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机易山
第24章 机易山
茶会开始一个大海商就来找李国助攀谈。
王文龙闲的无聊,便走到一位中年儒生打扮的人身边,他主动打招呼道:
“先生好,学生名叫王文龙,笔名王建阳。”
那儒生颇为惊讶:“原来《儒林外史》便是先生的作品!幸会幸会。”他连忙起身道:“在下熊清波,乃是建阳诚德堂书坊的坊主。”
王文龙微笑,早在刚才互相报姓名的时候他就已经想起熊清波是谁了,这也是一位大书坊主,他所刻的《通俗演义三国全传》是流传到后世的三国演义中保存度最高的版本。
王文龙:“我也是建阳人,不知先生与钟谷先生是什么关系?”
熊清波说道:“那正是家中伯父。”
王文龙立马做出崇敬的表情:“原来如此,我自小便看令伯父的图书长大。”
熊大木,字钟谷,嘉靖到万历年间建阳书界巨擘,只不过此时已经去世。关于他和熊清波有无关系一直是史家政论的谜案。
熊大木比熊清波更为有名,熊大木活跃时期小说创作还没有像万历末年这么发达,因为缺稿熊大木就亲自捉笔上场,他的文笔很粗劣,经常为了凑字数,在小说里面大段大段的引用历史史料,但是胜在依靠着自己的书坊所以留下的著作颇多,最早版本的全本《杨家将》就是他所写。
王文龙和熊清波一番攀谈,又问出熊清波的儿子叫做熊飞。
熊飞是后来刊佣英雄谱》的书坊主,祖孙三代都在印刷史上留下记载,又是一个印刷世家。
熊清波有意结交王文龙,王文龙也乐得和他攀谈,两人聊的火热。
交谈中王文龙得知熊清波这次来月港正是为了征稿。
他的从业范围比余象斗还更广,熊清波的书坊有印小字和大量插图的能力,余象斗一年也就能弄出五六部书,而熊清波手上同时经营的项目则能达到十几本,还有时文杂记的印刷业务。
见大家气氛聊开,高宷拍拍手,众人目光都被吸引过去,就见高宷站起来指着自己身边两人道:“与大家介绍一位奇人,这位乃是吕宋归来的海商,张嶷。这位是羽林左卫百户,阎应拢张嶷刚自吕宋归来,探听得好大消息。”
一胖一瘦两个中年人站起来,阎应隆是个瘦子看起来贼眉鼠眼,却穿着武官的服装,而那张嶷则是心宽体胖,风度翩翩,颇有一副大商人的模样。
他站起身来对众人道:
“我乃是一个海外归客,在座也颇有走西洋贸易的商人,不知列位有否想过,那吕宋岛不过是一小小弹丸之地,为何如此富饶?”
“西洋之上,海岛何止千万,为何红毛人、土人、日本人全都到那里去贸易,甚至红毛人还要抢夺当地的领土?”
两句话问的在座众人都有些懵,特别是一些海商,这个问题下意识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吕宋是重要贸易中转站,可要继续想深入一层,大家又觉得好像真是和张嶷所说的一样。
西洋有那么多岛屿,未必没有比吕宋更大的地方,为何红毛人日本人都要把吕宋当做贸易中转站,甚至为此和当地人爆发战争。
去别的地方不就好了?
唯有王文龙皱皱眉,他大概是在坐众人中唯一真正明白吕宋岛地理位置重要性的人。
但是张嶷是高宷介绍的,他懒得掺和,只是好奇两人葫芦里卖着什么药。 众人思索一会儿之后,都好奇的望着张嶷。
对于自己介绍的这位客人开口就叫众人发愣高宷颇为得意,示意张嶷说下去。
“我在吕宋生活多年,历经苦楚,终于探听到其中真正原因。”
“原来岛上有一座机易山,一岁能产黄金十万两,白银三十万两,正是有这么一个大宝贝,所以红毛人、倭人、土人才为这吕宋争斗不休!可是我们煌煌天朝,有恁多海商到了彼处,却还没弄清其中真正缘由1
“噗1王文龙正在喝茶,闻言差点一口茶水喷回碗里。
这说的什么玩意儿?
一年能产黄金十万两,白银三十万两是什么概念?
万历年间全国收税总额换算成白银才四千多万两,刨去实物税收实际货币税三百一十万两,按照明代一两黄金可以兑换五两白银的比例。照这货所说光是吕宋那什么机易山一年的产值就相当于八十万两白银,比得上大明全国货币税收的四分之一。
这是吕宋吗?
南美那几个大银矿开足马力都不能有这产量!
而在王文龙的目瞪口呆中,张嶷还在吹嘘。
“那吕宋红毛人并不知道炼金银的妙法,我观光是他们丢下来的矿尾,拿回大明也都是一等一的金银矿石了。”
越听越不靠谱,王文龙已经完全确定这货就是个骗子。
可是大明人士却没有这样的见识,他们根本不知道吕宋贸易的白银都是西班牙人从南美洲的大银矿运来的,在张嶷的引导之下大家也都奇怪起来,吕宋一个小小的地方,为什么有使不完的银子,可以购买下大明那么多珍贵货物。
听说这样一座神奇的宝山存在,不光是正厅中的一众客人,就是隔着一道屏风的女客那边也暂停了交谈,都好奇地听着张嶷的叙述。
“机易山占地广阔,据我观察,若是用咱们大明工匠的本事,在那山上至少还能开出十几条矿脉,每一条都比现在红毛人开的矿所产要丰富,那等好的一个膏鬻之地就这般被浪费,实在是可惜!若是我们大明准备船只、人工、资本前往贸易淘取,怕不是一年能挣几十万两金银1
“是以我探听到如此消息,便连忙赶回大明,此次回来是有意组织一批人力物力前去吕宋淘金的。”
王文龙脑子转速飞快,听到张嶷最后居然想要组织一批人去吕宋淘金,王文龙终于想起来这货是谁了。
这张嶷不就是万历末年造成几万人被屠杀惨案的那个大骗子吗?
王文龙想起历史记录:张嶷原本是个普通海商,年轻时和人一起下西洋贸易折了本钱,在吕宋厮混了好几年才得到机会返回大明。
回国之后这货正好赶上高宷来福建收税,高宷渴求更多财富,张嶷看准这个机会,于是编造了机易山的故事。
他先巴结上高宷身边的羽林左卫百户阎应隆,自称有一桩大生意可以献给朝廷,而后由此得到机会见到高宷。
此时大明人士对于海外情况充满幻想,加上张嶷这人满嘴跑火车,居然真的说的高宷相信,而且还把这事当做最高秘密。
(本章完)
茶会开始一个大海商就来找李国助攀谈。
王文龙闲的无聊,便走到一位中年儒生打扮的人身边,他主动打招呼道:
“先生好,学生名叫王文龙,笔名王建阳。”
那儒生颇为惊讶:“原来《儒林外史》便是先生的作品!幸会幸会。”他连忙起身道:“在下熊清波,乃是建阳诚德堂书坊的坊主。”
王文龙微笑,早在刚才互相报姓名的时候他就已经想起熊清波是谁了,这也是一位大书坊主,他所刻的《通俗演义三国全传》是流传到后世的三国演义中保存度最高的版本。
王文龙:“我也是建阳人,不知先生与钟谷先生是什么关系?”
熊清波说道:“那正是家中伯父。”
王文龙立马做出崇敬的表情:“原来如此,我自小便看令伯父的图书长大。”
熊大木,字钟谷,嘉靖到万历年间建阳书界巨擘,只不过此时已经去世。关于他和熊清波有无关系一直是史家政论的谜案。
熊大木比熊清波更为有名,熊大木活跃时期小说创作还没有像万历末年这么发达,因为缺稿熊大木就亲自捉笔上场,他的文笔很粗劣,经常为了凑字数,在小说里面大段大段的引用历史史料,但是胜在依靠着自己的书坊所以留下的著作颇多,最早版本的全本《杨家将》就是他所写。
王文龙和熊清波一番攀谈,又问出熊清波的儿子叫做熊飞。
熊飞是后来刊佣英雄谱》的书坊主,祖孙三代都在印刷史上留下记载,又是一个印刷世家。
熊清波有意结交王文龙,王文龙也乐得和他攀谈,两人聊的火热。
交谈中王文龙得知熊清波这次来月港正是为了征稿。
他的从业范围比余象斗还更广,熊清波的书坊有印小字和大量插图的能力,余象斗一年也就能弄出五六部书,而熊清波手上同时经营的项目则能达到十几本,还有时文杂记的印刷业务。
见大家气氛聊开,高宷拍拍手,众人目光都被吸引过去,就见高宷站起来指着自己身边两人道:“与大家介绍一位奇人,这位乃是吕宋归来的海商,张嶷。这位是羽林左卫百户,阎应拢张嶷刚自吕宋归来,探听得好大消息。”
一胖一瘦两个中年人站起来,阎应隆是个瘦子看起来贼眉鼠眼,却穿着武官的服装,而那张嶷则是心宽体胖,风度翩翩,颇有一副大商人的模样。
他站起身来对众人道:
“我乃是一个海外归客,在座也颇有走西洋贸易的商人,不知列位有否想过,那吕宋岛不过是一小小弹丸之地,为何如此富饶?”
“西洋之上,海岛何止千万,为何红毛人、土人、日本人全都到那里去贸易,甚至红毛人还要抢夺当地的领土?”
两句话问的在座众人都有些懵,特别是一些海商,这个问题下意识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吕宋是重要贸易中转站,可要继续想深入一层,大家又觉得好像真是和张嶷所说的一样。
西洋有那么多岛屿,未必没有比吕宋更大的地方,为何红毛人日本人都要把吕宋当做贸易中转站,甚至为此和当地人爆发战争。
去别的地方不就好了?
唯有王文龙皱皱眉,他大概是在坐众人中唯一真正明白吕宋岛地理位置重要性的人。
但是张嶷是高宷介绍的,他懒得掺和,只是好奇两人葫芦里卖着什么药。 众人思索一会儿之后,都好奇的望着张嶷。
对于自己介绍的这位客人开口就叫众人发愣高宷颇为得意,示意张嶷说下去。
“我在吕宋生活多年,历经苦楚,终于探听到其中真正原因。”
“原来岛上有一座机易山,一岁能产黄金十万两,白银三十万两,正是有这么一个大宝贝,所以红毛人、倭人、土人才为这吕宋争斗不休!可是我们煌煌天朝,有恁多海商到了彼处,却还没弄清其中真正缘由1
“噗1王文龙正在喝茶,闻言差点一口茶水喷回碗里。
这说的什么玩意儿?
一年能产黄金十万两,白银三十万两是什么概念?
万历年间全国收税总额换算成白银才四千多万两,刨去实物税收实际货币税三百一十万两,按照明代一两黄金可以兑换五两白银的比例。照这货所说光是吕宋那什么机易山一年的产值就相当于八十万两白银,比得上大明全国货币税收的四分之一。
这是吕宋吗?
南美那几个大银矿开足马力都不能有这产量!
而在王文龙的目瞪口呆中,张嶷还在吹嘘。
“那吕宋红毛人并不知道炼金银的妙法,我观光是他们丢下来的矿尾,拿回大明也都是一等一的金银矿石了。”
越听越不靠谱,王文龙已经完全确定这货就是个骗子。
可是大明人士却没有这样的见识,他们根本不知道吕宋贸易的白银都是西班牙人从南美洲的大银矿运来的,在张嶷的引导之下大家也都奇怪起来,吕宋一个小小的地方,为什么有使不完的银子,可以购买下大明那么多珍贵货物。
听说这样一座神奇的宝山存在,不光是正厅中的一众客人,就是隔着一道屏风的女客那边也暂停了交谈,都好奇地听着张嶷的叙述。
“机易山占地广阔,据我观察,若是用咱们大明工匠的本事,在那山上至少还能开出十几条矿脉,每一条都比现在红毛人开的矿所产要丰富,那等好的一个膏鬻之地就这般被浪费,实在是可惜!若是我们大明准备船只、人工、资本前往贸易淘取,怕不是一年能挣几十万两金银1
“是以我探听到如此消息,便连忙赶回大明,此次回来是有意组织一批人力物力前去吕宋淘金的。”
王文龙脑子转速飞快,听到张嶷最后居然想要组织一批人去吕宋淘金,王文龙终于想起来这货是谁了。
这张嶷不就是万历末年造成几万人被屠杀惨案的那个大骗子吗?
王文龙想起历史记录:张嶷原本是个普通海商,年轻时和人一起下西洋贸易折了本钱,在吕宋厮混了好几年才得到机会返回大明。
回国之后这货正好赶上高宷来福建收税,高宷渴求更多财富,张嶷看准这个机会,于是编造了机易山的故事。
他先巴结上高宷身边的羽林左卫百户阎应隆,自称有一桩大生意可以献给朝廷,而后由此得到机会见到高宷。
此时大明人士对于海外情况充满幻想,加上张嶷这人满嘴跑火车,居然真的说的高宷相信,而且还把这事当做最高秘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