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低迷
和实体书方面相比,歌曲版权费这里,就已经只能算是小钱了。
上一世的时候,徐清心里其实下意识的对娱乐项目的热门程度是有一种猜测的。首先最喜欢那些网络小说,其次就是喜欢那些很是优秀的电影,然后是热门游戏,之后才是ip巨作改编的电视剧。
音乐的话,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情况。徐清本身写书的时候,期望自己内心宁静,但是却又不习惯彻底的寂静。所以当写手的时候,徐清大部分时候都是要听点音乐的。
对于徐清来说,音乐就是除网络小说之外,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了。
其实也不只徐清这么想,在很多人的心里,音乐这么火爆,应该是确实代表着规模不小的产业链。
对么,其实也对。人家欧美这里,音乐方面的产业绝对是相当火爆。靠着音乐成为国际巨星的人,大有人在。
可是在华夏,情况就不同了。说到底,欧美音乐产业能够火爆,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人家比较完善的版权保护制度上面的。
想听新歌,就是得花钱。海量的支援支撑起了整个产业。音乐人都是属于常人羡慕不来的高收入群体。
可是华夏的话,版权保护,就和玩笑一样。有关系的人,上网抄袭一部作品,立马改编电视剧。然后就以作者的身份大肆搂钱,根本不用考虑后果。
某公寓丢人丢到全世界,该火爆的时候,继续火爆。
至于音乐方面,其实更惨。最优秀的歌曲,用不了多长时间网上就是盗版横行。谁还去买你的专辑?
唱出好歌赚不了钱,有点能力的人都开始转行了。留下的,就是一个人才凋敝的情况。结果什么鹿少年之类的人员,随便翻唱一首老歌,唱的都不见得有多好,下面的粉丝各种支援。
华语乐坛曾经辉煌过,那时候走出来的很多巨星,给华语圈内太多的人留下了永远不会褪色的记忆。
可是现在的话,乐坛的发展其实早就已经陷入了一种畸形的道路上。
不只是因为版权保护做不到位,赚不了钱,吸引不了人才。除此之外,其他方面也有不少的问题。
对比一下,欧米那里明星火爆之后,其实他身边的伴唱团队,诸如贝斯手、吉他手之类的人员,也会随之火爆起来。
但是华夏这里的话,观众们永远只记着颜值最高的那个主唱或者歌星。
飞儿乐团曾经也火过,但是除了飞儿,谁记得她旁边那两个男人是谁?可是实际上,人家“名义上”是同等的地位……
欧米乐坛也看颜值,但是毕竟不至于只看颜值的程度。华夏乐坛这里,已经畸形到,只有小奶狗会有高人气。其他任何形式的歌手,只要你不是小奶狗根本就不会有多少人喜欢的情况。
各方面的情况综合起来,也难怪华语乐坛整个都陷入了低谷期了。
徐清喜欢听歌,但是其实也只是听听老歌和欧米比较火爆的歌曲。不是徐清不愿意支持华语歌手,jj&jay这些人,徐清会一直支持下去。实在是自那个年代往后,所谓新声代歌手里面,真的没几个华语歌手能让徐清发自内心的喜欢了。
什么薛帅哥,邓美女,全部都是翻唱歌曲,还没有原版好听。你让徐清怎么喜欢的起?
但是不深究这些的话,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很喜欢音乐的一个情况。下意识的做出推测,这么多潜在客户的音乐产业,是不是代表着很赚钱的一些职业?
而实际上的情况,却不是这样的。
华语乐坛,就算已经陷入看不到前景的低潮期。简单来说,产业链的规模,其实还不能算少。
可是结果是,首先是那些娱乐公司赚钱,其次是歌手本人赚钱。轮到词曲作者这里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多少钱了。至于做配乐的那些吉他手什么的,更惨。普遍都是只能拿为数不多出场费的一个情况。
徐清一首歌现在差不多到了十几万的价钱,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什么等级的搂钱能力?好羡慕啊,怎么没人花这么多钱找我写歌?一天一首歌曲,一年就是千万级别的收入,岂不是赚疯了?
可是,你嘛,一天一首歌。就是一个月三首优质歌曲,又有几人能做到?
真正顶级的词曲作者写歌都是要看灵感的,一个月只出一首好歌,也是很平常的一种情况。
徐清这里有着上一世的曲库,你要说多拿出来一些,徐清是可以的。可是有那么多人找徐清写歌么?
而实际上的情况是,你要是歌手本人水平只是一线。非让徐清给拿出巨星级别的歌曲的话,就算是徐清有上一世曲库的支撑,也不见得就能支持太多时间。
所以写歌这一行,赚点快钱是可以的。多了居然真的赚不了太多。
徐清一开始其实都没往实体书方面想,简单来说。在《盗墓笔记》延伸出来的几个方向里面,徐清都没觉得实体书方面有多热门。影视剧改编这里,徐清反而是有更高的期望的。
但是最后,反而是《盗墓笔记》实体书这里的情况,成了徐清最大的搂钱利器。
上一世的时候,《盗墓笔记》是四年一千二百万册的销量。等到第五年第六年尘埃落定,后续不会再有太多销量的时候,盗墓笔记实体书的销量,就已经超过了两千万本。
五年六年的时候先不提,四年一千二百万册的书籍,代表了多少钱的盈利?
一册是指一整套,而《盗墓笔记》一整册一共八本书,在某宝上面的售价是一百五十元。而实际上的情况是,这还是清理库存,在17年之后的价钱。正版全套的话,当初的售价在二百五十以上。
二百五十的零售价,纸张之类的成本最多也就二三十块钱。因为作品版权就掌握在徐清手里,徐清可以忽略版权的成本,一册《盗墓笔记》就是二百多块的盈利空间。(未完待续)
上一世的时候,徐清心里其实下意识的对娱乐项目的热门程度是有一种猜测的。首先最喜欢那些网络小说,其次就是喜欢那些很是优秀的电影,然后是热门游戏,之后才是ip巨作改编的电视剧。
音乐的话,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情况。徐清本身写书的时候,期望自己内心宁静,但是却又不习惯彻底的寂静。所以当写手的时候,徐清大部分时候都是要听点音乐的。
对于徐清来说,音乐就是除网络小说之外,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了。
其实也不只徐清这么想,在很多人的心里,音乐这么火爆,应该是确实代表着规模不小的产业链。
对么,其实也对。人家欧美这里,音乐方面的产业绝对是相当火爆。靠着音乐成为国际巨星的人,大有人在。
可是在华夏,情况就不同了。说到底,欧美音乐产业能够火爆,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人家比较完善的版权保护制度上面的。
想听新歌,就是得花钱。海量的支援支撑起了整个产业。音乐人都是属于常人羡慕不来的高收入群体。
可是华夏的话,版权保护,就和玩笑一样。有关系的人,上网抄袭一部作品,立马改编电视剧。然后就以作者的身份大肆搂钱,根本不用考虑后果。
某公寓丢人丢到全世界,该火爆的时候,继续火爆。
至于音乐方面,其实更惨。最优秀的歌曲,用不了多长时间网上就是盗版横行。谁还去买你的专辑?
唱出好歌赚不了钱,有点能力的人都开始转行了。留下的,就是一个人才凋敝的情况。结果什么鹿少年之类的人员,随便翻唱一首老歌,唱的都不见得有多好,下面的粉丝各种支援。
华语乐坛曾经辉煌过,那时候走出来的很多巨星,给华语圈内太多的人留下了永远不会褪色的记忆。
可是现在的话,乐坛的发展其实早就已经陷入了一种畸形的道路上。
不只是因为版权保护做不到位,赚不了钱,吸引不了人才。除此之外,其他方面也有不少的问题。
对比一下,欧米那里明星火爆之后,其实他身边的伴唱团队,诸如贝斯手、吉他手之类的人员,也会随之火爆起来。
但是华夏这里的话,观众们永远只记着颜值最高的那个主唱或者歌星。
飞儿乐团曾经也火过,但是除了飞儿,谁记得她旁边那两个男人是谁?可是实际上,人家“名义上”是同等的地位……
欧米乐坛也看颜值,但是毕竟不至于只看颜值的程度。华夏乐坛这里,已经畸形到,只有小奶狗会有高人气。其他任何形式的歌手,只要你不是小奶狗根本就不会有多少人喜欢的情况。
各方面的情况综合起来,也难怪华语乐坛整个都陷入了低谷期了。
徐清喜欢听歌,但是其实也只是听听老歌和欧米比较火爆的歌曲。不是徐清不愿意支持华语歌手,jj&jay这些人,徐清会一直支持下去。实在是自那个年代往后,所谓新声代歌手里面,真的没几个华语歌手能让徐清发自内心的喜欢了。
什么薛帅哥,邓美女,全部都是翻唱歌曲,还没有原版好听。你让徐清怎么喜欢的起?
但是不深究这些的话,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很喜欢音乐的一个情况。下意识的做出推测,这么多潜在客户的音乐产业,是不是代表着很赚钱的一些职业?
而实际上的情况,却不是这样的。
华语乐坛,就算已经陷入看不到前景的低潮期。简单来说,产业链的规模,其实还不能算少。
可是结果是,首先是那些娱乐公司赚钱,其次是歌手本人赚钱。轮到词曲作者这里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多少钱了。至于做配乐的那些吉他手什么的,更惨。普遍都是只能拿为数不多出场费的一个情况。
徐清一首歌现在差不多到了十几万的价钱,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什么等级的搂钱能力?好羡慕啊,怎么没人花这么多钱找我写歌?一天一首歌曲,一年就是千万级别的收入,岂不是赚疯了?
可是,你嘛,一天一首歌。就是一个月三首优质歌曲,又有几人能做到?
真正顶级的词曲作者写歌都是要看灵感的,一个月只出一首好歌,也是很平常的一种情况。
徐清这里有着上一世的曲库,你要说多拿出来一些,徐清是可以的。可是有那么多人找徐清写歌么?
而实际上的情况是,你要是歌手本人水平只是一线。非让徐清给拿出巨星级别的歌曲的话,就算是徐清有上一世曲库的支撑,也不见得就能支持太多时间。
所以写歌这一行,赚点快钱是可以的。多了居然真的赚不了太多。
徐清一开始其实都没往实体书方面想,简单来说。在《盗墓笔记》延伸出来的几个方向里面,徐清都没觉得实体书方面有多热门。影视剧改编这里,徐清反而是有更高的期望的。
但是最后,反而是《盗墓笔记》实体书这里的情况,成了徐清最大的搂钱利器。
上一世的时候,《盗墓笔记》是四年一千二百万册的销量。等到第五年第六年尘埃落定,后续不会再有太多销量的时候,盗墓笔记实体书的销量,就已经超过了两千万本。
五年六年的时候先不提,四年一千二百万册的书籍,代表了多少钱的盈利?
一册是指一整套,而《盗墓笔记》一整册一共八本书,在某宝上面的售价是一百五十元。而实际上的情况是,这还是清理库存,在17年之后的价钱。正版全套的话,当初的售价在二百五十以上。
二百五十的零售价,纸张之类的成本最多也就二三十块钱。因为作品版权就掌握在徐清手里,徐清可以忽略版权的成本,一册《盗墓笔记》就是二百多块的盈利空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