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我居然还出名啦
“姐夫,那你下乡这几天我都能在这里陪我姐了吧?”秦玉梦马上问道。
“行,不过那边家你还是要到到看看,跟张铁锤他们交待一下,要是有人来找你也能知道。”王向东点头说道,现在他跟媳妇没在那边住,有人找还是要通过小妹转告的,住这边还是保密点为好。
“这个我已经跟铁锤他们说过了,姐夫,你以前干过农活吗?”秦玉梦问道。
“我也是农村出来的,怎么会没干农活啊。”王向东抱着儿子逗弄着,随口应了句。
“你姐夫去年秋收时不是也下乡支农过嘛,你咋忘了?”秦玉茹也说道。
“姐夫下乡哪是干活啊,我都听铁锤他们说过了,姐夫都是找借口溜出去的,这回姐夫你还会去抓鱼吗?”秦玉梦撇嘴应道。
“我又不是去偷懒,是为了提高大家的伙食标准嘛,这不比干活更重要吗?”王向东振振有词道。
“那肯定更重要了,姐夫那你这次要带几条新鲜的鱼儿回来,咱们在院子里烤鱼吃好吗?”秦玉梦的目的在此啊。
“就你嘴馋。”秦玉茹笑道。
说到鱼儿,王向东就扫了一下空间,里头还有好多的鱼儿,不是从岛国那边搞来的冻鱼,而是以前抓的,甚至还有去东北山里的湖泊抓的,看来得陆续解决掉了。
晚上去了一趟李怀德家,给了他一小坛药酒,肯定不止五斤,李怀德掂量了一下乐开了,给了一个准备好的信封后真就送给他两箱茅台酒,还给添上一条华子,这货对他确实有够大方的。
王向东又到刘玉珠和李岚那边说了要去支农的事,女人自然是关切的交待了好些注意事项,连妞妞和小乐儿都说要爸爸注意别累着呢,果然还是小袄贴心啊。
第二天来到厂里,大家伙把行李放车斗,岁数最大的孙正发坐副座,其他人都挤在车斗里,坐在各自的行李上,倒是能挤得下。
出了轧钢厂一路往东,马路两边广阔的农田里到处都是开始忙碌的人们,春天来了,大地都披上了绿装,只是农田里的有些绿色得铲除掉。
立春过后,气温开始回升,北方大地土壤开始解冻,农民们也开始忙碌起来,土地要打理,要翻土要施肥,要锄草要浇水,准备春耕了。
春耕,立春后最重要的一项农事,不仅老百姓重视,以前的上层阶级也把它列为一项重要的礼制。
春耕最为讲究的朝代要数汉朝了,汉朝是最早的具有皇帝亲耕确切纪年的年代。
到了明朝,明成祖朱棣迁都京城之后,他在《明会典》中明确规定,以后新的皇帝必须要在登基的时候行耕耤礼,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皇帝亲自耕种,旁边有众多的老百姓围观,这种形式成为了皇帝重视农耕、体恤百姓、亲近自然的一种最重要的表现方式。
春耕不仅是一项礼制,随着朝代的发展,它的价值意义已经不仅仅是重视农耕、体恤百姓的一种方式了,更是为了彰显统治者威严和仁德的一种方式。
当然封建的这种礼制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做做样子罢了,欺骗一下天下百姓,真要让这些皇帝贵族们下地干活,那岂不是要了他们的命啊。
而咱们的领导人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即便身居高位,下到地里依旧是干活的好手,以身作则,带领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到广大的农村中去,为发展农村农业生产呕心沥血。
这年头干部下乡搞蹲点调研可不是一天两天走走样子的,三五个月甚至一年两年的都有,跟广大农民同吃同住,为的是了解农村、了解农民、了解农业,进而想办法去改善去提高去发展,真正是为人民群众着想的。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感受着阳光、大地和新鲜的空气,队员们忍不住高歌起来,大家的心情很不错啊。
十几公里的路程开了近一个小时,还是路况的问题,路面的冰融化了,坑坑洼洼的,再加上车斗坐的人多,哪快得起来,如老牛拉破车般摇摇摆摆的终于到达了林家庄村。
老村长热情的接待了他们,把行李搬进村部的客房,然后就在村委的小礼堂开了个会,介绍了村里的情况,接着就安排了任务。
华北这边主要是种植冬小麦,开春后,越冬的小麦开始返青,地里的杂草也吐绿了,这时要用锄头将土壤翻新,除去杂草,让农作物快速生长。
然后就是浇地水,主要是挑来井水或河水来浇灌,尤其在小麦拔节、吐穗、灌浆时,还要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如果干旱缺水,就会造成小麦减产,当然这是以后的农活,现在还不到时候。
也有一些耕地是闲置的,那是种植玉米和大豆的,就要先处理去年残留的秸秆,要用耙子把陷在地里的秸秆耙起来,堆成一堆,接着耕地、浇水、施肥,然后才能真正开始播种。
他们这帮人都被安排到各小队去帮忙锄草,领到锄头靶子后就跟着小队长去往他们各自的地头,开始干活了。
“王科长,你就别跟去了,我还有话要跟你说。”没有听到老村长安排他干啥,王向东正疑惑着,等大家离开后老村长就拉着他去村委办公室了。
“村长,你有事尽管吩咐。”坐下来王向东递上烟后说道。
“王向东同志,我看到你带来的证明里头有你的名字就知道这回走了好运,去年秋收时你不是去了小王村嘛,他们村长张正奎的媳妇就是我们村的,正月回来走亲时就跟我提起了你,那把你夸的,嘿嘿,这回你到我们村来支农,王科长你是不是也帮我们改善改善伙食呀。”老村长看着王向东笑道。
“呃,我居然还出名啦,村长,这完全没问题,你不说我也会去做的,鱼网我也带来了,开车又方便,我这就去通惠河边跑一趟,争取中午就让大家伙有鱼肉吃,哈哈。”王向东没想到都不用自己提出来,老村长已经瞄上他了,难怪接到他的证明时看得那么认真呀。(本章完)
“行,不过那边家你还是要到到看看,跟张铁锤他们交待一下,要是有人来找你也能知道。”王向东点头说道,现在他跟媳妇没在那边住,有人找还是要通过小妹转告的,住这边还是保密点为好。
“这个我已经跟铁锤他们说过了,姐夫,你以前干过农活吗?”秦玉梦问道。
“我也是农村出来的,怎么会没干农活啊。”王向东抱着儿子逗弄着,随口应了句。
“你姐夫去年秋收时不是也下乡支农过嘛,你咋忘了?”秦玉茹也说道。
“姐夫下乡哪是干活啊,我都听铁锤他们说过了,姐夫都是找借口溜出去的,这回姐夫你还会去抓鱼吗?”秦玉梦撇嘴应道。
“我又不是去偷懒,是为了提高大家的伙食标准嘛,这不比干活更重要吗?”王向东振振有词道。
“那肯定更重要了,姐夫那你这次要带几条新鲜的鱼儿回来,咱们在院子里烤鱼吃好吗?”秦玉梦的目的在此啊。
“就你嘴馋。”秦玉茹笑道。
说到鱼儿,王向东就扫了一下空间,里头还有好多的鱼儿,不是从岛国那边搞来的冻鱼,而是以前抓的,甚至还有去东北山里的湖泊抓的,看来得陆续解决掉了。
晚上去了一趟李怀德家,给了他一小坛药酒,肯定不止五斤,李怀德掂量了一下乐开了,给了一个准备好的信封后真就送给他两箱茅台酒,还给添上一条华子,这货对他确实有够大方的。
王向东又到刘玉珠和李岚那边说了要去支农的事,女人自然是关切的交待了好些注意事项,连妞妞和小乐儿都说要爸爸注意别累着呢,果然还是小袄贴心啊。
第二天来到厂里,大家伙把行李放车斗,岁数最大的孙正发坐副座,其他人都挤在车斗里,坐在各自的行李上,倒是能挤得下。
出了轧钢厂一路往东,马路两边广阔的农田里到处都是开始忙碌的人们,春天来了,大地都披上了绿装,只是农田里的有些绿色得铲除掉。
立春过后,气温开始回升,北方大地土壤开始解冻,农民们也开始忙碌起来,土地要打理,要翻土要施肥,要锄草要浇水,准备春耕了。
春耕,立春后最重要的一项农事,不仅老百姓重视,以前的上层阶级也把它列为一项重要的礼制。
春耕最为讲究的朝代要数汉朝了,汉朝是最早的具有皇帝亲耕确切纪年的年代。
到了明朝,明成祖朱棣迁都京城之后,他在《明会典》中明确规定,以后新的皇帝必须要在登基的时候行耕耤礼,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皇帝亲自耕种,旁边有众多的老百姓围观,这种形式成为了皇帝重视农耕、体恤百姓、亲近自然的一种最重要的表现方式。
春耕不仅是一项礼制,随着朝代的发展,它的价值意义已经不仅仅是重视农耕、体恤百姓的一种方式了,更是为了彰显统治者威严和仁德的一种方式。
当然封建的这种礼制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做做样子罢了,欺骗一下天下百姓,真要让这些皇帝贵族们下地干活,那岂不是要了他们的命啊。
而咱们的领导人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即便身居高位,下到地里依旧是干活的好手,以身作则,带领各级各部门干部职工到广大的农村中去,为发展农村农业生产呕心沥血。
这年头干部下乡搞蹲点调研可不是一天两天走走样子的,三五个月甚至一年两年的都有,跟广大农民同吃同住,为的是了解农村、了解农民、了解农业,进而想办法去改善去提高去发展,真正是为人民群众着想的。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感受着阳光、大地和新鲜的空气,队员们忍不住高歌起来,大家的心情很不错啊。
十几公里的路程开了近一个小时,还是路况的问题,路面的冰融化了,坑坑洼洼的,再加上车斗坐的人多,哪快得起来,如老牛拉破车般摇摇摆摆的终于到达了林家庄村。
老村长热情的接待了他们,把行李搬进村部的客房,然后就在村委的小礼堂开了个会,介绍了村里的情况,接着就安排了任务。
华北这边主要是种植冬小麦,开春后,越冬的小麦开始返青,地里的杂草也吐绿了,这时要用锄头将土壤翻新,除去杂草,让农作物快速生长。
然后就是浇地水,主要是挑来井水或河水来浇灌,尤其在小麦拔节、吐穗、灌浆时,还要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如果干旱缺水,就会造成小麦减产,当然这是以后的农活,现在还不到时候。
也有一些耕地是闲置的,那是种植玉米和大豆的,就要先处理去年残留的秸秆,要用耙子把陷在地里的秸秆耙起来,堆成一堆,接着耕地、浇水、施肥,然后才能真正开始播种。
他们这帮人都被安排到各小队去帮忙锄草,领到锄头靶子后就跟着小队长去往他们各自的地头,开始干活了。
“王科长,你就别跟去了,我还有话要跟你说。”没有听到老村长安排他干啥,王向东正疑惑着,等大家离开后老村长就拉着他去村委办公室了。
“村长,你有事尽管吩咐。”坐下来王向东递上烟后说道。
“王向东同志,我看到你带来的证明里头有你的名字就知道这回走了好运,去年秋收时你不是去了小王村嘛,他们村长张正奎的媳妇就是我们村的,正月回来走亲时就跟我提起了你,那把你夸的,嘿嘿,这回你到我们村来支农,王科长你是不是也帮我们改善改善伙食呀。”老村长看着王向东笑道。
“呃,我居然还出名啦,村长,这完全没问题,你不说我也会去做的,鱼网我也带来了,开车又方便,我这就去通惠河边跑一趟,争取中午就让大家伙有鱼肉吃,哈哈。”王向东没想到都不用自己提出来,老村长已经瞄上他了,难怪接到他的证明时看得那么认真呀。(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