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亲戚情话(3000)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77章 亲戚情话(3000)
    桓熙离开军府,便在着手安排信使快马前往关中,总得让王猛提前做好准备,以安置之后将会被迁徙而去的三万户荆州百姓。
    至于派人四处宣扬北方的土地政策,以招揽南方无地之人,自不必赘述。
    有道是上边一张嘴,下边跑断腿,底下人的辛苦与桓熙关系不大,至少他为这些人留下了奖励机制,根据他们招来的人口数量,发放奖赏。
    这无疑极大的刺激了办事人员的积极性,南郡周边的郡县,乡下田野间,总能看到桓熙派出的使者在那不厌其烦的宣读政策,这也成了荆州一道独特的风景。
    荆州民众蜂拥而动,一夫一妻一百二十亩的田地,只收你三石米的租税,谁不动心。
    尤其是在人口稠密,而士族兼并土地严重的江南地区。
    每天都有大量无地之人、为人佣耕之人向当地宣读政策的使者报名。
    但桓熙也不是什么人都要,桓温只准他带走三万户,可其中却有很多门道。
    晋朝以16岁至60岁为全丁,即16岁成年。
    商鞅在变法中两次颁布分户令以来,历代王朝基本都在沿用这一政策。
    只要户口数多了,财政收入自然而然也会增加。
    晋朝法律约束不了士族,但还是能够管住平民。
    因此,只要家中小孩未满十六岁,哪怕生养了六七人,那也是被算作一户。
    而桓熙招揽荆州民众,就是秉持两个标准,要么家中多子多女,要么子女临近成年。
    桓温自然知道桓熙的心思,但也没有阻止,毕竟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桓熙给了他一万五千匹军马,解决了他将来北伐,军中缺少骑兵的燃眉之急。
    桓熙并没有超出自己给他设定的框架,桓温便也听之任之。
    当然,桓熙招揽无地之人,也并非没有引起反对的浪潮,对于荆州士族来说,少了三万户无地之人,他们兼并的那些土地又给由谁来耕种,总不能让贵族老爷们自己下地吧。
    今日桓熙迁三万户,明日再迁三万户,纵使荆州户口殷实,也经不起他这样折腾,因此,不少高门纷纷找到桓温,即使不能阻止,也得让他知道荆州士族的态度,不能任由桓熙肆意掠取本地人口。
    桓温被扰得不厌其烦,只得做出承诺,仅此一次,下不为例,士人们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就在贫民招募活动如火如荼进行之时,桓熙的婚礼也在筹备之中。
    此前,司马兴男已经乘船去了建康。
    对于司马兴男来说,此行可不只是为桓熙接来谢道韫以及李媛的父母,她还得在亲朋旧友面前出些风头,因而不避舟车劳顿,亲自前往建康。
    桓温、桓熙父子对于司马兴男的安危倒也没什么顾虑,毕竟这几年里,桓温表现的也算克制,甭管做了多少准备,只要朝廷一发诏令,便会立即退兵。
    在彼此能够维持表面和睦的情况下,司马昱得是有多愚蠢,才会拿天子的姑姑,自己的侄女作要挟,与桓温撕破脸皮,给到他出兵的借口。
    大丈夫何患无妻,汉高祖连自己父亲的生死都表现得不甚在意,只有项羽才会为了虞姬之死而意志消沉。
    建康,五马渡口。
    司马道福遵奉父命前来迎接堂姐,她坐在车厢里,用手撑着下巴,思量着自己未来的如意郎君,应该是什么样的人物。
    不敢奢求如同桓熙一般惊才绝艳,但至少也该自有他的名士风范。
    司马道福年仅十四岁,她如今思考婚姻大事并不算晚,晋武帝为了鼓励生育,就曾颁布一道诏书,女子年满十七尚未成婚,就得向国家交纳一笔罚金,总计为600钱,大概是一个成年男子一年的口粮。
    对于贫苦家庭来说,不可谓不重,因而,女子十四五岁成婚,也是常有的事情。
    正当司马道福浮想联翩的时候,马车外的婢女提醒道:
    “郡主,船只要靠岸了。”
    司马道福应了一声,款款走下马车,冲着下船的司马兴男行礼道:
    “道福见过大长公主。”
    会稽王司马昱是晋明帝司马绍的异母弟,司马兴男与司马道福自然是堂姐妹的关系,二人常有往来,彼此也熟络,司马兴男笑道:
    “又是道福前来迎我,实在辛苦了。”
    二人进到车厢,司马兴男仔细打量着司马道福,一段时日不见,自己这位堂妹倒是出落得越发靓丽,司马兴男问道:
    “道福如今是否许了人家?”
    司马道福闻言脸颊微红,低头回道:
    “父王公务繁忙,尚不曾为我择婿。”
    司马兴男不悦道:
    “叔父怎能如此糊涂,婚姻大事,事关女子终身幸福,居然不闻不问,莫非真得将道福拖成了老姑娘,才着急忙慌将你嫁人。”
    对女怨父,本是无礼举动,但司马道福也知道自己这位堂姐是个什么性子,况且她又是在为自己说话,只得垂首不语。
    却不知司马兴男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如今桓熙即将与谢道韫完婚,也该考虑桓济的婚事了。      虽然桓济资质平庸,不受桓温待见,但在母亲眼里,那都是她诞下来的骨肉,其实也并没有太大的亲疏之别。
    只不过是桓熙这几年为她挣了许多脸面,因而让司马兴男更为看重长子。
    既然桓济注定在仕途上不能得意,但他毕竟是桓温、司马兴男之子,能够配得上他身份的女子并非没有,但正在适婚年龄的,注定不会太多。
    至于桓济与司马道福还隔着一辈,桓熙不也要称呼谢道韫为表姨么,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自打有了这份心思,司马兴男看待司马道福,是越看越觉得喜欢。
    司马道福并不知道司马兴男的盘算,她问道:
    “大长公主,入城之后,是先往台城,还是径直回府?”
    司马兴男暂时将撮合二人的心思放在脑后,笑道:
    “往台城去吧,先去拜谒天子、太后再说。”
    建康,台城,说是太后临朝称制,但国事全都交由会稽王司马昱在处置,除非是有朝议召开,否则褚太后平日里也算清闲。
    听说司马兴男在殿外候见,褚太后立即让人将她迎进来。
    “大姊许久不来建康,朕还以为你都忘了有这门亲戚。”
    褚太后幽幽道。
    司马兴男笑道:
    “我倒是想要与陛下作伴,只是我家那老奴实在不让人省心,还得我看管着他。”
    褚太后忍俊不禁。
    桓温惧内,可谓人尽皆知,堂堂征西大将军,一方诸侯,壮着胆子藏了一名外室,还被司马兴男将人送走,日子过得实在憋屈。
    褚太后吩咐内廷女官道:
    “大长公主既然来了台城,还不速速去将天子请来。”
    女官应声告退,司马兴男趁着这个空当,向褚太后说起了此行的来意:
    “我家熙儿前些时日回了江陵,好不容易有了闲暇,正当与谢氏完婚,只是他又央着我将归义侯(李势)一家接去,老身实在禁不住他的请求,只得答应下来。
    “老身受人之托,只得厚颜请于陛下,还望陛下成全。”
    李势为政暴虐,在蜀地不得人心,并没有可利用的价值,既然司马兴男开了金口,褚太后又怎会拒绝,自是许了这个人情。
    一旁的司马道福听得桓熙的名字,不禁心神动遥
    当初桓熙来到建康领取梁州刺史的告身时,她远远望见过对方,那丰神俊朗的模样,也曾点缀过少女的梦。
    其实又何止是司马道福,偌大的江南,嫉恨谢道韫的名门闺秀,又何止是一两人而已。
    建康城中有名的才女张彤云,就曾立志要寻一位才气能与桓熙比肩的夫君,但是蹉跎数年,一无所获,最终在父兄的逼迫之下,嫁去了顾家。
    这年头的女子,婚姻哪能自己做主,自当为了宗族利益而联姻。
    小皇帝司马聃被带来了偏殿,与过往不同,他对这位姑母,不再像过去那般亲近。
    毕竟八岁的小孩,多少也懂了世事,知道姑母一家是自己皇位最大的威胁,却偏偏又没有城府来隐藏自己的心思。
    陪着姑母不冷不淡的说了几句话,司马聃就借口课业尚未完成,告辞离去。
    褚太后看着小皇帝离去的背影,为他开脱道:
    “天子近来课业繁重,因而精神不佳,还望大姊莫要往心里去。”
    司马兴男又怎会与年幼的侄儿置气,二人又重新说起了彼此的生活。
    褚太后虽然是天下间最尊贵的女人,可困居深宫的她,又何尝不羡慕司马兴男生活中的快意、洒脱。
    毕竟褚太后如今也才二十七岁。
    她二十一岁守寡,又得拉扯着年幼的天子,既要重用司马昱对抗桓温,也得防着司马昱自己做了皇帝,这些年来,实在过得不容易。
    二人交谈许久,褚太后突然道:
    “大姊,家父已经亡故,常言道,人死为大,不知能否让京兆郡公(桓熙)放过他?”
    原来,褚裒羞愧而死后,桓熙那道请求朝廷将他治罪的奏表自然是不了了之,但桓熙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一道道的向朝廷上表,请求剥夺褚裒的追封,以此向北方汉人表明自己的态度。
    周日上三江,下周五上架。
    虽然不是第一次上三江了,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大家还愿意看我的小说。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