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解缙献图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天界寺依旧是那么的静谧美好。
    远远就能看到,天王殿中有不少善男信女,正在焚香祈福。
    “大师!”
    忽然,一道稚嫩的声音响起。
    只见一名小和尚飞奔了过来,对着正在与朱棣对弈的道衍说道:“大师您快去看吧!”
    “哦?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我...我说不清!大师快随我来!”
    朱棣刚从诏狱回来,此时心情大好,示意道衍不用管他。
    听小和尚语气似乎很急促,平静状态下甚至显得有些慈眉善目的道衍,跟着小和尚走下钟楼,微笑道:“阿弥陀佛,慢些走,莫要摔倒。”
    “多谢大师提醒。”
    那小和尚恭敬地点头后,立即转身向前跑去。
    道衍跟随在后面,口中轻念佛号,脚步却没有任何停顿。
    当二人来到正佛殿时,不少香客都已经围拢在那里,议论纷纷。
    “阿弥陀佛,诸位施主请让一让……”
    道衍双手合十行礼,随后从众人中间穿梭而过。
    等他站定抬眼望去时,神色不由得微微一怔。
    却见一身官袍的著名才子解缙正拿着一根绳子,测量墙壁上的尺寸,怀中还抱着一张卷轴。
    而地上则是被撕毁的佛门画卷。
    “大师,您可算来了。这人实在太过分,竟敢如此无理,将大师所绘的佛土给撕毁掉了。”
    “唉!真是不识好歹,我大天界寺乃是缘法之处,怎容他如此胡闹。”
    周围的香客见到道衍出现,立马七嘴八舌的指责起了解缙,并且对其怒斥连连。
    在劝散了诸位香客后,道衍关上了天王殿的大门。
    “解侍读这是做什么?!”
    道衍本以为,像解缙这样的聪明人应该不会犯如此低级错误才对,毕竟,解缙虽然是太祖高皇帝看中并留给建文帝的文臣,可眼下早已是江山易主。
    解缙一个城破投降时靠站队混来的侍读,如何敢在自己的地盘上撒野?
    受到众人指责的解缙却不慌不忙地微微一笑,只说道:“道衍大师,解某觉得自己的这幅画,倒是更适合挂在这里呢。”
    道衍三角眼微微眯了起来,手中念珠转动,语气淡漠。
    “陛下在老衲这里不假,解侍读若是想在降臣里出个挑,也委实犯不着如此行事。”
    解缙生来性情傲慢仰慕权势,但也终究晓得“黑衣宰相”的分量,知道自己小打小闹不会让道衍计较,但若是再折腾下去,自己反而得不偿失。
    因此解缙反倒前倨而后恭,长身一礼后诚恳说道。
    “让道衍大师见笑,解某急于求见陛下却被锦衣卫阻拦,不得已出此下策,还望大师海涵。”
    “跟老衲过来吧。”
    道衍点了点头,黑色的袈裟在天王殿投射下的光线中,泛起阵阵微尘。
    守在钟楼外围的锦衣卫们,见刚刚被驱赶出去的解缙又被道衍大师亲自带了回来,不由地有些诧异。
    解缙昂首挺胸,本想轻哼一声,最后却硬生生忍住,夹着腋下的画卷,便随道衍登上了钟楼。
    解缙缓步登上钟楼,正窥见朱棣凭栏远眺的背影。
    朱棣今日也穿了一身燕居常服,仅用一根白绳束着腰,没有故作高深地负手,而是就如同游客参观一般,一双有力地大手放在了栏杆上撑着身体。
    看不出皇帝心情好坏,解缙倒也从容,放下卷轴后俯身行礼。
    “臣侍读解缙参见陛下。”
    “起来吧,什么事?”
    “臣近日偶得佳作一幅,想献予陛下。”
    朱棣转过身微抬下颌,示意解缙不要兜圈子。
    解缙把准备好的说辞硬生生地咽了回去,面上却丝毫不变,依旧是恭谨地展开画卷。
    只见画卷上是一只白额回首望身后幼虎,情状甚为亲呢。
    解缙当即吟诗道:“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朱棣听了这首诗,却是有些触动。
    前段时间因为立太子的事情,大皇子朱高炽和二皇子朱高煦闹得很僵,朝臣们也出现了站队的迹象,这让朱棣龙颜大怒。
    二皇子朱高煦不知道是真耍脾气还是大智若愚,自己嚷嚷着进了诏狱。人家都自己进去了,朱棣不但无法罚他,反而隐隐有愧。
    而大皇子朱高炽自是个宽仁的性子,上表请了闭门思过,朱棣也允了。
    如今过去了一个月,解缙揣摩着朱棣怒气基本泄了,方才来了这么一出。
    解缙的本意自然是想把他倾向的大皇子朱高炽给救出来,当初朱棣问他立储的意见,解缙明确支持的大皇子,但这幅画也有二皇子做个说辞,免得被诘问是不是结党营私......总之是心思玲珑的紧。
    “你倒是个有心的。”
    朱棣单手叉着腰,点了点解缙,旋即说道:“朕这些日子批阅奏折,也着实有些乏了,刚跟道衍大师商量了一下,文渊阁需要几位学士替朕分担分担......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再加上你,明白了吗?”
    解缙闻言一怔,随后就是大喜。
    成为皇帝的秘书,帮助皇帝处理奏折,这可是通天的路子!
    解缙方要谢恩,朱棣却似是想起了什么,复又说道:“解侍读,你是大明最出挑的才子,文章练达、才思机敏。洪武朝时太祖高皇帝便甚是赏识你,朕曾亲耳听闻太祖高皇帝跟你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如今朕正好遇到一点事,想听听你的意见,你也与朕知无不言吧。”
    “臣定当如此!”
    朱棣踌躇几息,干脆把姜星火所说的削藩第一点后遗症,也就是所谓朱元璋留下的“三条救命线”先讲了出来。
    朱棣自然是要扫平漠北的,这件事不过是他的一个引子,想法便是接着解缙这位天下闻名的才子,来横向对比姜星火一番。
    “臣昔年上书太祖高皇帝《太平十策》,便言‘近世狃于晏安,堕名城,销锋镝,禁兵讳武,以为太平,一旦有不测之虞,连城望风而靡’,两河中原山东诸多名城大邑倾颓,确有危害,这番话语也是知兵的中肯之见,臣是认同的......当然,天下知兵者,莫过于陛下,全凭陛下定夺。”
    朱棣对解缙的马屁不以为意,他本就是实打实地当世第一名将,朱棣又将削藩的第二点后遗症,也就是宗室供养问题抛了出来,等待着解缙的答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