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收太史慈
虽说刚才和老虎搏斗时凶险万分,但是这一通拳打下来,当真是酣畅淋漓,感觉浑身舒坦。虽然疲惫,但就是舒服。
史阿嘴角抽搐,心说:您倒是爽,但刚才可真是危险。
太史慈走了上来,拱手道:草民太史慈,见过殿下。
刘宣站起身,微微颔首,吩咐道:子义,这一头老虎是你的,扛着走吧。
太史慈道:这是殿下打死的,理当是殿下的。
刘宣摇了摇头道:没有必要,我拿这一头老虎也没有用。而且我之所以能打死它,也是因为它身上本身就有箭伤,这头老虎流血过多,以至于力量有所减弱。否则,我也打不死。
太史慈还要拒绝,刘政道:子义,殿下说了,你收下就是。
太史慈也是干脆之人,说道:那草民就不客气了。
他收起了身上的弓,然后在老虎的身旁蹲下,直接把老虎扛起来。一行人出了山林,然后就朝着太史慈居住的地方行去。
刚才刘宣打虎,也有不少人看到了。
这些人都知道了刘宣的身份,见到刘宣活生生打死了老虎,看向刘宣的眼神,都有着一抹敬畏。
几人回到住处,太史慈把老虎搁在一旁,摆手让刘宣等人落座。给刘宣准备了茶水后,太史慈道:殿下来找草民有什么事情吗
刘宣说道:本王此来,是请子义出仕为官,为我效力。子义是东莱郡人,当初离开黄县,也是因为迫不得已。如今东莱郡在本王治下,你不用再流离在外了。
太史慈说道:殿下,草民暂时没有出仕的打算。
对于刘宣,太史慈并不了解。
最多的了解,也只是刘宣刚刚抵达辽东时,在岸口发生的冲突。其他的事情,太史慈一点都不了解。
太史慈要出仕,自然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主公。
否则,那不如不出仕。
刘宣听了太史慈的答复后,便知道光是凭他的身份,想要招揽太史慈非常困难。
要招揽太史慈,还得靠慈母的书信啊
刘宣从衣服里面取出了一封书信,然后递到太史慈的面前,道:子义,本王是诚心诚意邀请你的。或许对于本王,你有诸多的疑惑,肯定也不了解。这是你母亲的书信。你看了后,再做决定。
太史慈闻言,脸上表情错愕。
母亲的书信
这怎么可能
太史慈瞪大了眼睛,显得非常的不相信。
接过书信,太史慈仔细的往下读。
书信的开头,自然是慈母介绍自己的情况,说身体很好,尤其是蒙刘宣的照顾,日子过得很好,让太史慈不用担心。慈母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又询问太史慈在这便过得好不好,也表达了思念太史慈的心思。
书信的最后,慈母才说了刘宣的事情,说刘宣驱逐黄巾贼,施政为民,是一个值得相信的好官,让太史慈放心。
但是慈母也没有让太史慈效忠,只是说刘宣还不错。
具体的决定,在太史慈身上。
太史慈看完了后,眼中已经是湿润了,两行清泪自眼中流出。他站起身,朝刘宣揖了一礼,道:殿下照拂家母,请殿下受草民一拜。
太史慈揖了一礼,然后才又坐下。
刘宣说道:你母亲是黄县人,是东莱郡的百姓,照拂她是理所应当的。
顿了顿,刘宣又说道:如今的东莱郡,已经大大的不同,有了让你一展才华的平台。你一直留在辽东也不是办法,始终要回去的。男儿大丈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你有机会展露才华,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选择呢
太史慈看着书信中的内容,深吸口气,仔细的思索着。
从母亲的言语中,的确是过得不错。
刘宣此人,倒也是不错。
再者刚才太史慈也见到了刘宣的武艺,这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尤其是刘宣不仅是北海靖王,更是东莱郡的太守,这都足以给太史慈一个平台。
太史慈思虑片刻,已经有了决定,便拱手道:太史慈,拜见主公。
好
刘宣伸手拖住太史慈,脸上笑容灿烂:本王得太史慈,又得一员大将。
对于太史慈,刘宣相当的欣赏。
能在历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人,必然不简单。尤其是太史慈不仅箭术出众,更有智慧,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刘宣话锋一转,道:本王听说,子义打算回东莱郡了
是
太史慈点了点头,说道:辽东毕竟是弹丸之地,即使公孙度有野心,但终究是偏居一隅,难成大器。呆在辽东,不如回到东莱郡。
刘宣说道:我和公孙度谈判,预计还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所以,就委屈子义暂时再逗留一些时日,到时候再和我一道返回。
太史慈道:是,卑职遵命。
刘宣道:子义还有什么要收拾的没有收拾一下,住到我的府上去吧。
太史慈笑道:原来什么都没有,现在多了一头老虎。
刘宣道:这个简单,马车就在外面,而且外面还有士兵,让随行的士兵抬着老虎入城。
太史慈点了点头,便拿了武器和衣物,便和刘宣一起离开了。
太史慈的离开,引起了轰动。
同时,士兵抬着一头老虎在官道上走过,也是引起巨大的轰动。尤其是许多人开始传递着消息,说老虎是刘宣打死的,使得许多人对于刘宣都更是敬畏了。
无形中,刘宣的威望反倒是提升了起来。
一行人回到了城内,进入城内后,围观的人更多。
甚至半路上,还有人站出来拦住,要买下这一头老虎,只是刘宣的身份一亮出来,来购买老虎或者是想要强买的人都熄了心思,不敢再有想法。
进入府内,刘宣让人把虎皮拔下来,然后把老虎肉吃了。
这一头老虎重达近两百斤,身上的肉很多。但是住在府上的士兵却有数百人,所以分到每个士兵嘴中的肉并不多,也都是尝个鲜,吃了一回老虎肉。
到了傍晚,公孙度却派人来了,说是要拜见刘宣。
书房中,刘宣见到了来人。
来的人不是别人,赫然是长史王烈。
史阿嘴角抽搐,心说:您倒是爽,但刚才可真是危险。
太史慈走了上来,拱手道:草民太史慈,见过殿下。
刘宣站起身,微微颔首,吩咐道:子义,这一头老虎是你的,扛着走吧。
太史慈道:这是殿下打死的,理当是殿下的。
刘宣摇了摇头道:没有必要,我拿这一头老虎也没有用。而且我之所以能打死它,也是因为它身上本身就有箭伤,这头老虎流血过多,以至于力量有所减弱。否则,我也打不死。
太史慈还要拒绝,刘政道:子义,殿下说了,你收下就是。
太史慈也是干脆之人,说道:那草民就不客气了。
他收起了身上的弓,然后在老虎的身旁蹲下,直接把老虎扛起来。一行人出了山林,然后就朝着太史慈居住的地方行去。
刚才刘宣打虎,也有不少人看到了。
这些人都知道了刘宣的身份,见到刘宣活生生打死了老虎,看向刘宣的眼神,都有着一抹敬畏。
几人回到住处,太史慈把老虎搁在一旁,摆手让刘宣等人落座。给刘宣准备了茶水后,太史慈道:殿下来找草民有什么事情吗
刘宣说道:本王此来,是请子义出仕为官,为我效力。子义是东莱郡人,当初离开黄县,也是因为迫不得已。如今东莱郡在本王治下,你不用再流离在外了。
太史慈说道:殿下,草民暂时没有出仕的打算。
对于刘宣,太史慈并不了解。
最多的了解,也只是刘宣刚刚抵达辽东时,在岸口发生的冲突。其他的事情,太史慈一点都不了解。
太史慈要出仕,自然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主公。
否则,那不如不出仕。
刘宣听了太史慈的答复后,便知道光是凭他的身份,想要招揽太史慈非常困难。
要招揽太史慈,还得靠慈母的书信啊
刘宣从衣服里面取出了一封书信,然后递到太史慈的面前,道:子义,本王是诚心诚意邀请你的。或许对于本王,你有诸多的疑惑,肯定也不了解。这是你母亲的书信。你看了后,再做决定。
太史慈闻言,脸上表情错愕。
母亲的书信
这怎么可能
太史慈瞪大了眼睛,显得非常的不相信。
接过书信,太史慈仔细的往下读。
书信的开头,自然是慈母介绍自己的情况,说身体很好,尤其是蒙刘宣的照顾,日子过得很好,让太史慈不用担心。慈母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又询问太史慈在这便过得好不好,也表达了思念太史慈的心思。
书信的最后,慈母才说了刘宣的事情,说刘宣驱逐黄巾贼,施政为民,是一个值得相信的好官,让太史慈放心。
但是慈母也没有让太史慈效忠,只是说刘宣还不错。
具体的决定,在太史慈身上。
太史慈看完了后,眼中已经是湿润了,两行清泪自眼中流出。他站起身,朝刘宣揖了一礼,道:殿下照拂家母,请殿下受草民一拜。
太史慈揖了一礼,然后才又坐下。
刘宣说道:你母亲是黄县人,是东莱郡的百姓,照拂她是理所应当的。
顿了顿,刘宣又说道:如今的东莱郡,已经大大的不同,有了让你一展才华的平台。你一直留在辽东也不是办法,始终要回去的。男儿大丈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你有机会展露才华,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选择呢
太史慈看着书信中的内容,深吸口气,仔细的思索着。
从母亲的言语中,的确是过得不错。
刘宣此人,倒也是不错。
再者刚才太史慈也见到了刘宣的武艺,这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尤其是刘宣不仅是北海靖王,更是东莱郡的太守,这都足以给太史慈一个平台。
太史慈思虑片刻,已经有了决定,便拱手道:太史慈,拜见主公。
好
刘宣伸手拖住太史慈,脸上笑容灿烂:本王得太史慈,又得一员大将。
对于太史慈,刘宣相当的欣赏。
能在历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人,必然不简单。尤其是太史慈不仅箭术出众,更有智慧,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刘宣话锋一转,道:本王听说,子义打算回东莱郡了
是
太史慈点了点头,说道:辽东毕竟是弹丸之地,即使公孙度有野心,但终究是偏居一隅,难成大器。呆在辽东,不如回到东莱郡。
刘宣说道:我和公孙度谈判,预计还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所以,就委屈子义暂时再逗留一些时日,到时候再和我一道返回。
太史慈道:是,卑职遵命。
刘宣道:子义还有什么要收拾的没有收拾一下,住到我的府上去吧。
太史慈笑道:原来什么都没有,现在多了一头老虎。
刘宣道:这个简单,马车就在外面,而且外面还有士兵,让随行的士兵抬着老虎入城。
太史慈点了点头,便拿了武器和衣物,便和刘宣一起离开了。
太史慈的离开,引起了轰动。
同时,士兵抬着一头老虎在官道上走过,也是引起巨大的轰动。尤其是许多人开始传递着消息,说老虎是刘宣打死的,使得许多人对于刘宣都更是敬畏了。
无形中,刘宣的威望反倒是提升了起来。
一行人回到了城内,进入城内后,围观的人更多。
甚至半路上,还有人站出来拦住,要买下这一头老虎,只是刘宣的身份一亮出来,来购买老虎或者是想要强买的人都熄了心思,不敢再有想法。
进入府内,刘宣让人把虎皮拔下来,然后把老虎肉吃了。
这一头老虎重达近两百斤,身上的肉很多。但是住在府上的士兵却有数百人,所以分到每个士兵嘴中的肉并不多,也都是尝个鲜,吃了一回老虎肉。
到了傍晚,公孙度却派人来了,说是要拜见刘宣。
书房中,刘宣见到了来人。
来的人不是别人,赫然是长史王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