画的时间。
画七八十天不太可能。
一张大些尺寸的水彩画稿,需要连续画七、八个小时还是很常见的。
不一定就比用厚涂法所画的油画耗时要短。
安德鲁·怀思几十分钟一张的水彩作品,多是那种16开的水彩练习本。
也就是比a4纸再小一些的尺寸。
它是一种信手拈来的绘画练习和素材积累。
并不适合真的拿去参赛或者展览。
想想看《蒙娜丽莎》就知道了。
其实《蒙娜丽莎》是一幅较为迷你的作品,宽仅有半米。
每年卢浮宫都能接到不少的游客疯狂吐槽投诉,就因为《蒙娜丽莎》的尺寸实在太小了。
以卢浮宫所要求和防弹玻璃之间的安全距离。
根本就没法看的很仔细。
在专门的展厅前排两个小时队,然后在小画框前站三秒钟,再被后面的游客一头雾水的给挤出去。
可《蒙娜丽莎》再小。
达芬奇卖给弗罗伦萨富太太的肖像画,也要比一张16开的水彩练习本的尺寸大个六、七倍的样子。
类似魔都双年展等比较宽容,很有国际范的画展。
它们原则上对投稿作品的尺寸下限没有太多限制。
要是参展者对自己有绝对信心,或者对观众和评委的视力条件有绝对信心。
你搞个指甲盖大小短小精悍的“核舟记”当成雕塑门类创作,给组委会投稿也不是不行。
反正让不让你投稿是一码事。
能不能上展,能不能获奖是另一码事。
客观上大尺寸作品相对于小尺寸作品总是更有优势的。
人们的奇怪基因天性就在喜欢各种各样的场合比尺寸。
现代的东西方画家画画全部都正在越画越大,这是世界艺术潮流发展的主流大趋势。
中国画自古以来都是按平尺来算价的,越大越值钱。
而拍卖领域最经典的例子。
莫奈的《睡莲》系列在给收藏家富豪的宣传的时候,色调、风格、绘画时间上的优先级评定都没有那么高,买家也未懂。
就一个简单粗暴四海通行的硬标准——
“大爷,咱的尺寸越大,价格就越硬,这画就越好,再加个1000万呗?”
这话也不全是忽悠人掏钱的话术。
画大画小都各有难点。
反正画的越大,绘画整体气质就越难以圆润如一。
绘画的时间越长,也越容易出问题。
曾经东夏一位胡润艺术家富豪榜排名前列的大师,他的一幅价值六百万美元的精品大型写实油画,画了很长时间,快要完成的时候,就被画室里的学生没注意,一个运动鞋大脚丫就踩上面了。
能画一幅很大的问题不出大错。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评委和观众都会多多少少的倾向于给一些印象分。
自然也不能玩的太过分。
不少双年展就是担心会有画家想要出名,钻这种空子,对投稿作品的尺寸下限没有要求,反而对上限有要求。
你要想投稿尺寸超过3米x4米的那种超级大画?
不好意思。
不是不让你投,你得先单独联系一下组委会,征得同意和许可才行。
而像是新加坡双年展,横滨三年美术展,绘画门类起步就要求是长宽都在40cm*40cm以上。
这是大量公众展览的硬性底线。
低于这个尺寸,即使16x20英寸,这种艺术生挺常见所接触到的小尺寸油画,抱歉,画破天来,人家根本就不要。
而中幅尺寸的水彩。
保险起见。
完全顺遂的情况下,留足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一次画完,才是比较妥当的。
强调一次画完。
也是因为水彩与水墨写意画,分别为东西方绘画领域以水为媒介的代表性画法。
它们各自所表达的内涵和哲学思想,透视原理,南辕北辙。
但不少底层技法上的东西,也微微有些几分殊途同归的相似性。
优秀的水彩,是蛮讲究一气呵成的。
玄学一点的说法是因为,东画一会儿,西画一会儿,精气神就全断了,像是一条被砍的七零八落的蚯蚓,无法顺畅贯通。
七零八落的蚯蚓活不了。
精气神被斩得七零八落的绘画作品,失去了生命力和灵动感,同样也只能落入下乘。
更直白一点的解释,还是因为水溶性颜料的特性所决定的,除了因为水彩色彩难伺候,画的旧了干干湿湿容易裂以外。
它每一次颜料的晕染都是独一无二的,纸面上不同的湿度,不同的颜料搭配和笔触出轨迹,会形成独一无二的笔痕。
西方画家没有“一气呵成”这个说法。
德威的教材上有个类似的专业术语,叫做“magic timing”。
直译叫做魔法时机,意思是纸面第一次接触水面后,足够湿润,又没有干到平光(阳光直射时发生反光)的时机。
这是让颜料完美的发挥魔力的时刻。
很多作品的魔法时机只会出现一次。
如果一片云海只晕染了一半,过一晚上已经干了,再把剩下的继续画完……嗯,讲道理,倒也没那么玄。
老实说,只要你的画技够好,达到90分的相似程度,让普通观众几乎看不出来完全不难。
95、96、97分。
都能做到。
至于能不能将纸张的湿度和颜料的感觉,做到100分,完美的融合为一体,毫无凝滞的感觉。
那就很难讲了。
大部分画家,实际上还是很希望能画到一百分的。
而顾为经借着之前晕染所留下来的残墨,顺势在纸页间镀上一层大汽颗粒反光的那种蓬松的朦胧感的超牛气操作。
更是极为要求画面整体的连贯性。
云彩只是简单的一个例子,表层的云海的底层的天幕,天幕和建筑物,水面的涟漪,涟漪间的侧影……大体上都遵循于同样原理。
写实绘画作品被称为凝固的时间。
两只脚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即然你想把一刹那间,世界的一域全都凝固浓缩进伱的作品,那么你也最好一口气画完,不要让自己脱离最开始的那一瞬间的心境。
这还仅仅只是影响作品整体气质上的原因。
有些湿画法的特殊笔触,点蘸吸色,撒盐法,在控制一定颜料湿度下,用盐粒制作独特的盐花肌理……这些干脆就是物理条件限制着你,最好要一口气一次性画完。
盐,海绵,胶带、留白液、流白夜,牙刷,剪刀,油画刀等等。
水彩有些画法为了制造出独体的笔触肌理,其实蛮复杂的。
瓦特尔教授形容它是“艺术炼金术”,顾为经这位小炼金术师,很难炉子里嘭嘭冒着绿泡的“魔药”煮到一半,回来睡个觉,等冷却时间刷新了,再伸着懒腰,打着哈欠重新点火熬。
那就不再是艺术炼金术了。
讲究的大厨,炖个大骨头汤,人家都不这么炖。
“寸秒寸金。”
顾为经凝视着面板上的数字,轻轻感慨。
系统面板上倒计时的不是数字,而是叮当做响的金钱。
1000秒的时间不够。
唯一的好消息时。
系统似乎也知道这个时间用来做水彩练习可以,用来进行严肃的创作,太过窘迫。
所以,每24小时内只能用30分钟的硬性限制取消了,如果顾为经足够财大气粗的话,能够自己兑换着用。
想用多长时间,就用多长时间。
但是一想到黑心系统的技能兑换比例。
以顾为经对金钱的淡然程度,照例是一阵的肝颤。
经验值和技能兑换时间,系统可是1:1的兑换比例。
一秒钟是十美元,一分钟六百美元,一小时三万六千美元,一天一百万美元,一年3.2亿美元。
这个吞金速度,已经成功超过了c罗最巅峰时期的挣钱速度。
这么计算有点夸张。
可即使顾为经只额外多使用两个小时,从打稿到完成,画一幅完美的水彩写实画,七万两千美元就已经烧出去了。
画水彩的时间是油画的几分之一,价格也同样也比油画低上很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