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井中之月
第89章 井中之月
朱海军听了,想也不想就回答道:“洪武年间应该不大可能,但是两百年之后,确实是有可能的。”
他这么说,是明白朱元璋的疑惑,不是怀疑他是不是在骗人,而是朱元璋怀疑他看到的历史记载是否真实。
看到朱元璋在认真听,他便继续解释道:“在这两百年来,西夷,就是那些非常远的国家,长得跟鬼一样的那些,他们到处搜刮财富,来明朝被打败就很乖,但是其他地方打不过他们,就会被他们掠夺财物。就比如说南洋不少地方,就被他们占领,掠夺到了很多财富,然后购买大明的瓷器、丝绸等等运回他们的母国。”
“还有,在大洋的彼岸,有个叫墨西哥的地方,当地人还很原始,过着饮毛茹血的日子,虽然人多,一样被他们打败占领,随后他们就奴役那些当地人挖当地的大银矿。这些银子最终也被他们运来大明这边购买大明的瓷器、丝绸等等,海上的贸易很大,因此,控制大明沿海的海盗王就能收到非常多的钱!”
听到这些话,朱标忍不住问道:“朝廷在干什么?怎么就任由海盗横行,白白丢失了这么多的银子?”
一千万两白银,不管是谁听了都会在乎的。
朱海军听到这话,不由得看了朱元璋一眼,然后带着一点古怪的脸色回答道:“你爹会公布禁海令,放弃海上的利益。虽然你四弟又开过海,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水师横行海上,可却是亏本买卖,没有从中捞到好处,算是入不敷出,最终后面的皇帝就又遵从祖训禁海。可以说,大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禁海,没有看到海上的利益有多大!”
朱标一听原来还是他爹的锅,便看向他父皇,把朱海军的话转述了过去。
朱元璋听了,打了个哈哈,然后转移话题问道:“贤侄,叔听你的说法,能做到伱说得那些,前提应该是我们大明朝的货物,不但要比番邦好,价格还要低,是吧?”
问出话之后,他觉得这个问题其实不用回答,就马上又说道:“可要做到这一点,该是非常难的事情!不容易啊!”
说完之后,朱元璋还感慨了下。
朱海军听完他的这些话,有点佩服他的眼光确实准,不愧是大明开国皇帝,只是受限于他的时代局限,才无法更进一步。
这么想着,他便回答道:“所以说,要发展科技,找出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加以应用,提高生产能力。这种情况,我可以举个例子。”
朱标是旗帜鲜明地拥护科技发展,听到这话,给他父皇转述的声音都大了一分。
朱元璋自然是不会反对,认真地听着,看这科技发展怎么样让大明的货物物美价廉?这也是他想要达到的目标!
只听朱海军给他们说道:“就比如说盐好了吧,你那个时候的盐,应该是让人用铁锅煮咸水,最终煮干水分得到食盐。这种方式,价格不便宜吧?加上要收税等等,所以就还存在私盐冲击官盐。但是,如果想个办法,能大规模生产食盐,把价格打下去,不但百姓会受惠,而且也能根绝私盐,朝廷还能有更多食盐方面的收入,是不是就一举三得了?”
据史书记载,洪武初年官方规定的食盐价格,每斤大致在二三钱银子左右,而私盐的价格,往往比官盐便宜三成到五成,对官盐的冲击就有点大。
此时,朱元璋听到朱海军的这个有关食盐的话,不由得立刻眼睛发亮:真有这样的好事?
不过他又马上想起之前朱海军举例过的蒸汽机,说那东西有多好,可他这个时代要做出来,还是非常难的,就算做出来也没有后世那么好用。
一想到这,他那发亮的眼睛顿时就恢复了正常。
朱元璋不否认,科学技术确实不错,但是不能为他所用的科学技术,多少有点像井中之月,看得到,摸不到,只能干瞪眼。
可谁知,朱海军后面的话,却一下扭转了他的这个想法,只听朱海军说道:“就食盐这个,你们就没想过,用阳光来煮海水得到食盐这种方式,或许会让食盐的成本一下降低很多,从而有我之前所说的一举三得呢?”
盐田法,其实很早就有了,但是这个技术的成熟,还要到明清时候。这还是大明开国之初,不了解食盐历史的就不会有人知道。
在朱标和朱元璋的诧异下,朱海军便大概讲解了怎么在海边用梯田晒盐方式得到盐田,从而大幅度提高食盐产量的方法。
说到最后,朱海军总结道:“这里面的学问,我们是归结为物理学上的内容。如果按照原本历史的发展,这种方法最终会在福建先成熟,但是要到明亡之后才大规模使用。”
朱标听完他的这些话,不由得感慨道:“真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这个科学技术,就是造福我们的好学问!”
食盐的制作成本能大幅降低,产量大幅增加,真得是好办法!
但是朱元璋听了,却是皱着眉头提出了一个疑问道:”贤侄,如若按照你这么说的去做,确实能一下产出好多食盐,能一下让朝廷多很多钱。可之后呢,百姓有盐就不会再买,那接下来岂不是朝廷没有收入了?”
朱海军曾经在某些小说中看过类似的问题,便毫不犹豫地借用过来,对朱元璋说道:“你想想以前食盐贵的时候,百姓只能在吃方面用上一点点,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因此他们购买食盐的量肯定很少,满足基本之需而已。”
“可要是食盐便宜了,那食盐可以用来腌肉、腌菜、腌鱼等等,就能让百姓保存更久的食物,这会极大地改善百姓生活。这么一来,百姓原来只需要一斤盐的,如今会要三斤盐,这量是不是就起来了?”
“还有,产量提高之后,就算国内一时之间卖不掉,也就是市场饱和了,那不就可以卖给番邦了么?这不,物美价廉不就有了!其他货物也是同样的道理,用科技提高产量,用通俗点的话说,就是不断地去研究,改进产量、质量,就能做到大明的货物物美价廉。”
朱海军说到这里,注意到时空通道能量差不多要耗完了,便对朱标说道:“对了,明天我要回家了,六个多小时,就是三个时辰左右。正好早上对话时间是我坐车时候,到时候让你看看我的旅途风光!”
朱标对后世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因此,听朱海军这么一说,他很有兴趣地说道:“好,正好也可以凑近看看你们那个时候的车子。”
后世的车子,不吃不喝也不用睡觉,还能跑得飞快,这让他非常惊讶。只是之前一直是远观,如今能就近看,他就很想看个清楚。
视频随后断开,朱海军便剪辑春兰的教学视频上传。随后,收拾下东西,做些明天回家的准备。
另外一边,对话结束之后,朱元璋和朱标都坐在那没动,也没说话,一脸思索状。
过了一会之后,朱元璋才站了起来,看着朱标说道:“这次的对话很重要,你把经济这块单独整理出来,回头我们两人再琢磨琢磨!”
在朱标答应一声之后,他又交代道:“傍晚的对话,爹就不过来了。你问问海军,目前大明的火器,是否有简单的法子提高下威力。就好像那食盐一样,我们如今这条件下能做到的。”
朱标听了,脑海中立刻闪过他看到的那些强大军队,忽然心中一动,带着兴奋对朱元璋说道:“父皇,回头海军贤弟要是能传送东西给我们的话,就让他传送一架飞机过来就行了。回头飞到草原上去,鞑虏根本没有躲藏之地,丢几颗炸弹,就把奴酋都给炸死,非常地轻松!”
朱元璋听到这话,先是眼睛亮了下。要是这样可以的话,还用怕武将造反?谁敢再违法乱纪,都可以直接处罚了。
不过随后,他立刻想到了什么,便摇摇头说道:“这等利器,怕是民间禁用吧。还包括你说的大炮之类,怕也是不可能。海军要能买到,岂不人人自危?”
朱标听了,立刻想到朝廷禁止民间拥有驽和甲胄,不过他还是说道:“但是海军说过他是能坐飞机的。儿臣回头问问,万一呢!”
朱元璋听到他这个话,也没反对,道:“你想问就问吧.那个晒盐法,你也单独整理出来。”
说完这些之后,他和马皇后说了几句便走了。
朱标目送他父皇的背影消失在大殿门口,然后他转回头,看向他娘感慨道:“母后,海军贤弟那的好东西真的太多了!”
马皇后听了,微笑着点点头,随后提醒朱标道:“标儿,如果让海军给我们东西,怕是要他很多钱。娘感觉,他好像是没钱的。所以,你也别什么都开口要,为难他。”
听到这话,朱标顿时就醒悟过来,当即点头说道:“确实,海军贤弟刚读完书出来赚钱,结果还被人为难,如今怕是真没什么钱。回头我问问,肯定不能为难他的。这一点,父皇也再三交代过孩儿的。”说完之后,他便去写对话奏章,整理资料,忙了起来。
与此同时,在京师城外,长江码头上,几艘官船靠岸,随后从官船上下来了一群骑兵。
被一群将士簇拥着的戎装年轻人,便是骑马疾驰赶来京师的燕王朱棣。
说实话,朱棣接到旨意之后,其实是有些好奇的。
因为他父皇以前对他们这些已经分封出去的藩王,是能不让他们回京师就不让他们回京师。叮嘱最多的话,就是让他们好好镇守边疆,多学带兵打仗的本事,以后就能领大军出征。
另外,他父皇还规定,藩王之间不得他父皇同意,是不能互相联系的。
结果没想到,这次的旨意,竟然是把他们这些外面的藩王全部召回京师。
朱棣感觉,这绝对是有大事要发生!
他不坐船而选择骑马赶回,除了因为坐船不爽快之外,其实也有心思,就是父皇这边有重要的事情,他第一个赶回来,那他父皇肯定会更重视他。
此时,他还站在船头甲板上,看着自己的手下牵着战马下船,看着手下去和码头官员交涉,他又环顾码头这边,眼睛忽然看向一处地方不动了。
就见在码头的另外一边,有几艘靠岸的船上,有一群犯官被押解下船,其中不乏身穿大红绯袍的高级官员。
而在码头上,竟然还有一个戴着枷锁的官员领着一群手下在忙碌。
这一见之下,朱棣就更确认了,果然是有大事发生,该是父皇需要儿子们都来帮手了!
一想到这,朱棣就兴奋了起来。
不过,此时的朱棣也不是刚就藩的毛头小子了。他没有直接上岸,就匆匆赶去见他父皇和太子大哥,而是让手下去问下京师发生的大事。
他父皇和岳父都教导过他,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等到所有手下都下了船,朱棣也下了船之后,他的手下已经打听完消息,兴冲冲地回到他面前禀告道:“王爷,有两个大事。一个是太子殿下得天之助,得到了解决天瘟疫的法子;二是户部压价大明宝钞导致盗卖官粮事发,如今已牵涉到地方和朝堂六部,那些戴枷锁的都是案犯。”
天瘟疫能解决的事情,在边疆还是秘密,一般人都还不知道,只有边疆主帅或者镇守边疆的藩王知道,秘密接种牛痘预防天。
因此,朱棣直接忽略了第一件事,有点好奇地问第二件事道:“压价大明宝钞是怎么回事,这又怎么和盗卖官粮的大案有关联?”
他手下听了,连忙把户部炒大明宝钞的事情说了下。
朱棣一听,顿时气得脸红脖子粗,有种想拿刀砍人的冲动。
原因其实很简单,藩王的手中,其实也有很多大明宝钞。
他在赶来京师之前,就听到了大明宝钞还会继续跌的消息,对此,他是相信的,便交代给燕王妃,燕王府的用度,先用大明宝钞。
不用说,这一下肯定是坑了,朱棣如何能不怒!
“这群贪官,该杀!”朱棣说着便翻身上马,下令道,“去紫禁城!”
他大概猜出来了,他父皇把外面的儿子都召回来,应该就是和这个事情有关。因为这案子牵扯很广,比起之前的空印案都要来的大。
以他父皇的性格,对于这种贪腐案是绝对不可能姑息的。而一旦动手,几乎涉及所有地方。那把他们这些成年的儿子分派出去各地坐镇,就能稳住地方不乱。
对此,朱棣很有信心,只要他负责的地方,谁要敢因此和朝廷作对的,那就试试他手中的刀利不利!
带兵打仗,朱棣很有自信,兄弟中就属他最能打!如今,又是第一个赶到,想必父皇和太子大哥都会很高兴!
带着这个想法,朱棣领着手下将士,策马而行,直奔紫禁城。
………………
另外一边,朱标按照朱元璋的吩咐,整理了这次的对话资料之后,便赶去见他父皇。
不过当他赶到文华殿门口时,刚好看到有几个官员从文华殿内退出来。其中两个人,让他有点意外。
就见那两个人,脖子上竟然带着枷锁的。他也认得,一个是工部尚书,一个是吏部侍郎。
这几个官员自然也见到太子殿下过来了,便连忙行礼,随后匆匆而走。
朱标自然知道,给他们戴枷锁的,那只能是他父皇。他也就没问,直接入了文华殿。
朱元璋抬头看到他,知道他应该是撞见了,便给他说道:“和郭桓案有牵连,但是水泥、玻璃那边还离不开,爹就传来问问情况,让他们把那边的事情做完再说!”
要是其他皇帝,可能就赦免了他的贪腐之罪,让他们戴罪立功。但是朱元璋却不是,该处罚是依旧要处罚,但是该要干的活,那也是要干的。
朱标听了,有点关心地问道:“父皇,郭桓案的人数还是很多么?”
他每天最重要的事情是和朱海军联系,因此他虽然有帮他父皇处理政务,但是一般都只处理那些比较容易的。像郭桓案这种重大的事情,都是他父皇在跟进的。
之前的时候,他听朱海军说了郭桓案的情况,案犯人数确实非常多。但是,如今是提前两年发现,他就有疑问,还会有那么多人?
朱元璋听到他问的问题,表情严肃地说道:“这种勾结盗卖官粮案,绝不是临时合伙盗卖,而是由来已久,才会从地方粮长到朝堂高官的勾结。提前两年发现,最多是让他们中的一些人盗取官粮的数目少一些而已!”
朱标听到这个解释,算是明白了。不过他的关注重点不是这个,而是科技发展,因此就把对话奏章呈送给了他父皇,然后说道:“父皇,都已经整理好了。那个盐田法是不是要派人去做起来?”
朱元璋听了,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露出思考状。过了一会之后,他才看着朱标说道:“按海军的说法,该是南方比较合适,比如福建。但是如今沿海有反贼作乱,万一被他们撞见盐田法就不好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接着说道:“最好是有领兵能力,可以带兵保护盐田,然后又要可靠,最好是自家人,至少在前期能让爹放心的……”
说到这里,朱元璋又陷入了沉思中,显然在思考合适人选。
不知道为什么,听到他父皇的这些话,朱标的脑海中,一下就蹦出了一个人名:朱棣。
在所有弟弟里面,最能打仗的就是这老四。应该是没有谁比老四更可靠。
他正在想着呢,忽然就听到一个内侍在殿门口那禀告道:“启奏皇爷,燕王在午门外等候觐见。”
感谢shiyueshiri的打赏!
(本章完)
朱海军听了,想也不想就回答道:“洪武年间应该不大可能,但是两百年之后,确实是有可能的。”
他这么说,是明白朱元璋的疑惑,不是怀疑他是不是在骗人,而是朱元璋怀疑他看到的历史记载是否真实。
看到朱元璋在认真听,他便继续解释道:“在这两百年来,西夷,就是那些非常远的国家,长得跟鬼一样的那些,他们到处搜刮财富,来明朝被打败就很乖,但是其他地方打不过他们,就会被他们掠夺财物。就比如说南洋不少地方,就被他们占领,掠夺到了很多财富,然后购买大明的瓷器、丝绸等等运回他们的母国。”
“还有,在大洋的彼岸,有个叫墨西哥的地方,当地人还很原始,过着饮毛茹血的日子,虽然人多,一样被他们打败占领,随后他们就奴役那些当地人挖当地的大银矿。这些银子最终也被他们运来大明这边购买大明的瓷器、丝绸等等,海上的贸易很大,因此,控制大明沿海的海盗王就能收到非常多的钱!”
听到这些话,朱标忍不住问道:“朝廷在干什么?怎么就任由海盗横行,白白丢失了这么多的银子?”
一千万两白银,不管是谁听了都会在乎的。
朱海军听到这话,不由得看了朱元璋一眼,然后带着一点古怪的脸色回答道:“你爹会公布禁海令,放弃海上的利益。虽然你四弟又开过海,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水师横行海上,可却是亏本买卖,没有从中捞到好处,算是入不敷出,最终后面的皇帝就又遵从祖训禁海。可以说,大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禁海,没有看到海上的利益有多大!”
朱标一听原来还是他爹的锅,便看向他父皇,把朱海军的话转述了过去。
朱元璋听了,打了个哈哈,然后转移话题问道:“贤侄,叔听你的说法,能做到伱说得那些,前提应该是我们大明朝的货物,不但要比番邦好,价格还要低,是吧?”
问出话之后,他觉得这个问题其实不用回答,就马上又说道:“可要做到这一点,该是非常难的事情!不容易啊!”
说完之后,朱元璋还感慨了下。
朱海军听完他的这些话,有点佩服他的眼光确实准,不愧是大明开国皇帝,只是受限于他的时代局限,才无法更进一步。
这么想着,他便回答道:“所以说,要发展科技,找出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加以应用,提高生产能力。这种情况,我可以举个例子。”
朱标是旗帜鲜明地拥护科技发展,听到这话,给他父皇转述的声音都大了一分。
朱元璋自然是不会反对,认真地听着,看这科技发展怎么样让大明的货物物美价廉?这也是他想要达到的目标!
只听朱海军给他们说道:“就比如说盐好了吧,你那个时候的盐,应该是让人用铁锅煮咸水,最终煮干水分得到食盐。这种方式,价格不便宜吧?加上要收税等等,所以就还存在私盐冲击官盐。但是,如果想个办法,能大规模生产食盐,把价格打下去,不但百姓会受惠,而且也能根绝私盐,朝廷还能有更多食盐方面的收入,是不是就一举三得了?”
据史书记载,洪武初年官方规定的食盐价格,每斤大致在二三钱银子左右,而私盐的价格,往往比官盐便宜三成到五成,对官盐的冲击就有点大。
此时,朱元璋听到朱海军的这个有关食盐的话,不由得立刻眼睛发亮:真有这样的好事?
不过他又马上想起之前朱海军举例过的蒸汽机,说那东西有多好,可他这个时代要做出来,还是非常难的,就算做出来也没有后世那么好用。
一想到这,他那发亮的眼睛顿时就恢复了正常。
朱元璋不否认,科学技术确实不错,但是不能为他所用的科学技术,多少有点像井中之月,看得到,摸不到,只能干瞪眼。
可谁知,朱海军后面的话,却一下扭转了他的这个想法,只听朱海军说道:“就食盐这个,你们就没想过,用阳光来煮海水得到食盐这种方式,或许会让食盐的成本一下降低很多,从而有我之前所说的一举三得呢?”
盐田法,其实很早就有了,但是这个技术的成熟,还要到明清时候。这还是大明开国之初,不了解食盐历史的就不会有人知道。
在朱标和朱元璋的诧异下,朱海军便大概讲解了怎么在海边用梯田晒盐方式得到盐田,从而大幅度提高食盐产量的方法。
说到最后,朱海军总结道:“这里面的学问,我们是归结为物理学上的内容。如果按照原本历史的发展,这种方法最终会在福建先成熟,但是要到明亡之后才大规模使用。”
朱标听完他的这些话,不由得感慨道:“真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这个科学技术,就是造福我们的好学问!”
食盐的制作成本能大幅降低,产量大幅增加,真得是好办法!
但是朱元璋听了,却是皱着眉头提出了一个疑问道:”贤侄,如若按照你这么说的去做,确实能一下产出好多食盐,能一下让朝廷多很多钱。可之后呢,百姓有盐就不会再买,那接下来岂不是朝廷没有收入了?”
朱海军曾经在某些小说中看过类似的问题,便毫不犹豫地借用过来,对朱元璋说道:“你想想以前食盐贵的时候,百姓只能在吃方面用上一点点,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因此他们购买食盐的量肯定很少,满足基本之需而已。”
“可要是食盐便宜了,那食盐可以用来腌肉、腌菜、腌鱼等等,就能让百姓保存更久的食物,这会极大地改善百姓生活。这么一来,百姓原来只需要一斤盐的,如今会要三斤盐,这量是不是就起来了?”
“还有,产量提高之后,就算国内一时之间卖不掉,也就是市场饱和了,那不就可以卖给番邦了么?这不,物美价廉不就有了!其他货物也是同样的道理,用科技提高产量,用通俗点的话说,就是不断地去研究,改进产量、质量,就能做到大明的货物物美价廉。”
朱海军说到这里,注意到时空通道能量差不多要耗完了,便对朱标说道:“对了,明天我要回家了,六个多小时,就是三个时辰左右。正好早上对话时间是我坐车时候,到时候让你看看我的旅途风光!”
朱标对后世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因此,听朱海军这么一说,他很有兴趣地说道:“好,正好也可以凑近看看你们那个时候的车子。”
后世的车子,不吃不喝也不用睡觉,还能跑得飞快,这让他非常惊讶。只是之前一直是远观,如今能就近看,他就很想看个清楚。
视频随后断开,朱海军便剪辑春兰的教学视频上传。随后,收拾下东西,做些明天回家的准备。
另外一边,对话结束之后,朱元璋和朱标都坐在那没动,也没说话,一脸思索状。
过了一会之后,朱元璋才站了起来,看着朱标说道:“这次的对话很重要,你把经济这块单独整理出来,回头我们两人再琢磨琢磨!”
在朱标答应一声之后,他又交代道:“傍晚的对话,爹就不过来了。你问问海军,目前大明的火器,是否有简单的法子提高下威力。就好像那食盐一样,我们如今这条件下能做到的。”
朱标听了,脑海中立刻闪过他看到的那些强大军队,忽然心中一动,带着兴奋对朱元璋说道:“父皇,回头海军贤弟要是能传送东西给我们的话,就让他传送一架飞机过来就行了。回头飞到草原上去,鞑虏根本没有躲藏之地,丢几颗炸弹,就把奴酋都给炸死,非常地轻松!”
朱元璋听到这话,先是眼睛亮了下。要是这样可以的话,还用怕武将造反?谁敢再违法乱纪,都可以直接处罚了。
不过随后,他立刻想到了什么,便摇摇头说道:“这等利器,怕是民间禁用吧。还包括你说的大炮之类,怕也是不可能。海军要能买到,岂不人人自危?”
朱标听了,立刻想到朝廷禁止民间拥有驽和甲胄,不过他还是说道:“但是海军说过他是能坐飞机的。儿臣回头问问,万一呢!”
朱元璋听到他这个话,也没反对,道:“你想问就问吧.那个晒盐法,你也单独整理出来。”
说完这些之后,他和马皇后说了几句便走了。
朱标目送他父皇的背影消失在大殿门口,然后他转回头,看向他娘感慨道:“母后,海军贤弟那的好东西真的太多了!”
马皇后听了,微笑着点点头,随后提醒朱标道:“标儿,如果让海军给我们东西,怕是要他很多钱。娘感觉,他好像是没钱的。所以,你也别什么都开口要,为难他。”
听到这话,朱标顿时就醒悟过来,当即点头说道:“确实,海军贤弟刚读完书出来赚钱,结果还被人为难,如今怕是真没什么钱。回头我问问,肯定不能为难他的。这一点,父皇也再三交代过孩儿的。”说完之后,他便去写对话奏章,整理资料,忙了起来。
与此同时,在京师城外,长江码头上,几艘官船靠岸,随后从官船上下来了一群骑兵。
被一群将士簇拥着的戎装年轻人,便是骑马疾驰赶来京师的燕王朱棣。
说实话,朱棣接到旨意之后,其实是有些好奇的。
因为他父皇以前对他们这些已经分封出去的藩王,是能不让他们回京师就不让他们回京师。叮嘱最多的话,就是让他们好好镇守边疆,多学带兵打仗的本事,以后就能领大军出征。
另外,他父皇还规定,藩王之间不得他父皇同意,是不能互相联系的。
结果没想到,这次的旨意,竟然是把他们这些外面的藩王全部召回京师。
朱棣感觉,这绝对是有大事要发生!
他不坐船而选择骑马赶回,除了因为坐船不爽快之外,其实也有心思,就是父皇这边有重要的事情,他第一个赶回来,那他父皇肯定会更重视他。
此时,他还站在船头甲板上,看着自己的手下牵着战马下船,看着手下去和码头官员交涉,他又环顾码头这边,眼睛忽然看向一处地方不动了。
就见在码头的另外一边,有几艘靠岸的船上,有一群犯官被押解下船,其中不乏身穿大红绯袍的高级官员。
而在码头上,竟然还有一个戴着枷锁的官员领着一群手下在忙碌。
这一见之下,朱棣就更确认了,果然是有大事发生,该是父皇需要儿子们都来帮手了!
一想到这,朱棣就兴奋了起来。
不过,此时的朱棣也不是刚就藩的毛头小子了。他没有直接上岸,就匆匆赶去见他父皇和太子大哥,而是让手下去问下京师发生的大事。
他父皇和岳父都教导过他,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等到所有手下都下了船,朱棣也下了船之后,他的手下已经打听完消息,兴冲冲地回到他面前禀告道:“王爷,有两个大事。一个是太子殿下得天之助,得到了解决天瘟疫的法子;二是户部压价大明宝钞导致盗卖官粮事发,如今已牵涉到地方和朝堂六部,那些戴枷锁的都是案犯。”
天瘟疫能解决的事情,在边疆还是秘密,一般人都还不知道,只有边疆主帅或者镇守边疆的藩王知道,秘密接种牛痘预防天。
因此,朱棣直接忽略了第一件事,有点好奇地问第二件事道:“压价大明宝钞是怎么回事,这又怎么和盗卖官粮的大案有关联?”
他手下听了,连忙把户部炒大明宝钞的事情说了下。
朱棣一听,顿时气得脸红脖子粗,有种想拿刀砍人的冲动。
原因其实很简单,藩王的手中,其实也有很多大明宝钞。
他在赶来京师之前,就听到了大明宝钞还会继续跌的消息,对此,他是相信的,便交代给燕王妃,燕王府的用度,先用大明宝钞。
不用说,这一下肯定是坑了,朱棣如何能不怒!
“这群贪官,该杀!”朱棣说着便翻身上马,下令道,“去紫禁城!”
他大概猜出来了,他父皇把外面的儿子都召回来,应该就是和这个事情有关。因为这案子牵扯很广,比起之前的空印案都要来的大。
以他父皇的性格,对于这种贪腐案是绝对不可能姑息的。而一旦动手,几乎涉及所有地方。那把他们这些成年的儿子分派出去各地坐镇,就能稳住地方不乱。
对此,朱棣很有信心,只要他负责的地方,谁要敢因此和朝廷作对的,那就试试他手中的刀利不利!
带兵打仗,朱棣很有自信,兄弟中就属他最能打!如今,又是第一个赶到,想必父皇和太子大哥都会很高兴!
带着这个想法,朱棣领着手下将士,策马而行,直奔紫禁城。
………………
另外一边,朱标按照朱元璋的吩咐,整理了这次的对话资料之后,便赶去见他父皇。
不过当他赶到文华殿门口时,刚好看到有几个官员从文华殿内退出来。其中两个人,让他有点意外。
就见那两个人,脖子上竟然带着枷锁的。他也认得,一个是工部尚书,一个是吏部侍郎。
这几个官员自然也见到太子殿下过来了,便连忙行礼,随后匆匆而走。
朱标自然知道,给他们戴枷锁的,那只能是他父皇。他也就没问,直接入了文华殿。
朱元璋抬头看到他,知道他应该是撞见了,便给他说道:“和郭桓案有牵连,但是水泥、玻璃那边还离不开,爹就传来问问情况,让他们把那边的事情做完再说!”
要是其他皇帝,可能就赦免了他的贪腐之罪,让他们戴罪立功。但是朱元璋却不是,该处罚是依旧要处罚,但是该要干的活,那也是要干的。
朱标听了,有点关心地问道:“父皇,郭桓案的人数还是很多么?”
他每天最重要的事情是和朱海军联系,因此他虽然有帮他父皇处理政务,但是一般都只处理那些比较容易的。像郭桓案这种重大的事情,都是他父皇在跟进的。
之前的时候,他听朱海军说了郭桓案的情况,案犯人数确实非常多。但是,如今是提前两年发现,他就有疑问,还会有那么多人?
朱元璋听到他问的问题,表情严肃地说道:“这种勾结盗卖官粮案,绝不是临时合伙盗卖,而是由来已久,才会从地方粮长到朝堂高官的勾结。提前两年发现,最多是让他们中的一些人盗取官粮的数目少一些而已!”
朱标听到这个解释,算是明白了。不过他的关注重点不是这个,而是科技发展,因此就把对话奏章呈送给了他父皇,然后说道:“父皇,都已经整理好了。那个盐田法是不是要派人去做起来?”
朱元璋听了,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露出思考状。过了一会之后,他才看着朱标说道:“按海军的说法,该是南方比较合适,比如福建。但是如今沿海有反贼作乱,万一被他们撞见盐田法就不好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接着说道:“最好是有领兵能力,可以带兵保护盐田,然后又要可靠,最好是自家人,至少在前期能让爹放心的……”
说到这里,朱元璋又陷入了沉思中,显然在思考合适人选。
不知道为什么,听到他父皇的这些话,朱标的脑海中,一下就蹦出了一个人名:朱棣。
在所有弟弟里面,最能打仗的就是这老四。应该是没有谁比老四更可靠。
他正在想着呢,忽然就听到一个内侍在殿门口那禀告道:“启奏皇爷,燕王在午门外等候觐见。”
感谢shiyueshiri的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