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兵出陇山(3000)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61章 兵出陇山(3000)
    朝廷的恩旨尚未送抵陇关,但桓熙麾下将士在他的授意下,皆以军师称呼王猛。
    军师将军一职,由刘备首创,他在担任左将军期间,以诸葛武侯为军师将军,署理左将军府事。
    曹魏也同样设置军师将军,为正六品,曹操以荀攸为军师将军,凡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之。
    而桓熙对王猛的信任,不亚于曹、刘二人信任诸葛、荀攸,几乎是将日常政务尽数托付给了他。
    唯独军国选举,保留在自己手中,不过在人事方面,桓熙也会听取王猛的意见。
    桓熙对王猛笑称:
    “如今以先生为军师将军,今后,先生便是三军将士的军师,只是我桓熙一人的先生。”
    王猛大受感动,他知道,桓熙一直将自己视为当世诸葛。
    而王猛一直以来,也在以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勉励自己,一心要为桓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桓熙不再受案牍之劳形,自在洒脱。
    至于王猛,则整日处理那些繁琐的政务公文,可谓夙兴夜寐,不敢懈怠,难有喘息之机。
    王猛并未跟随桓熙前往秦州,而是奉命移驻雍县,总揽雍、梁二州十五郡的政务。
    雍县,为三辅之一的扶风郡治所,把持连通雍、梁、秦三州的交通要道,西控散关,北扼陇关,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此时桓熙的战略重心在西侧,以雍县作为幕府所在,王猛若有大事难以决断,也能及时送往前线,请由桓熙定夺。
    当桓熙发布檄文,声称将要讨伐张重华时,王擢第一反应不是向前凉求援,而是遣使前往仇池。
    凉州远在千里之外,而桓熙的大军近在陇关,怎么可能来得及救援。
    仇池国,由世居略阳清水的氐族杨氏所创建,疆域最大时,秦州六郡之中,仇池据有阴平、武都二郡,以及天水、略阳郡的南部,占据了陇南大部分地区。
    不过在前些年,石虎出兵夺取武都郡之后,仇池的国力大不如前。
    王擢的使者星夜奔赴仇池,晓以唇亡齿寒的道理,终于劝得杨初放下仇怨,亲率四千兵马北上。
    此前后赵内乱,杨初曾出兵试图夺取天水,却被王擢迎头痛击。
    如今终于来到了天水城下,却是以友军的身份。
    王擢出城相迎,来不及寒暄,杨初急着问道:
    “王将军,可知晋军有多少兵马?”
    这是杨初最为关切的问题。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桓熙进攻安定等地,王擢虽然未曾救援,但也一直在关注桓熙的军力情况,大致已经摸索清楚。
    他笑道:
    “不过两万步骑罢了。”
    杨初闻言,长舒一口气,两万人而已,他今日与王擢合兵一处,有何惧之。
    然而王擢却向他隐瞒了一点,桓熙麾下这两万步骑,都是经过选拔的精锐之士。
    王擢不曾和盘托出实情,也是担心吓跑了这一支仇池援军。
    永和六年(公元350年),正旦,桓熙督率两万步骑出陇关,杀向略阳郡清水县。
    清水县本为杨氏祖地,如今归属于后赵统治,距离陇关不过七十里。
    起初晋军驻扎在陇关,清水百姓还有些惊惧,唯恐受到晋军袭扰,但这段时日以来,始终不曾见到晋军下山劫掠,也渐渐习惯了陇山上的两万晋军。
    当城中百姓还在庆祝新年之时,邓遐统率五千骑兵为先锋,已然杀到了城外。
    此前石苞进攻长安,军中有一万骑卒,这些骑卒投降后,桓熙从中挑选四千名将士,与此前晋军一千骑卒,合为五千骑兵,为他们一人搭配双马,勉强具备了一定的奔袭能力。
    “敌袭!敌袭1
    城楼上的戍卒扯开嗓子示警。
    但为时已晚,特意挑选在新年第一天下山的晋军根本就给不到清水县守军反应的时间,百余骑兵抢占城门,使得身后的骑兵能够源源不断地涌入城中。
    前一刻,清水县城还是一片欢腾的景象,如今,全城军民都陷入了恐慌。
    “晋军下山了1
    “晋军杀来了1
    到处都是惊呼声,但由于桓熙麾下的这支晋军并未有过针对平民的暴行,因而,清水民众固然恐慌,但也没有太过激烈的反应。
    邓遐四处派人宣读王师纪律,各条巷道上,都有巡逻的晋军骑卒在用各族话语呼喊着,以安民心。
    桓熙是在傍晚时分抵达的清水县,步兵的行军速度不能与骑兵奔袭相提并论。
    一天七十里,已经称得上是在急行军了,一般来说,步兵的正常行军速度仅为每天四五十里。
    并不是他们在白天只能走这么多的路程,而是步兵轻装行军,没过一处,必须有斥候细致搜查,以防伏击。      邓羌护卫在桓熙身边,随他进城。
    在沈劲守卫汾南高垣,朱序留守汉中,桓伊留守陇山的情况下,邓羌得以迅速上位,成为桓熙身边的重要将领。
    当然,这也与他在安定城外扬威有关,能与邓遐战个旗鼓相当,哪怕只是凭借武勇,就能使军中将士折服。
    杜胄跟随邓遐出城相迎,哪怕事情过去了许久,可杜胄只要一见到邓羌,就觉得浑身不自在,总会让他想起自己在安定城外不自量力的向邓遐请战,最终自取其辱。
    桓熙也察觉到了杜胄的异样,他当着一众将佐把杜胄招呼到身旁,拍着他的肩膀,笑道:
    “莫非杜将军依然为安定之事耿耿于怀?
    “要知道,应远(邓遐)在襄阳时,曾下水斩杀为害一方的恶蛟。
    “而破胡(邓羌)能与应远打成平手,你败在他的手上,为何还要觉得耻辱?”
    杜胄闻言,这才彻底消除了心里的芥蒂。
    毕竟邓羌手下留情,没有伤他的性命,杜胄内心还是感激邓羌的。
    邓羌同样感激的看向桓熙,他献城投降桓熙以来,桓熙就将他纳入了亲信将佐之列。
    目前,能够算得上桓熙亲信将佐的人不多,王猛、权翼、朱序、邓遐、桓伊、沈劲、邓羌等七人,以及一位名叫郗超的编外人员。
    自从有了王猛辅佐,桓熙几乎都将郗超忘到了脑后,若非郗超时常与他写信,说起南方发生的大事,这位曾经的桓熙麾下第一亲信,都快要在桓熙心中查无此人了。
    当然,在给郗超的回信中,桓熙还是会时不时的吐露对他的思念之请。
    王擢、杨初得知桓熙兵出陇山,占据清水,连忙由天水郡治上邽县东出,其中王擢率兵三万,杨初率兵四千,共计三万四千人,屯驻于略阳县。
    略阳县位于略阳川水与渭河的交汇处,略阳川水又称清水河,发源于清水县陇山。
    王擢、杨初移师略阳,也是为了防备桓熙沿河谷南下。
    而桓熙也正有意与二人在略阳打一场会战。
    按理来说,桓熙完全可以授意朱序在与仇池的边境上驻军,逼迫杨初回援。
    但好不容易引蛇出洞,哪有将人吓跑的道理。
    陇南属于山地,仇池之所以能够存系到现在,也与地势易守难攻有关。
    桓熙既然有意全取关陇,自然不会放过盘踞陇南的仇池国,与其让杨初退回去,依山而守,自己带着将士攻山,倒不如在略阳摧毁仇池的有生力量。
    晋军并未在清水停留,第二天便沿着河谷南下。
    正当陇右大战即将打响的时候,王擢求援的使者这才带着桓熙的檄文,来到凉州。
    “竖子安敢欺我1
    张重华将抄写有桓熙檄文的纸张撕得粉碎。
    胸口起伏不定,盛怒难消。
    王擢的使者趁热打铁,请求张重华出兵救援。
    且不说桓熙的这篇檄文激怒了张重华,就算没有这道檄文,王擢已经归附自己,张重华焉能见死不救。
    但究竟该以何人为将,张重华陷入了犹疑之中。
    若是换了以前,那也不用多想,直接拜谢艾为将,相信他必能如之前一般,不负自己的期望。
    可如今二人的关系出现了裂痕,谢艾都被打发去了酒泉,镇守西陲。
    姑臧城中,也流传着谢艾因此心怀怨恨的流言,这当然是出自王猛的手笔。
    用间也是军事手段之一,否则《孙子兵法》也不会有《用间篇》的存在。
    倒不是桓熙、王猛畏惧谢艾,而是明知道谢艾是当世名将,而他与张重华之间又起了嫌隙,桓熙、王猛自当多加利用,以使前凉舍弃谢艾,改用他人。
    张重华自然也听说过那些流言,难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他自觉如果自己是谢艾,在立下这么多的功劳后,却遭受如此对待,必然会心生怨恨。
    因而,对于是否以谢艾为将,张重华实在难以决断。
    只是桓熙出兵秦州,太过紧要,群臣纷纷请求张重华重新起用谢艾。
    正当张重华架不住群臣相请之时,他的庶出兄长,长宁侯张祚冷笑道:
    “莫非凉州无人,就离不得谢艾不成,长此以往,只怕凉州军民只知有谢艾,而不知有大王。”
    王猛不曾派人收买张祚,但并不妨碍张祚出言阻止谢艾再度为将。
    张重华大惊失色,俗话说,功高震主,谢艾目前就是这样的情况,哪怕他什么都没做,落在张重华的眼里,都是不容忽视的威胁。
    第一章带到,邓羌的表字没有记载,破胡是根据名字所杜撰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