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7章 冰葡萄
第1627章 冰葡萄
对于北疆的土壤结构,王淑琴曾经做过一些调查。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相对而言,真正可耕种的面积并不多,大部分都属于盐碱地和沙土。
这些土壤虽然能够改良,但是要付出的代价无疑也是巨大的。
想当初王入疆,带着战士们付出了多大代价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到了现在,可耕种面积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一部分是因为沙化严重,另一部分是人员的流失,人都走了,咋可能还有人种地和放牧?
当然,被放弃的土地不可能是好地,不然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咋可能好好的土地就那么被撂荒?
不过这话也不绝对,目前内地也有了这样的趋势,很多偏远山区的人,年轻人已经逐渐去往南方沿海城市打工,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主要是粮食的丰产让价格迅速走低,靠种地根本无法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年轻人只好去打工维持生计。
出去的时间长了,外面繁华的世界让他们已经没有在面对家乡贫穷的勇气。便由最初的出外挣钱变成了定居。
到了后世,出现了许多一个村子只有几个老人的情况。很多盖的非常好的宅子也没人住了。
这些宅子都是年轻人在外面挣到钱,回来修建好光宗耀祖的。
只是盖好之后他们才发现,他们已经回不到故乡了。不是有人不让回来,而是根本无法适应祖辈赖以生存的方式了。
他们可以吃苦,但不想下一代再过这样的日子。所以只能逃离山村,来到大城市。
虽然在大城市他们可能会受到歧视,遭遇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但是那又怎么样呢?至少要比在家乡过得好多了。
王淑琴看到了这些事情,但是北疆不是别处,而兵团更不是普通的老百姓,她不会任由这些事情的发生!
上级之所以把她调过来主抓生产工作,就是因为看到了她在军垦城做出的巨大贡献。
虽然那是两代人努力的结果,但是很多事情是跟领头人的掌舵是分不开的。
如今吴天明已经二线了,他也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这个在军垦城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身上,希望她能把目前整个兵团所面临的困境改变一下。
王淑琴是个话不多的人,上任之后先是一头扎进资料堆里,开始了解各师和各团场的具体情况。
然后根据掌握的情况开始去下面巡视。她的每一次巡视都记录了大量的日记,把实际了解到的和上面汇总的做了比较,尽量让情况详实起来。
这一轮下来,耗费了大概一年多的时间。让一些人颇有微词。
王淑琴毕竟太年轻了,虽然在军垦城成绩很突出,但这并不代表在在这里的成绩。
这些人自然早就做好了准备,想在某个恰当的时候搞一些小动作,想看王淑琴的笑话。
结果,没想到这个丫头自从来了之后,并没有对任何事发表意见,除了参加会议外,并没有进行任何动作。这一下就让那些人激动起来,这明明就是尸位素餐吗?球的能耐没有,仗着有后台就来镀金了。这样的人应该拿下,不应该留在这个岗位上,最合适的位置就是妇联!
这样的议论多了,就形成了一股暗流。虽然并没有对王淑琴构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但是很多不明真相的人也被裹挟了。
人云亦云是一种习惯,就如后世的网暴,绝大多数人连被喷的人是谁都不知道,就跟着一起咒骂。就为了把自己标榜成正义之士!
面对这一切,王淑琴并没有丝毫的情绪波动,仿佛别人议论的不是她一样。
终于,叶雨泽的资料都寄来了。这是他搜集的世界各地的关于土壤改良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叶雨泽虽然懒散,但是却是个非常严谨的人。他搜集的资料都是经过很多地方验证,并且出了成果的方法。
王淑琴如获至宝,经过细致的挑选之后,决定先选一个比较典型的地方做试点。那就是五师的八团。
关于这个地方的描述最准确的说法就是半碗黄沙半碗风,半个百姓半个兵”。
相对于别的团场单一的汉族战士,八十八团是由汉、蒙、哈、回、维等九个民族组成的国家级边境贫困团场。
团场三面环山,西高东低,南北纵坡达16‰,团辖区域平均海拔高度达1420米,属中温带内陆荒漠草原型山间谷地气候。
年平均气温3.6c,气温年较差34.9c,年≥10c的积温2050c,无霜期120天,土质多为砾质或砂质土,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气候恶劣,低温、干旱、大风、冰雹、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冰雹、大风和干旱对团场的危害较大。团场总面积32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4110公顷。
关键这所谓的4110公顷可耕种面积当中大部分还都是砾质或砂质土壤,也就是所谓的戈壁滩,只是比那些不长东西的戈壁滩略微好一些罢了。
针对这样的土壤和气候,叶雨泽传来的资料里面给出了一个最适合栽种的作物,那就是葡萄。
而这个葡萄的品种有些特殊,那就是它叫冰葡萄。它的特殊之处就是要等到下雪上冻时候才摘。
这种葡萄分要比别的葡萄品种高很多。北欧一些国家有种植,用这种葡萄酿的酒价格卖的很高,但产量并不高。
而八团的土壤和气候正适合种植这种葡萄,所以,王淑琴决定亲自下去,一定要把品种培育出来,因为一旦成功,那么代表的意义就不仅是一个新品种那么简单了,可能一个师的状况都会因为这个东西而改变。
和几个领导汇报了这件事之后,兵团首长们也非常重视。告诉她有什么困难尽管提,还把兵团农科所最出名的两个专家派给她,可见领导对于她的期望。
三更送到,欢迎订阅啊。
(本章完)
对于北疆的土壤结构,王淑琴曾经做过一些调查。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相对而言,真正可耕种的面积并不多,大部分都属于盐碱地和沙土。
这些土壤虽然能够改良,但是要付出的代价无疑也是巨大的。
想当初王入疆,带着战士们付出了多大代价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到了现在,可耕种面积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一部分是因为沙化严重,另一部分是人员的流失,人都走了,咋可能还有人种地和放牧?
当然,被放弃的土地不可能是好地,不然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咋可能好好的土地就那么被撂荒?
不过这话也不绝对,目前内地也有了这样的趋势,很多偏远山区的人,年轻人已经逐渐去往南方沿海城市打工,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主要是粮食的丰产让价格迅速走低,靠种地根本无法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年轻人只好去打工维持生计。
出去的时间长了,外面繁华的世界让他们已经没有在面对家乡贫穷的勇气。便由最初的出外挣钱变成了定居。
到了后世,出现了许多一个村子只有几个老人的情况。很多盖的非常好的宅子也没人住了。
这些宅子都是年轻人在外面挣到钱,回来修建好光宗耀祖的。
只是盖好之后他们才发现,他们已经回不到故乡了。不是有人不让回来,而是根本无法适应祖辈赖以生存的方式了。
他们可以吃苦,但不想下一代再过这样的日子。所以只能逃离山村,来到大城市。
虽然在大城市他们可能会受到歧视,遭遇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但是那又怎么样呢?至少要比在家乡过得好多了。
王淑琴看到了这些事情,但是北疆不是别处,而兵团更不是普通的老百姓,她不会任由这些事情的发生!
上级之所以把她调过来主抓生产工作,就是因为看到了她在军垦城做出的巨大贡献。
虽然那是两代人努力的结果,但是很多事情是跟领头人的掌舵是分不开的。
如今吴天明已经二线了,他也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这个在军垦城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身上,希望她能把目前整个兵团所面临的困境改变一下。
王淑琴是个话不多的人,上任之后先是一头扎进资料堆里,开始了解各师和各团场的具体情况。
然后根据掌握的情况开始去下面巡视。她的每一次巡视都记录了大量的日记,把实际了解到的和上面汇总的做了比较,尽量让情况详实起来。
这一轮下来,耗费了大概一年多的时间。让一些人颇有微词。
王淑琴毕竟太年轻了,虽然在军垦城成绩很突出,但这并不代表在在这里的成绩。
这些人自然早就做好了准备,想在某个恰当的时候搞一些小动作,想看王淑琴的笑话。
结果,没想到这个丫头自从来了之后,并没有对任何事发表意见,除了参加会议外,并没有进行任何动作。这一下就让那些人激动起来,这明明就是尸位素餐吗?球的能耐没有,仗着有后台就来镀金了。这样的人应该拿下,不应该留在这个岗位上,最合适的位置就是妇联!
这样的议论多了,就形成了一股暗流。虽然并没有对王淑琴构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但是很多不明真相的人也被裹挟了。
人云亦云是一种习惯,就如后世的网暴,绝大多数人连被喷的人是谁都不知道,就跟着一起咒骂。就为了把自己标榜成正义之士!
面对这一切,王淑琴并没有丝毫的情绪波动,仿佛别人议论的不是她一样。
终于,叶雨泽的资料都寄来了。这是他搜集的世界各地的关于土壤改良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叶雨泽虽然懒散,但是却是个非常严谨的人。他搜集的资料都是经过很多地方验证,并且出了成果的方法。
王淑琴如获至宝,经过细致的挑选之后,决定先选一个比较典型的地方做试点。那就是五师的八团。
关于这个地方的描述最准确的说法就是半碗黄沙半碗风,半个百姓半个兵”。
相对于别的团场单一的汉族战士,八十八团是由汉、蒙、哈、回、维等九个民族组成的国家级边境贫困团场。
团场三面环山,西高东低,南北纵坡达16‰,团辖区域平均海拔高度达1420米,属中温带内陆荒漠草原型山间谷地气候。
年平均气温3.6c,气温年较差34.9c,年≥10c的积温2050c,无霜期120天,土质多为砾质或砂质土,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气候恶劣,低温、干旱、大风、冰雹、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冰雹、大风和干旱对团场的危害较大。团场总面积32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4110公顷。
关键这所谓的4110公顷可耕种面积当中大部分还都是砾质或砂质土壤,也就是所谓的戈壁滩,只是比那些不长东西的戈壁滩略微好一些罢了。
针对这样的土壤和气候,叶雨泽传来的资料里面给出了一个最适合栽种的作物,那就是葡萄。
而这个葡萄的品种有些特殊,那就是它叫冰葡萄。它的特殊之处就是要等到下雪上冻时候才摘。
这种葡萄分要比别的葡萄品种高很多。北欧一些国家有种植,用这种葡萄酿的酒价格卖的很高,但产量并不高。
而八团的土壤和气候正适合种植这种葡萄,所以,王淑琴决定亲自下去,一定要把品种培育出来,因为一旦成功,那么代表的意义就不仅是一个新品种那么简单了,可能一个师的状况都会因为这个东西而改变。
和几个领导汇报了这件事之后,兵团首长们也非常重视。告诉她有什么困难尽管提,还把兵团农科所最出名的两个专家派给她,可见领导对于她的期望。
三更送到,欢迎订阅啊。
(本章完)